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二乙炔囊泡用于饮料酒中乙醇的可视化检测
1
作者 陈荦 张雨婷 +1 位作者 王晓丽 周楠迪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7,共8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料酒的消费逐渐上升,引起了市场监管和更多消费者对其品质和乙醇检测方面的关注。因此开发一种操作简单、检测迅速且结果直观的新型乙醇检测器十分必要。作者设计并制备了用于检测饮料酒中乙醇的聚二乙炔(pol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料酒的消费逐渐上升,引起了市场监管和更多消费者对其品质和乙醇检测方面的关注。因此开发一种操作简单、检测迅速且结果直观的新型乙醇检测器十分必要。作者设计并制备了用于检测饮料酒中乙醇的聚二乙炔(polydiacetylene,PDA)囊泡,通过饮料酒中乙醇对PDA囊泡结构的扰动和基团的作用,使囊泡由无乙醇存在时的蓝色逐渐转变为有乙醇时的红色,从而检测产品的乙醇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为30%~90%时,与PDA囊泡的比色响应(colorimetric response,CR)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实际酒样检测中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5%~2.23%,裸眼识别颜色变化效果较好。此方法具有高效便捷、结果可视化、反应迅速的优点,为饮料酒中乙醇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酒 聚二乙炔囊泡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方法 被引量:38
2
作者 周楠迪 陈坚 +1 位作者 郑美英 堵国成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0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的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工业以及开发新型食品中的应用。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食品加工 功能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子酸及其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冬梅 周楠迪 +2 位作者 周卉 陈亭 李根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76,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芥子酸、芥子酸甲酯及芥子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酪氨酸酶电极对其底物邻苯二酚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电流响应在底物1.0×10^-7~6.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较高的灵...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芥子酸、芥子酸甲酯及芥子碱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酪氨酸酶电极对其底物邻苯二酚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电流响应在底物1.0×10^-7~6.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93nA·L/μmol);芥子酸及其衍生物都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能力大小的顺序为芥子酸〉芥子酸甲酯〉芥子碱.通过对这3种物质的抑制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芥子碱是非竞争型抑制,而芥子酸和芥子酸甲酯是混合型抑制.这3种物质对酪氨酸酶可能的抑制机理一是抑制物与底物竞争酶的双铜活性中心;二是抑制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因而抑制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化学修饰电极 芥子酸 芥子酸甲酯 芥子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胺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2
4
作者 鲁时瑛 周楠迪 +2 位作者 堵国成 李华钟 陈坚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4-568,共5页
茂原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所产生的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液通过抽滤、超滤、乙醇沉淀、离心和冷冻干燥,制得粗酶粉的酶活约为1033U/g.对粗酶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2℃,最适pH为6.0;粗酶的pH稳定范围在4~8,温... 茂原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mobaraense所产生的谷氨酰胺转胺酶发酵液通过抽滤、超滤、乙醇沉淀、离心和冷冻干燥,制得粗酶粉的酶活约为1033U/g.对粗酶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2℃,最适pH为6.0;粗酶的pH稳定范围在4~8,温度稳定范围在20~40℃,离子强度对该酶的活性稍有影响.粗酶经CM 纤维素层析和SephadexG 75凝胶过滤层析后得到较纯的酶,通过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验蛋白质纯度,得到较弱的单一区带.其中,CM 纤维素层析的纯化倍数为4.5,收率质量分数约为78.8%;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倍数为1.11,收率质量分数为50%;用凝胶过滤法测得谷氨酰胺转胺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转胺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荡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及高F值寡肽制备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婷婷 田亚平 +2 位作者 周楠迪 孙付保 王志翠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玉米醇溶蛋白经225 W的超声振荡处理90 min,改善其结构特性,解决50℃加热会形成“粘弹性面筋团”的现象。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清晰看到其微观表面形貌由片型韧状转变为块型松散状,变性峰显著减小,酰胺Ι带(1700~1... 玉米醇溶蛋白经225 W的超声振荡处理90 min,改善其结构特性,解决50℃加热会形成“粘弹性面筋团”的现象。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清晰看到其微观表面形貌由片型韧状转变为块型松散状,变性峰显著减小,酰胺Ι带(1700~1600 cm-1)的吸收强度明显减弱。松散蛋白经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水解及超滤、纳滤膜过滤,得到F值为4.07的粗肽,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占比97.62%。ɑ-胰凝乳蛋白酶和羧肽酶A依次定向水解粗肽,联合活性炭脱芳,制备F值高达41.87的玉米寡肽,其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仅占总氨基酸的0.73%,相对分子质量180~1000的占比7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超声振荡 酶解 膜过滤 脱芳 高F值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条形码探针和金纳米颗粒的大肠杆菌O157:H7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蒲小平 杨海麟 周楠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7-181,共5页
建立一种基于生物条形码探针和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的新方法。用生物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和AuNPs与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免疫反应,形成MNPs/目标物/Au... 建立一种基于生物条形码探针和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的新方法。用生物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和AuNPs与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免疫反应,形成MNPs/目标物/AuNPs"三明治"式复合体。利用去杂交将AuNPs上标记的条形码DNA释放出来,通过DNA探针杂交条形码DNA引起AuNPs颜色变化来确定大肠杆菌O157:H7的存在,这种颜色变化很容易用裸眼观察到并且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该方法在纯样品和牛奶中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检测范围为102~106CFU/mL。应用基于生物条形码探针和AuNPs对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单的优点,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颗粒 生物条形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大肠杆菌O157:H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学科发展 注重新型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
7
作者 周楠迪 《成才之路》 2008年第28期25-26,共2页
生命科学是一个在多学科交叉和互动中发展着的动态的科学创新体系,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本文从生命科学发展的这两个特点出发,阐述了培养新型生命科学人才的思路。
关键词 生命科学 学科交叉 产学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磁化对α—淀粉酶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雅芬 田亚平 +1 位作者 华子安 周楠迪 《酿酒》 CAS 2005年第2期34-35,共2页
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探讨磁化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发现磁化 30min能使α—淀粉酶的活性提高 10 %左右 ,在 4 0℃、5 0℃、6 0℃下分别磁化一定时间 ,分析磁化酶与天然酶的相对残余酶活 ,证实磁化对α—淀粉酶确有激活作用 ,且能... 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探讨磁化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发现磁化 30min能使α—淀粉酶的活性提高 10 %左右 ,在 4 0℃、5 0℃、6 0℃下分别磁化一定时间 ,分析磁化酶与天然酶的相对残余酶活 ,证实磁化对α—淀粉酶确有激活作用 ,且能提高α—淀粉酶活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不同时间 影响 Α-淀粉酶活性 激活作用 左右 活性 温度 磁化 定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血管抑素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玲莉 周楠迪 +2 位作者 吴奇凡 金坚 田亚平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1,共4页
对重组人血管抑素表达菌株pQE32 AGN的生长及产物表达规律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7.0,OD600为0.8~1.0时开始诱导,诱导持续时间为6h,诱导剂浓度为0.1mmol/L,最终目的产物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5%,rhAGN的表达... 对重组人血管抑素表达菌株pQE32 AGN的生长及产物表达规律进行了探索,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7.0,OD600为0.8~1.0时开始诱导,诱导持续时间为6h,诱导剂浓度为0.1mmol/L,最终目的产物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5%,rhAGN的表达量达到56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抑素 重组大肠杆菌 发酵条件 pQE32-AGN 产物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过氧化物酶与伴刀豆球蛋白A共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活性研究
10
作者 张冬梅 朱志强 周楠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用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共修饰金电极,首次得到了乳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乳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活性,并研究了一氧化氮(NO)对LPO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在Con A的作用下... 用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伴刀豆球蛋白A(Con A)共修饰金电极,首次得到了乳过氧化物酶的直接电化学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乳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催化活性,并研究了一氧化氮(NO)对LPO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在Con A的作用下,乳过氧化物酶在循环伏安图中显示1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表现出薄层电化学行为。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的表观氧化还原电位为-190 mV。该共修饰电极对H2O2表现出电催化还原活性,由此构建的传感器对H2O2的检测范围是2.0×10^-5-4.0×10^-3mol/L。实验发现,微摩尔量级的NO会抑制乳过氧化物酶对H2O2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过氧化物酶 伴刀豆球蛋白A 生物传感器 过氧化氢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的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卡那霉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游元丁 田亚平 周楠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0-60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适配体和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卡那霉素的方法。卡那霉素适配体(Kanaaptamer)可以吸附在石墨烯(Gr)修饰的电极表面,从而阻碍电化学探针[Fe(CN)6]3-/4-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然而与含有卡那霉素的样品反应后,卡那... 建立了一种基于适配体和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检测卡那霉素的方法。卡那霉素适配体(Kanaaptamer)可以吸附在石墨烯(Gr)修饰的电极表面,从而阻碍电化学探针[Fe(CN)6]3-/4-与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然而与含有卡那霉素的样品反应后,卡那霉素能与适配体结合并使其从电极上置换脱落,对界面电子传递的阻碍作用降低,探针的电化学信号得到恢复。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原子力显微镜法对该过程进行了表征。该原理被用于对卡那霉素进行电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检测卡那霉素时,其线性范围为1×10-6~1×10-5mol/L,检出限为5×10-7mol/L。该方法应用于牛奶样品中卡那霉素的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适配体 石墨烯 玻碳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酶解产物锌螯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肽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春芹 龙婧 +1 位作者 周楠迪 田亚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研究紫菜酶解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与锌螯合反应的条件,并对锌-螯合-糖苷酶抑制剂活性肽的胃肠消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对条斑紫菜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内切与外切蛋白酶的复合酶解获得具备α-葡萄糖苷酶高抑制活性的多肽,采用超滤纳滤双膜... 研究紫菜酶解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与锌螯合反应的条件,并对锌-螯合-糖苷酶抑制剂活性肽的胃肠消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对条斑紫菜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内切与外切蛋白酶的复合酶解获得具备α-葡萄糖苷酶高抑制活性的多肽,采用超滤纳滤双膜组合分离后旋转蒸发浓缩冻干,获得的多肽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0.5 mg/mL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68%;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肽与锌溶液反应进行螯合条件优化,螯合的最佳条件为:时间1.5 h,pH4.5,温度37℃,质量浓度6 mg/mL,得到的锌-螯合-糖苷酶抑制剂活性肽溶液螯合度为25.6%,螯合后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提高到79.8%;建立体外胃肠消化模型,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制备的锌-螯合-糖苷酶抑制剂活性肽的胃肠消化耐受性,结果表明:经过不同酶与底物比、时间胃消化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下降均在7%左右,十二指肠消化后,抑制活性下降均在5%以内,具有良好的胃肠消化稳定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酶解肽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螯合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毛壳菌α-葡聚糖酶的异源表达、纯化及特性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莉莉 周楠迪 田亚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8,共9页
利用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合成球毛壳菌α-葡聚糖酶基因,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实现异源表达。通过高拷贝筛选和摇瓶发酵条件的单因素优化,重组α-葡聚糖酶的酶活力由初始的2.692 U/mL提高至47.915 U/mL。选择Hitrap Q HP和Hitrap SP... 利用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合成球毛壳菌α-葡聚糖酶基因,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实现异源表达。通过高拷贝筛选和摇瓶发酵条件的单因素优化,重组α-葡聚糖酶的酶活力由初始的2.692 U/mL提高至47.915 U/mL。选择Hitrap Q HP和Hitrap SP HP的双步层析分离将发酵粗酶液纯化至电泳纯,纯化倍数40.83,比活达277.61 U/mg,回收率为24.15%。纯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5.5。在20~50℃和pH为4.5~8.5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浓度为10 mmol/L的Fe^(2+)对酶有激活作用,Cu^(2+)浓度(0.1~10 mmol/L)越高对酶的抑制作用越强。酶动力学实验发现该重组酶对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底物亲和力更高,葡聚糖T2000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聚糖酶 毕赤酵母 离子交换 电泳 特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工科特色的《食品发酵技术》线上教学模式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磊 周楠迪 陈鹏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0,共6页
为适应新工科特色的专业建设,《食品发酵技术》这门知识点多、交叉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扩展、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于《食品发酵技术》课程线下教学过程中存... 为适应新工科特色的专业建设,《食品发酵技术》这门知识点多、交叉性强、覆盖面广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扩展、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方式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于《食品发酵技术》课程线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贯彻"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对教改前后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人为本,使课程建设更加符合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发酵技术 线上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理性设计提高甲酸脱氢酶(Cb FDH)活力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晗朦 胡孟凯 +4 位作者 张恒维 张显 潘学玮 饶志明 周楠迪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是NADH循环再生的最佳酶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但是野生型甲酸脱氢酶普遍存在酶活低、催化效率差等缺点,导致产品转化率较低,影响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了获得具有更佳催化性能... 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是NADH循环再生的最佳酶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行业。但是野生型甲酸脱氢酶普遍存在酶活低、催化效率差等缺点,导致产品转化率较低,影响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了获得具有更佳催化性能的甲酸脱氢酶,作者以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来源的甲酸脱氢酶为模板,利用HOTSPOT WIZARD v3.1进行三维结构模拟预测,构建了P68G、Q197K两个突变体,比酶活较野生型分别提高了11%和33%。这是由于P68G氨基酸残基侧链的苯环被氢取代,减少了甲酸盐底物进入口袋的空间位阻;而Q197K侧链酰胺基突变为胺丁基增强了酶的柔性。然而这两个突变点对甲酸脱氢酶的热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在I239位引入半胱氨酸突变与C262构成二硫键以提高其热稳定性,最终获得一株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比酶活较野生型提高31%、较I239C提高45%的突变株Cb FDH Q197K/I239C。通过半理性预测蛋白质结构提高了甲酸脱氢酶的活力和热稳定性,为高效构建性能稳定、还原力强的甲酸脱氢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脱氢酶 半理性设计 博伊丁假丝酵母 定点突变 辅酶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抑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选育、优化及其特性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勋 周楠迪 田亚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4-151,共8页
以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作为指标,从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活性物质水平较高的菌株JN-814C,经鉴定其为地衣芽孢杆菌。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与分泌细菌素的特性,确定其最适培养基为糊精2.5 g/L,酵母粉7.5 g/L,胰... 以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作为指标,从实验室保藏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产抑菌活性物质水平较高的菌株JN-814C,经鉴定其为地衣芽孢杆菌。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与分泌细菌素的特性,确定其最适培养基为糊精2.5 g/L,酵母粉7.5 g/L,胰蛋白胨10 g/L,氯化钠3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2 h,培养温度37℃,初始pH 7.0,装液量50 mL,接种量2%。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与DEAE-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层析可初步纯化得到抑菌活性物质样品。纯化后的抑菌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拮抗性,对样品进行蛋白酶处理与氨基酸分析,发现其对碱性蛋白酶敏感,组成中谷氨酸含量较高,对温度、酸碱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可基本被确定为一种抑菌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细菌素 发酵优化 分离纯化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氧化氮比率型纳米探针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王晓丽 刘浩 +3 位作者 杜龙啸 吴可馨 张雨婷 周楠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3,共7页
该文首先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NO识别分子3,4-二氨基苯硫醇(DABT),然后制备具有强表面拉曼增强散射(SERS)效应的银包金纳米星(AuNSs@Ag)材料,并通过Ag—S键对其进行DABT修饰,制备了比率型SERS纳米探针AuNSs@Ag-DABT。利用透射电子显微... 该文首先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NO识别分子3,4-二氨基苯硫醇(DABT),然后制备具有强表面拉曼增强散射(SERS)效应的银包金纳米星(AuNSs@Ag)材料,并通过Ag—S键对其进行DABT修饰,制备了比率型SERS纳米探针AuNSs@Ag-DABT。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水合粒径、Zeta电位以及紫外吸收光谱对纳米探针进行表征,并开展了NO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AuNSs@Ag-DABT纳米探针表面有尖锐突出的星状结构,尺寸约为80 nm。NO存在时,DABT与NO发生反应并在541 cm^(-1)附近出现一个新的拉曼峰(三唑环),而在1078 cm^(-1)处的拉曼峰(C—S离面弯曲峰)强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根据I_(541)/I_(1078)的比值定量检测NO。在最优条件下,I541/I1078的比值与NO浓度在10~60 n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出限为3.89 nmol/L。选择性实验表明该比率型SERS纳米探针对NO响应具有良好的专一性和抗干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表面拉曼增强散射 纳米探针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机制形成端粒四联体并环结构的电化学研究
18
作者 杨茜璐 周楠迪 张冬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对(3+1)机制形成的"四联体并环结构"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计时库仑法和差分脉冲单扫描法对形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验证了四联体结构的形成,并得到了它的直接电化学信号。实验发...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对(3+1)机制形成的"四联体并环结构"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计时库仑法和差分脉冲单扫描法对形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验证了四联体结构的形成,并得到了它的直接电化学信号。实验发现该结构对微量过氧化氢不稳定,进一步通过光谱实验证明并分析了原因。本文对该机制参与端粒环形成的假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端粒 端粒环 四联体 血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赖氨酸氨肽酶的原核表达及特性表征
19
作者 黄浩 周楠迪 田亚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NJ-8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NJ-814)所产氨肽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克隆出该氨肽酶编码基因(lap),测序得知该基因长度为1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将lap与表达载体pET-42a(+)连接构建重组基因pET-42a-lap,重组基因转... 铜绿假单胞菌NJ-8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NJ-814)所产氨肽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克隆出该氨肽酶编码基因(lap),测序得知该基因长度为1461 bp,编码486个氨基酸。将lap与表达载体pET-42a(+)连接构建重组基因pET-42a-lap,重组基因转化进入原核表达宿主E.coil BL21(DE3)构建重组菌BLAP,BLAP在16℃低温诱导下成功表达出重组氨肽酶。通过镍柱(Ni-NTA)亲和层析对重组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重组酶酶液,纯化倍数和回收率分别为4.7和83.5%。考察该重组氨肽酶的酶学特性,发现该酶的最适pH为8.3,在pH 6.5~9.5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为80℃,经过70℃热处理1 h仍能保留60%以上的酶活性;底物特异性研究表明该重组酶能够水解Arg-pNA、Leu-pNA和Lys-pNA,对Lys-pNA的水解能力分别是其他2种的6.6倍和2.4倍,通过酶动力学分析证实了该酶对赖氨酸底物具有最强的亲和力,与野生菌所产的酶一致属于一种赖氨酸氨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氨肽酶 热稳定性 原核表达 酶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质酸的靶向纳米探针的构建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戚筱羽 叶雨霏 +5 位作者 陈雪梅 朱晓南 张雨婷 尹健 王晓丽 周楠迪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2-553,共12页
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为药物递送载体,依次连接阿霉素(doxorubicin,DOX)、天然吲哚花青素染料IR808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最后通过自组装得到具有抗肿瘤和荧光成像作用的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NPs。利用紫外可见光... 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为药物递送载体,依次连接阿霉素(doxorubicin,DOX)、天然吲哚花青素染料IR808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最后通过自组装得到具有抗肿瘤和荧光成像作用的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NPs。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表征,然后在溶液和细胞水平开展其荧光成像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为均匀的近球形,尺寸约为75 nm。在pH 5.0和透明质酸酶环境中,DOX在前10 h的释放率达到80%以上。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CD44阳性细胞中,该纳米探针组展现出比游离药物组以及阴性细胞组更显著的荧光信号。细胞毒实验中,在CAT@HA-DOX-IR808 NPs+NIR组,只有大约40%的MDA-MB-231细胞在最高浓度的CAT@HA-DOX-IR808 NPs下存活。因此,纳米探针CAT@HA-DOX-IR808具有显著增强的抗肿瘤功效,在乳腺癌的体外成像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阿霉素 IR808 纳米探针 乳腺癌 近红外成像 化疗-光动力协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