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产前血管新生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星利 王青 罗一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产前血管新生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分析其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82例妊娠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依据Duker-Elder眼底分期标准可分为Ⅰ期(n=42)、Ⅱ期(n=2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产前血管新生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分析其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82例妊娠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依据Duker-Elder眼底分期标准可分为Ⅰ期(n=42)、Ⅱ期(n=25)和Ⅲ期(n=15),另选取妊娠高血压无视网膜病变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管新生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VEGF、IGF-1和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眼底病变程度的加重,VEGF、IGF-1和ET-1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眼底病变程度的加重,NO水平显著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程度与VEGF、IGF-1和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与NO呈负相关性。结论:妊娠期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明显血管新生因子水平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呈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视网膜病变 血管新生因子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与白内障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星利 亢泽峰 +2 位作者 李凌 马雪英 张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788-790,共3页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最初发现是细胞在物理刺激下(如热刺激等)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随着后来的大量研究发现,HSPs是一切生物体在许多应激状态下(如高温、重金属、缺氧、乙醇、病毒及细菌感染等)合成增加的一种在进化上...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最初发现是细胞在物理刺激下(如热刺激等)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随着后来的大量研究发现,HSPs是一切生物体在许多应激状态下(如高温、重金属、缺氧、乙醇、病毒及细菌感染等)合成增加的一种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应激蛋白。作为分子伴侣,Hsps在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晶状体浑浊称为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白内障的发生与自由基的产生,氧化损伤,晶体蛋白比例改变及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有直接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晶状体能表达一系列的HSP,它们对维持晶状体的稳定和透明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热休克蛋白与白内障近年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白内障 眼科学 应激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