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Castleman病1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
作者 东洁 徐维锋 +2 位作者 周敬敏 谢燚 纪志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年龄23~57岁,平均42岁。1例高血压病史13年,1例乙肝病史20年。7例因... 目的探讨腹膜后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临床资料。男6例,女7例,年龄23~57岁,平均42岁。1例高血压病史13年,1例乙肝病史20年。7例因查体发现腹膜后肿物,6例因疼痛或黏膜溃疡就诊。平均确诊时间9个月。单中心12例,多中心1例。肿瘤最大径3.0~11.8 cm,平均6.0 cm。均行腹盆腔CT,肿瘤呈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明显或中等强化。12例行开腹或腹腔镜肿物切除术,1例行腋窝淋巴结活检术。结果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其中透明血管型10例,混合型1例,浆细胞型2例。随访1~58个月,平均25个月,1例失访,1例术后半年原位复发,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迹象。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多为单中心病变,多无明显临床症状。CT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确诊仍靠病理。单中心Castleman病手术切除疗效好,术后可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物 CASTLEMAN病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腹膜后巨大占位,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
作者 李秀霞 蒋青伟 +9 位作者 方秀才 王凤丹 霍力 冯瑞娥 张薇 徐凯峰 肖剑春 周佳鑫 周敬敏 钱家鸣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83-189,共7页
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23岁,主诉“间断腹胀、腹泻3年余”,于2016年7月30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1现病史2013年起患者间断出现腹泻,约3~4次/d,便量约300?400ml/d,呈黄色糊状便,伴腹胀,未重视。2015年9月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肠道... 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23岁,主诉“间断腹胀、腹泻3年余”,于2016年7月30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1.1现病史2013年起患者间断出现腹泻,约3~4次/d,便量约300?400ml/d,呈黄色糊状便,伴腹胀,未重视。2015年9月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肠道炎症”,予美沙拉嗪1000mgx3次/d,治疗1个月无改善。2016年1月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3.36xl09/L,中性粒细胞2.4xl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40x109/L。粪便潜血(+),粪便病原学(-)。凝血:凝血酶原时间15.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6.9s,纤维蛋白原0.5g/L。抗核抗体谱、抗双链DNA、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淋巴细胞培养+干扰素测定均(-)。淋巴结超声: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位于右侧腹股沟区(4.6cmx1.2cm)。腹部CT:腹膜后多发软组织密度影,包绕血管、胰腺;腹腔淋巴结多发肿大;十二指肠及乙状结肠、直肠明显狭窄。胃镜:胃、十二指肠黏膜多发点片状糜烂伴黏膜下瘀斑、瘀点,呈团块状分布。结肠镜:乙状结肠至直肠可见弥漫性肠黏膜水肿,散发红斑样糜烂。活检病理:慢性炎,急性炎症活动期。维持美沙拉嗪治疗,腹泻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巨大占位 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淋巴管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