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高铜饲喂对绵羊胰腺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康馨月 吴君仰 +3 位作者 平悦 周慧敏 滕春波 王春生 《草食家畜》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旨在探究长期高铜饲喂对绵羊胰腺组织损伤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在饲料中科学合理地添加铜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铜中毒提供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基础。【方法】试验选用8只健康12月龄东北细毛羊母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4只饲喂正常日... 【目的】旨在探究长期高铜饲喂对绵羊胰腺组织损伤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在饲料中科学合理地添加铜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铜中毒提供分子病理学的研究基础。【方法】试验选用8只健康12月龄东北细毛羊母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4只饲喂正常日粮的对照组和4只在正常日粮基础上灌喂高铜(Cu)20 mg·kg^(-1)的试验组。高铜的灌喂时间为上午和下午各1次,于8周后通过鲍恩氏(Bouin)固定液、2.5%戊二醛或液氮冷冻等固定方法采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胰腺组织,利用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胰腺腺泡直径和面积大小,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Gasdermins家族蛋白(DGSDMD)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焦亡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胰腺组织明显水肿且腺泡直径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微结构表明高铜组胰腺腺泡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发生损伤,符合细胞焦亡超微结构特征;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胰腺组织Caspase-1、GSDMD和IL-18等焦亡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论】长期高铜饲喂绵羊会导致绵羊胰腺组织通过细胞焦亡而发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胰腺 细胞焦亡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缓解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
2
作者 宋道飞 张爱洁 +5 位作者 周慧敏 胡旭 曾明星 陈丹 陈伟 张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90-294,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二甲双胍组(Met)和达格列净组(DAPA),并...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二甲双胍组(Met)和达格列净组(DAPA),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ontrol),每组5只。Met组给予每日150 mg/kg灌胃,DAPA组给予每日10 mg/kg灌胃,Control组和Model组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治疗6周,每周称重1次,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剂量。于第6周,将各组大鼠放代谢笼中,检测24 h尿量、24 h尿白蛋白总量(UTP)、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6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E、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肾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组分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脏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组分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FBG、TC、TG升高(P<0.01),肾脏病理切片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和系膜基质增生等病理改变;与Model组比较,Met组大鼠FBG、TC、TG水平及NLRP3、IL-1β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ACR、UTP水平及caspase1蛋白表达虽也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PA组大鼠FBG、TC、TG、ACR、UTP水平及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肾脏病理变化改善。结论:达格列净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显著降低下游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达格列净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9
3
作者 周慧敏 张顺亮 +5 位作者 赵冰 李素 潘晓倩 任双 曲超 成晓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2-38,共7页
以不添加发酵剂的腊肉为空白对照,从理化特性、微生物分析、感官评价、香气活性化合物组成及电子鼻分析角度,研究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与空白组... 以不添加发酵剂的腊肉为空白对照,从理化特性、微生物分析、感官评价、香气活性化合物组成及电子鼻分析角度,研究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对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与空白组比,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可显著提高产品的酸价(2.12→3.28 mg/g)、蛋白质降解指数(16.32%→19.24%)、红度值a*(9.25→11.08)、香气和接受度得分及氨基酸代谢源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3-甲基丁醛、3-甲基丁酸),同时显著降低产品的过氧化值(0.15→0.07 g/100 g)、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0.25→0.17 mg/kg)和脂肪氧化源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己醛和壬醛),而对成品的基本理化指标(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值)没有显著影响。电子鼻传感器能够将2组产品区分开,说明加入发酵剂后,腊肉的风味有所改变。因此,通过添加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混合发酵剂可以显著促进腊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改善产品的色泽,促进发酵风味快速形成,同时延缓脂肪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发酵剂 腊肉 品质 理化特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O结合电子鼻对坨坨猪肉主体风味评价分析 被引量:55
4
作者 周慧敏 张顺亮 +7 位作者 郝艳芳 陈松 潘晓倩 吴倩蓉 李素 朱宁 乔晓玲 赵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HS-SPME-GC-MS-O)联用技术对不同厂家市售的坨坨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进一步... 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HS-SPME-GC-MS-O)联用技术对不同厂家市售的坨坨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主体风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线性判别分析是辨别坨坨猪肉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的有效方法。利用HS-SPME-GC-MS-O从坨坨猪肉样品中共测定出45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醛、醇、酮、烯烃类及杂环类化合物构成。基于气味活度值和嗅闻分析得到27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8种成分在4组中均检出,分别为己醛、庚醛、辛醛、反-2-庚烯醛、壬醛、反-2-辛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对样品的总贡献度达到71.16%~93.12%,是坨坨肉的主体风味物质。源自调味料的左旋香芹酮、蒎烯、β-蒎烯、右旋柠檬烯、反-β-罗勒烯、柠檬醛、丙硫醇、桉树醇、芳樟醇的贡献度达到12.71%~28.58%,构成坨坨肉的整体风味。基于27种主体风味成分,PCA显示各样品间分离良好,C组和D组在PC1上得分较高,A组和D组在PC2上得分较高。反,反-2,4-癸二烯醛在PC1上贡献较大,芳樟醇在PC2上贡献最大,其次是柠檬烯、1-辛烯-3醇。因此,反,反-2,4-癸二烯醛、芳樟醇、柠檬烯、1-辛烯-3醇可作为区分坨坨肉的重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坨坨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性值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白胡椒腊肠贮藏期中气味活性物质演变及异味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慧敏 赵冰 +7 位作者 吴倩蓉 李素 潘晓倩 朱宁 乔晓玲 王守伟 刘博文 张顺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62-171,共10页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感官评价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黑白胡椒腊肠贮藏期(成品,7、21、35、49、77 d)的气味活性化合物的演变规律,解析异味的特征化合物,并建立风... 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气味活性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感官评价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黑白胡椒腊肠贮藏期(成品,7、21、35、49、77 d)的气味活性化合物的演变规律,解析异味的特征化合物,并建立风味劣变和货架期预测的有效评价手段。结果表明:共有56种OAV不小于0.1的风味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总OAV最高(1724.58~4682.24)、种类最多(15种),对整体风味贡献率高达85.85%~90.3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除酯类和烯烃类物质,其他各类风味物质的OAV均持续增加,尤其在贮藏35~49 d之间增加最显著;同时产品的颜色变暗,腊味和胡椒味变淡,异味明显加重,可接受度降低。相关性分析确定出17种气味活性物质与贮藏时间和风味得分显著相关,可作为贮藏时间和风味恶化的最佳预测指标。经过OAV分析以及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己醛、反,反-2,4-癸二烯醛、庚醛、辛醛、反-2-辛烯醛、壬醛、1-辛烯-3-醇和反-2-癸烯醛可能是造成黑白胡椒腊肠异味的主要物质。基于OAV大于1风味活性成分,建立一种客观的判别不同贮藏期黑白胡椒腊肠样品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胡椒腊肠 贮藏 风味活性化合物 气味活性值 异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温度对乳化肠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慧敏 赵燕 +6 位作者 任双 李素 赵冰 潘晓倩 陈文华 曲超 张顺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1,共6页
通过氯仿-甲醇法提取乳化肠中的脂肪,并进行皂化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对比研究不同杀菌温度对乳化肠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肠经不同杀菌温度处理后,脂肪酸含量和脂肪氧化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 通过氯仿-甲醇法提取乳化肠中的脂肪,并进行皂化和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系统对比研究不同杀菌温度对乳化肠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肠经不同杀菌温度处理后,脂肪酸含量和脂肪氧化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杀菌温度超过100℃时,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UF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呈极显著降低(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n-6 PUFA/n-3 PUFA比值显著增加,PUFA/SFA比值显著降低,同时100~110℃杀菌温度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含量。100℃以上的杀菌温度使C_(14:0)、C_(16:0)、C_(18:0)和C_(20:0)的含量显著提高,同时C_(18:2n6)、C_(18:3n3)、C_(20:3n6)和C_(20:4n6)的含量显著降低,而C_(20:5n3)和C_(22:6n3)未检出。结论:低于100℃的杀菌条件可以最大程度保持产品原有的脂肪酸组成,而高于100℃的杀菌温度对产品的脂肪酸比例破坏明显,且可显著促进脂肪氧化,这为杀菌条件在肉制品中的精细化调控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温度 乳化肠 脂肪酸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比较分析长白山山黑猪和瘦肉型猪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慧敏 张顺亮 +4 位作者 赵冰 李素 潘晓倩 任双 王守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全面解析长白山山黑猪和瘦肉型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区别,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比分析这2种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5种醛类和2种酮类物质在猪肉挥发性化合物中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为全面解析长白山山黑猪和瘦肉型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区别,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对比分析这2种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差异。结果表明:5种醛类和2种酮类物质在猪肉挥发性化合物中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较高,且在长白山山黑猪肉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瘦肉型猪肉。其中,己醛、庚醛、辛醛、癸醛和反式-2-壬烯醛的OAV较高,是造成2种猪肉风味差异的重要原因;苯乙酮和6-甲基-5-庚烯-2-酮的OAV相对较高,对2种猪肉风味差异具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山黑猪肉 瘦肉型猪肉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含量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功能锻炼法促进乳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慧敏 代艺 +4 位作者 徐伟 李燕玲 彭汉玲 胡德英 喻姣花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功能锻炼法对改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3~8月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128例),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 目的探讨复合功能锻炼法对改善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3~8月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128例),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1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观察组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以病友活动室为平台,由乳癌术后患肢康复小组成员对患者患肢的功能康复进行功能锻炼操和康复器材使用的指导。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肢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乳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复合功能锻炼法进行患侧肢体训练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淋巴液回流及患肢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乳癌改良根治术 功能锻炼 肩关节活动度 上肢淋巴水肿 复合功能锻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用量对风干猪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慧敏 张顺亮 +10 位作者 成晓瑜 郭颖姣 赵冰 李素 潘晓倩 任双 乔晓玲 陈文华 李家鹏 曲超 王守伟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28,共6页
以不同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2%、3%、4%和5%)腌制的风干猪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干猪肉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总含量随食盐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 以不同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2%、3%、4%和5%)腌制的风干猪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吹扫/捕集-热脱附-气质联用法分析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风干猪肉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和总含量随食盐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食盐用量为3%时,数量最多(62种);当食盐用量为4%时,含量最高(1 852.08μg/kg)。其中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食盐用量为4%时,含量达到最高。而酮类、酸类和杂环类物质的含量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脂肪氧化源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随食盐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食盐用量为4%时,相对含量最高(53.83%)。2%~4%的食盐用量可以促进脂肪氧化源风味物质的生成,继续增加则会抑制它们的生成。当食盐用量为4%时,其含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用量 风干猪肉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瑞士乳杆菌蛋白酶酶解乳清蛋白生产ACE抑制肽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慧敏 刘琛 +3 位作者 郭宇星 潘道东 曾小群 孙杨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65,共5页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为原料,研究固定化瑞士乳杆菌蛋白酶酶解WPC-80生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p H值、底物与酶质量比([S]/[E])、... 以乳清浓缩蛋白WPC-80为原料,研究固定化瑞士乳杆菌蛋白酶酶解WPC-80生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p H值、底物与酶质量比([S]/[E])、酶解时间对固定化瑞士乳杆菌蛋白酶制备ACE抑制肽的影响,确定了酶解乳清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7℃、p H 7.5、[S]/[E]=15%、酶解时间8 h。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为(6.05±0.36)%,ACE抑制率为(59.54±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抑制肽 固定化瑞士乳杆菌蛋白酶 乳清蛋白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慧敏 谢学文 +2 位作者 石延霞 郭英兰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X期70-74,共5页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 形态学特征 RDNA-ITS 致病性 立枯丝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及干预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慧敏 张松涛 郝丽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3期256-257,共2页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上升,剖宫产率上升这一社会现象应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来整体看待。诸多研究已经表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产后体温均高于产科指征剖宫产。显然,社会因素剖宫产...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上升,剖宫产率上升这一社会现象应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来整体看待。诸多研究已经表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产后体温均高于产科指征剖宫产。显然,社会因素剖宫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旨在讨论影响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本文认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从社会、孕妇和家庭、医务人员三方面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率 社会因素 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伏邪学说”论治亚急性甲状腺炎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慧敏 胡旭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39-541,共3页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中,外感伏邪,内伤伏邪,正气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治疗上扶正以“调肝、健脾、滋肾”为主,祛邪以祛除风热毒邪,气郁、湿浊、瘀血为先。运用“伏邪...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中,外感伏邪,内伤伏邪,正气是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治疗上扶正以“调肝、健脾、滋肾”为主,祛邪以祛除风热毒邪,气郁、湿浊、瘀血为先。运用“伏邪学说”诠释其发病机理及其对脏腑功能的影响,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亚急性甲状腺炎 治未病 中医药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四十) 生菜菌核病的诊断、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慧敏 谢学文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3-25,64,共3页
生菜即叶用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生菜菌核病(Lactuca sativa Sclerotinia)在全球各个生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是生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Waipara, 2006; Chitrampalam et al.,2010),严重影响着生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菌核病 生菜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诊断 博士 叶用莴苣 草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鼠HbA_(1c)与RCD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慧敏 刘璠 +3 位作者 张庆富 杨爱格 韩旭 王丽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148只,随机选6只作为基础对照,检测其空腹胰岛素(FINS)、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HbA1c;其余分为正常组42只,链脲佐菌素(STZ)-1组及STZ-2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148只,随机选6只作为基础对照,检测其空腹胰岛素(FINS)、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HbA1c;其余分为正常组42只,链脲佐菌素(STZ)-1组及STZ-2组各50只,建立DM大鼠模型;分组后4、8周及建模后0、4、8、12、16周检测各组FINS、IR和HbA1c,以IR表示RCD。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M大鼠随着HbA1c升高,IR逐渐升高(P<0.01);IR与HbA1c呈正相关(r=0.970 2,P<0.01)。结论严格控制HbA1c、早期改善RCD,有助于预防DM大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大鼠 糖化血红蛋白 红细胞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三十四)--黄瓜菌核病的诊断、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慧敏 李宝聚 +3 位作者 江厚春 黄大野 石延霞 谢学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5-26,59,共2页
黄瓜菌核病(Cucumber Sclerotiniarot)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发生以来,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各个黄瓜种植区的露地和保护地中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春、秋露地及冬季保护地黄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09~2010... 黄瓜菌核病(Cucumber Sclerotiniarot)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发生以来,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全国各个黄瓜种植区的露地和保护地中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春、秋露地及冬季保护地黄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009~2010年的蔬菜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在我国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地区河北、山东、北京、山西,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普遍都有黄瓜菌核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黄瓜 菌核病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诊断 博士 蔬菜产业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慧敏 宋加荣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7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监测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及其发生次数。结果69例15957次的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8.7%,其中<60岁组的发生率为5.5%,≥60岁组为16.3%,差异...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监测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及其发生次数。结果69例15957次的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8.7%,其中<60岁组的发生率为5.5%,≥60岁组为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为15.6%,非糖尿病组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应该具体分析病情,采用个体化透析及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山街道0~6岁散居儿童体弱儿发病率比较回顾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慧敏 谷岩 董保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8期156-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所属社区0~6岁散居儿童体弱儿患病情况,以指导散居儿童体弱儿的保健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所属社区保健科所登记的散居儿童体检情况。对比本社区内本市户籍散居...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所属社区0~6岁散居儿童体弱儿患病情况,以指导散居儿童体弱儿的保健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所属社区保健科所登记的散居儿童体检情况。对比本社区内本市户籍散居儿童与外省来京散居儿童各年度体弱儿的检出率,分析本市户籍散居儿童与外省来京散居儿童的临床特征。并对比两组具有发生率差异的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结果:本社区5年内外省来京散居儿童体弱儿检出率均高于本市户籍散居儿童(P>0.05)。本市户籍散居儿童5年内体弱儿疾病分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以超重发病率最高(P<0.05),外省来京散居儿童5年内体弱儿疾病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以贫血及超重发病率最高(P<0.05)。同时5年内外省来京散居儿童体弱儿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散居儿童(P<0.05)。各年度中,外省来京散居儿童0~2岁年龄段贫血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散居儿童(P<0.05);3~6岁年龄段中外省来京散居儿童与本市户籍散居儿童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中,外省来京散居儿童体弱儿检出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散居儿童,且0~2岁年龄段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散居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儿童 体弱儿 贫血 肥胖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景理论之“食疗”方剂临床运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慧敏 胡旭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784-786,共3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的重点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也侧重到保健和预防领域。因此,通过饮食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养护的食疗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分支。而中医的食疗学,具有药食并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的重点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也侧重到保健和预防领域。因此,通过饮食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养护的食疗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医学分支。而中医的食疗学,具有药食并用,疗效肯定,施用范围广且安全的特点,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疗方剂 养生 金匮要略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慧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输卵管阻塞38例,治愈28例,治愈率73%;子宫内膜纤维化20例,治愈10例,治愈率50%;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治愈6例,治愈率40%;抗精子抗体阳性5例,治愈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输卵管阻塞38例,治愈28例,治愈率73%;子宫内膜纤维化20例,治愈10例,治愈率50%;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治愈6例,治愈率40%;抗精子抗体阳性5例,治愈2例,治愈率4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2例,治愈1例,治愈率50%。结论人工流产是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宣教,使之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人工流产后应注意卫生,以降低因人工流产所致的不孕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继发不孕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