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文学史料的新时期作家创作谈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清叶 程金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9-197,共9页
新时期作家创作谈是丰饶可贵的文学史料资源,应该进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视域。创作谈是了解作家心路历程和创作过程的重要辅助资料,也是认识作家文学观和创作意识的直接佐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创作谈的真实有效... 新时期作家创作谈是丰饶可贵的文学史料资源,应该进入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研究视域。创作谈是了解作家心路历程和创作过程的重要辅助资料,也是认识作家文学观和创作意识的直接佐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意义。创作谈的真实有效性需研究者发挥个体史识与智慧,以正确的观念和特定的方法论为导引,结合作品实际和时代背景,进行有效甄别、辩证看待与合理应用。对作家创作谈进行广泛搜集、发掘、整理、钩沉、实证,展开积极的史料学研究和诗学探索,有利于对当代文学精神意蕴和艺术追求做更为深广的探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创作谈 心灵史 生活史 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向意象的流变——新时期小说叙事的重要转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清叶 程金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61,共8页
综观新时期叙事文学创作,意象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流变趋势。其中小说创作中意象的集中出现和写意倾向的增强,是作家们有意识的追求,体现其各自的创作理念,也展现出叙事文学创作方面新的征兆与不可忽视的潜力。相应地,以现代原型批... 综观新时期叙事文学创作,意象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流变趋势。其中小说创作中意象的集中出现和写意倾向的增强,是作家们有意识的追求,体现其各自的创作理念,也展现出叙事文学创作方面新的征兆与不可忽视的潜力。相应地,以现代原型批评理论和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其他相关研究方法,深度分析探讨小说叙事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及其置换变形现象,从理论批评的侧面显示出新时期叙事文学观念的变动,揭示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特征以及与建设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关系。在此,贾平凹反复提及的写意、意象、水墨画的叙事文学可为典范。将上述现象置于中国文学百年来的大变局中,则可看出从西方借鉴的典型范畴和观念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在新时期发生的向意象的流变所具有文学思潮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 意象 新时期小说 贾平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文化书写与生命价值体悟——宁夏回族作家马金莲创作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域看,马金莲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西海固地理景观,描写了风俗、礼俗、节日等意蕴丰厚的地理文化事象。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和重复叙事在真实再现生活世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生活真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地理...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域看,马金莲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西海固地理景观,描写了风俗、礼俗、节日等意蕴丰厚的地理文化事象。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和重复叙事在真实再现生活世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生活真理的思考。具有鲜明的地理文化特征是马金莲作品的优长,但更应成为她今后努力超越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回族文学 马金莲 重复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3-125,共3页
沈石溪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亲身经历,合理大胆地运用想象、联想进行创作,其作品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加之独特的叙述视角、圆形动物形象的塑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因而其作品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
关键词 沈石溪动物小说 神奇的想象 独特的视角 圆型的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舒清作品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石舒清小说凭借对宁夏西海固地区独特地理环境的真实描写、对西海固人民生活情状的可贵记录以及对生存其中的人与动物、人与植物关系的动人叙述,细腻地传达了敬畏生命的思想,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彩。
关键词 石舒清小说 生态主义 敬畏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悯大地》的意象世界
6
作者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8-162,共5页
范稳的长篇小说《悲悯大地》采用"在路上"的故事模式,融合虚构的故事情节和非虚构内容,将藏族地区历史、宗教、神话、风景、民俗等意象化地汇成一个神奇、多维的异度空间,具有多重审美意蕴和意象化叙事风格,表达了作者深邃的... 范稳的长篇小说《悲悯大地》采用"在路上"的故事模式,融合虚构的故事情节和非虚构内容,将藏族地区历史、宗教、神话、风景、民俗等意象化地汇成一个神奇、多维的异度空间,具有多重审美意蕴和意象化叙事风格,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性之思,是对悲悯主题的形象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悯大地》 “在路上”故事模式 异度空间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逐而遭遗弃”母题的置换变形——《一路阳光》的故事类型分析
7
作者 周清叶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5-160,共6页
受诱惑而追逐却遭遗弃是一个叙事母题,母题的反复从而形成故事类型和特定的叙事模式。龙仁青翻译的藏语小说集《一路阳光》中的六个故事具有类同性,是这一故事类型的置换变形。其叙事模式体现了藏族的文化表述特征和叙事风格,反映了安... 受诱惑而追逐却遭遗弃是一个叙事母题,母题的反复从而形成故事类型和特定的叙事模式。龙仁青翻译的藏语小说集《一路阳光》中的六个故事具有类同性,是这一故事类型的置换变形。其叙事模式体现了藏族的文化表述特征和叙事风格,反映了安多藏族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人生观念和处世方式,体现了不同民族对真、善、美追求的共通性和藏族人民应对挫折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路阳光》 故事类型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