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产区黄芩HPLC定量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恒强 王晓 +6 位作者 周洁 周思多 东莎莎 耿岩玲 刘建华 杨丙田 杨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7期528-533,541,共7页
目的:建立山东产区黄芩药材定量指纹图谱,为黄芩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乙腈-水(含1%甲酸、20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 目的:建立山东产区黄芩药材定量指纹图谱,为黄芩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乙腈-水(含1%甲酸、20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4 nm,进样量5μL,进行了10批次黄芩药材的分析。结果: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10批黄芩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4个特征峰,采用ESI-TOF/MS对4个特征峰进行了指认,10个批次山东产黄芩样品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布规律相似,其相似度系数均大于0.955 7。结论:黄芩HPLC定量指纹图谱有望成为黄芩样品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HPLC 定量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和去氢吴茱萸碱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倩 周思多 +4 位作者 李大鹏 王晓 耿岩玲 郑振佳 杨丙田 《食品与药品》 CAS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p H区带逆流色谱,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1:3:3,v/v)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加入10 mmol/L盐酸作为固定相;下相加入5 mmol/L三乙胺作为流动相,转速850 r/min,流速2.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 目的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p H区带逆流色谱,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1:3:3,v/v)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加入10 mmol/L盐酸作为固定相;下相加入5 mmol/L三乙胺作为流动相,转速850 r/min,流速2.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馏分经HPLC检测,并经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和核磁共振谱(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2 g吴茱萸粗提物中一次性分离得101 mg吴茱萸碱和304 mg去氢吴茱萸碱,其纯度为90.0%和93.1%。结论此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上样量大,适于制备性分离吴茱萸碱和去氢吴茱萸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区带逆流色谱 吴茱萸 吴茱萸碱 去氢吴茱萸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固态发酵豆渣的功能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杉杉 涂传海 +5 位作者 肖愈 周思多 邢广良 夏海燕 张波 董明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9-74,共6页
目的:用蛹虫草固态发酵豆渣,测定豆渣发酵前后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蛹虫草CM-1固态发酵豆渣7 d,测定发酵前后豆渣水提物中虫草素、总酚和多糖的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力、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 目的:用蛹虫草固态发酵豆渣,测定豆渣发酵前后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蛹虫草CM-1固态发酵豆渣7 d,测定发酵前后豆渣水提物中虫草素、总酚和多糖的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力、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FRAP)的变化,并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了虫草素、总酚、多糖含量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豆渣经蛹虫草CM-1固态发酵,水提物中多糖、虫草素和总酚含量分别是(236.16±39.91)、(1.88±0.04)μg/mg和(11.94±0.33)μg GAE/mg,多糖、总酚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42倍和2.15倍。豆渣经过发酵,在提取物浓度为6 mg/m L时,DPPH自由基清除力由24.63%提高到72.4%,还原力由0.11提高到0.38,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由76.76%提高至88.71%,FRAP由39.08μmol/L提高至269.55μmol/L。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指标与虫草素、总酚、多糖含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用蛹虫草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豆渣的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发酵豆渣有望开发成为功能性食品基料及抗氧化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固态发酵 豆渣 功能食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酢辣椒中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功能特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夏海燕 周思多 +3 位作者 张明喆 方晗 黄艺 董明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9,共7页
为从酢辣椒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开发辣椒益生菌产品,本实验从地方特色发酵食品酢辣椒中分离得到16株乳酸菌,以产酸速度、耐人工胃液能力为指标进行初筛,通过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并通过研究菌株对工艺逆境的耐受能... 为从酢辣椒筛选出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开发辣椒益生菌产品,本实验从地方特色发酵食品酢辣椒中分离得到16株乳酸菌,以产酸速度、耐人工胃液能力为指标进行初筛,通过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并通过研究菌株对工艺逆境的耐受能力,表面疏水性和自聚合能力以及抑菌活性、抗氧化能力、降解亚硝盐能力和安全特性来评价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发酵乳杆菌17-1、发酵乳杆菌18-2和短乳杆菌L3-5能耐受0.4%苯酚、溶酶菌和热处理;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和自聚合能力;能产生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细菌素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菌株L3-5和17-1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3株菌都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和产γ-氨基丁酸能力,并且都属于安全性菌株。综上所述,传统酢辣椒是分离益生乳酸菌新的天然来源,从中分离得到的发酵乳杆菌17-1、发酵乳杆菌18-2和短乳杆菌L3-5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酢辣椒 益生菌 分离 功能特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