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商品化与专业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品质问题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淑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
台湾自实施教科书审定制之后,市场竞争的机制并未如初始的假设一般,为教科书带来质量的大幅提升。固然在物质属性上,审定本教科书皆有长足进步,但就实质内容而言与专业期待仍有所落差。评估教科书的内容质量,可由教材内容是否有助实现...
台湾自实施教科书审定制之后,市场竞争的机制并未如初始的假设一般,为教科书带来质量的大幅提升。固然在物质属性上,审定本教科书皆有长足进步,但就实质内容而言与专业期待仍有所落差。评估教科书的内容质量,可由教材内容是否有助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有清晰的教学思维及其创新性三个角度来观察。台湾的教科书由于选用者的专业素养问题、审查过程的干扰因素、作者的专业能力限制、出版社的营利倾向以及缺乏政府在教材研发上的支持,使得教科书质量难以有明显改善。教科书质量的改善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并非市场化这一个简单的设计可以解决。欲使教科书从商品化的一端朝向专业化,政府不只防市场之弊,更应致力于教科书的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教科书
商业化
专业化
品质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美感认知理论的观点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淑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1,共4页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识公开化,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当知觉与知识相互结合,人还能发展出直觉的能力,让我们藉着"有信息基础的猜测",迅速掌握整体情境特质。学校课程若要改变孩子的心智能力,则应提供孩子通过多重表征形式去理解与建构意义的经验。如此具有美感体验的课程无法事先完全规划,而必须由教与学的历程经验来完成,所以,由美感认识理论来看,课程根本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美感认识论
美感经验
课程与教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品化与专业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品质问题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淑卿
机构
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1,共6页
文摘
台湾自实施教科书审定制之后,市场竞争的机制并未如初始的假设一般,为教科书带来质量的大幅提升。固然在物质属性上,审定本教科书皆有长足进步,但就实质内容而言与专业期待仍有所落差。评估教科书的内容质量,可由教材内容是否有助实现课程目标、是否有清晰的教学思维及其创新性三个角度来观察。台湾的教科书由于选用者的专业素养问题、审查过程的干扰因素、作者的专业能力限制、出版社的营利倾向以及缺乏政府在教材研发上的支持,使得教科书质量难以有明显改善。教科书质量的改善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并非市场化这一个简单的设计可以解决。欲使教科书从商品化的一端朝向专业化,政府不只防市场之弊,更应致力于教科书的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工作。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教科书
商业化
专业化
品质
创新
Keywords
Taiwan
textbook
commoditization
professionalism
quality
innovation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美感认知理论的观点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淑卿
机构
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1,共4页
文摘
美感认识理论的基本论点是:人的认知活动除了逻辑思考,还包含感官知觉和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觉让人藉着不同的途径由外界获得信息,细致分辨其中的特质,让人有真切的认识。基于感官知觉所发展出来的表征形式,更让人藉以将自己的知识公开化,参与社会与文化的建构。当知觉与知识相互结合,人还能发展出直觉的能力,让我们藉着"有信息基础的猜测",迅速掌握整体情境特质。学校课程若要改变孩子的心智能力,则应提供孩子通过多重表征形式去理解与建构意义的经验。如此具有美感体验的课程无法事先完全规划,而必须由教与学的历程经验来完成,所以,由美感认识理论来看,课程根本是在教学中形成的,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
关键词
认知
美感认识论
美感经验
课程与教学关系
Keywords
cognition
theory of aesthetic know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商品化与专业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教科书品质问题
周淑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教学不足以成课程:美感认知理论的观点
周淑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