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抱伦金矿床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婧 周汉文 +2 位作者 钟增球 张小文 向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2,共7页
抱伦金矿床流体活动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不同阶段形成的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不同。第Ⅰ阶形成金-粗粒石英脉;第Ⅱ阶段形成金-细粒石英脉;第Ⅲ阶段形成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 抱伦金矿床流体活动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表明,不同阶段形成的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不同。第Ⅰ阶形成金-粗粒石英脉;第Ⅱ阶段形成金-细粒石英脉;第Ⅲ阶段形成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成矿流体温度逐渐升高,盐度逐渐下降。结合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及前人所做的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笔者认为抱伦金矿成矿流体是由岩浆活动产生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中高温不混溶热液。成矿热液在裂隙中上升,减压造成流体的沸腾和大气降水的加入,引起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改变,是金沉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热液型金矿 海南抱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粒度分布对黏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锦荣 周汉文 +3 位作者 吴继光 曾伟能 杨增良 殷科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33,共5页
高岭土粒度及粒度分布直接影响着黏度性能。利用广东茂名山阁高岭土,通过Χ-光透射沉降粒度分析、漂白及白度测试、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对由斯托克斯沉降法提取的4个粒度范围(0~1μm、1~5μm、5~10μm及10~15μm)样品的黏... 高岭土粒度及粒度分布直接影响着黏度性能。利用广东茂名山阁高岭土,通过Χ-光透射沉降粒度分析、漂白及白度测试、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对由斯托克斯沉降法提取的4个粒度范围(0~1μm、1~5μm、5~10μm及10~15μm)样品的黏浓度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粒度细、粒度分布均匀的高岭土有利于黏浓度的提高,以粒度范围为0~1μm的样品最为显著;提纯样含少量石英、伊利石和长石等杂质,黏浓度与高岭石结晶度指数和高岭石含量均呈正相关性,与杂质矿物石英和伊利石及铁质含量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粒度 黏浓度 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在材料学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朱粉利 周汉文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对高岭土在陶瓷、造纸、耐火材料、塑料、橡胶、油漆、环境、人工合成分子筛、宝石抛光粉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归纳总结了各项应用对其物理性能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高岭土 应用 材料学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高岭土矿物特征对白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锦荣 周汉文 +3 位作者 曾伟能 杨增良 柳婷 瞿思思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0年第3期24-30,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对广西合浦风化残积型高岭土钻孔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其白度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原矿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高岭石、白云母、长石及微量针铁矿、赤铁矿和...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对广西合浦风化残积型高岭土钻孔样品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其白度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岭土原矿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高岭石、白云母、长石及微量针铁矿、赤铁矿和电气石等,矿物组合及其含量无明显差别;自由铁含量与高岭土白度值呈明显负相关变化,与高岭石的结晶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变化,这主要与该区构造断裂发育有关,裂隙流体中的致色元素浸染造成白度值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度 高岭土 矿物学 广西合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黑海地区沙松乌拉组变质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质来源的约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继林 周汉文 +4 位作者 高继雷 武志敬 李兆令 靳立杰 李春稼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判别图解,得到沙松乌拉组的岩石类型为杂砂岩、岩屑砂岩,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及部分古老沉积组分;得到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少量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分析前期通过碎屑锆石法得到的小庙群、万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及白沙河组物源区的形成环境及岩石性质,与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松乌拉组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背景 物质来源 黑海地区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高温物相转变的微区动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继光 周汉文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2,15,共4页
以广西合浦谭屋、虎岭两地高岭土为实验初始物质,由化学分析、X-ray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说明了其化学成分、物相及组合、晶体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岭土物相转变的微区动态衍射,结果表明:谭屋高岭土偏高岭... 以广西合浦谭屋、虎岭两地高岭土为实验初始物质,由化学分析、X-ray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说明了其化学成分、物相及组合、晶体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岭土物相转变的微区动态衍射,结果表明:谭屋高岭土偏高岭石出现在600℃左右,莫来石出现在950℃;虎岭高岭土偏高岭石出现在550℃,莫来石出现在1000℃,这一明显差别,指示了伊利石影响了高岭土物相转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相变 晶体结构 广西合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bVIEW的网络通信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付民 周汉文 顾培元 《中国新通信》 2014年第5期99-99,共1页
本文主要以网络通信的切入点,进而阐述了LabVIEW的网络通信方法,以此为基础,重点的分析研究了LabVIEW的主要的两种网络通信方式,希望能够多我国的网络通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所帮助。
关键词 虚拟仪器 LABVIEW 网络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双龙韧性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变质变形环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靳立杰 王继林 +4 位作者 周汉文 田明阳 李春稼 王子圣 韩姗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8期15-20,共6页
豫西双龙韧性剪切带是位于秦岭造山带核部的一条韧性剪切带,由两侧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及假玄武玻璃一系列动力变质岩。该韧性剪切带是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网结状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的一条,对其开展显微构造研究,对... 豫西双龙韧性剪切带是位于秦岭造山带核部的一条韧性剪切带,由两侧到中心依次发育了初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及假玄武玻璃一系列动力变质岩。该韧性剪切带是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网结状走滑韧性剪切带中的一条,对其开展显微构造研究,对了解东秦岭造山带的变质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具有一定地质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韧性剪切带进行岩石学和矿物显微构造特征分析,对韧性剪切带的性质及温度、古差应力、应变速率等变质变形环境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表明,双龙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性质为左行剪切,变质变形温度约为400~500℃,古差应值约为51~6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显微构造特征 变质变形环境 豫西双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重质碳酸钙混合样品物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晓妮 曾伟能 +3 位作者 周汉文 杨增良 廖金良 刘真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6,共3页
将高岭土和重质碳酸钙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研究不同比例混合样品物化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混合样品的白度和黏浓度性质,随着重质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岭土 重质碳酸钙 白度 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双蝶产品
10
作者 陈国建 周汉文 周爱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27,共3页
双蝶织物采用涤纶低弹丝与涤纶有光丝交织而成,产品风格独特,花型美观大方,有闪光效应。织物轻盈飘柔。
关键词 纬编 双蝶织物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低温变质岩的抬升
11
作者 J.P.Platt 周汉文 《地质科学译丛》 1989年第2期16-22,共7页
高压低温变质岩的抬升,归因于浮力、底辟或者水动力驱动的回流的作用。只要俯冲作用缓慢或者停止,向下的牵引减弱,浮力就可以使俯冲到地幔的物质回复。由于高压矿物组合的密度增加,地壳内的浮力将倒转,俯冲物质因此不能上升到地壳基底... 高压低温变质岩的抬升,归因于浮力、底辟或者水动力驱动的回流的作用。只要俯冲作用缓慢或者停止,向下的牵引减弱,浮力就可以使俯冲到地幔的物质回复。由于高压矿物组合的密度增加,地壳内的浮力将倒转,俯冲物质因此不能上升到地壳基底之上。底辟和水动力流作用要求介质密度低、粘度低,所以只能解释被带入流动物质中的较小的岩石块体的侵位。相关地区高压低温地体的构造环境,能够用屈服强度可以忽略的增生楔形体的力学行为来解释,此时,板底垫托作用是增生的主要方式.板底垫托作用从底部加厚了楔形体,并增加了它的表面坡度.即使聚敛作用正在进行,板底垫托作用也导致了楔形体上部的水平扩张。连续的底部板底垫托作用和上部扩张作用可以使最老的高压岩石在1000万年内上升到中等侵蚀的区域。只要楔形体底部的俯冲作用持续进行,地热梯度就不会松弛到正常值。增生楔形体的动力学过程解释:(a)高压-低温岩石在聚敛作用过程中常被抬升的证据。 (b)许多情况下没有高温组合显著的叠加。(c)最古老最高压的岩石位于造山楔形体后上部。(d)上覆岩石的构造厚度不足以解释变质作用。(e)切割部分变质带的变质后断层的常见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低温 变质岩 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