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周玉滕
李红卫
+3 位作者
石义亭
李培永
温冰涛
赵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并计算血肿体积,观察24h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犬死亡情况.结果:45只犬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血肿体积2.1~4ml者明显多于4.1~5ml、1.5~2ml及≥5ml者(P均<0.01);体积为4.1~5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0.01);血肿≤4ml破入脑室者明显少于≥4.1ml者(P<0.01),前者24h无1只死亡,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DSA介入下制作犬ICH模型,血肿部位合适、大小适中、模型稳定、破入脑室及死亡率均低,更接近于人类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脑出血模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螺旋CT经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癌的价值
2
作者
王兆华
孙宝霞
+1 位作者
梁传芳
周玉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经肝动脉造影
诊断
肝癌
经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肿瘤性灌注缺损在双期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上的表现
3
作者
张开贤
李培勇
+2 位作者
牛家成
周玉滕
王洪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评价双期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 (CTAP)能否降低非肿瘤性灌注缺损 (NPD)的发生率。方法 :36例经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双期螺旋CTAP检查。在注入造影剂 30s后开始第 1期扫描 ,第 1期扫描结束后 10~ 15s开始第 2期扫描。两...
目的 :评价双期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 (CTAP)能否降低非肿瘤性灌注缺损 (NPD)的发生率。方法 :36例经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双期螺旋CTAP检查。在注入造影剂 30s后开始第 1期扫描 ,第 1期扫描结束后 10~ 15s开始第 2期扫描。两期扫描所见分别与碘油CT、肝动脉造影CT及重复性CT检查结果相联系。结果 :两期扫描的NPD发生率分别为 36 .1%和 8.3% (P <0 .0 5 )。结论 :双期螺旋CTAP能明显降低N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门静脉造影术
NPD
双期螺旋CT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T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附161例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峰
周玉滕
+1 位作者
武文丽
王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周围脂肪层、窦腔外软组织肿块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2例恶性组和139例良性组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突出于窦腔外的软...
目的:探讨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周围脂肪层、窦腔外软组织肿块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2例恶性组和139例良性组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16/22),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13/22)、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11/22)有显著意义。而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和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在窦壁骨质改变中正确区别是骨质吸收改建,还是侵蚀破坏是关键,扫描方法:冠状位优于轴位,二者结合更加全面准确。结论:鼻腔付鼻窦的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与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是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CT扫描方法以冠状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恶性肿瘤
鼻腔
CT诊断
CT扫描方法
统计学处理
脂肪层
诊断作用
CT表现
病理证实
对比观察
定性诊断
组织密度
骨质吸收
骨质改变
骨质破坏
侵蚀性
冠状位
窦壁
肿块
周围
窦腔
形态
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周玉滕
李红卫
石义亭
李培永
温冰涛
赵毅
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中心人民医院介入诊断治疗科
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中心人民医院CT室
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092-1095,共4页
基金
鲁科成(2004-760)
枣庄市学科带头人资金资助项目(2004-26)
文摘
目的:探讨建立与人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相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犬ICH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家犬45只,经股动脉插管DSA下,导丝经导管进入并刺破大脑中动脉.制作ICH模型,以成功后2h脑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并计算血肿体积,观察24h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犬死亡情况.结果:45只犬脑出血部位均在基底节区或临近颞叶;血肿体积2.1~4ml者明显多于4.1~5ml、1.5~2ml及≥5ml者(P均<0.01);体积为4.1~5ml者明显多于1.5~2ml及≥5ml者(P均<0.01);血肿≤4ml破入脑室者明显少于≥4.1ml者(P<0.01),前者24h无1只死亡,明显少于后者(P<0.01).结论:DSA介入下制作犬ICH模型,血肿部位合适、大小适中、模型稳定、破入脑室及死亡率均低,更接近于人类ICH.
关键词
犬脑出血模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Dog mode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Tomography, X- ray computed
分类号
R743.3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81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螺旋CT经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癌的价值
2
作者
王兆华
孙宝霞
梁传芳
周玉滕
机构
枣庄市立医院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经肝动脉造影
诊断
肝癌
经门静脉造影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肿瘤性灌注缺损在双期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上的表现
3
作者
张开贤
李培勇
牛家成
周玉滕
王洪建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CT室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介入室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36-238,共3页
文摘
目的 :评价双期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 (CTAP)能否降低非肿瘤性灌注缺损 (NPD)的发生率。方法 :36例经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双期螺旋CTAP检查。在注入造影剂 30s后开始第 1期扫描 ,第 1期扫描结束后 10~ 15s开始第 2期扫描。两期扫描所见分别与碘油CT、肝动脉造影CT及重复性CT检查结果相联系。结果 :两期扫描的NPD发生率分别为 36 .1%和 8.3% (P <0 .0 5 )。结论 :双期螺旋CTAP能明显降低NPD的发生率。
关键词
肝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门静脉造影术
NPD
双期螺旋CTAP
Keywords
Liver neoplasm
Tomography,x ray computed
Portography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R730.44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附161例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刘峰
周玉滕
武文丽
王武
机构
河北省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
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周围脂肪层、窦腔外软组织肿块在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2例恶性组和139例良性组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16/22),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13/22)、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11/22)有显著意义。而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和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在定性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在窦壁骨质改变中正确区别是骨质吸收改建,还是侵蚀破坏是关键,扫描方法:冠状位优于轴位,二者结合更加全面准确。结论:鼻腔付鼻窦的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与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是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CT扫描方法以冠状位为主。
关键词
鼻窦恶性肿瘤
鼻腔
CT诊断
CT扫描方法
统计学处理
脂肪层
诊断作用
CT表现
病理证实
对比观察
定性诊断
组织密度
骨质吸收
骨质改变
骨质破坏
侵蚀性
冠状位
窦壁
肿块
周围
窦腔
形态
侵犯
Keyword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Malignant tumours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分类号
R739.62 [医药卫生—肿瘤]
R816.96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DSA介入下制作犬脑出血模型的研究
周玉滕
李红卫
石义亭
李培永
温冰涛
赵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螺旋CT经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癌的价值
王兆华
孙宝霞
梁传芳
周玉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肿瘤性灌注缺损在双期螺旋CT经动脉门脉造影上的表现
张开贤
李培勇
牛家成
周玉滕
王洪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T诊断鼻腔付鼻窦恶性肿瘤(附161例分析)
刘峰
周玉滕
武文丽
王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