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Y染色体基因分析梅花鹿种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父系起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永娜 刘华淼 +4 位作者 鞠妍 张然然 王磊 董世武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2-290,共9页
旨在利用Y染色体基因研究梅花鹿种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父系起源,为梅花鹿的保种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对171只双阳、敖东、四平、东丰、兴凯湖、长白山和东大梅花鹿种公鹿Y染色体上的AMELY、DBY、USP9Y、SRY基因的5个片段进行PCR扩增,对... 旨在利用Y染色体基因研究梅花鹿种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父系起源,为梅花鹿的保种育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对171只双阳、敖东、四平、东丰、兴凯湖、长白山和东大梅花鹿种公鹿Y染色体上的AMELY、DBY、USP9Y、SRY基因的5个片段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5个基因片段共筛选到8个突变位点,AMELY1、AMELY2、DBY、USP9Y、SRY基因片段分别有3、2、1、1、1个突变位点。利用DNASP5.1软件共定义了10种单倍型,分别为H1、H2、H3、H4、H5、H6、H7、H8、H9、H10,其中H1是优势单倍型,占梅花鹿种公鹿群体的49.1%,H5和H10为东丰梅花鹿种公鹿独有,H9是最原始的单倍型。171只梅花鹿种公鹿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96 8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 36。NJ系统进化树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种公鹿有3个父系类型,分别为Y1、Y2和Y3,除双阳梅花鹿种公鹿和四平梅花鹿种公鹿均来自Y3,其余梅花鹿种公鹿群体均为多父系类型。表明我国梅花鹿种公鹿Y染色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极低的核苷酸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种公鹿 Y染色体 遗传多样性 父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帝山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7
2
作者 乔沙沙 周永娜 +5 位作者 刘晋仙 景炬辉 贾彤 李毳 杨欣 柴宝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9,共11页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 【目的】分析环境与空间因素在寒温性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Lp)、青杄林(Pw)以及油松林(Pt)4个土壤细菌群落(LpMC1、LpMC2、PwMC和PtMC)的结构,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森林类型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该区域的森林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衣原体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细菌群。2)优势细菌类群相对丰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碳氮比、pH以及土壤酶活性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大部分类群和拟杆菌门更适于生活在酸性、湿度大、营养状况良好的土壤中,主要碳源是易分解性碳;放线菌门、浮霉菌门和绿弯菌门则在碱性、干旱、营养贫瘠的土壤中更占优势,主要分解顽固性碳。3)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在4个样地间存在差异,在营养贫瘠的油松林样地土壤中细菌群落(PtMC)丰富度低,多样性高;而在营养丰富的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样地中细菌群落(LpMC1)丰富度高,多样性低。4)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杄林和油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PwMC与PtMC)、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和低海拔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细菌群落(LpMC1与LpMC2)结构分别具有相似性。【结论】受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的共同影响,不同针叶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通过制定不同的育林措施,改变林下土壤环境,进而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碳汇,促进土壤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选择 扩散限制 关帝山 针叶林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鹿茸不同部位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磊 张然然 +4 位作者 刘华淼 刘汇涛 周永娜 董世武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1415,共15页
旨在从差异蛋白质组学角度为鹿茸生物学特性的阐明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天山马鹿65和75d鹿茸不同部位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MS质谱鉴定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鉴定出65种差异蛋白质,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过程... 旨在从差异蛋白质组学角度为鹿茸生物学特性的阐明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天山马鹿65和75d鹿茸不同部位为试验材料,通过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MS质谱鉴定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鉴定出65种差异蛋白质,涉及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发育过程、定位以及应激等生物学过程,还参与了血小板活化、黏着斑、代谢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代谢通路。这些蛋白包括骨发育相关蛋白4种、神经发育相关蛋白3种、血管发育相关蛋白2种、抗氧化、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4种、免疫相关蛋白7种、凋亡相关蛋白5种。结果显示,TTR、RBP4、CRABP1在由65d鹿茸过渡到75d鹿茸的过程中,对鹿茸生长发育起一定调控作用。PRDX2、TXNDC5、ERP29、Pdia6在内质网应激、抗氧化中起重要作用。内质网应激、内质网相关性死亡途径、线粒体凋亡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阐明鹿茸细胞快速增殖分化的同时存在大量细胞凋亡现象,以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GMFβ、CATHL1两种蛋白在神经发育和炎症抗性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马鹿 鹿茸 蛋白质组学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el-free技术的鹿角与鹿骨蛋白组分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然然 刘华淼 +4 位作者 王磊 周永娜 唐福全 夏述忠 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6-2292,共7页
旨在利用Label-free技术对天山马鹿的鹿角与鹿骨蛋白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以脱盘后130d的马鹿鹿角和鹿骨为研究对象,利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比较鹿角与鹿骨的蛋白质组分。结果共成功鉴定1 138种蛋白质,其中鹿... 旨在利用Label-free技术对天山马鹿的鹿角与鹿骨蛋白组分进行比较分析。以脱盘后130d的马鹿鹿角和鹿骨为研究对象,利用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比较鹿角与鹿骨的蛋白质组分。结果共成功鉴定1 138种蛋白质,其中鹿骨蛋白934种、鹿角蛋白835种。通过对成功鉴定到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发现,鹿骨蛋白特异富集到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黑质体发育、血管再生、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调节等过程;而鹿角特有蛋白富集到了肽类激素加工过程、活化T细胞增殖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其中肽类激素加工过程主要蛋白有CPE、CPN1、ECE1,活化T细胞增殖调节蛋白主要有IGF2、PRKAR1A、PYCARD。利用SPSS软件筛选鹿角与鹿骨显著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2,P<0.05),共筛选出差异蛋白质335种,其中75种蛋白在鹿骨中表达上调,260种蛋白在鹿角中表达上调,其中cathelicidin 1与cathelicidin 5在鹿角中为高表达,而cathelicidin 6在鹿骨中高表达。该试验结果弥补了鹿角与鹿骨蛋白质组分研究的空白,为进一步研究鹿角与鹿骨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鹿角 鹿骨 Label—free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钾铁矾渣浸出液还原和深度净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新刚 王学武 +2 位作者 王玉棉 罗咏梅 周永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热酸直接浸出黄钾铁矾渣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法对浸出液还原、硫化沉淀除隔和氟化沉淀除钙除镁的工艺进行研究.浸出液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时间2 h,搅拌速度150-200 r/min,铁粉加入量为理论量1.15倍的条件下,浸出... 以热酸直接浸出黄钾铁矾渣的浸出液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法对浸出液还原、硫化沉淀除隔和氟化沉淀除钙除镁的工艺进行研究.浸出液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时间2 h,搅拌速度150-200 r/min,铁粉加入量为理论量1.15倍的条件下,浸出液中Fe^3+全部被还原,铁锌比接近低功耗锰锌铁氧体的理论配方,杂质Cu^2+的质量浓度降到1 mg/L,去除率在99%以上,Cd^2+的去除率为17%.硫化沉淀除隔实验结果表明:浸出液还原反应完成后,直接在其中加入理论量1.4倍的(NH4)2S,反应时间为30 min,溶液中杂质Cd2+的质量浓度降到1 mg/L以下,去除率在98%以上.氟化沉淀除钙除镁综合实验研究中,溶液中Mg^2+、Ca^2+的除去率分别为96.73%和7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钾铁矾渣 还原 硫化沉淀 氟化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
6
作者 侯新刚 周永娜 +2 位作者 王玉棉 王学武 罗咏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 采用水解法制备超细氧化亚铜粉体,通过单因子实验研究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所制备的超细氧化亚铜粉体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下,能制备出形状规则、粒径均一的立方体结构粉体材料,粒径约为21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氧化亚铜 水解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永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7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肱骨踝上骨折采取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2例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阶段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康... 目的探究小儿肱骨踝上骨折采取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2例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分阶段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康复所需时间及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治疗依从性(合理饮食、配合锻炼、遵医用药及定期复诊)评分以及并发症(肘内翻、关节僵直、缺血性肌痉挛、切口肿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康复所需时间(7.45±1.12)d短于对照组的(12.56±2.56)d、肘关节伸屈活动角度(156.69±4.56)°大于对照组的(132.65±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配合锻炼、遵医用药及定期复诊评分分别为(2.45±0.45)、(2.79±0.56)、(2.89±0.45)、(2.74±0.4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6±0.36)、(2.10±0.32)、(2.11±0.35)、(2.12±0.3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患儿开展分阶段康复护理,能促进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康复护理 小儿肱骨踝上骨折 术后功能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疝气术后疼痛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永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术后疼痛康复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99例疝气患儿,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45例)与研究组(44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目的探究小儿疝气术后疼痛康复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99例疝气患儿,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参照组(45例)与研究组(44例)。参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2±0.25)、(4.52±0.98)d,均短于参照组的(3.46±0.62)、(6.25±1.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d,研究组患儿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分别为(3.25±0.51)、(2.16±0.86)分,均低于参照组的(4.72±0.68)、(3.49±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27%、95.45%,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15.56%、82.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手术中施行人性化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恢复,从而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疝气 人性化护理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地铁车站工程中的盖挖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永娜 《中国高新科技》 2020年第11期75-76,共2页
盖挖法在地铁车站工程中取得广泛应用。文章从盖挖法的主要工序切入,总结其关键技术要点,并引入实例展开针对性分析,明确盖挖法在地铁车站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工程实例表明:盖挖法的应用可解决地铁车站施工难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盖挖法在地铁车站工程中取得广泛应用。文章从盖挖法的主要工序切入,总结其关键技术要点,并引入实例展开针对性分析,明确盖挖法在地铁车站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工程实例表明:盖挖法的应用可解决地铁车站施工难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被大范围推广至地铁车站建设项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地铁 盖挖法 土方开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预支护技术预防岩爆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尚荣 周永娜 +1 位作者 邓雪芹 靳宇翔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在地下厂房顶拱开挖与支护过程中,通过采用侧向预支护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高地应力区大跨度不良地质段施工安全、开挖质量、施工进度等问题,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侧向 预支护 预防 岩爆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地水电站尾水洞钢模台车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
11
作者 陈旭 周永娜 邓雪芹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第5期9-11,36,共4页
文中简要介绍了钢模台车主要结构特点及参数、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等。官地水电站1号,2号尾水洞主洞段边顶拱,采用钢模台车进行混凝土衬砌,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而且也降低了工程成本。
关键词 尾水洞 钢模台车 边顶拱 混凝土衬砌 官地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协同麦秸杆与外加剂制备新型生态路面砖的耐久性研究
12
作者 周永娜 周广硕 +1 位作者 侯全新 张春梅 《江苏建材》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解决铁尾矿、麦秸杆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固废资源再利用,以铁尾矿、秸秆纤维、水泥、外加剂和减水剂为原料制备新型生态路面砖。通过设计不同的配合比,探索最优掺量组合,制备出符合力学性能要求且耐久性良好的路面砖。试验... 为解决铁尾矿、麦秸杆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推动固废资源再利用,以铁尾矿、秸秆纤维、水泥、外加剂和减水剂为原料制备新型生态路面砖。通过设计不同的配合比,探索最优掺量组合,制备出符合力学性能要求且耐久性良好的路面砖。试验结果表明,当铁尾矿掺量∶秸秆纤维掺量(纤维长度5~7 cm)∶水泥掺量为∶外加剂掺量∶减水剂掺量=60∶1.5∶15∶1.5∶0.3时,路面砖具有最佳的抗压强度和抗折性能。此外,该配比下路面砖的吸水率较低,耐磨性卓越,且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新型生态路面砖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水泥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秸秆 路面砖 耐久性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