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轮轨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初探
1
作者 罗易飞 赵鑫 +2 位作者 温泽峰 黄双超 周志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 为研究WRRB轮轨滚动行为模拟试验台的高频动态模拟特性,利用Ansys/LS-DYNA建立试验轮轨和我国服役轮轨的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充分考虑轨下离散支承和系统结构高频振动,集成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轨面不平顺模型、Tγ磨耗模型。对比二者在平顺条件和典型高频激励(轨面单个凹坑和波磨)下的轮轨力、接触应力、钢轨磨耗深度,结果表明,试验轮轨在比例载荷作用下能定量模拟服役轮轨的滚动接触行为,但由于轮轨截面几何、悬挂结构、驱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存在以下差异:试验轮轨在零横移时也具有约0.12倍静轮重的横向力,法向接触应力偏低,切向接触应力和钢轨磨耗量偏高;轨面短波不平顺激励下的动态轮轨力偏低,车轮滚出凹坑后轮轨力衰减得更快,波磨引起的轮轨“拍”振不明显,但钢轨磨耗深度平均值和峰-谷值均偏高,有利于实物试验时加速轨面不平顺演变。利用该试验台模拟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运行工况时应注意以上差异,并考虑加装车轮悬挂与侧滚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车轮-环轨 有限元法 短波不平顺 瞬态滚动接触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区桥梁墩柱混凝土表层离子扩散规律研究
2
作者 徐天宇 周志军 +1 位作者 李博 陈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为了研究盐碱区桥梁墩柱混凝土内离子的扩散规律,依据某工程盐碱区土体成分及桥梁墩柱混凝土腐蚀现状,开展桥梁墩柱混凝土在轴压荷载、冻融循环和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室内快速腐蚀试验研究。测定了混凝土表层处分层Cl^(-)及SO_(4)^(2-)含... 为了研究盐碱区桥梁墩柱混凝土内离子的扩散规律,依据某工程盐碱区土体成分及桥梁墩柱混凝土腐蚀现状,开展桥梁墩柱混凝土在轴压荷载、冻融循环和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的室内快速腐蚀试验研究。测定了混凝土表层处分层Cl^(-)及SO_(4)^(2-)含量,并计算离子扩散系数,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宏观扩散规律,采用XRD衍射产物分析技术和SEM微观形貌观测技术,探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微观性能演变规律,并验证离子宏观扩散规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耦合侵蚀时间的推移,Cl^(-)和SO_(4)^(2-)扩散系数呈幂函数型衰减;荷载的存在不会改变Cl^(-)和SO_(4)^(2-)的时变扩散规律,但具有荷载影响阈值,分别为0.3-fck和0.5 fck;SO_(4)^(2-)对冻融循环下Cl^(-)扩散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前期促进,后期抑制,荷载的存在会使“SO_(4)^(2-)促进Cl^(-)扩散”这一特性提早发挥;Cl^(-)的存在会抑制冻融循环下SO_(4)^(2-)的扩散。微观试验结果验证了离子扩散规律的准确性,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硫酸盐的主要腐蚀产物为钙矾石,聚集于混凝土孔隙内,氯盐与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反应生成Friedel’s盐,呈针细状附着于混凝土孔隙口;钙矾石及Friedel’s盐在氯硫混合盐环境中会发生相互转换,结合溶度积理论,钙矾石比Friedel’s盐更加稳定。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盐碱区桥梁墩柱腐蚀机理、防护技术和提高桥梁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墩柱混凝土 轴压荷载 冻融循环 盐侵蚀 耦合试验 离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骨型分支井SAGD分支形态优化及采出程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志军 张祺 +2 位作者 衣犀 唐佳琦 张国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风城油田低物性段普遍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鱼骨型分支井SAGD通过分支深入储集层可改善常规SAGD蒸汽腔扩展受限的问题。为了达到最佳开采效果,有必要对鱼骨型分支井SAGD的分支形态进行优化,并掌握影响采出程度变化的规律。为此,利用... 风城油田低物性段普遍发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鱼骨型分支井SAGD通过分支深入储集层可改善常规SAGD蒸汽腔扩展受限的问题。为了达到最佳开采效果,有必要对鱼骨型分支井SAGD的分支形态进行优化,并掌握影响采出程度变化的规律。为此,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及正交实验设计的手段,确定分支参数对提高采出程度具有敏感性,并优化分支参数,分析不同储层物性下分支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风城油田,该研究区块的最佳井型部署方案为:分支长度为120 m、分支数量为4条、分支角度为75°、分支异侧为非对称分布、分支间距为100 m。通过研究可知,各分支参数的影响权重以储层渗透率2.0 D为明显的分界点:当储层渗透率小于2.0 D时,主要影响因素为分支长度、分支数量;储层渗透率为2.0 D时,分支角度、分支间距的作用开始变强。研究成果对风城油田SAGD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型分支井SAGD 分支形态优化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风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志军 张国青 +3 位作者 崔春雪 暴赫 任帅 王静怡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针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下限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页岩油储量计算及高效开发的问题,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新义深9、利页1、樊页1井为研究对象,利用N_(2)吸附、高压压汞、物性测定等实验方法,对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全尺寸表征... 针对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下限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页岩油储量计算及高效开发的问题,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新义深9、利页1、樊页1井为研究对象,利用N_(2)吸附、高压压汞、物性测定等实验方法,对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进行全尺寸表征,并综合运用束缚水饱和度法、压汞排驱压力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试油法确定页岩储层的物性下限。研究表明:N_(2)吸附实验主要表征页岩样品的小孔,研究区孔隙形态主要有墨水瓶形、过渡形及平板状夹缝形,主要发育纳米级孔隙,孔隙半径为1.50~40.00 nm,平均孔隙半径为16.00 nm;高压压汞实验主要表征页岩样品的中孔和宏孔,孔喉半径为0.03~66.13μm;综合计算页岩储层孔隙度下限为1.30%~3.82%,渗透率下限为0.03~0.12 mD,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为14.60~23.50 nm,平均值为17.76 nm。研究成果可为济阳坳陷页岩油的储量计算及储层评价提供参数指标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孔隙结构 物性下限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嵌岩深度下抗拔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军 陈锋 +1 位作者 杨超 周志军 《建筑技术》 202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以广东省江门市某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地勘报告及现场对桩基进行抗拔静载试验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图,建立抗拔桩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嵌岩深度增量下抗拔桩的承载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增加... 以广东省江门市某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结合地勘报告及现场对桩基进行抗拔静载试验得出的荷载–位移曲线图,建立抗拔桩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不同嵌岩深度增量下抗拔桩的承载特性。研究成果表明:增加嵌岩深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桩基抗拔承载力,但二者之间并非呈线性增长关系。当嵌岩深度增量为3D时,相较于原试桩的桩顶位移量减小54.2%,抗拔承载力提高105.2%,对桩基抗拔承载力的提高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静载试验 数值模拟 嵌岩深度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厨余垃圾繁殖寒地野生红蚯蚓试验
6
作者 周志军 张海峰 +3 位作者 陈婧姣 李春明 王力臣 王洪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141-144,151,共5页
为了筛选出利用新鲜厨余垃圾繁殖寒地野生红蚯蚓的最佳条件,从寒地野生红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入手,在pH值和温湿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开展了为期3周的试验,研究了蚯蚓养殖箱繁殖蚯蚓的接种密度、新鲜厨余垃圾投放量对繁殖过程中蚯蚓... 为了筛选出利用新鲜厨余垃圾繁殖寒地野生红蚯蚓的最佳条件,从寒地野生红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入手,在pH值和温湿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开展了为期3周的试验,研究了蚯蚓养殖箱繁殖蚯蚓的接种密度、新鲜厨余垃圾投放量对繁殖过程中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每周观察和记录蚯蚓总重和数量,计算其日繁殖倍数和日增重倍数。结果表明:当蚯蚓养殖箱基料厚度控制在8~10 cm、基料重5 kg、单蚓重180~250 mg、蚯蚓接种密度为0.8 kg/m^(2)、新鲜厨余垃圾投放量为初始接种蚯蚓总重的3倍时,野生红蚯蚓生长繁殖状况最好,繁殖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厨余垃圾 寒地野生红蚯蚓 接种密度 日繁殖倍数 日增重倍数 最佳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7
作者 周志军 《大众标准化》 2025年第10期61-63,共3页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中,建筑节能减排、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绿色节能施工方法,更是在我国住宅...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中,建筑节能减排、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绿色节能施工方法,更是在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节能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住宅的品质和舒适度。在此背景下,作者旨在探讨绿色节能技术在当前住宅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模式,分析这一施工模式的应用原则、实际效果和重要性等,希望能够为该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节能 施工技术 住宅建筑 应用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垂向动态特性及对轮轨力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圣禄 李伟 +2 位作者 周志军 温泽峰 钟文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7-76,共10页
钢弹簧浮置板(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SSFS)作为一种高等减振轨道广泛铺设于我国地铁线路中,在服役过程中,该轨道在部分线路中出现了钢轨波磨问题,而轮轨动态行为对波磨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为研究该轨道垂向动态特性及其对轮轨... 钢弹簧浮置板(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SSFS)作为一种高等减振轨道广泛铺设于我国地铁线路中,在服役过程中,该轨道在部分线路中出现了钢轨波磨问题,而轮轨动态行为对波磨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为研究该轨道垂向动态特性及其对轮轨瞬态力的影响,建立SSFS轨道的三维轮轨瞬态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有、无车辆加载下轨道垂向位移导纳特性,模拟钢轨宽频不平顺激扰下轮轨垂向瞬态接触力的响应。结果表明:(1)无车辆加载作用下,SSFS轨道在100 Hz以下(22 Hz、43 Hz、68 Hz等)振动模态表现为钢轨和浮置板共同垂向弯曲,在100~1 400 Hz中高频段表现为钢轨相对浮置板弯曲;(2)车辆加载后,轨道导纳出现59 Hz的P2共振,及64 Hz和72 Hz的轨道整体弯曲振动峰值;(3)柔性轮轨耦合后轨道导纳受到轮对作用影响在364 Hz、489 Hz、623 Hz处出现新峰值,其中,364 Hz、489 Hz为车轮振动模态引起,623 Hz为双轮对干涉引起的钢轨弯曲模态;(4)车辆瞬态通过含60~220 mm波长钢轨不平顺的轨道时,轮轨瞬态垂向接触力在约70 Hz响应最显著,这是由轨道的整体弯曲振动模态被激发引起,该振动是SSFS轨道出现160~200 mm波长波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钢弹簧浮置板(SSFS) 轮轨瞬态滚动接触 位移导纳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技术的GJ-III型扣件轨道动力特性分析
9
作者 冷圣禧 李伟 +3 位作者 姚学东 周志军 温泽峰 任愈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5-85,共11页
GJ-III型扣件轨道作为地铁线路一种中等减振轨道,服役后出现钢轨短波长波磨,导致高频轮轨振动噪声问题。为探明该轨道的动力特性,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减振扣件轨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减小有限长轨道边界反射波影响并同时保证计算效率,... GJ-III型扣件轨道作为地铁线路一种中等减振轨道,服役后出现钢轨短波长波磨,导致高频轮轨振动噪声问题。为探明该轨道的动力特性,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减振扣件轨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减小有限长轨道边界反射波影响并同时保证计算效率,采用多尺度建模技术将轨道简化为梁-壳-实体模型。利用该模型探究了轮轨耦合作用下的轨道垂向动力特性,分析了扣件垂向刚度和阻尼对轨道垂向频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将50.0 m实体轨道模型简化为12.5 m实体和37.5 m梁-壳模型,可节约65.3%的计算时间,同时仿真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2)钢轨垂向一阶弯曲和pinned-pinned共振模态在轨道垂向位移导纳上表征明显,其频带分别为100~150 Hz和1022~1101 Hz。(3)减振扣件轨道在100 Hz以下振动响应表现为钢轨和道床板的整体弯曲和扭转振动;车辆静载集中力引起的钢轨预应力会诱发400~800 Hz轮对间轨道垂向频响峰值。(4)考虑柔性轮对作用后,轨道垂向位移导纳在分别在43 Hz、381 Hz和641 Hz处出现新的明显峰值,分别对应于轮轨耦合的P2共振模态、轮对间钢轨垂向二、三阶弯曲模态。柔性车轮在180 Hz、341 Hz和504 Hz处的振动模态也会引起钢轨垂向导纳出现新峰值。轮对质量效应对减振扣件轨道50~250 Hz内垂向振动有抑制作用,钢轨不易萌生该频段波磨。(5)钢轨垂向一阶弯曲、P2共振和轮对间钢轨垂向弯曲频率均随扣件垂向刚度增加而增加,扣件垂向阻尼仅对轨道导纳波动幅值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 多尺度有限元建模 轨道动态特征 轮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及其复合材料3D打印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玉玉 刘轶 +7 位作者 张芸芸 周志军 刘于青 王勇 罗凯 剡秀秀 曹继伟 陈张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共9页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的成型制造,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石墨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导电性、导热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冶金化工、能源行业、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石墨及其复...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的成型制造,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石墨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导电性、导热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冶金化工、能源行业、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石墨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基体,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制造石墨基产品,能够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石墨粉尘污染,为高性能复杂形状石墨的个性化定制及产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综合解决方案。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及其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3D打印成型的石墨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论述了石墨及其复合材料在3D打印领域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石墨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还需开发扩展石墨复合材料的种类和新型打印装备及其配套设备,并在传统石墨的基础上进行3D打印石墨后处理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3D打印 尺寸精度 微波吸收 石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水煤浆及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志军 李响 +2 位作者 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将农村废弃水稻秆烘干磨成粉末后,以一定的比例与煤粉掺混制备生物质水煤浆。研究添加剂类型、添加剂掺混量和剪切速率对生物质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响,以及生物质水煤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单一离子型和单一非离子型添加剂对生物质水煤... 将农村废弃水稻秆烘干磨成粉末后,以一定的比例与煤粉掺混制备生物质水煤浆。研究添加剂类型、添加剂掺混量和剪切速率对生物质水煤浆成浆特性的影响,以及生物质水煤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单一离子型和单一非离子型添加剂对生物质水煤浆的制浆效果不好,且当生物质掺混量增加时,生物质水煤浆的表观黏度上升;而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制浆效果较好,并得出最佳复配方案:MF∶ST=4∶1和MF∶02=6∶1。生物质水煤浆的稳定性能优良,可稳定7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水煤浆 复配添加剂 水稻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电解质渗透汽化膜进行乙醇脱水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志军 陈欢林 +1 位作者 刘茉娥 张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Polyelectrolytes have a high hydrophilicity and can be used in pervaporation(PV) dehydration of alcohol. Chitosan(CS) used as polycation polysaccharide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used as polyanion polysaccharide... Polyelectrolytes have a high hydrophilicity and can be used in pervaporation(PV) dehydration of alcohol. Chitosan(CS) used as polycation polysaccharide an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used as polyanion polysaccharide were chosen as PV membrane materials. CS membrane cross linked with oxalic acid or citric acid and CS CMC polyelectrolyte membrane were pre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lyelectrolyte membranes had an excellent PV performance for alcohol dehydration. For example, when the separation factor gone up to 2 300, the total flux of CS CMC polyelectrolyte membrane was above 800 g/(m 2·h) in 95% EtOH and at 72 ℃.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crosslinking agents affected the separation properties of cross linked CS membrane. The total flux of the cross linked CS membrane increased with operat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nd corresponded to the Arrhenius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渗透汽化膜 乙醇 脱水 膜分离 壳聚糖 羧甲基 纤维素制备 多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志军 李菁 +3 位作者 刘永建 宋考平 刘薇薇 李啸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1-396,404,共7页
基于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地质力学、计算力学以及流-固耦合渗流的基本理论,考虑低渗透油藏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和低渗透储层的流-固耦合特征,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与有限元相结合的... 基于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地质力学、计算力学以及流-固耦合渗流的基本理论,考虑低渗透油藏渗流时的启动压力梯度和低渗透储层的流-固耦合特征,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与有限元相结合的耦合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程序设计,研究了低渗透油藏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单井枯竭式开采过程中应力-应变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岩石物性参数动态变化规律及开发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和刚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低渗透油藏的流-固耦合效应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场 应力场 流-固耦合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富氧燃烧着火模式判断和动力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志军 姜旭东 +2 位作者 俊虎 刘建忠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2-488,541,共8页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煤粉在富氧气氛下的燃烧机理,尤其是煤粉富氧着火模式的判断,在热重分析仪上,模拟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煤粉富氧燃烧过程.选取5个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21%、40%、60%、80%和100%,并且模拟了2种气氛下(N2/O2,CO2/O2...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煤粉在富氧气氛下的燃烧机理,尤其是煤粉富氧着火模式的判断,在热重分析仪上,模拟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煤粉富氧燃烧过程.选取5个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21%、40%、60%、80%和100%,并且模拟了2种气氛下(N2/O2,CO2/O2)和不同颗粒大小的煤粉的富氧燃烧过程.并根据普适积分法,计算了煤粉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提出了一种根据TG-DTG曲线判断煤粉着火模式的新方法,它使得煤粉着火模式的判断更为准确.研究发现,在CO2/O2气氛下的富氧燃烧过程中,当煤粉粒径小于40μm时,煤粉发生非均相着火;当煤粉粒径大于200μm时,煤粉发生均相着火.大颗粒比小颗粒受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着火模式 煤粉 富氧燃烧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井网优化数值模拟研究——以两井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志军 宋洪才 +2 位作者 孟令波 于学惠 于孝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8-230,共3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 低渗透油田开发与裂缝密切相关,因此井网部署是否合理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成败的关键。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吉林两井超低渗透油田让11试验区裂缝性超低渗透油藏的菱形井网和矩形井网进行了井网模式和井排距优化研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超低渗透油田采用合理的井网进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裂缝 井网 数值模拟 菱形井网 矩形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聚合物驱合理注入参数优选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志军 侯亚伟 +3 位作者 裴占松 张国忠 王凤颖 孙湘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扩大聚合物驱在不同类型油层上的应用,参考“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区的资料,针对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合理注入参数的优选,并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指标进行了预测。优选聚合物注入参数为:注入聚合... 为了进一步扩大聚合物驱在不同类型油层上的应用,参考“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区的资料,针对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合理注入参数的优选,并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指标进行了预测。优选聚合物注入参数为:注入聚合物分子量为800×10^4,浓度为800mg/L,年注入速度为0.10PV,聚合物驱油时间为7a,聚合物用量为560mg/L·PV,总注入孔隙体积为0.70PV。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为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台子油层 聚合物驱 注入参数 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驱替特征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志军 宋考平 +2 位作者 闫亚茹 邓庆军 康少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描述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 ,推导出聚合物驱条件下驱替特征曲线的理论表达式 ,并应用大庆萨中油田聚合物工业化应用区块的实际资料 ,在不同坐标系下 ,研究了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水量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聚合物驱替特征曲... 在描述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 ,推导出聚合物驱条件下驱替特征曲线的理论表达式 ,并应用大庆萨中油田聚合物工业化应用区块的实际资料 ,在不同坐标系下 ,研究了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水量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聚合物驱替特征曲线的特点 .结果表明 ,在聚驱阶段稳定后 ,累积产油量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和累积产油量与累积产液量的关系在直角坐标系中呈线性关系 ;累积注入量与累积产油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曲线可为 3段 ,明显表示出聚合物驱油的 3个过程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聚合物驱替特征曲线 累积产油量 累积产水量 累积注入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参数在不同注入阶段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志军 王婷 +2 位作者 姚振杰 黄泽明 薛江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620×10~4、700×10~4(抗盐)、1400×10~4的聚合物(P_(620)、P_(700)、P_(1400))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Na_2CO_3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通过分析萨尔图油田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时,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黏度、界面张力、注入压力及阻力系数等参数,得到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性质在岩心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不断增大;注入后续水时,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升高到最大值后降低,P_(620)、P_(700)和P_(1400)三元复合体系的最高黏度保留率分别为81.53%、17.22%和12.05%。随着驱替过程的进行,采出液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P_(700)、P_(620)界面张力最低值分别为6.59×10^(-2)和2.38×10^(-2)mN/m。随P_(700)、P_(620)、P_(1400)三元复合体系注入量的增加,注入压力先增大并分别达到最大值2.88、0.60、0.87MPa;注入后续水时,注入压力降低。P_(620)、P_(700)、P_(140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阻力系数分别为75.00、360.00、109.25,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22.25、155.00、28.25。P_(620)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岩心中流动达到稳定时的注入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表观黏度 界面张力 注入压力 阻力系数 萨尔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钨系列氮化物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志军 田晓飞 +2 位作者 王萍 李成岳 孙桂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负载量的氮化镍钨加氢精制催化剂NiWN_x/γ-Al_2O_3,在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上进行噻吩加氢脱硫实验,考察其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备方法和金...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和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负载量的氮化镍钨加氢精制催化剂NiWN_x/γ-Al_2O_3,在固定床高压微反装置上进行噻吩加氢脱硫实验,考察其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备方法和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很大。氮化镍钨催化剂(ω(Ni)=2.8%,ω(W)=28%)在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浸渍法制备的氮化镍钨催化剂比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高,氮化镍钨催化剂和氮化态工业催化剂比硫化态工业催化剂的HDS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镍钨 加氢脱硫 催化性能 催化剂 石油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钨氮化物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志军 田晓飞 +2 位作者 王萍 李成岳 孙桂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6,共7页
分别以Ni2O3、WO3、Ni(NO3)2·6H2O以及(NH4)2W4O13·18H2O为原料,采用N2 H2为还原气,通过程序升温还原反应的氮化处理技术,合成了单金属、双金属以及负载型(γ Al2O3为载体)双金属氮化物催化剂。用XRD、FT IR、TG DTA等手段表... 分别以Ni2O3、WO3、Ni(NO3)2·6H2O以及(NH4)2W4O13·18H2O为原料,采用N2 H2为还原气,通过程序升温还原反应的氮化处理技术,合成了单金属、双金属以及负载型(γ Al2O3为载体)双金属氮化物催化剂。用XRD、FT IR、TG DTA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用噻吩加氢脱硫反应评定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可以生成镍钨氮化物催化剂;由于镍和载体的共同作用,使得催化剂的氮化温度降低了160℃;负载型镍钨氮化物催化剂(w(NiO)=2.8%,w(WO3)=28%)比工业应用的硫化态催化剂G1具有较高的初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钨氮化物催化剂 合成 表征 加氢脱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