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玉石学通识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周征宇 倪世一 廖冠琳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本研究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在高校玉石学通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应对传统玉石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升课程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分析珠宝玉石类通识课程教学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AI技术在玉石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本研究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在高校玉石学通识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应对传统玉石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升课程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分析珠宝玉石类通识课程教学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AI技术在玉石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数字资源建设、知识图谱构建以及基于AI的个性化学习与教学评价等创新实践,讨论了AI在玉石学教学中的潜力与局限性,并提出在未来的应用中应关注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结合,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遵循教育伦理,确保技术在辅助教学的同时不取代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通识课程 玉石学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元素含量对重要古文化遗址附近透闪石质玉原产地溯源的指示意义
2
作者 陈琦 陈盈 +1 位作者 许多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128-129,共2页
借助现今保存的古玉器实物,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和田玉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令人惊讶的是,在那个时期,与新疆和田玉同属透闪石质玉制品,在中国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出土[1]。例如,位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红山... 借助现今保存的古玉器实物,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和田玉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令人惊讶的是,在那个时期,与新疆和田玉同属透闪石质玉制品,在中国各地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出土[1]。例如,位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红山文化遗址、东部的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文化遗址、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凌家滩文化、西北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齐家文化遗址、西南部的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文化遗址,都出土过这类玉器,甚至在西伯利亚也发现了5000年前的三只白玉玉环和一把白玉匕首。这些出土玉制品充分证明,透闪石质玉很早就被各地的先民们发现和使用。这些珍贵的文物,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明珠,照亮了古代华夏文明的轨迹。然而,有一个古老的谜团一直让学者们感到困惑:那就是古代文化遗址中透闪石质玉制品的原材料来源问题。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新疆和田是这些玉器的唯一来源,但随着一系列古文化遗址附近透闪石质玉矿的发现,学者们开始怀疑这些玉器的原材料是否来自附近的矿区,而非和田。例如,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透闪石质玉,是否可能来自更近的青海格尔木玉矿?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是否有可能来自辽宁岫岩玉矿?不同矿区的宝玉石在结晶生长过程中受到成矿物源条件的控制,尤其是成矿源岩的影响,导致其在化学成分上形成了不同产地的指纹。例如,青海格尔木产区的透闪石质玉普遍贫Mg,这是因为其成矿母岩与新疆产区的富Mg白云岩不同,青海格尔木的成矿母岩为相对贫Mg富Ca的灰质白云岩[2]。源自特定产区的宝玉石的化学指纹还受控于其形成时的地球化学环境。因此,通过化学成分指向的成矿环境特征,可以帮助推断宝玉石的原产地。现如今,化学成分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相当成熟,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元素种类、不同元素的绝对含量[3]、化学元素含量范围[4]、元素含量比[5]和微量元素含量配分模式[6]等。因此,化学成分指纹几乎适用于高纯度或小尺寸宝玉石的产地溯源,已成为许多国际权威宝石实验室的核心技术方法。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测试数据可靠性,且从化学成分的角度保证数据的客观性,本研究对新疆、青海、岫岩、溧阳四个产地的软玉样品进行统一的化学成分测试及元素分析(相同的测试仪器及元素种类),通过运用统计学的原理,试图从中探讨化学成分对软玉产地鉴定的指示性作用。中国四个产地软玉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输出箱图(图1)。箱图是一种描述数据分布的统计图,其中上下两条线分别表示其数值的最大和最小值,中间的粗线表示数值的中位数,即中间值,箱体主体表示50%数值的区间,奇异值则会在图上另外显示。从箱图图1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产地软玉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分布性,从中找出具有较大鉴别意义的元素。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溧阳软玉中Sr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个产地,最小值在177μg/g,最大达到625μg/g,而其他三个产地的软玉中Sr元素含量则普遍低于100μg/g,微量元素Sr对鉴别溧阳软玉与其他三个产地软玉有意义,其他元素对于产地的鉴定意义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透闪石质玉 原产地溯源 化学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松石及其常见仿制品的矿物学及谱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许多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S01期13-15,共3页
绿松石在全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到了现代,绿松石因其颜色、质地、历史寓意以及宗教韵味而在全世界风靡,绿松石的造假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绿松石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冲击。本研究选取来自矿区、厂... 绿松石在全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到了现代,绿松石因其颜色、质地、历史寓意以及宗教韵味而在全世界风靡,绿松石的造假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绿松石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冲击。本研究选取来自矿区、厂家与可信渠道购得的绿松石及其相似品,通过这些样品研究天然绿松石样品与绿松石仿制品的矿物谱学特征,以期系统性地分析天然绿松石与绿松石仿制品的谱学特征差异,并为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与能谱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对天然绿松石及其仿制品样品进行系统的矿物谱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天然绿松石样品的密度2.45~2.75 g/cm^(3),折射率1.61~1.63,w(Al_(2)O_(3))为33.84%~34.03%,w(P_(2)O_(5))为29.97%~33.69%,w(Fe_(2)O_(3))为2.60%~3.25%,w(CuO)为8.19%~9.13%。(2)结构水、结晶水与磷酸根基团的振动频率决定了天然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与拉曼光谱。其中,由结构水的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峰出现在3508 cm^(-1)和3463 cm^(-1)处,拉曼光谱谱峰则出现在3496、3471、3448 cm^(-1)处;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峰出现在841 cm^(-1)和784 cm^(-1)处,拉曼光谱谱峰出现在812 cm^(-1)处。结晶水的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峰出现在3287 cm^(-1)和3086 cm^(-1)处,拉曼光谱谱峰出现在3265 cm^(-1)和3069 cm^(-1)处;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峰出现在1652 cm^(-1)处,拉曼光谱出现在1618 cm^(-1)处。磷酸根基团的伸缩振动致红外吸收峰出现在1112 cm^(-1)和1060 cm^(-1)处,拉曼光谱出现在1159、1102、1039、937 cm^(-1)处;弯曲振动致红外吸收峰出现在648、569、483 cm^(-1)处,拉曼光谱出现在643、589、547、470、414 cm^(-1)处。天然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谱发现有4个吸收峰,分别是位于267 nm处由O^(2-)-Fe^(3+)的电荷转移所引起的吸收峰,位于430 nm处由Fe的水合离子中Fe^(3+)的d—d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峰,位于670nm与799 nm由Cu的水合离子中Cu^(2+)的d—d电子跃迁所引起的两个吸收峰。(3)绿松石仿制品品种繁多,市场常见的品种主要包括三水铝石、重晶石、菱镁矿、方解石及多种矿物混合物5大类,其与天然绿松石鉴别较为有效且快速的方法是红外吸收光谱。天然绿松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别可以通过3600~3000 cm^(-1)和1200~9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峰与绿松石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1-2],且紫外-可见光谱中是否有Fe的水合离子中Fe^(3+)的d—d电子跃迁所引起的430 nm处的吸收峰[3-4]和化学成分中是否含有Cu和Fe这两种绿松石的致色元素作为辅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仿制品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软玉中“水线”的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征宇 廖宗廷 +1 位作者 袁媛 马婷婷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0-12,共3页
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青海软玉中的“水线”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水线”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较软玉主体部分中的细且长(可达数mm),相互平行,与软玉主体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的大小及交织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在... 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青海软玉中的“水线”主要由透闪石组成。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水线”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较软玉主体部分中的细且长(可达数mm),相互平行,与软玉主体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的大小及交织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水线”部分中的透闪石纤维与软玉主体部分呈突变接触关系,纤维长轴方向与“水线”延伸方向近乎垂直。由此认为,青海软玉中的“水线”是由含矿流体沿软玉中的微裂隙充填形成,并据此认为,“水线”并非青海软玉所独有的产地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软玉 “水线” 成因 鉴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绿色印章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征宇 陈琼 +2 位作者 姚春茂 亓利剑 支颖雪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3-26,31,共5页
近两年,我国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西安绿""丹东绿"等绿色印材,其多被用来仿冒绿色寿山石("月尾绿"),并以高价售卖。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仪器,对"西安... 近两年,我国珠宝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西安绿""丹东绿"等绿色印材,其多被用来仿冒绿色寿山石("月尾绿"),并以高价售卖。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仪器,对"西安绿""丹东绿"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与寿山"月尾绿"的宝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月尾绿"主要由铬云母组成,Cr,Fe元素是其呈浅绿色并略带灰黄色调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安绿"主要由伊利石组成,其Cr,V元素的质量分数远高于"月尾绿"中的,且前者几乎不含Fe元素,这可能是其呈艳丽绿色的主要原因;"丹东绿"主要由斜绿泥石组成,Fe元素的质量分数较高且几乎不含Cr元素,致使其呈现较深的暗绿色。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发现,与"月尾绿"相比,"西安绿"中伊利石的片晶厚、粒度小,"丹东绿"中斜绿泥石的片晶薄、堆积紧密,挠性发育。这三种绿色印章石在绿色色调、光泽、密度、内含物等方面存在不少的差异,可作为其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绿” “丹东绿” “月尾绿” 斜绿泥石 伊利石 印章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溯流穿山—宝玉石原产地溯源”专辑序言
6
作者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原产地溯源是宝玉石学领域对传统地质学提出的一项新挑战。传统地质学通常只对已知产地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以获取其地球化学指纹,从而揭示其地质背景或环境等信息[1-2]。然而,在宝玉石学中,我们需要对已经进入市场流通、失去准确原产... 原产地溯源是宝玉石学领域对传统地质学提出的一项新挑战。传统地质学通常只对已知产地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以获取其地球化学指纹,从而揭示其地质背景或环境等信息[1-2]。然而,在宝玉石学中,我们需要对已经进入市场流通、失去准确原产地信息的样品进行溯源,以推断其原产地和形成过程。这项工作自从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仍然是行业和学术界极具争议的话题[3]。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有必要进行宝玉石产地溯源鉴定,以及现有的检验检测技术是否能满足产地溯源鉴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玉石 岩石样品 地质学 地质背景 地球化学 产地溯源 检验检测技术 原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前锋构造与盆地成生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刘云生 杨振武 +3 位作者 陈红 廖宗廷 周征宇 陈焕疆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东秦蛉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着向西南逆冲推覆的前锋构造,平面上表现为一系列向西南凸出的弧形构造,横向上前锋构造具有递推性和分带性的特点。由根带向前锋带,纵向上具有5个滑脱层,发育台阶式、双重逆冲、叠瓦扇、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等... 东秦蛉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着向西南逆冲推覆的前锋构造,平面上表现为一系列向西南凸出的弧形构造,横向上前锋构造具有递推性和分带性的特点。由根带向前锋带,纵向上具有5个滑脱层,发育台阶式、双重逆冲、叠瓦扇、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等不同的构造型式。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隐伏前锋构造对江汉盆地形成和展布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隐伏前锋带是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隐伏前锋构造的反转控制了晚白垩世-始新世初期盆地特征,隐伏前锋带的构造以及所造成的边界条件对中-晚始新世走滑拉分盆地形成及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大别山 造山期 隐伏断层 推覆体 江汉盆地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无机成因探析与我国油气勘探新方向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云生 廖宗廷 +1 位作者 周征宇 陈跃昆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0,共5页
简要介绍了油气形成的地幔脱气说、费-托法合成以及板块构造中油气费-托合成的可能方式、接触变质形成油气的机理以及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油气地质勘探的最新进展和地质条件,提出我国今后找寻无机成因油气藏新方向是深断裂油气... 简要介绍了油气形成的地幔脱气说、费-托法合成以及板块构造中油气费-托合成的可能方式、接触变质形成油气的机理以及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油气地质勘探的最新进展和地质条件,提出我国今后找寻无机成因油气藏新方向是深断裂油气藏、深层油气藏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无机成因 深部 油气藏 碳酸盐岩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罗甸软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支颖雪 廖冠琳 +2 位作者 陈琼 李英哲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7-13,共7页
近期,中国贵州省罗甸县发现了一种新的软玉矿。为了验证贵州罗甸软玉的矿物组成,采用ICP-MS,XRD及FTIR等测试仪器对该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罗甸软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含少量的方解石细脉及燧石团块;其折射率、密度... 近期,中国贵州省罗甸县发现了一种新的软玉矿。为了验证贵州罗甸软玉的矿物组成,采用ICP-MS,XRD及FTIR等测试仪器对该软玉样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罗甸软玉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含少量的方解石细脉及燧石团块;其折射率、密度与标准的透闪石接近,但普遍略低于新疆和田玉的。为了进一步评估贵州罗甸软玉的质地,运用SEM观测其显微结构,揭示其透闪石主要呈纤维状、柱状和片状变晶结构,晶粒(片)粒度小,结构细腻,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XRD慢速扫描结果显示,贵州罗甸软玉中透闪石矿物的结晶度相对较高,推测可能与其相对稳定的结晶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透闪石 罗甸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软玉中硅灰石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冉 廖宗廷 +1 位作者 李玉加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经镜下观察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发现,青海软玉中普遍含有硅灰石,这与新疆软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硅灰石的存在增加了青海软玉的透明度,降低了油润度,对青海软玉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青海软玉 硅灰石 透明度 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 油润度 宝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猛犸牙与象牙的微生长结构及红外吸收光谱的差异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亓利剑 周征宇 +1 位作者 廖冠琳 林嵩山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I0001,共5页
猛犸象属古脊椎动物,其现存的猛犸牙多呈半化石状态。采用SEM,FTIR等分析测试仪器对猛犸牙和象牙的微生长结构、胶原蛋白等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象牙和猛犸牙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羟基磷酸钙组成,由胶原蛋白酰胺键致特征的红外吸... 猛犸象属古脊椎动物,其现存的猛犸牙多呈半化石状态。采用SEM,FTIR等分析测试仪器对猛犸牙和象牙的微生长结构、胶原蛋白等差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象牙和猛犸牙主要由胶原蛋白和羟基磷酸钙组成,由胶原蛋白酰胺键致特征的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1 663 cm-1(νC-O),1 558 cm-1(νC-H)和1 240 cm-1(δN-H)处。石化作用导致胶原蛋白酰胺键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猛犸牙中胶原蛋白的红外吸收谱带强度递减。象牙与猛犸牙指向牙心的两组粗勒兹纹理的夹角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最大夹角>120°,后者的最大夹角<95°。象牙的粗勒兹纹层具纤束状交织结构,结构致密、坚韧、细腻;猛犸牙的粗勒兹纹层多具叶片状结构,胶原蛋白纤束体数量明显减少,结构疏松,质地干涩,孔隙度增大,微裂隙发育,韧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犸牙 象牙 微生长结构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化软玉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宾 邵臻宇 +1 位作者 廖宗廷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6-11,共6页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发现了特色鲜明的新玉石矿,颜色多呈白色、灰白色,偶见青色,光泽多呈蜡状光泽,质优者可达油脂光泽,常见特征"松花"。通过折射率、密度等宝石学常规测试及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发现了特色鲜明的新玉石矿,颜色多呈白色、灰白色,偶见青色,光泽多呈蜡状光泽,质优者可达油脂光泽,常见特征"松花"。通过折射率、密度等宝石学常规测试及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测试,确定广西软玉的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矿物集合体,折射率、密度与新疆软玉接近。研究结果显示,广西软玉中透闪石微晶粒度均匀,交织紧密。根据透闪石的大小形态和结合方式,广西软玉可分为显微纤维交织结构、弱定向显微纤维结构、片状变晶结构等微观形貌特征,结构细腻,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透闪石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玉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13
作者 廖宗廷 周征宇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22-24,共3页
软玉是十分珍贵的珠宝工艺品材料 ,在中国古玉器和玉文化中地位显著 ,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近年来基础研究发展较快 ,现代先进分析测试仪器不断开发应用 ,人们开始从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探讨影响软玉质量的内在因素 ;新的软玉矿床不... 软玉是十分珍贵的珠宝工艺品材料 ,在中国古玉器和玉文化中地位显著 ,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近年来基础研究发展较快 ,现代先进分析测试仪器不断开发应用 ,人们开始从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探讨影响软玉质量的内在因素 ;新的软玉矿床不断发现 ,并被开发利用。软玉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外矿物学家和岩石学家的极大兴趣 ,对软玉异常的韧度、颜色、结构缺陷、结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促进了软玉研究的深入。但在软玉研究上仍存在矿床学研究不足、成玉机理不清、鉴别和评价不科学等问题。运用现代先进的地学理论和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将成为软玉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玉 现状 问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玉市场上一种有机伪皮仿仔料的鉴别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超 周征宇 +1 位作者 廖宗廷 钟倩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近期在软玉交易市场出现的一种仿仔料,以软玉山料、山流水料为原料,经磨圆处理后,通过有机材料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人工伪皮。该种有机伪皮仿仔料的外观特征与带有天然风化皮的仔料极为相似,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 近期在软玉交易市场出现的一种仿仔料,以软玉山料、山流水料为原料,经磨圆处理后,通过有机材料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人工伪皮。该种有机伪皮仿仔料的外观特征与带有天然风化皮的仔料极为相似,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欺骗性。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结合电子探针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仔料和有机伪皮仿仔料的常规宝石学性质、化学成分和红外光谱进行综合比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仔料与仿仔料的表面形貌特征、折射率、密度等常规宝石学性质存在区别,而紫外灯下发光特征一致。仔料风化皮的化学成分中FeO_T含量高于未风化层,且FeO_T含量随风化皮颜色的变浅显著降低;而仿仔料伪皮的化学成分无法由电子探针准确测定。仔料风化皮、未风化层和仿仔料未风化层均具透闪石的红外光谱特征;而仿仔料伪皮则显示高分子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其中1 730,1 452cm^(-1)附近的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为v(C=O)和δ(C—H)所致。表面形貌特征观察、折射率测定并结合化学成分和红外光谱分析对该种有机伪皮仿仔料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料风化皮 仿仔料 伪皮 电子探针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Paraíba色绿柱石的宝石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倩 廖宗廷 +1 位作者 周征宇 王含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近期国际珠宝市场中出现一种Tairus水热法合成绿柱石,其颜色与含Cu、Mn的绿蓝色锂电气石(商业名称Paraíba碧玺)较为接近。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就水热... 近期国际珠宝市场中出现一种Tairus水热法合成绿柱石,其颜色与含Cu、Mn的绿蓝色锂电气石(商业名称Paraíba碧玺)较为接近。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分析测试方法,就水热法合成Paraíba色绿柱石的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Paraíba色绿柱石的颜色主波长为487.7-490.2nm,明度为17.1%-31.5%,彩度为47.8%-93.7%,折射率、双折射率和密度值均比天然绿柱石略高,内部具典型的微波状、阶梯状、交叉状、紊乱状及近平行生长纹理;化学成分以贫碱富铜、铁含镍为特征;六方环结构通道中Ⅰ型水分子和Ⅱ型水分子并存,其合频振动致特征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5 450、5 127、5 270cm^-1处;此外还有一定量的矿化剂组分存在。最后对水热法合成Paraíba色绿柱石的呈色机理一并给予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绿柱石 水热法 红外光谱 呈色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石“走血”之迷新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宗廷 周征宇 +1 位作者 李冉 陈桃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6-9,共4页
鸡血石的“走血”主要与辰砂中所含的 Fe,Zn,Se等微量组分有关。这些组分在氧化条件下与吸附于辰砂粒间的 Hg和 S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辰砂 ,因而使鲜艳的“鸡血”由红变暗 ,发生“走血”现象。如果鸡血石原生矿形成后 ,经过地表的风化... 鸡血石的“走血”主要与辰砂中所含的 Fe,Zn,Se等微量组分有关。这些组分在氧化条件下与吸附于辰砂粒间的 Hg和 S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辰砂 ,因而使鲜艳的“鸡血”由红变暗 ,发生“走血”现象。如果鸡血石原生矿形成后 ,经过地表的风化作用 ,酸性溶液淋滤掉其中的 Fe,Zn,Se等微量组分 ,使单质汞易于向红辰砂转变 ,从而使“血”色鲜艳、稳定 ,不易“走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血” 微量组分 风化淋滤作用 鸡血石 辰砂 氧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罗甸和田玉基本特征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倩 廖宗廷 +3 位作者 周征宇 赖萌 崔笛 李凌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0-48,共9页
贵州罗甸和田玉矿床的发现是中国南方和田玉找矿勘探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野外勘查表明贵州和田玉储量巨大,可以给日渐匮乏的和田玉资源带来有效补充。贵州和田玉主要以层状-似层状产于辉绿岩与含硅质岩灰岩的外接触带内,主要品种包... 贵州罗甸和田玉矿床的发现是中国南方和田玉找矿勘探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野外勘查表明贵州和田玉储量巨大,可以给日渐匮乏的和田玉资源带来有效补充。贵州和田玉主要以层状-似层状产于辉绿岩与含硅质岩灰岩的外接触带内,主要品种包括白玉、青白玉、青玉、糖玉和带有褐黄色-褐色-褐黑色铁、锰质矿物的"草花"玉。贵州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受透闪石纤维间孔隙度大以及部分次要矿物(如方解石、石英)质量分数高等原因影响,部分贵州和田玉密度较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和田玉密度值偏低,且光泽或多或少伴有"瓷感"。贵州和田玉在颜色、质地、块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而在光泽、透明度等方面则存在不足。工艺水平整体不高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贵州和田玉开发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充分利用瓷状光泽进行产品开发,针对"草花"玉和带有灰色围岩的特殊玉料突出产地特色,结合仔料与红水河文化加以宣传并根据品质级别进行市场定位可以作为贵州和田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基本特征 品质 品种 开发利用 贵州罗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条件下绿色柯巴树脂的聚化行为及^(13)C NMR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亓利剑 周征宇 +1 位作者 廖冠琳 熊珍喜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人工热压处理有助于天然柯巴树脂聚化,使其萜烯类侧链上的共轭双键断键,可转变为具一定商业意义的绿色、黄绿色、深橙黄色及黑色柯巴树脂。采用SEM,FTIR,13C NMR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热压处理前、后柯巴树脂样品的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13C... 人工热压处理有助于天然柯巴树脂聚化,使其萜烯类侧链上的共轭双键断键,可转变为具一定商业意义的绿色、黄绿色、深橙黄色及黑色柯巴树脂。采用SEM,FTIR,13C NMR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热压处理前、后柯巴树脂样品的微结构、红外吸收光谱、13C NMR共振谱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热压处理可导致柯巴树脂样品中的初级胶粒相互聚合,形成尺度约为180~210 nm的次级异形微球胶粒,微球胶粒聚合体呈无序分布,彼此间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位于3 077(νC-H),1 643(νC=C),889 cm-1(νC-H)处的红外吸收谱带以及δ=15.8×10-6,82.0×10-6,108.0×10-6,215.1×10-6化学位移13C NMR共振谱峰逐渐消失,由此派生的δ=135×10-6~137×10-6和δ=33.9×10-6化学位移13C NMR共振谱峰则具重要的鉴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巴树脂 热压处理 聚化机理 13C NMR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仿寿山“坑头冻”印材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琼 周征宇 +2 位作者 姚春茂 袁媛 支颖雪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13,共7页
寿山水坑石十分稀罕且昂贵,"坑头冻"乃其典型品种。采用XRD,FTIR,ICP-MS,SEM等测试仪器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仿寿山"坑头冻"的"青海白""丹东白""岩门晶"三种印材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 寿山水坑石十分稀罕且昂贵,"坑头冻"乃其典型品种。采用XRD,FTIR,ICP-MS,SEM等测试仪器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仿寿山"坑头冻"的"青海白""丹东白""岩门晶"三种印材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寿山"坑头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坑头冻"由地开石组成,具特征的"萝卜丝纹",质量分数中较高的Fe可能由黄铁矿包裹体所致;"青海白"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膏,硬度较低;"丹东白"主要矿物组成为斜绿泥石,其灰蒙蒙状外观由墨绿色斑点状杂质所致;"岩门晶"主要由地开石组成,具较高质量分数的V,Cr元素可能是其总带有浅黄绿色调的原因。SEM的观察结果发现,"坑头冻"晶体的结晶程度好,呈假六方片状结构;"青海白"的板状石膏晶体粒度大、厚度大,堆积不紧密,易与其它三者区分;"丹东白"中的斜绿泥石片晶薄且堆积紧密,挠性发育,手感滑快;"岩门晶"与"坑头冻"的特征较为相似,但前者的结晶程度稍低。"坑头冻""青海白""丹东白""岩门晶"在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显微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在颜色、光泽、密度、包裹体等方面存在的不少差异,可作为四者的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头冻” “青海白” “丹东白” “岩门晶” 地开石 斜绿泥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碧玉的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冠琳 周征宇 廖宗廷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3-29,共7页
在综合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产自台湾花莲的碧玉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测试分析,并与加拿大碧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碧玉的主要矿物组成... 在综合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产自台湾花莲的碧玉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测试分析,并与加拿大碧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碧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并且存在少量阳起石、绿泥石等杂质矿物。透闪石呈显微纤维状结构,纤维沿长轴方向密集排列,相互穿插;通过XRD计算其晶胞参数,透闪石的结晶度较高,达到94.62%;与加拿大碧玉相比,台湾碧玉中的Fe2+质量分数较高;在红外光谱中,3 674cm-1附近的吸收谱带属于透闪石中OH伸缩振动,900~1 150cm-1范围内吸收谱带属于Si4O11的伸缩振动,600~800cm-1范围内吸收谱带归属于γs(Si-O-Si)振动,400~600cm-1范围内吸收谱带属于Si-O弯曲振动、M-O伸缩振动和OH平动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碧玉 透闪石 SEM XRD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