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分泌色氨酸羟化酶实现5-羟基色氨酸的生物转化
1
作者 吴美琪 余世琴 +1 位作者 曾伟主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5-羟基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神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酶催化法具有高转化率和可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生产方法。然而,酶法催化也... 5-羟基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5-HTP)是哺乳动物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前体,已被证明在治疗多种神经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酶催化法具有高转化率和可控的反应条件等优点,是一种有前景的生产方法。然而,酶法催化也存在蛋白纯化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等问题。该研究旨在提升色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催化和分泌效率,无需复杂蛋白纯化过程,利用分泌的酶蛋白粗酶液催化实现5-HTP的高效生物转化。通过基因工程对表达宿主进行遗传改造,有效阻断了底物和产物的降解途径。通过蛋白截短和引入促融标签,获得了表达效率最佳且热稳定性较高的酶突变体M11。进一步通过优化催化体系参数,确立了最佳催化条件,提高了酶的催化效率,催化2 h获得了0.17 g/L的5-HTP,转化率达85%。结合绿色荧光蛋白实变体与促释放化学试剂,建立了一种高效胞外分泌酶蛋白的策略,蛋白分泌效率高达90%,节省了传统纯酶催化的操作成本,为5-HTP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潜在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基色氨酸 色氨酸羟化酶 可溶性表达 酶催化 胞外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高效合成熊果酸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星莹 曾伟主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17,共9页
熊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为提高酿酒酵母中熊果酸的产量,该研究采用了代谢工程的“推-拉”策略。首先,通过异源表达和优化CADDS、CaCYP716A83和HtCPR,实现了熊果酸的从头合... 熊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为提高酿酒酵母中熊果酸的产量,该研究采用了代谢工程的“推-拉”策略。首先,通过异源表达和优化CADDS、CaCYP716A83和HtCPR,实现了熊果酸的从头合成,其产量为5.4 mg/L。随后,通过扩大内质网面积,为膜蛋白酶提供更多的附着面积,熊果酸产量达到40.3 mg/L。由于熊果酸合成路径中涉及多个氧化还原反应,NADPH是必需的辅因子,强化NADPH供给后,熊果酸产量提升至48.2 mg/L。此外,通过优化电子传递链,利用细胞色素b5参与第二个电子向P450酶转移,增强反应中的电子供给,熊果酸产量达到74.6 mg/L。最后,将扩大内质网、增强NADPH及电子传递、调节CaCYP716A83和HtCPR拷贝数等策略进行迭代整合,熊果酸产量达到84.3 mg/L。该研究为构建高效合成萜类化合物的微生物细胞工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酿酒酵母 内质网 NADPH 细胞色素B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
3
作者 李渊涛 石贵阳 +4 位作者 张梁 丁重阳 周景文 李由然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34,共9页
β-胡萝卜素属于多烯烃类,是水果和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能够预防并减轻心脏病,白内障和癌症等疾病,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胞质乙酰辅酶A是β-胡萝卜素合成的重要前体,如何提高胞质... β-胡萝卜素属于多烯烃类,是水果和蔬菜中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能够预防并减轻心脏病,白内障和癌症等疾病,市场需求量较大,利用生物合成法生产β-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胞质乙酰辅酶A是β-胡萝卜素合成的重要前体,如何提高胞质乙酰辅酶A的含量是高效合成β-胡萝卜素的关键。该研究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来源的ATP-柠檬酸裂解酶基因(ATP-citrate lyase,ACL)转化出发菌株ZS20,同时过表达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自身CAB 1基因,从而增加胞质乙酰辅酶A含量,β-胡萝卜素产量显著提高,菌株L5的摇瓶发酵产量达到333.3 mg/L,是出发菌株的2.1倍。在此基础上,菌株L5回补缺陷的腺嘌呤、赖氨酸、亮氨酸和色氨酸合成关键基因得到菌株L11,β-胡萝卜素摇瓶发酵产量为378.1 mg/L。经发酵罐发酵优化后,产量提高到1152.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Β-胡萝卜素 乙酰辅酶A ATP-柠檬酸裂解酶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聚-γ-谷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景文 徐建 +1 位作者 陈守文 喻子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8-292,共5页
为了提高聚-γ-谷氨酸(PGA)的产量,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发酵培养基组分中谷氨酸、葡萄糖、柠檬酸、甘油的配比进行试验设计,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PGA产量与培养基组分浓度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到四种主... 为了提高聚-γ-谷氨酸(PGA)的产量,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发酵培养基组分中谷氨酸、葡萄糖、柠檬酸、甘油的配比进行试验设计,运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PGA产量与培养基组分浓度之间的预测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到四种主要组份的最佳配比:谷氨酸21.2g/L、葡萄糖75.4g/L、柠檬酸7.2g/L、甘油10.8g/L,PGA产量达到12.8g/L,采用上述方法优化后的培养基使PGA的产量原始培养基提高了3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γ-谷氨酸 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食品的发展:植物蛋白肉与细胞培养肉 被引量:36
5
作者 周景文 张国强 +3 位作者 赵鑫锐 李雪良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共8页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及美味食品追求,未来食品成为食品领域研究人员和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生物科学与食品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来食品将走向人工合成制造的道路,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食品高技术发展的引导与驱动。合成生物...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及美味食品追求,未来食品成为食品领域研究人员和民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生物科学与食品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来食品将走向人工合成制造的道路,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食品高技术发展的引导与驱动。合成生物学与食品科学技术在人造肉等未来食品定制化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并开始逐步实现商业化,成为现有传统农业与食品行业的有效补充和替代。作者以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等典型的未来食品为例,通过分析其生物制造过程中的关键任务和主要挑战,综述合成生物学、组织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中的应用,进一步展望了未来食品在生物制造中多学科交叉集成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食品 植物蛋白肉 细胞培养肉 生物工程 食品合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发酵工程技术:任务与挑战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景文 高松 +3 位作者 刘延峰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发酵工程经历了以生产食品等生活资料为主的自然发酵过程,转变为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工业基础资料并重的代谢控制发酵过程。在此过程中,发酵工程经历了天然发酵阶段、纯种发酵阶段、深层发酵阶段等,在菌种选育、过程控制...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发酵工程经历了以生产食品等生活资料为主的自然发酵过程,转变为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工业基础资料并重的代谢控制发酵过程。在此过程中,发酵工程经历了天然发酵阶段、纯种发酵阶段、深层发酵阶段等,在菌种选育、过程控制、分离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近30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时代发酵工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使得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发酵工程实现更多的目标,实现对其他行业的支撑作用,如医药行业、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业、能源与材料、纺织、造纸与皮革工业、日化行业、环境生态等。进入21世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发挥发酵工程的关键作用,也是发酵工程研究人员的一个主要任务。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科学的发展,也给发酵工程带来了很多革命性的提升。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可以实现好氧发酵转厌氧发酵、发酵食品微生物群落的人工合成、构建自养型微生物发酵工厂、人工合成酶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转变,发酵工程可以更好完成未来更为艰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系统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 高通量筛选 食品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肉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化技术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鑫锐 张国强 +4 位作者 李雪良 孙秀兰 周景文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8-253,共6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及美味食品的追求,我国肉类农产品的供求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因此,以细胞工厂为基础的人造肉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利用细胞培养已经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动物肌肉组织,但相关产品的市场认...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及美味食品的追求,我国肉类农产品的供求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因此,以细胞工厂为基础的人造肉将成为未来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利用细胞培养已经可以获得一定量的动物肌肉组织,但相关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还很低。根本原因是现阶段人造肉制品还无法逼真模拟真肉的品质。要想生产符合大众需求的人造肉制品,必须要对人造肉制品进行一系列的商品化加工和重塑成型处理。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经可以通过添加合成的血红蛋白、香味物质等食品添加剂,优化肉制品中各组分的比例和3D打印技术初步实现人造肉制品的商品化。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可以用于人造肉制品商品化的技术和相关研究进展,为实现人造肉制品大规模的市场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肉 细胞工厂 商品化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窦博鑫 张云亮 +5 位作者 王艳 皇甫俊静 赵星莹 周景文 陈林林 刘颖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5-851,共7页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的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现阶段,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及采摘后的加工处理过程虽均在相对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但因环境污染及使用化学药品处理,处理后的食品是否依旧安全可靠存在较大的不确...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的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现阶段,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及采摘后的加工处理过程虽均在相对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但因环境污染及使用化学药品处理,处理后的食品是否依旧安全可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食品检测技术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仪器设备贵且无法实现现场操作,而生物传感器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易于实现快速的现场检测且检测成本低,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被广泛研究利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重金属离子、H2O2、生物毒素、食源性致病菌、有机磷农药残留、动物源药物残留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述了生物传感器在建立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为日后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检测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肉生产技术相关专利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赵鑫锐 王志新 +6 位作者 邓宇 高茵 张国强 李雪良 周景文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05,共7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造肉生产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历年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和发明人、专利布局情况的统计和对重点专利技术内容的解析,力求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包括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生产技术、人造肉商品...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造肉生产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历年专利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和发明人、专利布局情况的统计和对重点专利技术内容的解析,力求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包括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生产技术、人造肉商品化技术、人造肉重塑成型技术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寻找相关专利技术在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尽早实现我国人造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肉 植物蛋白肉 细胞培养肉 商品化 重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坚 周胜虎 +2 位作者 吴俊俊 周景文 堵国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前,工业生产黄酮类化合物面临价格昂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用微生物廉价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系统代谢工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决传统受限制的生物工业过程。介绍了利用代谢流调控、强化前体物质积累等代... 目前,工业生产黄酮类化合物面临价格昂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用微生物廉价生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系统代谢工程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决传统受限制的生物工业过程。介绍了利用代谢流调控、强化前体物质积累等代谢工程策略,实现微生物法生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国际研究状况,希望对解决目前大规模生产黄酮类物质存在的限制和挑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工程 黄酮 骨架物质 大肠杆菌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喹啉醌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雨 周景文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一种新型辅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PQQ检测方法在检测发酵液中PQQ浓度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且检测效率偏低。本研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表达E.coli K-12来源的葡...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一种新型辅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PQQ检测方法在检测发酵液中PQQ浓度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且检测效率偏低。本研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表达E.coli K-12来源的葡萄糖脱氢酶(PQQGDH),并通过亲和层析分离纯化PQQGDH,得到了高浓度、高纯度的PQQGDH。通过酶液和PQQ样品用量的双因素正交实验对传统重组酶法的反应体系加以改进,得到适用于96孔板高通量检测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30μL纯化后酶液、2μL PQQ样品配合1.2 m L的显色剂组成的显色体系检测效果最佳。该方法线性范围大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重现性。本研究中利用高浓度、高纯度的PQQGDH配合96孔板和酶标仪,所建立的PQQ高通量检测方法,不仅降低了实验误差,而且大幅提高了PQQ发酵液样品的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喹啉醌 葡萄糖脱氢酶 亲和纯化 重组酶法检测 高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代谢调控相关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永坤 周景文 刘龙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582,共7页
通过对氮代谢相关透性酶及调控因子泛素化修饰的筛选,为通过改造蛋白质泛素化修饰来解除氮代谢阻遏效应提供参考。对此前建立的一种蛋白质泛素化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阳性子的荧光信号,并使得该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分... 通过对氮代谢相关透性酶及调控因子泛素化修饰的筛选,为通过改造蛋白质泛素化修饰来解除氮代谢阻遏效应提供参考。对此前建立的一种蛋白质泛素化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改造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阳性子的荧光信号,并使得该方法可以用于定量分析,从而使泛素化检测的结果更为可靠。对氮代谢物阻遏效应密切相关的10个蛋白质的检测结果表明,其中5个受到泛素化修饰,4个不能受到泛素化修饰,1个不能确定是否受到泛素化修饰。除建立了一种可靠的蛋白质泛素化检测方法,也为通过蛋白质泛素化调控途径解除氮代谢物阻遏效应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透性酶 调控因子 泛素化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α-酮戊二酸解脂亚洛酵母的选育及其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房峻 周景文 曾伟主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为了提高解脂亚洛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发酵生产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的效率,对前期获得的1株α-酮戊二酸高产菌株1-C6进行了迭代诱变处理,并对最终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发酵过程优化。首先,基于前... 为了提高解脂亚洛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发酵生产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的效率,对前期获得的1株α-酮戊二酸高产菌株1-C6进行了迭代诱变处理,并对最终获得的高产突变菌株进行了系统的发酵过程优化。首先,基于前期构建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应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亚硝基胍(nitroso-guanidin,NTG)和紫外(ultraviolet,UV)等诱变方法对菌株1-C6进行迭代诱变,最终获得了1株高产突变菌株4-E2,其α-KG的产量相对出发菌株1-C6提高了56.7%。在3 L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搅拌转速、通风比、乙酸钠和CaCO 3添加量等条件对高产突变菌株4-E2积累α-KG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转速的两阶段通风比更适合于α-KG的生产,乙酸钠和CaCO 3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 g/L和10 g/L。在此基础上进行补料发酵策略的探索,确定了恒速连续补料发酵的策略,α-KG产量达75.86 g/L,相比分批发酵提高了44.4%。研究结果为促进发酵法生产α-KG的工业化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脂亚洛酵母 Α-酮戊二酸 诱变 高通量筛选 补料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高效合成齐墩果酸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丽娜 曾伟主 +1 位作者 孙旸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7-74,共8页
齐墩果酸因其在保肝、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目前,齐墩果酸植物提取法效率低,微生物合成法受途径中异源细胞色素P450酶表达水平低和电子传递不平衡等限制,导致齐墩果酸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齐墩果酸因其在保肝、抗炎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目前,齐墩果酸植物提取法效率低,微生物合成法受途径中异源细胞色素P450酶表达水平低和电子传递不平衡等限制,导致齐墩果酸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该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敲除GAL 80的酿酒酵母菌株出发,构建了齐墩果酸前体物质β-香树脂醇的合成路径,并通过对甲羟戊酸途径及角鲨烯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进行过量表达,得到一株β-香树脂醇产量为125.8 mg/L的菌株。以该菌株为底盘,导入适配性较高的产齐墩果酸的CYP716A12和ATR1基因,成功构建了齐墩果酸合成途径。通过平衡途径中CYP716A12和ATR1的表达,发现高的CYP716A12∶ATR1表达比率有利于提高齐墩果酸产量。结合增强乙酰辅酶A供应和NADPH再生,齐墩果酸摇瓶水平和5 L-发酵罐水平产量分别达到304.0 mg/L和680.8 mg/L,为目前报道最高产量。该研究为利用酿酒酵母合成齐墩果酸和下游产物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齐墩果酸 P450酶 乙酰辅酶A NAD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替代葡萄糖作为碳源生产丙酮酸
15
作者 徐沙 吕永坤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1,共5页
光滑球拟酵母是重要的丙酮酸工业生产菌株,主要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生产丙酮酸。该研究以产量大且价格便宜的甘油部分替代葡萄糖并控制碳源组成为80 g/L葡萄糖和20 g/L甘油,摇瓶条件下发酵52 h,丙酮酸产量达到27.6 g/L,在7 L发酵罐上最... 光滑球拟酵母是重要的丙酮酸工业生产菌株,主要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生产丙酮酸。该研究以产量大且价格便宜的甘油部分替代葡萄糖并控制碳源组成为80 g/L葡萄糖和20 g/L甘油,摇瓶条件下发酵52 h,丙酮酸产量达到27.6 g/L,在7 L发酵罐上最终丙酮酸产量为61.7 g/L,与碳源为100 g/L葡萄糖的对照条件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由于碳源是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用甘油替代葡萄糖可以降低丙酮酸生产的原料成本,减轻由于大量生物柴油合成造成的甘油产能过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球拟酵母 甘油 葡萄糖 丙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肉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规范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廷玮 周景文 +5 位作者 赵鑫锐 张国强 李雪良 堵国成 陈坚 孙秀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4-258,共5页
培养肉是一种利用组织工程技术生产肉类而不涉及动物的新技术。因为培养肉的生产与传统肉类相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动物痛苦,它的出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已吸引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达成百上千万美元的投入... 培养肉是一种利用组织工程技术生产肉类而不涉及动物的新技术。因为培养肉的生产与传统肉类相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动物痛苦,它的出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该领域已吸引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公司,达成百上千万美元的投入。但是培养肉获得入市批准,首先要证明培养肉的安全性和出台相关管理标准。目前还没有针对培养肉的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规范,以及相关的监管建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加拿大卫生部(HealthCanada)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对培养肉进行监管。对于培养肉的评估应建立在一个独立的基础上,并将其制造和生产中涉及的多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基于现有文献和模型,培养肉主要存在着3方面的风险因素,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无食品安全使用史的组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新工艺;以及对于培养肉所进行的基因工程改造。所以针对以上风险因素需对培养肉的生产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肉 风险防范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芽孢杆菌产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伟高 陈坚 周景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5,共7页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酒精饮料及发酵食品中一种广泛存在的致癌物,酶法降解是解决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以一株来源于小鼠胃部具有水解氨基甲酸乙酯活性的菌株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SC02为出发菌株,通过摇瓶水平单因... 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酒精饮料及发酵食品中一种广泛存在的致癌物,酶法降解是解决氨基甲酸乙酯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以一株来源于小鼠胃部具有水解氨基甲酸乙酯活性的菌株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SC02为出发菌株,通过摇瓶水平单因素实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半乳糖25 g/L,大豆蛋白胨20 g/L,尿素4 g/L,硫酸铜0.02 g/L,pH6.0。最佳产酶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接种体积分数3%,装液量20 m L/250 m L。在上述优化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产酶水平由900 U/L提高到4 500 U/L,提高了350%。在3 L发酵罐水平上初步探究了不同搅拌转速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当搅拌转速达到800 r/min,菌株最高酶活水平由4 500 U/L提高到7 066 U/L,提高了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 发酵条件优化 芽孢杆菌 发酵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酮基-L-古龙酸一步发酵生产菌株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燕花 吕永坤 +1 位作者 陈吉铭 周景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64,共5页
对1株可以一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直接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2-KLG)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工程菌株(Gluconobacter oxydans—s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效率。结合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初始... 对1株可以一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直接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eto—L—gulonic acid,2-KLG)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工程菌株(Gluconobacter oxydans—ss)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效率。结合Box—Be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初始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山梨醇158.0g/L,酵母膏18.0g/L,初始pH5.0。采用该优化培养基在3L全自动发酵罐上进行发酵过程控制。在考察不同转速对2-KLG积累过程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分阶段转速控制策略:即发酵前期(0~48h)转速控制在600r/min,48h至发酵结束转速控制在500r/min。应用该策略,2-KLG产量达到34.86g/L,生产强度为0.36g/(L·h),其分别比恒定转速发酵时2-KLG的最大产量提高24.01%和2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酮基-L-古龙酸 一步法发酵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响应面法 分阶段转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合成玉米黄质
19
作者 赵崇屹 周景文 徐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玉米黄质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构建的脂质体积累酿酒酵母的基础上,表达玉米黄质合成酶,初步得到一株能够积累玉米黄质的酿酒酵母工程菌。进一步优化补料碳源、补料时间和补料方式,最终在5 L的发酵罐... 玉米黄质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很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该研究在前期构建的脂质体积累酿酒酵母的基础上,表达玉米黄质合成酶,初步得到一株能够积累玉米黄质的酿酒酵母工程菌。进一步优化补料碳源、补料时间和补料方式,最终在5 L的发酵罐从48 h开始以指数流加的方式流加葡萄糖,得到玉米黄质的产量为47.7 mg/L。综上,该研究构建了一株高产玉米黄质重组菌并对其进行了发酵验证,研究结果为后续进行发酵优化提供了基础以及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质 指数流加 酿酒酵母 脂质载体 补加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优化及图谱建立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绍辉 周景文 +1 位作者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40,共6页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酿酒酵母全蛋白质,并比较了不同样品制备方法、不同凝胶参数,以及不同染色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经过各个环节的条件优化,最终获得了无明显横纵条纹,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酿酒酵母全蛋白质双向电泳图...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酿酒酵母全蛋白质,并比较了不同样品制备方法、不同凝胶参数,以及不同染色方法对电泳结果的影响。经过各个环节的条件优化,最终获得了无明显横纵条纹,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酿酒酵母全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经PD-Quest软件分析,所得图谱约分离到1 000个蛋白质点,该双向电泳图谱的构建为后续氮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全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