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锋 周林江 +1 位作者 沈健 黄小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8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 目的:探讨MRI(常规及DWI等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血管母细胞瘤共81枚病灶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为单发(67/73),小脑为最常见发病部位(61/81),可分为3型:囊伴结节型53个,实质型22个,单纯囊型6个;DWI序列肿瘤结节及实质型瘤体均呈低信号;19个病灶表现有囊中囊征象。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9
2
作者 顾晓丽 周林江 +1 位作者 梁宗辉 陈星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幕上PNET的MRI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病例)。结果:病灶多数位于额叶及额顶叶,病灶普遍较大,病灶绝大多数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9例)、出血(3例)、钙化(2例)、流空小血管影(5例),增强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2例显示肿瘤脑脊液通路播散,1例显示肿瘤侵犯上矢状窦和颅骨。结论:PNET的MRI表现无特异性,一些MR特征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最后的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 被引量:6
3
作者 许晓琴 姚振威 +1 位作者 周林江 黄丙仓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CT和MR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垂体脓肿的CT和MR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等低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7例MR增强后呈均匀薄环状强化。12例中3例见正常垂体,3例垂体柄增粗强化,2例伴邻近脑膜轻度强化,5例伴副鼻窦炎。结论:垂体脓肿症状、体征及CT和MRI表现与其他鞍区囊性病变不易鉴别,但是根据增强前后的特征性表现,有可能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脓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潘锋 顾晓丽 +2 位作者 周林江 张明广 何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2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表现,探讨MRI对CHCS诊断价值。方法 21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单体素1 H-MRS检查。结果典型CHCS多数体积较大,呈"横葫芦状"横跨蝶鞍内外... 目的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表现,探讨MRI对CHCS诊断价值。方法 21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单体素1 H-MRS检查。结果典型CHCS多数体积较大,呈"横葫芦状"横跨蝶鞍内外。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类似脑脊液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非常显著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DWI呈等或稍低信号。1 H-MRS 5例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4例出现Lip峰。结论 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1 H-MRS等检查方法可对CHCS准确定位并作出术前定性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并确定手术入路,指导精确手术,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晓琴 周林江 +1 位作者 姚振威 林含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80-582,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永良 金中高 周林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20例共52个病灶,其中脑干4个、基底节14个、丘脑1个、胼胝体8个、枕叶10个、顶叶5个、颞叶5个、额叶...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20例共52个病灶,其中脑干4个、基底节14个、丘脑1个、胼胝体8个、枕叶10个、顶叶5个、颞叶5个、额叶4个、硬脑膜1个。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8.8%;形态不规则(71.2%),内部发现囊变(15.4%),均未见钙化、出血。CT平扫均呈等或略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30.7%)等信号(63.5%),T2WI等信号(69.3%),高信号(26.9%),增强后均呈显著增强。周围水肿(84.6%)。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熟悉其临床及表现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原发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盆腔脓肿的MRI表现(附8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爱妹 周林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34-1034,1053,共2页
关键词 盆腔脓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邵永良 金中高 周林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脑原发性淋巴瘤20例共52个病灶,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8.8%,形态不规则占71.2%,内部发生囊变占15.4%,周围水肿占84.6%,未见钙化...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脑原发性淋巴瘤20例共52个病灶,位于脑深部近中线区域占78.8%,形态不规则占71.2%,内部发生囊变占15.4%,周围水肿占84.6%,未见钙化、出血;T1WI呈低信号(30.7%)等信号(63.5%),T2WI呈等信号(69.3%)高信号(26.9%),增强扫描均呈显著性强化。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MRI有特征性表现,熟悉其MRI特点有助于对本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原发淋巴瘤 诊断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潘锋 诸一吕 +2 位作者 姚丽娣 苏中周 周林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 目的探讨3D-ASL技术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52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在MRI随访出现术区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其中经过二次手术或随访确诊肿瘤复发者34例为A组,确诊放射性脑损伤者18例为B组。2组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3D-ASL检查;测量3D-ASL血流灌注图像中的病灶实质部分最大血流量值(CBFmax)和对侧镜像区、对侧白质、灰质的CBFmax值,所得数值标准化后做统计学分析。分别通过常规MRI和常规MRI联合3D-ASL技术做出诊断,将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平均最大相对脑血流量(r CBFmax)比值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3DASL技术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ASL技术安全无创,无需注射造影剂,可以用于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损伤的鉴别,常规MRI联合3D-ASL有助于提高胶质瘤复发的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3D动脉自旋标记 高级别脑胶质瘤 术后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thke囊肿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莱 周林江 陈晓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1860-1863,共4页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RCC)临床及MRI特征,提高对其认知水平。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61例RCC患者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RCC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诊治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相互关系。结果61例中病灶位于鞍内34例、累及鞍内鞍上24例,...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RCC)临床及MRI特征,提高对其认知水平。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61例RCC患者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RCC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诊治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相互关系。结果61例中病灶位于鞍内34例、累及鞍内鞍上24例,仅位于鞍上2例、累及鞍内鞍下(蝶窦)1例。MRI矢状位观察RCC多呈圆形、水滴状、哑铃状且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冠状位观察RCC鞍内部分均居中对称。21例横径与纵径显著不成比例,19例囊内见漂浮结节。平扫病灶信号多样,增强后病灶主体均未见强化,13例见周边环形强化。手术治疗26例,随诊观察35例。结论RCC典型的MRI表现是垂体前后叶之间无强化的多变信号灶,冠状位铸状生长、囊内漂浮结节可作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仅症状明显的RCC需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HKE囊肿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