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衡水湖西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退田还湖的生态风险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尤本胜 杨黎明 +5 位作者 蔡健霞 童丞飞 周梓怡 马书占 陈开宁 古小治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8-847,共10页
衡水湖西湖区作为衡水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在开展生态补水和退田还湖的过程中,现有西湖区大部分露滩在淹水后土壤中赋存的重金属释放会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从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淹水释放通量风险估算等方... 衡水湖西湖区作为衡水湖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在开展生态补水和退田还湖的过程中,现有西湖区大部分露滩在淹水后土壤中赋存的重金属释放会产生一定的生态风险。本文从土壤重金属赋存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淹水释放通量风险估算等方面综合评估西湖区土壤生态安全。在调查区域内布设9断面46个样方,以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7种管控重金属作为研究要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西湖区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等级,并通过室内柱样模拟的方法开展土壤淹水后重金属释放风险评估。西湖区土壤中Zn和Cd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河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重金属Cd累积特征比较明显,中度污染水平以上的区域占97.83%,各重金属含量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西湖区土壤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7种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贡献率依次为:Cd>As>Pb>Cu>Ni>Cr>Zn,其中37.71%的生态风险来自Cd的贡献,其次是As(18.81%)和Pb(4.94%)。淹水后土壤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菜地释放通量最高,果园次之,麦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有机质累积可能是土壤重金属释放通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此外,衡水湖周边主要以石灰性土壤为主(土壤表层浸出液pH≈9;Ca^(2+)含量为1.135~1.143 mg/g),这些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形式的重金属相对稳定,淹水之后,经跟踪监测发现各重金属水溶态浸出浓度均未超标。因此,西湖区退田还湖后整体的水生态安全风险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西湖区 重金属分布特征 土壤淹水 释放通量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IP视域下我国乡村振兴特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家玲 丁旭 +2 位作者 沈国强 周梓怡 金雨萍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5期9-16,共8页
通过文化IP打造乡村地域特征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文化复兴、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对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的4个不同乡村发展案例,从环境营造、文化复兴和产业升级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析,发现适... 通过文化IP打造乡村地域特征对新时期乡村振兴的经济发展、文化复兴、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对英国、美国、日本、和中国的4个不同乡村发展案例,从环境营造、文化复兴和产业升级三方面进行了重点解析,发现适合的文化IP创建均源自于乡村地域的独特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具有形式内容多样化、文化融入全程化,和参与要素多元化的特征。研究指出在推进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应立足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凝练优势产业、促进多元主体融合和强化顶层设计等发展路径,以促进乡村长效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IP 乡土文化 美学经济 乡村振兴 创意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多聚磷酸盐(poly—P)在太湖竺山湾湖区泥—水界面的降解和影响因素初探
3
作者 张云帆 蔡健霞 +4 位作者 童丞飞 周梓怡 郑尚杰 郭柳佳 古小治 《湖泊科学》 2025年第5期1537-1547,共11页
多聚磷酸盐(poly-P,简称聚磷)作为一种生物体普遍存在且生物活性高的磷组分,在富营养化水体的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至关重要。为探明聚磷在湖体沉积物—水界面和水体降解转化过程及其与湖底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过程,采集太湖竺山湾水域... 多聚磷酸盐(poly-P,简称聚磷)作为一种生物体普遍存在且生物活性高的磷组分,在富营养化水体的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至关重要。为探明聚磷在湖体沉积物—水界面和水体降解转化过程及其与湖底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过程,采集太湖竺山湾水域原位样品,模拟近自然条件下聚磷在湖体中的降解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近自然条件下,溶解性聚磷的短期水解没有受到明显限制,随浓度提高水解作用增强,2 d后高浓度聚磷水解产生的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增长速率可达到(0.1±0.01)mg/(L·d)。聚磷的水解以生物降解为主,影响其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溶解氧、碳源、温度以及水动力扰动导致的底泥再悬浮过程,低溶解氧浓度能够加速聚磷的水解进程,并使得SRP浓度提前12 h达到峰值;碳源的添加能够略提高聚磷的水解速率,并能够在培养周期内持续促进SRP的释放,净增长量达到对照组的2倍;低温能够显著降低聚磷的水解速率,但整体SRP浓度仍然处于升高状态;扰动导致的底泥再悬浮能够提高聚磷的水解速率以及SRP浓度峰值。聚磷在沉积物中主要以强结合态存在于Al-P组分中并不断释放和进一步水解,仅微量以游离态赋存于沉积物和间隙水。溶解性聚磷在近自然条件下能够在48 h内迅速沉降水解,并对水体SRP升高持续贡献。本研究探讨了水体中聚磷酸盐的赋存特性及其快速水解周转,为阐明夏秋季湖泊藻细胞指数增殖期的活性磷供给源以及多聚磷在磷循环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盐 水解 沉积物 太湖 溶解性活性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