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区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敬德 房台生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垂体 海绵窦 海绵间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大脑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和血管密度的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1 位作者 房台生 刘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内血管密度高低不等,毛细血管总面积占神经面积百分比、单位面积神经组织内毛细血管计数及毛细血管网平均孔径,在节内神经核分别为33.7±6.5%、372.90±22.17个/cm^2及40.24±13.15μm,在神经纤维区内分别为10.7±0.2%、201.36±7.00个/cm^2及130.45±9.31μm.各核团内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神经纤维区内者.血管密度高低与神经组织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底节 血管 图像分析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海马血管构筑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2 位作者 房台生 赵根然 许彦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采用色素明胶灌注后肉眼及光镜观察,铸型扫描及图像分析对31例幼尸的海马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人海马血管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分海马前、中、后动脉,由其进一步发出海马内侧及外侧横行动脉供应海马本部与齿状回.海马内部存在着广... 本文采用色素明胶灌注后肉眼及光镜观察,铸型扫描及图像分析对31例幼尸的海马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人海马血管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分海马前、中、后动脉,由其进一步发出海马内侧及外侧横行动脉供应海马本部与齿状回.海马内部存在着广泛的毛细血管前徵血管吻合和毛细血管网.海马前部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后部;内部以CA_2,CA_3区锥体层密度最高.扫描电镜下可见徵静脉与徵动脉以1∶4的关系构成徵血管单位,并见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血管 荧光显微镜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血管代谢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2 位作者 赵根然 马兆龙 刘勇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血管壁糖代谢3个途径及平滑肌能量利用的5个关键酶,在同一显微镜下对正常SD系不同月龄组大鼠海马血管的酶代谢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为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大鼠月龄及血管口径的增加而增强,琥珀酸脱氢酶...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选择能反映血管壁糖代谢3个途径及平滑肌能量利用的5个关键酶,在同一显微镜下对正常SD系不同月龄组大鼠海马血管的酶代谢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为乳酸脱氢酶活性随着大鼠月龄及血管口径的增加而增强,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示轻度反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呈轻度至中度活性,钙激活三磷酸腺苷酶在动脉及微动脉示极强阳性,静脉示强阳性,毛细血管呈中度至强阳性。讨论了海马血管壁代谢酶的变化与海马血管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血管代谢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动脉的显微解剖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勇 周敬德 +2 位作者 房台生 赵根然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实质延续为内部相应的各群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中缝两侧包括舌下神经核、部分锥体束等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锥体束和下橄榄核。外侧群动脉供应延髓网状结构、脊丘束和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至延髓上部逐渐消失,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微动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桥内部的动脉供应和毛细血管构筑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勇 周敬德 +2 位作者 赵根然 房台生 马兆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中部和盲孔处穿入,这些动脉在向脑桥被盖部经行和分布的过程中,可形成多级直角分支,使之呈“垂柳状”外观。脑桥内部的毛细血管构筑,在透明切片上,可显示出神经结构的轮廓。其中上橄榄核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小脑上脚的毛细血管密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 动脉 毛细血管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3 位作者 房台生 赵根然 刘勇 许彦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3,97,共4页
本实验用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大鼠及幼儿海马内部微血管构筑。在人观察到典型的动脉及其分支;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及微动、静脉之间均有吻合;也见到静脉及其属支、毛细血管网及其吻合。另外观察到单个毛细血管分成两支且呈麻花状排列... 本实验用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大鼠及幼儿海马内部微血管构筑。在人观察到典型的动脉及其分支;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及微动、静脉之间均有吻合;也见到静脉及其属支、毛细血管网及其吻合。另外观察到单个毛细血管分成两支且呈麻花状排列,同时见到微静脉与微动脉成1:3~4微血管单位及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大鼠与幼儿海马血管形态不尽相同,动脉在分支过程中常从较大的血管突然移行为较小血管,在较大的血管及血管分叉处平滑肌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微血管构筑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和单核细胞粘附的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勇 赵根然 +1 位作者 周敬德 凌凤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细胞粘附分子与动脉硬化和缺血再灌流损伤等疾病有关.文内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比较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中风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细胞粘附分子与动脉硬化和缺血再灌流损伤等疾病有关.文内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比较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中风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血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及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结果显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具有中风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而正常血压大鼠为阴性;与此结果相一致的是,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具有中风倾向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粘附和聚集的单核细胞数也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大鼠(3.0±0.5,5.3±0.9,和0;P<O.01).实验结果提示,高血压可能与颈总动脉细胞间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单核细胞粘附和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尾壳核微血管壁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1 位作者 赵根然 姬西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本文在15只SD大鼠尾壳核上用半定量方法对微血管壁上5种酶,在亮视野显微镜下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皮质和尾壳核的血管壁上,乳酸脱氢酶活性呈微量至强阳性反应,且随血管直径增大活性增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呈微量至中度;葡萄糖-6-磷... 本文在15只SD大鼠尾壳核上用半定量方法对微血管壁上5种酶,在亮视野显微镜下进行了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皮质和尾壳核的血管壁上,乳酸脱氢酶活性呈微量至强阳性反应,且随血管直径增大活性增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呈微量至中度;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呈阴性至微量,说明核酸及蛋白质合成能力低下;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呈强至极强反应,提示血管壁平滑肌利用三磷酸腺苷能力强。上述各酶在尾壳核各部之间活性无差别。提示:皮质和尾壳核微血管壁代谢活跃,有氧代谢微弱,以无氧代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鼠 尾壳核 微血管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动脉分支的优化分析
10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1 位作者 房台生 许彦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本文用色素明胶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和Murray氏最小能量原理。对人和SD大鼠脑切片上的动脉和微动脉的“Y”型分支结构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和大鼠脑内动脉分支结构基本符合最小能量原理,理论分析能够反映脑内动脉分支的形态... 本文用色素明胶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和Murray氏最小能量原理。对人和SD大鼠脑切片上的动脉和微动脉的“Y”型分支结构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和大鼠脑内动脉分支结构基本符合最小能量原理,理论分析能够反映脑内动脉分支的形态特征。对人和鼠脑内动脉的分支特征进行比较,人脑内动脉的分支结构与鼠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最优化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腔、蝶窦至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敬德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1987年,M.Loyo 首次报道经鼻腔、蝶窦而入海绵窦,处理海绵窦内血管疾患的新手术入路.本文作者用30个(60侧)尸头及51个干颅骨(102侧)做了蝶窦的外科解剖观察,除为经蝶窦而达垂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数据外,本文侧重论证经蝶窦而达海绵窦手... 1987年,M.Loyo 首次报道经鼻腔、蝶窦而入海绵窦,处理海绵窦内血管疾患的新手术入路.本文作者用30个(60侧)尸头及51个干颅骨(102侧)做了蝶窦的外科解剖观察,除为经蝶窦而达垂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数据外,本文侧重论证经蝶窦而达海绵窦手术入路的解剖基础及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海绵窦 颈动脉瘤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