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交叉型实验室的运行与管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朴莹 唐建斌 +3 位作者 刘祥瑞 周珠贤 段真 申有青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2-265,277,共5页
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蓬勃发展,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方法有待提升。以浙江大学生物纳米工程中心生物与化学交叉学科实验室为例,归纳学科交叉型实验室特点,并结合企业微信管理工具总结学科交叉型实验室在安全、采购核算、仪器方面的管理经验... 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蓬勃发展,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方法有待提升。以浙江大学生物纳米工程中心生物与化学交叉学科实验室为例,归纳学科交叉型实验室特点,并结合企业微信管理工具总结学科交叉型实验室在安全、采购核算、仪器方面的管理经验,对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实验室管理 企业微信 采购核算 仪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发式自释放喜树碱聚合物前药的合成与释放调控
2
作者 白皓宇 周珠贤 申有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78,共9页
精准控制药物释放是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的关键。触发式自释放系统可用于药物的程控和定点释放。研究构建一种触发式自释放的喜树碱(CPT)聚合物前药平台。通过开环易位聚合,合成一系列分子质量相近但氨基链长短/数量不同的聚合... 精准控制药物释放是提高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的关键。触发式自释放系统可用于药物的程控和定点释放。研究构建一种触发式自释放的喜树碱(CPT)聚合物前药平台。通过开环易位聚合,合成一系列分子质量相近但氨基链长短/数量不同的聚合物前药(PEG_(n)-E_(m)-CPT_(2)和PEG_(n)-D_(m)-CPT_(2)),重点探究氨基链长短/数量对CPT自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链长短、数量和pH均可以改变CPT的释放行为。通过控制氨基数量,PEG_(n)-E_(m)-CPT_(2)和PEG_(n)-D_(m)-CPT_(2)在180 h的释放量可分别从10%调控至89%或62%。此外,利用酸敏感性β-羧酸酰胺修饰氨基可实现酸触发CPT释放。该研究报道了利用邻近侧链氨基催化分子内水解现象来调控药物的释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式自释放 聚合物前药 喜树碱 释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基硫脲基因输送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3
作者 王玥 周珠贤 申有青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8-604,共7页
基于新型树枝状大分子聚酰基硫脲(PATU),通过巯基-烯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表面N, N-二甲基半胱胺修饰的聚酰基硫脲(PATU-DMCA).核磁结果表明:PATU-DMCA树枝状结构正确且完整.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结果表明:PATU-DMCA在低... 基于新型树枝状大分子聚酰基硫脲(PATU),通过巯基-烯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表面N, N-二甲基半胱胺修饰的聚酰基硫脲(PATU-DMCA).核磁结果表明:PATU-DMCA树枝状结构正确且完整.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结果表明:PATU-DMCA在低代数、低氮磷摩尔比条件下可以有效包载DNA,形成粒径为60~100 nm、Zeta电位为10~20 mV的纳米复合物.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肺癌细胞A549上,低氮磷摩尔比的PATU-DMCA的无血清转染效率优于经典的树枝状大分子基因载体聚酰胺胺,而两者细胞毒性相当. HeLa上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在细胞水平的转运过程基本包括黏附细胞膜、内吞入胞、进入溶酶体,通过"质子海绵"效应从溶酶体逃逸后进入细胞质及细胞核进行转染. PATU-DMCA以及PATU本身在基因输送中均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基硫脲 基因输送 高效合成 转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