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存储及自动化处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柯宇 张博 张俊丽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前,在水工建筑物工作性态周期性诊断和安全监测分析方面,中小型水电站普遍采用人工处理数据、单一数据源分析的方式,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率不高,监测结果分析整编耗时长、成本高。本研究通过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监测数据特征... 目前,在水工建筑物工作性态周期性诊断和安全监测分析方面,中小型水电站普遍采用人工处理数据、单一数据源分析的方式,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率不高,监测结果分析整编耗时长、成本高。本研究通过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监测数据特征分析,有助于实现多电站不同业务数据的融合和报告自动整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数据存储 关联分析 自动整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建筑物结构安全监测数据智能分析与报告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周柯宇 李明 张俊丽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前,在水工建筑物工作性态周期性诊断、安全监测分析方面,中小型水电站普遍采用的方式仍为人工处理数据、单一数据源分析,其处理方式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率不高、异常监测成果分析整编耗时长、成本高的缺陷。阐述了对相关数据... 目前,在水工建筑物工作性态周期性诊断、安全监测分析方面,中小型水电站普遍采用的方式仍为人工处理数据、单一数据源分析,其处理方式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率不高、异常监测成果分析整编耗时长、成本高的缺陷。阐述了对相关数据的事件特征、时变特征等关联资料进行的汇总分析及趋势分析,将历史异常数据进行智能甄别、网络同类型监测数据资料自动筛选推送,对不同工况、不同形态、不同条件、不同结构情况下的水工建筑物运行性态作出准确判断、实现报告自动智能分析和报告整编功能进行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自动筛选 关联分析 自动整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坝区库岸边坡塌岸预测及治理方案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柯宇 张宏 张勇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年第11期64-68,70,共6页
为研究库岸治理在设计、治理过程中的难点,文章依托三峡坝区茅草坡4号库岸工程,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通过钻孔施工、物探全孔摄像、声波测试等方法,对地表变形现象再核实,进行塌岸预测及对M4斜坡库岸带进行分段工程治理。成果表明... 为研究库岸治理在设计、治理过程中的难点,文章依托三峡坝区茅草坡4号库岸工程,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通过钻孔施工、物探全孔摄像、声波测试等方法,对地表变形现象再核实,进行塌岸预测及对M4斜坡库岸带进行分段工程治理。成果表明:库岸带岩体在库水作用可能发生冲蚀剥蚀型及崩(坍)型塌岸,当库岸不断扩展时,局部可能发生滑移型塌岸。预测茅草坡4号库岸175m水位以上塌岸宽度为32.36~76.46m,塌岸上边界高程为203.74~251.08m,塌岸强烈。库岸带有危岩1处,破坏模式为滑移式,体积32m3,现状基本稳定,建议清除。所得结论可为其他库岸的治理起到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坝区 库岸边坡 塌岸预测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残差神经网络识别的深部煤层显微组分和微裂缝分类——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为例
4
作者 刘大锰 王子豪 +6 位作者 陈佳明 邱峰 朱凯 高羚杰 周柯宇 许少博 孙逢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4-1536,共13页
显微组分和微裂缝是煤储层重要的微观特征,影响煤储层产气能力和力学性质。采集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井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样品,运用ResNet残差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研究了显微组分和微裂缝发育特征。在煤样305个显微组分和65个微裂... 显微组分和微裂缝是煤储层重要的微观特征,影响煤储层产气能力和力学性质。采集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井石炭系本溪组8^(#)煤层样品,运用ResNet残差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研究了显微组分和微裂缝发育特征。在煤样305个显微组分和65个微裂缝图样本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残差神经网络识别的煤岩显微组分和微裂缝识别方法,并利用残差神经网络技术对镜下数据进行反演,构建了深部煤储层显微组分和微裂缝的识别和分类模型。结合地质特征和聚类算法结果联合验证,模型具有可靠性。显微组分预测准确率为0.90,微裂缝预测准确率为0.80,可以有效预测煤岩显微组分和微裂缝类型。模型识别与预测表明裂缝形态与显微组分具有相关关系。裂缝的发育与显微组分中的镜质组关系最大,裂缝类别和数量的预测结果与显微组分发育的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模型 残差神经网络 显微组分 微裂缝 深部煤储层 煤层气 石炭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MXene多功能电磁干扰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星彤 刘坤 +3 位作者 周柯宇 黄雄伟 徐婷 司传领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7,共11页
电磁干扰(EMI)屏蔽材料在日益密集的电磁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纳米纤维素具有低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MXene具有类金属的高电导率、大纵横比、高比表面积及优良的电化学特性等优点。因此,将纳米纤维... 电磁干扰(EMI)屏蔽材料在日益密集的电磁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纳米纤维素具有低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MXene具有类金属的高电导率、大纵横比、高比表面积及优良的电化学特性等优点。因此,将纳米纤维素与MXene复合能够制备高性能EMI屏蔽复合材料。本文对不同维度纳米纤维素/MXene EMI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宏观复合纤维、薄膜和气凝胶复合材料,重点总结了纳米纤维素/MXene EMI屏蔽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应用,包括光热转化、储能和柔性传感等,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MXene 电磁干扰屏蔽 光热转化 储能 柔性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基3D打印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柯宇 刘坤 +1 位作者 刘星彤 司传领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6,共9页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作为基础的快速成型技术,采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可构建物体。本文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的特点与纳米纤维素基3D打印材料的现状,重点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基3D打印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医药、食品...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作为基础的快速成型技术,采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可构建物体。本文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的特点与纳米纤维素基3D打印材料的现状,重点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基3D打印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医药、食品包装、柔性导电材料等,并对纳米纤维素基3D打印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纳米纤维素 生物医药 食品包装 柔性导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炸药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康波 周小溪 +1 位作者 周柯宇 刘玉华 《煤矿爆破》 2012年第2期12-16,共5页
针对乳化炸药生产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问题,从技术经济、安全可靠等角度,分析了典型工艺技术的特点,总结了技术进步中的指导思想,提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 乳化炸药 生产技术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A基因的qPCR与RAA-LFD检测鳗败血假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8
作者 王一霖 艾明齐 +7 位作者 蒋奇滨 彭焜 周柯宇 樊威 欧阳萍 陈德芳 黄小丽 耿毅 《南方水产科学》 2025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为实现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PA)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基于recA基因建立了2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 为实现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liseptica,PA)早期感染的快速诊断,基于recA基因建立了2种检测方法: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Recombinase-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flow dipstick,RAA-LFD)。以PA的管家基因recA为靶标,设计筛选出1对qPCR特异性引物、1对RAA特异性引物和RAA探针,并通过同源重组构建标准品质粒pUC18-recA,以建立2种检测方法。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PA感染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样本检测,并测定PA载量。结果表明,建立的qPCR方法最低DNA检测浓度为2.816×10^(2)拷贝·μL^(-1),模板量与Ct值在构建的标准曲线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2),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稳定性;RAA-LFD方法的最低DNA检测浓度为2.816×10^(4)拷贝·μL^(-1),检测时间最快可达15 min,显色较为稳定且特异性强。应用结果显示,qPCR和RAALFD方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85.00%,较普通PCR方法明显提高;其中,qPCR方法可准确测定PA感染宿主组织中的菌体载量,肾中的载量最高,达3.533×10^(7)拷贝·ng^(-1)。建立的2种方法特异性均较好,其中qPCR方法灵敏性更高,RAA-LFD方法则时效性更强,均可用于PA早期感染的检测,且qPCR方法还可对感染宿主体内的菌体载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败血假单胞菌 大口黑鲈 SYBR Green I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AA-LFD 菌体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