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倾斜度下管道充水特性分析
1
作者 梁兴 王云龙 +3 位作者 崔世杰 周泊 万乐乐 曹寒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62,共3页
针对管道充放水周期较长的问题,在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的基础上,建立5种不同倾斜角度的管道三维模型,仿真不同倾斜角度下管道充水过程,分析其内部流速、压力和气液两相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管道倾斜度小于30°时,水流... 针对管道充放水周期较长的问题,在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的基础上,建立5种不同倾斜角度的管道三维模型,仿真不同倾斜角度下管道充水过程,分析其内部流速、压力和气液两相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管道倾斜度小于30°时,水流流态稳定,流线均匀,管内水位均匀上升,平均充水流速1.3 m/s;随着倾斜度增加,流速越来越快,气液两相混合流动现象越来越明显,当倾斜角度为60°时,存在气体拥塞管道现象。综合对比,建议管道在倾斜度小于30°时可以适当增加充水速度,缩短充水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充水 水气两相流 三维数值模拟 倾斜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壳核结构及形貌和晶型结构对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为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荧光性能 壳核结构 稀土磷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邵建国 周泊 +2 位作者 姚杰 吴锁川 孟中岳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7-39,共3页
用 SO2 - 4 /Mx Oy 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通过马来酸酐与 2乙基己醇的酯化 ,合成了马来酸二异辛酯 ,表明马来酸酐转化率大 ,酯收率高 ,工艺简单 ,对设备腐蚀小 ,该类催化剂易于再生 ,可反复使用。
关键词 马来酸二异辛酯 马来酸酐 乙基己醇 催化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磷酸铈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晶型结构和形状的CePO4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RD、TEM、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晶型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p...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晶型结构和形状的CePO4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RD、TEM、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晶型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pH=1)制备的CePO4呈现纳米棒状并具有很好的结晶度,而在碱性溶液中(pH=12)制备的样品则为球状的纳米颗粒,结晶度较低。CePO4纳米材料的晶型结构也受制备温度的影响,在溶液pH=1时,120℃下制备的样品具有六方晶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有单斜晶型的产物生成,当温度达200℃时,制备的样品为纯单斜晶型。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所制备的CePO4纳米材料均在300~400nm之间有强的发射谱带,但单斜晶型CePO4的荧光强度要远大于六方晶型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 C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TP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春燕 蒋晓青 周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1-2307,共7页
利用对苯二甲酸铜(Cu-TPA)能产生强的电化学信号设计了一种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探针中的Cu-TPA含有可产生电化学信号的Cu(Ⅱ),当加入一定量的AFB1后,AFB1与探针中特定的适配体结合,使信号探... 利用对苯二甲酸铜(Cu-TPA)能产生强的电化学信号设计了一种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B1(AFB1).信号探针中的Cu-TPA含有可产生电化学信号的Cu(Ⅱ),当加入一定量的AFB1后,AFB1与探针中特定的适配体结合,使信号探针脱落,电化学信号降低.根据电化学信号值的变化实现了对AFB1的检测.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为4.2×10^-6ng/m L(S/N=3),线性范围为10^-5~10 ng/m L.将该传感器用于啤酒中AFB1的检测,回收率为9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铜 适配体 黄曲霉毒素B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和神经网络的长短叶片泵双目标参数优化
6
作者 梁兴 马志巍 +2 位作者 熊文龙 周泊 曹寒问 《水电能源科学》 2025年第3期163-167,共5页
针对长短叶片泵参数优化问题,以叶片进口角、叶片出口角和叶片数量为变量,以泵扬程、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40组试验组成样本集,并利用CFD方法计算泵性能。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泵性能预测模型构建长短叶片泵... 针对长短叶片泵参数优化问题,以叶片进口角、叶片出口角和叶片数量为变量,以泵扬程、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40组试验组成样本集,并利用CFD方法计算泵性能。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泵性能预测模型构建长短叶片泵双目标优化函数,并采用NSGA-Ⅱ算法寻优,进而开展双目标泵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泵性能较准确,其中效率偏差最大为1.98%,扬程偏差最大为1.82%。NSGA-Ⅱ算法所获得的最优方案在额定工况下比原型泵扬程、效率分别提高了7.4%、1.8%;对比优化前后泵内流速分布、压力脉动等,最优方案有效改善了流动的均匀性,减小了水力损失和压力脉动,使得叶轮内部流动更加稳定,为长短叶片泵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叶片泵 性能优化 神经网络 NSGA-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