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统计文艺学: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才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7,共9页
大数据时代凸显了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莫莱蒂及其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将大量文本转换成数据,在文学研究的量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从中发现文学的普遍规律、挑战既定的文学观念,国内外学术界在文艺研究中采取统计方法已经初见端...
大数据时代凸显了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莫莱蒂及其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将大量文本转换成数据,在文学研究的量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从中发现文学的普遍规律、挑战既定的文学观念,国内外学术界在文艺研究中采取统计方法已经初见端倪。从历史传统和文学研究的内在需求来看,基于数理逻辑与数据实证的文艺研究方法具有合理性。"统计文艺学"悄然兴起,它在文学研究中采取定量分析、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把审美特性与科学逻辑相结合,将带来革命性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莫莱蒂
定量分析
统计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我差”:自传中的叙事张力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才庶
《美育学刊》
2014年第6期66-71,共6页
在自传中,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会出现人格及叙述语言的分裂,形成了"二我差"。本文对萨特《文字生涯》、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卢梭《忏悔录》和奥古斯丁《忏悔录》等四部自传中的"二我差"现象进行解读,它们分...
在自传中,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会出现人格及叙述语言的分裂,形成了"二我差"。本文对萨特《文字生涯》、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卢梭《忏悔录》和奥古斯丁《忏悔录》等四部自传中的"二我差"现象进行解读,它们分别形成了推拒式"二我差"、收缩式"二我差"、自然式"二我差"和伪饰式"二我差"四种方式。人物"我"和叙述"我"在同一个文本中出现,形成叙述张力。事后追述的叙述性质、自然时间和叙述时间的时间差、叙述者的特殊职能是自传中"二我差"存在的主要原因。《文字生涯》等四部自传中均出现了"二我差",而回忆相隔时间的长短、叙述者有意的加工等原因使不同自传中的"二我差"的存在方式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我差”
叙述时间
分裂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产业的美学维度
3
作者
周才庶
《美育学刊》
2015年第6期56-60,共5页
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年度电影总票房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显著提升。电影观众的美学感受基于其心理认知,同时又是社会性地构成。政治的、经济的利益支配电影产业,电影观众的美学感受并非处于纯粹自律的领地。在电影产...
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年度电影总票房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显著提升。电影观众的美学感受基于其心理认知,同时又是社会性地构成。政治的、经济的利益支配电影产业,电影观众的美学感受并非处于纯粹自律的领地。在电影产业化的发展途径中,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各自作为独立的话语出现,彼此忽略与对抗;美学维度根据想象、感悟、叙事和价值等方面确证自身,电影产业的持久兴盛必当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彰显自身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产业
受众反应
美学感受
审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艺节目中古典诗文的跨媒介传播与审美消费
4
作者
周才庶
《艺术广角》
2024年第5期85-92,共8页
综艺节目汲取和运用古典诗文,显示出古今沟通的文艺活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综艺节目以丰富的视听形式、新颖的叙事策略发掘了电视节目与古典诗文的融合优势。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方面通过诗文重现、诗乐...
综艺节目汲取和运用古典诗文,显示出古今沟通的文艺活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综艺节目以丰富的视听形式、新颖的叙事策略发掘了电视节目与古典诗文的融合优势。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方面通过诗文重现、诗乐阐发与舞台表演等方式对古典诗文的文辞进行影像化呈现,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解说、剧场演绎、幕后呈现等方式对古典诗文中的故事进行场景化叙述。综艺节目对诗词文章进行跨媒介传播,衔接起娱乐属性和文化属性,表现出综艺节目的创新业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古典诗文
影像化
场景化
媒介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媒介文学景观与文学的物质性
被引量:
8
5
作者
周才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新媒介文学以文字、影像、网络语言为媒介,突破以文字为本的传统文学形式,形成文字、声音和图像相互关联的文学形态,其逻辑起点是以媒介为基点来认识文学作品的物质基础和表意符号。文学具有物质性,媒介的物质基础决定语言的符号系统,...
新媒介文学以文字、影像、网络语言为媒介,突破以文字为本的传统文学形式,形成文字、声音和图像相互关联的文学形态,其逻辑起点是以媒介为基点来认识文学作品的物质基础和表意符号。文学具有物质性,媒介的物质基础决定语言的符号系统,以及文学创作和接受的社会情境。超文本、遍历文学、数字文学、电子文学是新媒介文学的诸种理论表述,新媒介文学形成了印刷文本、影像文本和网络文本交叉融合的复合文本形态。数字文学情境出现了三种明显的倾向,其一为商业化、产业化,其二为社交化、社群化,其三为文学的审美特性从语言文字向画面影像层面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文学
物质性
文本形态
文学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才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迅速发展,网络小说、网络剧数目种类繁多。网络文艺进行欲望叙事,其文本意图不断指向受众的娱乐需求。关于网络文艺的国家导向是明晰的,即加强正面引导,促进繁荣。针对网络文艺作品,多种维度的文艺批评产生了,从批评...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迅速发展,网络小说、网络剧数目种类繁多。网络文艺进行欲望叙事,其文本意图不断指向受众的娱乐需求。关于网络文艺的国家导向是明晰的,即加强正面引导,促进繁荣。针对网络文艺作品,多种维度的文艺批评产生了,从批评主体、评论对象、话语方式三个层面可以看出网络文艺的批评形态多样,话语方式不尽相同。要从分散的网络文艺批评走向系统的网络文艺理论,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需以文艺作品为本体、以审美特性为重要准则、以中国特色为指归,从而形成理论合力,提高文论话语的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文艺
文学批评
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媒介视域下电影的诗性修辞与影像美学——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才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共6页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纪录片,亦是一个具有跨媒介意味的艺术事件。影片讲述叶嘉莹一生经历,导演陈传兴由此完成了"诗词三部曲":诗人郑愁予的纪录电影《如雾起时》表达"诗和历史",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化...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纪录片,亦是一个具有跨媒介意味的艺术事件。影片讲述叶嘉莹一生经历,导演陈传兴由此完成了"诗词三部曲":诗人郑愁予的纪录电影《如雾起时》表达"诗和历史",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化城再来人》寻找"诗和信仰",而《掬水月在手》诠释"诗和存在"。《掬水月在手》以诗词大家为表现对象,其表达手法是高度诗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梦蝶
表达手法
叶嘉莹
跨媒介
郑愁予
纪录电影
风格独特
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统计文艺学: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
13
1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7,共9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媒体时代审美经验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6NDJC050YB]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项目编号:14AZD04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全媒体时代审美经验变迁与文学理论的新发展"[项目编号:2015M5815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大数据时代凸显了统计方法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莫莱蒂及其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将大量文本转换成数据,在文学研究的量化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从中发现文学的普遍规律、挑战既定的文学观念,国内外学术界在文艺研究中采取统计方法已经初见端倪。从历史传统和文学研究的内在需求来看,基于数理逻辑与数据实证的文艺研究方法具有合理性。"统计文艺学"悄然兴起,它在文学研究中采取定量分析、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把审美特性与科学逻辑相结合,将带来革命性的转折。
关键词
大数据
莫莱蒂
定量分析
统计文艺学
Keywords
Big Data
Franco Moretti
quantitative analysis
statistical literary theory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我差”:自传中的叙事张力
被引量:
4
2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美育学刊》
2014年第6期66-7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化语境中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审美实践研究>(13BZW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在自传中,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会出现人格及叙述语言的分裂,形成了"二我差"。本文对萨特《文字生涯》、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卢梭《忏悔录》和奥古斯丁《忏悔录》等四部自传中的"二我差"现象进行解读,它们分别形成了推拒式"二我差"、收缩式"二我差"、自然式"二我差"和伪饰式"二我差"四种方式。人物"我"和叙述"我"在同一个文本中出现,形成叙述张力。事后追述的叙述性质、自然时间和叙述时间的时间差、叙述者的特殊职能是自传中"二我差"存在的主要原因。《文字生涯》等四部自传中均出现了"二我差",而回忆相隔时间的长短、叙述者有意的加工等原因使不同自传中的"二我差"的存在方式有所差异。
关键词
“二我差”
叙述时间
分裂
存在方式
Keywords
“ The Gap between Two Selves”
narrative time
split
existence
分类号
I106.5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产业的美学维度
3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美育学刊》
2015年第6期56-60,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14AZD04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KYF125615009)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媒体时代审美经验变迁研究>(16NDJC050YB)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年度电影总票房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显著提升。电影观众的美学感受基于其心理认知,同时又是社会性地构成。政治的、经济的利益支配电影产业,电影观众的美学感受并非处于纯粹自律的领地。在电影产业化的发展途径中,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各自作为独立的话语出现,彼此忽略与对抗;美学维度根据想象、感悟、叙事和价值等方面确证自身,电影产业的持久兴盛必当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彰显自身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
电影产业
受众反应
美学感受
审美特性
Keywords
film industry
audience reaction
aesthetic feeling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J943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艺节目中古典诗文的跨媒介传播与审美消费
4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艺术广角》
2024年第5期85-92,共8页
基金
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数字文艺的再生产研究”(24BZW128)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综艺节目汲取和运用古典诗文,显示出古今沟通的文艺活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综艺节目以丰富的视听形式、新颖的叙事策略发掘了电视节目与古典诗文的融合优势。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方面通过诗文重现、诗乐阐发与舞台表演等方式对古典诗文的文辞进行影像化呈现,另一方面通过专业解说、剧场演绎、幕后呈现等方式对古典诗文中的故事进行场景化叙述。综艺节目对诗词文章进行跨媒介传播,衔接起娱乐属性和文化属性,表现出综艺节目的创新业态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
综艺节目
古典诗文
影像化
场景化
媒介消费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媒介文学景观与文学的物质性
被引量:
8
5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媒介文学的审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9FZWB06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新媒介文学以文字、影像、网络语言为媒介,突破以文字为本的传统文学形式,形成文字、声音和图像相互关联的文学形态,其逻辑起点是以媒介为基点来认识文学作品的物质基础和表意符号。文学具有物质性,媒介的物质基础决定语言的符号系统,以及文学创作和接受的社会情境。超文本、遍历文学、数字文学、电子文学是新媒介文学的诸种理论表述,新媒介文学形成了印刷文本、影像文本和网络文本交叉融合的复合文本形态。数字文学情境出现了三种明显的倾向,其一为商业化、产业化,其二为社交化、社群化,其三为文学的审美特性从语言文字向画面影像层面渗透。
关键词
新媒介文学
物质性
文本形态
文学情境
Keywords
new media literature
materiality
text
literary context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
被引量:
1
6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中国道路研究"资助
项目编号:14AZD040
+1 种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青年课题"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学作品的影视传播研究"资助
项目编号:TJZWQN18-001
文摘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迅速发展,网络小说、网络剧数目种类繁多。网络文艺进行欲望叙事,其文本意图不断指向受众的娱乐需求。关于网络文艺的国家导向是明晰的,即加强正面引导,促进繁荣。针对网络文艺作品,多种维度的文艺批评产生了,从批评主体、评论对象、话语方式三个层面可以看出网络文艺的批评形态多样,话语方式不尽相同。要从分散的网络文艺批评走向系统的网络文艺理论,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需以文艺作品为本体、以审美特性为重要准则、以中国特色为指归,从而形成理论合力,提高文论话语的阐释力。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文艺
文学批评
文论话语
分类号
J124 [艺术—艺术理论]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媒介视域下电影的诗性修辞与影像美学——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才庶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新媒介文学的审美经验研究”(编号:19FZWB061)阶段性成果。
文摘
《掬水月在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纪录片,亦是一个具有跨媒介意味的艺术事件。影片讲述叶嘉莹一生经历,导演陈传兴由此完成了"诗词三部曲":诗人郑愁予的纪录电影《如雾起时》表达"诗和历史",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化城再来人》寻找"诗和信仰",而《掬水月在手》诠释"诗和存在"。《掬水月在手》以诗词大家为表现对象,其表达手法是高度诗化的。
关键词
周梦蝶
表达手法
叶嘉莹
跨媒介
郑愁予
纪录电影
风格独特
纪录片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统计文艺学:大数据时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周才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我差”:自传中的叙事张力
周才庶
《美育学刊》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影产业的美学维度
周才庶
《美育学刊》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综艺节目中古典诗文的跨媒介传播与审美消费
周才庶
《艺术广角》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媒介文学景观与文学的物质性
周才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时代中国网络文艺的文论话语建构
周才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跨媒介视域下电影的诗性修辞与影像美学——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周才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