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装置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研制
1
作者 邵琢瑕 张通 +4 位作者 董自强 周泽然 何志刚 王琳 陆亚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1,共7页
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NFTHZ)中集成了一台波长可调谐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器(THz-FEL),该仪器采用电子能量10~18 MeV可调的直线加速器作为注入器。调节驱动激光的纵向/时间结构,可以形成电子束团的预群聚,通过匹配电子束... 太赫兹近场高通量材料物性测试系统(NFTHZ)中集成了一台波长可调谐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器(THz-FEL),该仪器采用电子能量10~18 MeV可调的直线加速器作为注入器。调节驱动激光的纵向/时间结构,可以形成电子束团的预群聚,通过匹配电子束团的群聚因子、波荡器入口处电子束能量以及波荡器K值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MW级高峰值功率、中心波长0.5~5 THz可调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微波系统为THz-FEL中电子束加速至目标能量提供了高功率微波电场、加速结构以及微波幅度相位控制系统。本文将针对NFTHZ装置微波系统的关键技术以及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电子激光 太赫兹 预群聚电子束 直线加速器 微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THz加速器束流横向截面尺寸测量系统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超 魏征宇 +3 位作者 谢春杰 周泽然 王琳 梁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针对太赫兹直线加速器,开发了基于EPICS分布式系统的横向截面尺寸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束斑检测器完成束斑到光斑的转换,并通过远心镜头将光斑成像到CCD相机,完成对光斑图像的采集,之后基于ADAravis将相机采集的图像数据汇入到EPICS数... 针对太赫兹直线加速器,开发了基于EPICS分布式系统的横向截面尺寸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束斑检测器完成束斑到光斑的转换,并通过远心镜头将光斑成像到CCD相机,完成对光斑图像的采集,之后基于ADAravis将相机采集的图像数据汇入到EPICS数据库。由于暗电流以及环境辐射的影响,在采集到的图像中会存在椒盐噪声,因此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图像中的椒盐噪声进行抑制,最后对图像进行高斯拟合计算出束流截面尺寸。实验结果表明,CNN可以有效地消除椒盐噪声,并且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5.8μm,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S ADAravis 束流截面测量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泽然 王筠华 +4 位作者 孙葆根 王琳 孟鸣 杨永良 陈园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3-1626,共4页
为了克服横向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对合肥光源的不利影响,在合肥光源(HLS)研制了一套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该系统使用直接采样前端,同时针对合肥光源水平方向工作点和垂直方向工作点太过接近的情况,修改了数字处理器的FPGA程序,使得单... 为了克服横向耦合束团不稳定性对合肥光源的不利影响,在合肥光源(HLS)研制了一套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该系统使用直接采样前端,同时针对合肥光源水平方向工作点和垂直方向工作点太过接近的情况,修改了数字处理器的FPGA程序,使得单个处理器能够实现独立的双通道反馈。束流试验验证了反馈系统能有效抑制横向不稳定性,并可以提高注入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横向反馈 束流试验 逐束团反馈系统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筠华 刘建宏 +5 位作者 郑凯 李为民 刘祖平 孙葆根 杨永良 周泽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1-296,共6页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开展逐束团测量(横向和纵向)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研究和研制的重要性,同时还介绍了设计思想。合肥光源高频频率为204 MHz,因此,系统至少需要100 MHz的带宽。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宽带部件和系统参数的选择原则。该系统不仅...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开展逐束团测量(横向和纵向)和横向束流反馈系统研究和研制的重要性,同时还介绍了设计思想。合肥光源高频频率为204 MHz,因此,系统至少需要100 MHz的带宽。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宽带部件和系统参数的选择原则。该系统不仅可用于研究由于高频腔中的高阶模和真空室的阻抗壁效应所引起的耦合束团不稳定性,而且还能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振荡、快速束流离子不稳定性和注入大幅度振荡等,从而将提高机器的运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束团系统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高阶模(HOM) 横向束流反馈系统 稳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方法在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园博 王筠华 +2 位作者 刘祖平 杨永良 周泽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5-1159,共5页
介绍了小波分析方法在逐束团束流位置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在高频处频率窗口较宽,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力,使用小波分析可分离并提取信号的振荡成分及基线漂移成分,各成分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与原信号相同,原有的线性关系保持不变... 介绍了小波分析方法在逐束团束流位置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在高频处频率窗口较宽,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力,使用小波分析可分离并提取信号的振荡成分及基线漂移成分,各成分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与原信号相同,原有的线性关系保持不变,在处理非平稳信号时不会造成信号明显劣化,如幅度失真和相位偏差。基于小波分解和重构的时间序列多分辨力滤波处理非平稳信号时不会造成信号明显劣化,保证了追踪束团振荡强度、相位、频率和振荡模式随时间变化的结果更真实可信。在合肥光源中,小波分析方法成功用于横向振荡振幅包络的提取及增长率、阻尼率的计算,也可用于提取横向振荡振幅包络及计算增长率和阻尼率,为机器研究、束流诊断和逐束团反馈系统调试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多分辨力分析 逐束团测量 横向振荡 阻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束流位置处理器性能测试 被引量:6
6
作者 邹俊颖 方佳 +5 位作者 孙葆根 杨永良 卢平 周泽然 马天骥 徐宏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93-2896,共4页
在合肥光源(HLS)升级改造中,为了增强注入器的束流位置检测器(BPM)系统的整体性能,采用单次通过数字束流位置处理器(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构成信号处理系统。首先对Libera BrillianceSingle Pass进行了离线的性能测试,然后用... 在合肥光源(HLS)升级改造中,为了增强注入器的束流位置检测器(BPM)系统的整体性能,采用单次通过数字束流位置处理器(Libera Brilliance Single Pass)构成信号处理系统。首先对Libera BrillianceSingle Pass进行了离线的性能测试,然后用它对条带BPM进行实验台标定,最后在合肥光源现有200MeV直线加速器上进行了在线测试。结果显示其离线分辨力为4~17μm,优于原有对数比处理系统。在线水平和垂直分辨力分别好于26μm和19μm,优于原有系统的58μm和3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通过数字束流位置处理器 束流位置检测器 标定 直线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电极束流能散检测器的计算与标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方佳 孙葆根 +5 位作者 杨永良 邹俊颖 周泽然 罗箐 卢平 王晓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72-3376,共5页
针对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设计了一种四轴对称八条带电极束流能散检测器(BESM),以实现束流能散的非拦截测量。理论推导了从BESM电信号中提取束流横向尺寸分量的公式。通过对BESM的灵敏度、阻抗匹配、电极的时域频域响应等的分析,确定了B... 针对合肥光源高亮度注入器设计了一种四轴对称八条带电极束流能散检测器(BESM),以实现束流能散的非拦截测量。理论推导了从BESM电信号中提取束流横向尺寸分量的公式。通过对BESM的灵敏度、阻抗匹配、电极的时域频域响应等的分析,确定了BESM的电极张角、半径、长度等各方面的物理参数。通过天线法对BESM进行了位置和四极分量的标定,得到了电中心相对于机械中心的偏移、BESM的位置灵敏度和四极分量灵敏度等参数。通过对多组电信号和位置信号的处理拟合出了机械位置与对数比电位置信号的相关多项式,并给出了四极分量关于束流横向尺寸、束流中心位置以及它们高次项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电极束流能散检测器 四极分量 电极参数 标定 对数比处理 2维网格结构高斯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SⅡ新的注入器束流强度测量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程超才 孙葆根 +6 位作者 卢平 杨永良 周泽然 吴芳芳 唐凯 罗箐 李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0-265,共6页
合肥光源升级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注入器实现满能量注入。为适应新的注入器束流强度的测量需求,设计了新的注入器束流强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安装在真空腔上的3个快速束流变压器(FCT)和2个积分束流变压器(ICT),能够实现束流流强和电荷... 合肥光源升级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注入器实现满能量注入。为适应新的注入器束流强度的测量需求,设计了新的注入器束流强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安装在真空腔上的3个快速束流变压器(FCT)和2个积分束流变压器(ICT),能够实现束流流强和电荷量的非拦截实时测量。为了准确获取束流参数,首先对束流变压器(CT)传输电缆进行了在线和离线标定;由于ICT输出信号信号幅度较小,噪声大,设计了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以改善信噪比;考虑低频谐波噪声和Kicker噪声的干扰,软件中通过适当的算法对噪声进行了处理;最后给出了部分在线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束流传输效率约为27.4%,注入效率约为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器 束流变压器 宏脉冲宽度 峰值流强 束团电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相空间测量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永良 王筠华 +5 位作者 刘祖平 郑凯 王琳 刘建宏 孙葆根 周泽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67-1370,共4页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HLS)上的相空间测量系统和测量结果,同时进行了工作点(Tune值)的计算。研究了电子储存环上三种相空间测量和计算方法:双位置单圈法、单位置双圈法和单位置单圈法。通过对仿真数据的计算和比较,论证了这三种方法的正确...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HLS)上的相空间测量系统和测量结果,同时进行了工作点(Tune值)的计算。研究了电子储存环上三种相空间测量和计算方法:双位置单圈法、单位置双圈法和单位置单圈法。通过对仿真数据的计算和比较,论证了这三种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在不同条件下的优缺点,为合肥光源的相空间测量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圈测量系统 相空间 对数比电路 工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逐束团横向反馈系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筠华 郑凯 +12 位作者 李为民 杨永良 黄龙君 陈园博 周泽然 王琳 刘祖平 孙葆根 马力 曹建社 岳军会 刘德康 叶恺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4-1348,共5页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研制的一套横向(x,y方向)高频、宽带逐束团测量和反馈系统,以及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的初步实验。其中重点介绍了在该系统研制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矢量运算模块的开发使得反馈系统的调试简易方便;Notch滤波器用于滤除反馈信号中的直流分量以及回旋频率分量,节省反馈功率;激励条带的研制。初步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反馈系统开启后不稳定性振荡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反馈系统 矢量运算 Notch滤波器 激励条带 耦合束团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锁相检测在合肥光源逐圈测量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永良 王筠华 +2 位作者 孙葆根 陈园博 周泽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3-2146,共4页
从其原理出发,分析了数字锁相检测在逐圈束流位置测量系统中用于束流振荡阻尼率(增长率)计算的可行性,并在Matlab中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该方法应用到合肥光源逐圈测量系统中,进行了Beta振荡的增长和阻尼时间的计算,结果显示振荡增长... 从其原理出发,分析了数字锁相检测在逐圈束流位置测量系统中用于束流振荡阻尼率(增长率)计算的可行性,并在Matlab中对其进行了仿真计算。将该方法应用到合肥光源逐圈测量系统中,进行了Beta振荡的增长和阻尼时间的计算,结果显示振荡增长时间约为0.26ms,阻尼时间为1.2ms(反馈系统调试时)。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数字锁相检测可以有效用于逐圈测量系统中阻尼率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锁相检测 阻尼率 逐圈测量 束流反馈 合肥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合肥光源逐束团流强测量方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凯 王筠华 +5 位作者 刘祖平 李为民 周泽然 杨永良 黄龙君 陈园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78-1182,共5页
对于多束团运行的储存环,逐束团流强的测量是研究注入填充和束流不稳定性阈值等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加速器常用的一些逐束团监测手段,在此基础上,利用HLS(Hefei Light Source)现有的逐束团测量设备,并配合相应前端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HL... 对于多束团运行的储存环,逐束团流强的测量是研究注入填充和束流不稳定性阈值等的重要内容。介绍了加速器常用的一些逐束团监测手段,在此基础上,利用HLS(Hefei Light Source)现有的逐束团测量设备,并配合相应前端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了HLS储存环逐束团流强测量。实验线路方面,在传统的高频频率倍频信号检波的基础上,尝试了新的与同步方波信号检波的方法。分别在多束团和单束团情况下对HLS的束团流强进行了连续检测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定标结果,结果表明系统的1阶线性拟合标准偏差均在1%左右;最后对其中非线性部分的物理本质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束团测量系统 束流流强 束团流强 方波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SⅡ储存环条带束流位置检测器的离线标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芳芳 周泽然 +6 位作者 孙葆根 杨永良 卢平 栗武斌 马天骥 邹俊颖 程超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71-2975,共5页
针对合肥光源二期改造工程设计了一条带束流位置检测器(BPM),用于储存环中束流参数在线测量。对条带BPM进行了位置信号的离线标定,采用差比和法和对数比法进行计算,获得了灵敏度系数、映射图和拟合经验多项式,发现采用对数比法得到的灵... 针对合肥光源二期改造工程设计了一条带束流位置检测器(BPM),用于储存环中束流参数在线测量。对条带BPM进行了位置信号的离线标定,采用差比和法和对数比法进行计算,获得了灵敏度系数、映射图和拟合经验多项式,发现采用对数比法得到的灵敏度大小和线性范围好于差比和法。对和信号进行离线标定,发现和信号相对中心位置处的归一化值在(-5mm,-5mm)到(5mm,5mm)范围内变化不超过±6%。该条带BPM也用来测量合肥光源储存环上束团横向四极振荡,所以需对横向四极分量进行标定。采用二维网格结构高斯加权法模拟高斯束团,使用差比和法进行计算,并将测量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发现横向四极分量随(σx2-σy2)线性变化的灵敏度与模拟结果相同,均为0.001 1mm-2。得到的拟合经验公式用于在线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束流位置检测器 差比和法 高斯加权法 横向四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逐束团相位测量及纵向不稳定性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雷雷 卢平 +2 位作者 孙葆根 周泽然 吴睿喆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101,共7页
为了研究储存环束流多束团纵向运动特性,在合肥光源(HLS-II)上研制了一套逐束团相位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示波器直接采集BPM和信号,采用过零点检测法、时间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TD)法相结合的方法从BPM和信号中提取出逐束团相位。... 为了研究储存环束流多束团纵向运动特性,在合肥光源(HLS-II)上研制了一套逐束团相位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示波器直接采集BPM和信号,采用过零点检测法、时间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TD)法相结合的方法从BPM和信号中提取出逐束团相位。介绍了逐束团相位测量系统的系统构架、相位提取方法以及在HLS-II上的一些实验结果。通过对该系统记录的5 ms时间长度的逐束团多圈相位数据的离线分析,得到多束团纵向运动的同步振荡的频率、纵向工作点、束团振荡的模式信息以及振荡模式增长率等特征信息,诊断出HLS-II在top-off恒流运行期间存在2个较强的纵向耦合束团不稳定模式,并提取出了2个振荡模式的增长率。该系统的逐束团相位测量结果及相关纵向不稳定性分析可为机器研究、纵向反馈系统调试评估及高频RF系统的性能评估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光源 逐束团相位 时间差分法 同步振荡 纵向不稳定性 小波去噪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横向反馈系统的改进与试验结果
15
作者 杨永良 王筠华 +5 位作者 刘祖平 陈园博 李为民 孙葆根 周泽然 孟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横向模拟反馈样机系统进行的改造和升级。主要包括前端束流位置信号处理模块的重建和与直流成分剔除单元模块。同时还进行了信号矢量合成模块的优化与改造、增加独立可调增益模块以及优化信号传输线路在内的重要改进。... 介绍了在合肥光源横向模拟反馈样机系统进行的改造和升级。主要包括前端束流位置信号处理模块的重建和与直流成分剔除单元模块。同时还进行了信号矢量合成模块的优化与改造、增加独立可调增益模块以及优化信号传输线路在内的重要改进。对改进后的反馈系统进行了抑制耦合束团不稳定性试验,相关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反馈系统提供的注入阻尼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反馈 矢量合成 阻尼率 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单束团纵向分布的测量研究
16
作者 王季刚 孙葆根 +5 位作者 杨永良 卢平 周泽然 唐雷雷 栗武斌 徐宏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534-538,共5页
在合肥光源单束团运行模式下使用条纹相机测量其纵向分布,研究和验证引起束团纵向分布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势阱效应引起束团纵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电感性阻抗和电阻性阻抗对束团分布影响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束团长... 在合肥光源单束团运行模式下使用条纹相机测量其纵向分布,研究和验证引起束团纵向分布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势阱效应引起束团纵向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电感性阻抗和电阻性阻抗对束团分布影响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束团长度拉伸效应、束团势阱扭曲现象等测量研究,并讨论了条纹相机观测束团势阱扭曲现象的测量模式。根据束团长度拉伸效应和势阱扭曲与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得出合肥光源储存环的低频纵向宽带耦合阻抗约为4.4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相机 束团纵向分布 势阱效应 宽带耦合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光源横向束流反馈系统中矢量运算单元和光纤陷波滤波器的研制(英文)
17
作者 黄龙君 王筠华 +3 位作者 郑凯 杨永良 周泽然 陈园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合肥光源横向束流反馈系统已经建成,着重介绍了系统中矢量运算单元和光纤陷波滤波器的研制。矢量运算单元中使用混频器控制信号的衰减,调节控制电压的大小以控制反馈信号的相位;光纤陷波滤波器创新性地提出用光纤延时制作陷波滤波器,很... 合肥光源横向束流反馈系统已经建成,着重介绍了系统中矢量运算单元和光纤陷波滤波器的研制。矢量运算单元中使用混频器控制信号的衰减,调节控制电压的大小以控制反馈信号的相位;光纤陷波滤波器创新性地提出用光纤延时制作陷波滤波器,很好地滤除了信号中的回旋频率分量,节省了反馈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光源 反馈系统 矢量运算 光纤陷波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_(020)模式谐振腔束团长度监测器的设计与仿真(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江 周泽然 +1 位作者 罗箐 孙葆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15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次模式的谐振腔束团长度测量技术,新方法的谐振腔工作于高次本征模式TM0n0。这样的谐振腔拥有更大的腔体半径,从而移除了谐振腔半径必须大于束流管道半径这一原则带来的工作频率限制。为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未来的正电...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次模式的谐振腔束团长度测量技术,新方法的谐振腔工作于高次本征模式TM0n0。这样的谐振腔拥有更大的腔体半径,从而移除了谐振腔半径必须大于束流管道半径这一原则带来的工作频率限制。为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未来的正电子源设计了一台双腔束团长度监测器,讨论了谐振腔工作频率的选择并推导了束团长度的计算公式,监测器的谐振腔工作于TM020模式,其半径远大于使用TM010模式的传统方法,在CST软件中模拟的结果显示其束团长度测量精度好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团长度 TM020模 监测器 谐振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SⅡ横向束流反馈系统条带激励器的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栗武斌 周泽然 +3 位作者 孙葆根 吴芳芳 卢平 杨永良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0-1255,共6页
合肥光源升级改造(HLSⅡ)将使用数字逐束团横向束流反馈系统来抑制束团耦合不稳定性。本文设计了条带型横向激励器,利用Poisson程序计算了横向激励器的特性阻抗和电场,采用回归方程及最小二乘法分析了特性阻抗随横截面结构参数的变化规... 合肥光源升级改造(HLSⅡ)将使用数字逐束团横向束流反馈系统来抑制束团耦合不稳定性。本文设计了条带型横向激励器,利用Poisson程序计算了横向激励器的特性阻抗和电场,采用回归方程及最小二乘法分析了特性阻抗随横截面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做了优化选择以匹配50Ω的外部传输电缆。利用HFSS程序对横向激励器的分路阻抗及功率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仿真和计算结果为横向激励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束流反馈系统 激励器 阻抗匹配 分路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CA的HLS-Ⅱ直线加速器低电平系统改造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天祺 唐雷雷 周泽然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98,共5页
合肥光源(HLS-Ⅱ)在重大维修改造之后,其光源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实现连续、平稳地供光,需要对其进行恒流改造。恒流运行要求直线加速器的微波功率源有长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旧的模拟低电平控制系统满足不了要求。本文基于... 合肥光源(HLS-Ⅱ)在重大维修改造之后,其光源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实现连续、平稳地供光,需要对其进行恒流改造。恒流运行要求直线加速器的微波功率源有长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旧的模拟低电平控制系统满足不了要求。本文基于微型电信计算平台(MTCA)设计实现了数字低电平控制系统,控制微波功率源的幅度和相位,它由以FPGA为核心的数字板卡、射频板卡、 MTCA机箱以及频率合成系统组成。该数字低电平系统工作在2 856 MHz的S波段,在线运行幅度稳定度达到0.04%,相位稳定度达到0.2°,满足恒流改造对直线加速器数字低电平系统0.25°相位抖动RMS值的相位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光源 直线加速器 低电平系统 FPGA M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