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酮、乙醇对丁醇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浩力 苏仪 +1 位作者 伊守亮 万印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43-1149,共7页
考察了全硅沸石silicalite-1对丁醇-水、丙酮-水、乙醇-水、丙酮-丁醇-水、乙醇-丁醇-水5种体系中各溶剂的吸附作用。采用自制的silicalite-1/硅橡胶杂化渗透汽化透醇膜,研究了温度对丙酮、丁醇、乙醇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离温度下... 考察了全硅沸石silicalite-1对丁醇-水、丙酮-水、乙醇-水、丙酮-丁醇-水、乙醇-丁醇-水5种体系中各溶剂的吸附作用。采用自制的silicalite-1/硅橡胶杂化渗透汽化透醇膜,研究了温度对丙酮、丁醇、乙醇分离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离温度下丙酮、乙醇的浓度对丁醇、水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的存在会促进丁醇的透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丙酮-丁醇-乙醇 SILICALIT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硅沸石/聚二甲基硅氧烷渗透汽化膜制备及分离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浩力 苏仪 万印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58,共5页
考察了全硅沸石/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渗透汽化均质膜制膜液中固液比(质量比)对渗透汽化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优化方法对交联时间、交联温度、全硅沸石填充量和PDMS中b胶量等对膜分离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制备了对丁醇分离性能较... 考察了全硅沸石/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渗透汽化均质膜制膜液中固液比(质量比)对渗透汽化膜性能的影响,利用均匀设计优化方法对交联时间、交联温度、全硅沸石填充量和PDMS中b胶量等对膜分离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制备了对丁醇分离性能较高的渗透汽化均质膜。50℃下,分离原料液质量分数为1.6%的丙酮-丁醇-乙醇-水溶液时,渗透汽化膜对丁醇/水的分离因子高达120。考察了膜厚度和原料液质量分数对渗透汽化均质膜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膜的分离因子不随膜厚的减小而减小,而透过液中丁醇质量浓度随料液中丁醇质量分数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均匀设计 膜厚 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PVDF复合膜分离VOC/N_2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秋 周浩力 +1 位作者 刘公平 金万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采用涂布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用于VOC/N2体系(正己烷/N2、环己烷/N2、正庚烷/N2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原料气浓度、原料气流速、操作温度对PDMS/PVD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涂布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DMS/PVDF)复合膜,并用于VOC/N2体系(正己烷/N2、环己烷/N2、正庚烷/N2二元混合气体)的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原料气浓度、原料气流速、操作温度对PDMS/PVDF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原料气浓度的升高、流速的增大,VOC的渗透率及选择性均增大,而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VOC的渗透率和选择性有所降低.连续运行三个月,膜分离性能稳定,正庚烷的渗透率为1.2×10-6 mol/(s·m2·Pa),选择性可达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S/PVDF复合膜 VOC/N2分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结合SLE-GC-MS分析乙醇对吐鲁浸膏特征香气物质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忠 刘琪 +5 位作者 张华 李炜 冒顾政 朱怀远 廖惠云 周浩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0-248,共9页
为探明吐鲁浸膏香气特征及物质组分基础,以5种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处理的吐鲁浸膏为研究对象,使用渗透汽化膜进行分离处理,对样品溶液进行感官评价和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探究样品目标组分差异性和... 为探明吐鲁浸膏香气特征及物质组分基础,以5种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处理的吐鲁浸膏为研究对象,使用渗透汽化膜进行分离处理,对样品溶液进行感官评价和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探究样品目标组分差异性和分析感官属性与物质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透过液和截留液以膏香和甜香为主,树脂香、果香、清香和辛香为辅,奶香、花香、豆香和木香香韵相对较弱;气相色谱-质谱共鉴定出92种物质组分,其中酯类、醇类物质含量较多,其含量占比大于55%,酸类、醛类、酚类、其他类和烯烃类紧随其后,酮类含量相对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显示低、中乙醇体积分数和高乙醇体积分数吐鲁浸膏样品分别聚为一类,且前者物质组分含量整体高于后者,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43个差异化合物;经偏最小二乘回归确定吐鲁浸膏特征呈香物质与膏香、树脂香、清香和辛香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甜香、果香、奶香、花香、豆香和木香相关性不明显。研究结果为吐鲁浸膏感官品质研究和精细化加工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浸膏 渗透汽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特征香气 香味物质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铁氧化物的微波化学制备及TEM表征
5
作者 李巧玲 景红霞 周浩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纳米Fe2O3 化学制备 铁氧化物 微波促进 TEM表征 生物医学工程 敏感材料 化学稳定性 半导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优先透乙醇渗透汽化复合膜的操作条件 被引量:4
6
作者 祝振洲 苏仪 +4 位作者 伊守亮 周浩力 陈向荣 苏志国 万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5,共6页
采用自制的硅橡胶-沸石杂化优先透乙醇渗透汽化复合膜,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原料液温度和循环流速两个参数对乙醇质量分数为4.05%的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分离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温度对膜的通量和分离因子都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升高通量增加... 采用自制的硅橡胶-沸石杂化优先透乙醇渗透汽化复合膜,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原料液温度和循环流速两个参数对乙醇质量分数为4.05%的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分离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温度对膜的通量和分离因子都有显著的影响,温度升高通量增加,而在50℃以下分离因子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此后分离因子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循环流速的增加会导致通量和分离因子的下降.综合考虑分离因子和通量这两个响应值,利用回归方程求得本试验所采用的渗透汽化复合膜在乙醇-水体系中最优操作条件是:温度59.8℃,循环流速30 L/h,此时总通量和乙醇分离因子分别达到242.8 g/(m2.h)和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 渗透汽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热泵精馏工艺分离DMC-MeOH共沸物
7
作者 王济杰 杨立秋 周浩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碳酸二甲酯(DMC)-甲醇(MeOH)共沸物分离存在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渗透汽化(PV)作为液-液分离技术,不受汽-液平衡限制,广泛用于共沸物体系的分离.传统的PV过程需要外部提供热量来维持恒定的原料侧温度;同时,渗透侧需要外部提供... 碳酸二甲酯(DMC)-甲醇(MeOH)共沸物分离存在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渗透汽化(PV)作为液-液分离技术,不受汽-液平衡限制,广泛用于共沸物体系的分离.传统的PV过程需要外部提供热量来维持恒定的原料侧温度;同时,渗透侧需要外部提供冷量来冷凝收集,降低了能源利用效率.本研究设计开发了PV-热泵精馏工艺,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分离DMC-MeOH共沸物体系,用热泵进行热集成,并将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萃取精馏、变压精馏和传统PV-精馏等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常压、共沸点进料、PV单元渗透液与进料质量流量的比值(stage-cut)为0.3时,PV-热泵精馏工艺节能效果较好,与有热集成的变压精馏相比,可降低能耗约47%,能效提高90%.本研究设计的PV-热泵精馏工艺为共沸物的分离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物 热泵精馏 热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环己烷分离用聚酰胺膜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乐中原 高雪 +1 位作者 袁清 周浩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1-518,共8页
膜材料性能是膜分离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首先,以2,6,14三氨基三蝶烯和4,4苯甲酰氯为合成单体,通过直接缩合酰化反应,制备了网状三蝶烯基聚酰胺聚合物。然后,并以溶液涂覆法,制备了截留型微孔聚酰胺膜。采用膜法气体分离方法,研究氢... 膜材料性能是膜分离技术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首先,以2,6,14三氨基三蝶烯和4,4苯甲酰氯为合成单体,通过直接缩合酰化反应,制备了网状三蝶烯基聚酰胺聚合物。然后,并以溶液涂覆法,制备了截留型微孔聚酰胺膜。采用膜法气体分离方法,研究氢气环己烷混合气体的筛分分离性能。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 IR)、核磁氢谱(^(1)H NMR)、X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证实了聚酰胺聚合物的合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复合膜表面完整性及厚度。最后考察了进料浓度、操作温度和流量等操作参数对复合膜筛分分离H_(2)/环己烷体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进料浓度及低操作温度可有效提高膜性能且由于聚合物膜网状结构的存在,分离膜仅需15 kPa的跨膜压差(跨膜驱动力),即可实现99%以上的截留率。网状三蝶烯基聚酰胺聚合物膜在氢气净化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膜分离 H_(2)/环己烷混合气 分子筛分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法VOCs气体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宗传欣 丁晓斌 +2 位作者 南江普 周浩力 金万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293,共10页
利用绿色节能的膜分离技术实现工业源VOCs的分离回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以VOCs分离技术的进展为核心,综述了国内现有的VOCs分离膜材料开发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蒸汽渗透过程研究进展,列举了VOCs分离膜的膜材料、分离膜机理... 利用绿色节能的膜分离技术实现工业源VOCs的分离回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以VOCs分离技术的进展为核心,综述了国内现有的VOCs分离膜材料开发研究现状,介绍了目前蒸汽渗透过程研究进展,列举了VOCs分离膜的膜材料、分离膜机理研究、渗透侧浓度检测以及典型的工业应用案例,为分离膜技术在VOCs分离回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膜技术 膜材料 蒸汽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蝶烯结构聚酰亚胺膜的制备及其H_(2)/轻烃分离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清 李庚鸿 +2 位作者 李苏爽 高雪 周浩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针对微孔聚合物膜较低的通量和较差的溶解性,通过2,3,6,7-四甲酸三蝶烯二酐单体与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的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自具微孔的三蝶烯聚酰亚胺(T-PI)化合物。三蝶烯基团的引入使得T-PI易溶于多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且热稳定... 针对微孔聚合物膜较低的通量和较差的溶解性,通过2,3,6,7-四甲酸三蝶烯二酐单体与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的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自具微孔的三蝶烯聚酰亚胺(T-PI)化合物。三蝶烯基团的引入使得T-PI易溶于多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且热稳定性良好。将T-PI制备成气体分离膜,T-PI膜对H_(2)和CO_(2)的渗透系数分别达到了518 barrer和810 barrer,对CO_(2)/CH_(4)的理想选择性达到了21.9,接近Robeson气体分离上限(2008年)。将T-PI膜用于H_(2)和5种轻烃混合气的分离,在0.4 MPa的跨膜压差下,T-PI膜可将H_(2)体积分数从32.9%提高到73.7%,表明T-PI膜在低压差下实现H_(2)/轻烃分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蝶烯 聚酰亚胺 H_(2)/轻烃分离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陶瓷复合膜的正己烷-N2分离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宗传欣 杨小泉 +1 位作者 周浩力 金万勤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9-655,共7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如何有效回收处理VOCs是当下亟需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膜分离技术,考察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陶瓷复合膜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不同进料流量、不...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危害环境与人体健康,如何有效回收处理VOCs是当下亟需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膜分离技术,考察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陶瓷复合膜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不同进料流量、不同渗透侧压力的条件下对典型医药行业VOCs废气(正己烷N2体系)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PDMS-陶瓷复合膜可有效分离回收摩尔分数为3%正己烷-N2体系,在进料流速为1.2 m^3/h、进料温度为30℃、真空度为2.5 kPa时,正己烷通量约为12 mol/(h·m^2),N2通量约为26.5 mol/(h·m^2),选择性约为17。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复合膜在65 d使用周期内的分离稳定性,结果显示复合膜在正己烷-N2体系中,通量和选择性没有较大的波动,分离性能稳定,说明PDMS-陶瓷复合膜在VOCs回收利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PDMS陶瓷复合膜 正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及N2/VOCs筛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仝童 周浩力 +1 位作者 张磊 金万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12-1418,共7页
膜材料性能在膜法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利用直接缩合酰化反应,以2,3,6,7-四甲酸三蝶烯和3,3’-二氨基联苯胺为合成单体,制备了线型三蝶烯基聚酰胺聚合物;并通过超声溶解制成膜液,涂敷于聚砜底膜上制备... 膜材料性能在膜法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利用直接缩合酰化反应,以2,3,6,7-四甲酸三蝶烯和3,3’-二氨基联苯胺为合成单体,制备了线型三蝶烯基聚酰胺聚合物;并通过超声溶解制成膜液,涂敷于聚砜底膜上制备出了新型VOCs截留型微孔聚合物膜。对聚合物进行了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氢谱(~1H-NMR)等表征与分析,证实了聚酰胺聚合物的合成;对聚合物膜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复合膜完整无缺陷,分离层厚度为1μm。利用制备的分离膜,研究了压力、原料浓度等参数对复合膜分离VOCs/N_2体系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分离膜长期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蝶烯衍生物 聚合物 分离 分子筛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