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人“玩转”黄花菜
1
作者 周怡然 曾愉捷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3期38-39,共2页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是苏轼赞美黄花菜所写下的诗句。黄花菜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市场前景广阔。在湖南省祁东县,“90后”新农人——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智雄,返乡创业10年,对黄花菜种植、加工和销售等...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是苏轼赞美黄花菜所写下的诗句。黄花菜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市场前景广阔。在湖南省祁东县,“90后”新农人——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智雄,返乡创业10年,对黄花菜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创新,将公司打造成国内最大的黄花菜加工企业。他不断提升黄花菜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使黄花菜成为兴企旺农的“致富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湖南省祁东县 返乡创业 前景广阔 市场份额 90后 附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在水氧腐蚀环境中的氧化行为
2
作者 艾莹珺 赵春玲 +5 位作者 郎旭东 束小文 杨金华 刘虎 周怡然 焦健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试样在水氧腐蚀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经800℃和1200℃水氧腐蚀400 h后,不含环境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EBC)的试样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78.8%和74.9%,含EBC的试样... 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试样在水氧腐蚀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经800℃和1200℃水氧腐蚀400 h后,不含环境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EBC)的试样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78.8%和74.9%,含EBC的试样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95.9%和93.0%。EBC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阻碍材料与水氧腐蚀介质大面积直接接触,避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降低。800℃时BN界面层氧化是导致Si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1200℃不含EBC试样经水氧腐蚀400 h后界面层部分消失,纤维与基体之间出现空洞,失去保护纤维的作用,同时部分界面层将纤维与基体粘连起来。BN界面层氧化、SiC纤维与基体氧化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环境障涂层 弯曲强度 耐水氧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编码域的自适应灵活宏块次序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怡然 陈耀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7-2131,共5页
针对不可靠传输会导致视频码流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域的自适应灵活宏块次序(FMO)方法用于视频容错编码。首先提取出图像的运动区域,然后依据对传输环境和图像特征的分析,计算出该运动区域的错误敏感度。在错误敏感度的基... 针对不可靠传输会导致视频码流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域的自适应灵活宏块次序(FMO)方法用于视频容错编码。首先提取出图像的运动区域,然后依据对传输环境和图像特征的分析,计算出该运动区域的错误敏感度。在错误敏感度的基础上,计算最优的FMO编码模式,以使容错强度能够更有自适应性。为提高计算效率,主要的运算信息均来自编码域,即编码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FMO模式的方法,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更为显著地改善不可靠传输时的视频质量,且计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宏块次序 编码域 错误敏感度 运动区域提取 容错 视频编码 H.26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质量与容错性自适应的跳帧视频转码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怡然 陈耀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72-2679,共8页
为了使跳帧视频转码在有较好编码质量的同时兼顾转码后新码流的容错性,研究了一种编码质量与容错性自适应的跳帧视频转码方法。提出了基于最优编码质量的跳帧转码算法,依据质量影响系数,在所设计的滑动窗结构中进行了最优跳帧方案的选择... 为了使跳帧视频转码在有较好编码质量的同时兼顾转码后新码流的容错性,研究了一种编码质量与容错性自适应的跳帧视频转码方法。提出了基于最优编码质量的跳帧转码算法,依据质量影响系数,在所设计的滑动窗结构中进行了最优跳帧方案的选择,即计算各种跳帧可能性对编码质量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并编码运动强度较大的帧,提升编码质量。基于此算法,估计跳帧后的错误敏感度和错误影响系数,进一步提出了编码质量与容错性自适应的跳帧方法,使压缩效率和容错能力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实验结果表明:丢包传输时,本方法可使再次解码视频的PSNR值提高0.05~1.2 dB,从而满足跳帧视频转码对帧率准、质量好、容错性强等方面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转码 跳帧 编码质量 容错 时域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中长周期结构的生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怡然 肖瑛阁 +1 位作者 何烨 曹维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05-308,共4页
通过在线实时采集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SAXS)花样,利用环化反应导致的电子云密度改变产生的SAXS谱图变化,研究亚微米结构在环化结构形成过程中的温度依赖性。根据所建立的环化及未环化的两相模型,在对散射信息中... 通过在线实时采集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SAXS)花样,利用环化反应导致的电子云密度改变产生的SAXS谱图变化,研究亚微米结构在环化结构形成过程中的温度依赖性。根据所建立的环化及未环化的两相模型,在对散射信息中的微孔结构和长周期结构的叠加信号进行合理分离的基础上,研究了预氧纤维中长周期结构的生成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预氧化初期产生的环化相与非环化相呈现周期性结构堆砌,并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逐渐趋于均一体系。同时结合相关函数分析方法,计算了长周期结构中环化相和非环化相厚度等结构参数,提出了预氧化程度的小角X射线散射定量表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预氧化 长周期结构 小角X射线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湖北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兵 郑玲莉 周怡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但是一条加快了区域间物质运输流通速度,同时加速了区域间人力资源的流动,而且也加快了高铁沿线区域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湖北省为例,采用湖北2012年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但是一条加快了区域间物质运输流通速度,同时加速了区域间人力资源的流动,而且也加快了高铁沿线区域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对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湖北省为例,采用湖北2012年高速铁路客流量、旅客周转量以及三次产业产值,运用灰色预测、前后比较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通高铁前后各产业产值变动和通高铁区域和全省产业行业发展的影响效率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深入探索了高速铁路对区域产业拉动作用,并讨论了高速铁路拉动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产业发展 灰色预测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θ法的长期服役10CrMo910钢主蒸汽管道剩余寿命预测
7
作者 周怡然 赵建平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2期57-60,共4页
在石油化工、火力发电等行业,大量的设备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复杂载荷作用,确保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对广泛应用于电厂主蒸汽管道的耐热钢10CrMo910的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针对长期服役的主蒸汽管道,应用修正θ法... 在石油化工、火力发电等行业,大量的设备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复杂载荷作用,确保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对广泛应用于电厂主蒸汽管道的耐热钢10CrMo910的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针对长期服役的主蒸汽管道,应用修正θ法对服役20余万h的钢材进行了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对于寿命后期管道继续服役的安全性和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θ法 主蒸汽管道 剩余寿命预测 蠕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添加对铅污染农田土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惠子 陈明龙 +5 位作者 周怡然 李璇 穆清 王丽娜 王贵鑫 张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701,共8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有机质的添加对受到不同程度铅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铅污染土壤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受到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占主导地位;土壤... 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有机质的添加对受到不同程度铅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铅污染土壤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受到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占主导地位;土壤铅污染越严重、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越低,反之多样性越高;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可通过提高铅污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来增强土壤的生态功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土壤稳定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水氧腐蚀行为
9
作者 杨金华 丁宁 +7 位作者 刘伟 艾莹珺 陆子龙 王晗 刘虎 周怡然 宋九鹏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分别采用熔渗(melt infiltration,MI)工艺、化学气相渗透结合前驱体浸渍裂解(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CVI+PIP)工艺及前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 分别采用熔渗(melt infiltration,MI)工艺、化学气相渗透结合前驱体浸渍裂解(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CVI+PIP)工艺及前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分析不同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环境腐蚀前后的微观结构、组成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氧化后断口氧元素分布有明显不同,氧化后的物相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经1300℃/50 h水氧腐蚀后,MI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为84%,模量保留率为76%;CVI+PIP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为64%,模量增加6%;PIP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为49%,模量增加17%;MI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为氧化增重,而采用CVI+PIP及PIP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为氧化失重,主要与其微观结构及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熔渗 化学气相渗透 前驱体浸渍裂解 水氧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水热炭化产物分配规律及液固产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莹 谷萌 +3 位作者 孙捷 周怡然 朱薇 王小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9-249,共11页
以实采餐厨垃圾为对象,探究了3种反应强度(“温和”180℃-1h、“中等”220℃-2h和“剧烈”260℃-4h)下餐厨垃圾水热炭化三相产物分配规律及液固产物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强度显著影响产物分配.随反应强度提升,固相产物(水热炭)产率先上升... 以实采餐厨垃圾为对象,探究了3种反应强度(“温和”180℃-1h、“中等”220℃-2h和“剧烈”260℃-4h)下餐厨垃圾水热炭化三相产物分配规律及液固产物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强度显著影响产物分配.随反应强度提升,固相产物(水热炭)产率先上升后下降;液相产物(炭化液)产率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而气相产物产率持续上升.但无论何种强度,产物均以水热炭(40.4%~52.1%)和炭化液(38.3%~57.5%)为主,仅有少部分转移至气相产物(2.1%~13.3%)中.此外,反应强度显著影响所得炭化液和水热炭特性.随反应强度提升,炭化液pH值逐渐提升、COD和sCOD含量逐渐降低,而电导率值则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炭化液中含有丰富的醛类、酮类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类物质.随反应强度提升,水热炭表面更加粗糙、复杂,比表面积逐渐提升.同时,水热炭化反应有助于餐厨垃圾中碳元素在水热炭中的富集,且富集程度随反应强度提升而显著增加.因具备较低H/C和O/C值、和烟煤相似的热值(23.9~28.3MJ/kg),以及较高的点火温度(267.5~302.3℃),水热炭具有作为安全的清洁燃料进行能量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水热炭化 产物分配 水热炭 炭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表型及行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怡然 陈蓓丽 +2 位作者 朱静 章志国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5-1418,1424,共5页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表型及对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表型分类及助孕结局,并分别与Y染色体无缺失组及输卵管因素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表型及对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表型分类及助孕结局,并分别与Y染色体无缺失组及输卵管因素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共998例进行了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其中检出131例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为13.12%。AZFc区微缺失及AZFc区联合d区微缺失较为多见。AZFa区的微缺失发生率低,但临床表型严重。Y染色体缺失组在精液量、精液pH、妊娠率及流产率上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Y染色体无缺失组、输卵管因素对照组的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及优质胚胎率均优于Y染色体微缺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通过对于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的检测和分类,可以在制定诊疗方案时减少对患者采用不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对于行辅助生殖助孕的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在能够获得可使用精子的情况下,Y染色体微缺失对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胚胎质量存在差异,需密切随访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透工艺制备SiC-TiSi2复相陶瓷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怡然 刘虎 +3 位作者 杨金华 姜卓钰 吕晓旭 焦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3,共6页
熔融Si渗透过程伴随着复杂的化学反应及多组分扩散,对该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熔渗反应机理。本工作采用熔融渗透工艺制备SiC-TiSi2复相陶瓷,在生成SiC基体的同时原位生成TiSi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 熔融Si渗透过程伴随着复杂的化学反应及多组分扩散,对该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熔渗反应机理。本工作采用熔融渗透工艺制备SiC-TiSi2复相陶瓷,在生成SiC基体的同时原位生成TiSi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微区X射线衍射(micro-beam XRD)分别对熔融硅区域、Si/SiC界面以及SiC基体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熔渗工艺制备SiC-TiSi2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高温下液Si渗入C-TiC预制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C、TiSi2以及少量副产物Ti5Si3,其中Ti5Si3主要集中于Si/SiC界面处。随着反应进行,液Si与TiSi2形成液态Ti-Si共晶。该液态共晶通过流动扩散在Si区域中析出TiSi2。而预制体中的少量固态C在液Si中溶解、扩散,并在Si区域生成均匀分布的孤立SiC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陶瓷 反应机理 TISI2 熔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怡然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159,共4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异质性发生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的发展,特征性影像征象及相关参数在评估HCC生物学行为...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异质性发生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的发展,特征性影像征象及相关参数在评估HCC生物学行为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可以量化HCC组织结构、分型和细胞分子表达的异质性,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肿瘤分子病理层面改变,而且为HC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本文就fMRI目前评估HCC生物学行为的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生物学行为 病理分级 微血管浸润 分子病理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特异性对比剂MRI优化序列在高风险人群中筛查小肝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聪 郭然 +3 位作者 师丹丹 于长江 周怡然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三组MRI优化序列在肝细胞性肝癌高风险人群中对小肝癌的筛查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全序列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121例患者图像,从全序列中提取三组优化序列让两位放射科... 目的比较三组MRI优化序列在肝细胞性肝癌高风险人群中对小肝癌的筛查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全序列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且有病理结果的121例患者图像,从全序列中提取三组优化序列让两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1)平扫组,包括T2WI和DWI序列;(2)增强组,包括蒙片和钆塞酸二钠四期增强图像(动脉早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3)肝胆期组,包括T2WI、DWI和20 min T1-HBP序列。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肝癌阳性或阴性,计算三组优化序列诊断效能。结果三组优化序列扫描和准备时间(min:s)分别为12:52、13:04、14:06。三组优化序列诊断小肝癌的敏感度及相应95%置信区间为0.855(0.750、0.928)、0.913(0.820、0.967)、0.942(0.858、0.984);特异度为0.731(0.590、0.844)、0.904(0.790、0.968)、0.885(0.766、0.956);符合率0.802(0.719、0.869)、0.909(0.843、0.954)、0.917(0.853、0.960)。三组阳性似然比为3.18、9.51、8.19,阴性似然比为0.19、0.09、0.06,约登指数为0.586、0.817、0.827。结论平扫组敏感度较高,为小肝癌筛查提供一定的帮助;增强组和肝胆期组特异度和符合率高,用于筛查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优化序列 筛查 肝脏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转移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苗慧 周怡然 朱绍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165,共6页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和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内基于不同的微血管结构和不同分子机制形成的两种血源性转移模式,与患者的术后...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和血管包绕肿瘤团簇(vessels encapsulating tumor clusters,VETC)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内基于不同的微血管结构和不同分子机制形成的两种血源性转移模式,与患者的术后复发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由于目前主要通过术后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因此寻求一种无创的术前评估MVI和VETC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提出较多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 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征象用于预测MVI和VETC,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更是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人们尝试建立各种影像组学模型来预测HCC的微血管转移模式。本文将从Gd-EOB-DTPA增强MRI影像征象及相关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评价MVI和VETC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并尝试探讨各项技术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限制及未来的改进研究方向,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血管包绕肿瘤团簇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航空发动机用SiC_f/SiC复合材料的材料级性能测试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6
作者 刘虎 杨金华 +3 位作者 周怡然 吕晓旭 齐哲 焦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共12页
国外在航空发动机用SiC_f/SiC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进展迅速,这得益于其开展了大量的材料级性能测试并借此建立的材料性能数据库。本文梳理了SNECMA,NASA,GE公司典型SiC_f/SiC复合材料牌号的基本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制备工艺... 国外在航空发动机用SiC_f/SiC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进展迅速,这得益于其开展了大量的材料级性能测试并借此建立的材料性能数据库。本文梳理了SNECMA,NASA,GE公司典型SiC_f/SiC复合材料牌号的基本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制备工艺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着重分析并讨论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同时综述了国外在该类材料使用性能方面开展的测试,主要包括高温抗氧化性、高温水/氧环境性能、疲劳及蠕变性能、抗热冲击性能以及抗外来物冲击测试等,并对材料在热、力、水、氧等不同环境因素下的损伤行为和失效机制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SiC_f/SiC复合材料后续性能测试研究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材料级测试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使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氮化硼(BN)界面层及其复合界面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晓旭 齐哲 +5 位作者 赵文青 姜卓钰 杨金华 周怡然 刘虎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23,共11页
SiC_f/SiC复合材料由SiC纤维、SiC基体和界面层组成。界面层可以传递载荷和偏转裂纹,同时防止SiC纤维受到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侵蚀,对于调节SiC_f/SiC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氮化硼界面层的晶体结构、复... SiC_f/SiC复合材料由SiC纤维、SiC基体和界面层组成。界面层可以传递载荷和偏转裂纹,同时防止SiC纤维受到材料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化学侵蚀,对于调节SiC_f/SiC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氮化硼界面层的晶体结构、复合界面层的种类,介绍了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氮化硼(boron nitride,BN)及其复合界面层的工艺条件,总结了先驱体气体比例、载气、沉积压力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界面层沉积速率、微观形貌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制备理想结构的BN及其复合界面层,将是SiC_f/SiC复合材料界面层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BN界面层 复合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SiC复合界面层对SiC纤维和PIP-Min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晓旭 姜卓钰 +3 位作者 周怡然 齐哲 赵文青 焦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99-1104,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纤维表面沉积BN和BN/SiC复合界面层,对沉积界面层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PIP)工艺进行致密化,制得以原纤维、BN界面层和BN/SiC界面层纤维增强的三种Mini-SiCf/SiC复合材料,...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在SiC纤维表面沉积BN和BN/SiC复合界面层,对沉积界面层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PIP)工艺进行致密化,制得以原纤维、BN界面层和BN/SiC界面层纤维增强的三种Mini-SiCf/SiC复合材料,研究其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采用CVI工艺制得的界面层厚度均匀、结构致密,其中BN界面层中存在六方相,晶体尺寸为1.76 nm;SiC界面层结晶性较好,晶粒尺寸为18.73 nm;沉积界面层后SiC纤维的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拉伸强度降低。与SiCf/SiC相比,PIP工艺制备的SiCf/BN/SiC和SiCf/(BN/SiC)/SiC-Mini复合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和断裂应变明显提升,BN界面层起主要作用。由断面形貌分析可以看出,SiCf/BN/SiC和SiCf/(BN/SiC)/SiC复合材料的纤维拔出明显,说明在断裂时消耗的能量增加,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SiC复合界面层 Mini-SiCf/SiC复合材料 最大拉伸载荷 断裂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晶须增强SiC_(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姜卓钰 束小文 +4 位作者 吕晓旭 高晔 周怡然 董禹飞 焦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9-96,共8页
以连续SiC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引入SiC晶须制备出多级增强的SiC_(f)/SiC-SiC_(w)复合材料,并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在SiC晶须表面制备BN界面层,研究了SiC晶须及其表面BN界面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以连续SiC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在复合材料基体中引入SiC晶须制备出多级增强的SiC_(f)/SiC-SiC_(w)复合材料,并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在SiC晶须表面制备BN界面层,研究了SiC晶须及其表面BN界面层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引入SiC晶须后,由于晶须的拔出、桥连及裂纹偏转等作用增加了裂纹在基体中传递时的能量消耗,使SiC_(f)/Si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有明显提高,当引入体积分数为20%的SiC晶须时,复合材料压缩强度提高了22.6%,可达673.9 MPa。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在SiC晶须表面制备BN界面层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14.0,800.3 MPa和22.2 MPa·m^(1/2),较SiC晶须表面无界面层时分别提高了13.9%,8.8%和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SIC晶须 力学性能 BN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类型对SiC/SiC复合材料孔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金华 黄望全 +4 位作者 冯晓星 刘虎 艾莹珺 周怡然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SiC/SiC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制备冷却孔主要采用激光加工的方法。毫秒激光与纳秒激光主要是利用光热作用迅速加热目标材料,使之熔融、气化,并借助高速气流来移除材料,由于纳秒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短... SiC/SiC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制备冷却孔主要采用激光加工的方法。毫秒激光与纳秒激光主要是利用光热作用迅速加热目标材料,使之熔融、气化,并借助高速气流来移除材料,由于纳秒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短、能量密度高,因此更容易实现材料的气化,并且引起的热效应较少。本工作分别采用毫秒激光与纳秒激光对SiC/SiC复合材料进行制孔,结果表明,对于直径0.6 mm、倾斜角度为25°的冷却孔,纳秒激光加工时长是毫秒激光的8.7倍;两种激光加工的孔均存在一定的锥度,其中纳秒激光加工的孔锥角为2.12°,毫秒激光加工的孔锥角为1.49°。毫秒激光加工的孔内部、孔出口端与入口端均存在残留物,并且孔周边存在明显的重熔-氧化区与热影响区;而纳秒激光加工的孔内部无明显残留物,激光入口端出现变色现象,出口端无变色现象,无明显重熔-氧化区与热影响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激光加工过程中均能够引起材料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复合材料 激光加工 陶瓷基复合材料 纳秒激光 毫秒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