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 1990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以茸毛性状差异明显的品种福鼎大白茶、浙农109、祁门长叶、浙农12、浙农21、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五个杂交组合(福鼎×浙农109、福鼎×浙农12、福鼎×祁门长叶、紫芽种×浙农21、浙农21×紫芽种)的后代共62个... 本文以茸毛性状差异明显的品种福鼎大白茶、浙农109、祁门长叶、浙农12、浙农21、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五个杂交组合(福鼎×浙农109、福鼎×浙农12、福鼎×祁门长叶、紫芽种×浙农21、浙农21×紫芽种)的后代共6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芽叶茸毛的分布、密度、长度和粗度。用数量遗传学中的方差分析、亲子相关回归和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理论分析估算了茸毛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遗传变异系数(GCV)、狭义遗传力(h^2N)和相对显性势([h]/[d])。结果发现:(1)茸毛诸性状的 h^2B%均较高,依次为:密度(95.18%)>分布(88.77%)>粗度(85.28%)>长度(81.35%),说明这些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控制。(2)茸毛诸性状的 GCV 值依次为:密度(52.31%)>长度(16.06%)>分布(12.50%)>粗度(6.05%)。说明选多毫良种从密度着手效果最佳,而以粗度作选择指标则作用不大。(3)茸毛诸性状的狭义遗传力(h^2N)和基因型效应分析表明,茸毛性状在F_1代中的表现大多偏向母本,特别是密度性状,母本显性效应占91.7%。这说明,亲子代间茸毛密度的相似程度较高,在以多毫品种为目标的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应选茸毛密度大的品种做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芽叶 茸毛 遗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 1992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性研究,着重阐述各种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文献共6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遗传 育种 种间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续)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 1991年第1期19-21,共3页
四、基因型效应表3列出了各杂交组合茸毛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值。从表3可以看出:①茸毛密度,在5个组中超显性为3个组合(占60%)。
关键词 茶树 芽叶 茸毛性状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芽叶茸毛特征研究——Ⅱ.茸毛密度简易观察法之可靠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 1989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取15个茶树基因型(品种与杂交后代单株)为样本,用生物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专题讨论茸毛密度的简易观察法(X)与精确测量法(Y)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性极显著.r=0.9376^(**)(a_0.01=0.611);并建立回归方程: =-25.2333+4.2976x,... 本文取15个茶树基因型(品种与杂交后代单株)为样本,用生物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专题讨论茸毛密度的简易观察法(X)与精确测量法(Y)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性极显著.r=0.9376^(**)(a_0.01=0.611);并建立回归方程: =-25.2333+4.2976x,经方差分析与 F 检验表明该回归方程的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芽叶 茸毛 密度 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与人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巨根 陈淑霞 《茶叶》 2002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茶文化 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品种间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参数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巨根 梁月荣 夏桂荣 《福建茶叶》 1993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以48个茶树品种为材料,按单因子方差分析法估算了茶树叶绿素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2B%)为55.86%,遗传变异系数(GCV%)为17.42%。但不同的品种间其遗传参数差异很大,如h^2B%最大者云旗(90.67%)比最小者绿芽佛手(7.91%)大11.5倍;... 本文以48个茶树品种为材料,按单因子方差分析法估算了茶树叶绿素含量的广义遗传力(h^2B%)为55.86%,遗传变异系数(GCV%)为17.42%。但不同的品种间其遗传参数差异很大,如h^2B%最大者云旗(90.67%)比最小者绿芽佛手(7.91%)大11.5倍;GCV%最大者龙井长叶(34.5%)比最小者早黄茶(8.01%)大4.32倍。 当选择率定为5%时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进度(△G)为2.1823mg·dm^(-2),相对遗传进度(△G′)为2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叶绿素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巨根 刘祖生 《福建茶叶》 1990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以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浙农21和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正反交两个杂交组合共2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样本芽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分析讨论了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的分离和变... 本文以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浙农21和紫芽种以及由其组成的正反交两个杂交组合共22个样本为研究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各样本芽叶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按加性—显性基因效应模型分析讨论了茶树芽叶氨基酸组成的分离和变异情况以及基因型效应问题。 研究发现:(1)在亲本品种中,浙农21含有高含量的茶氨酸1.89%(占总量的78.25%),而紫芽种则含有高含量的精氨酸0.11%(占总量的27.78%)。(2)在F_1代群体中,精氨酸的出现率为25%。且相对显性势[h]/[d](0.92~1.00)分析表明为负向完全显性效应,而负向亲本浙农21精氨酸含量甚微,难以测出,说明精氨酸的合成与表达受隐性基因调控。(3)F_1群体中:茶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接近中亲值,并有一定的偏母本效应。天冬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则趋向于高值亲本,正向显性效应强。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的含量均趋向于低值亲本,表现出负相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芽叶 氨基酸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有关茶树芽叶茸毛性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巨根 《福建茶叶》 1992年第3期27-30,共4页
一、引言 茶树芽叶茸毛位于叶背,系从表皮细胞突起的绢丝状单细胞,呈细长圆锥形,与茶叶品质有密切相关。我国已有过一些报导,如台湾大学吴振铎在60年代就系统地研究了茶树新梢茸毛的分布与密度,及其与品种。
关键词 茶树 芽叶茸毛 日本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祖生 周巨根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9-94,共6页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22个,省级新品种85个,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300余份,并在茶树遗传、育种技术和良种繁育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项目(如茶树单倍体培...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育成国家级茶树新品种22个,省级新品种85个,收集保存种质资源3300余份,并在茶树遗传、育种技术和良种繁育等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项目(如茶树单倍体培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品种 种质资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祖生 梁月荣 +2 位作者 周巨根 赵东 陆建良 《茶叶》 2005年第1期3-8,共6页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 1) ,省级良种4个(浙农12 1、浙农2 5、浙农117、浙农139) ,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 3、浙农8- 8、浙农6 - 10 ) ;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 4个;同时,对主要... 50年来,共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国家级良种3个(浙农12、浙农113、浙农2 1) ,省级良种4个(浙农12 1、浙农2 5、浙农117、浙农139) ,待审定品种3个(浙农2 3、浙农8- 8、浙农6 - 10 ) ;选育出杂交新品系2 4个;同时,对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部分性状的遗传动态、茶树再生系统建立和遗传转化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育种成败首先取决于是否能正确选用种质资源;二是必须深入开展早期鉴定研究;三是推广茶树良种必须与开发良种名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良种 早期鉴定 性状 遗传研究 审定品种 部分性 体会 国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福茶学院首届招收的学生情况分析
11
作者 周巨根 苏孝生 《中国茶叶加工》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天福茶学院首届招生受到考生的追捧,在600名新生中其成绩分布大多集中在360~480分之间;男女比例结构为男生占40.17%,女生占59.83%;城乡分布情况为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占86.17%,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占13.83%。
关键词 天福 茶学院 首届 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梢剪切力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望成 薛运凤 周巨根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1-16,共6页
茶树新梢的力学参数是合理设计采茶机的基础数据,本文测定了新梢各部位的几何尺寸和剪断力,初步探明了茶树品种、新梢节位、茎梗粗细以及气候条件与新梢剪切力学特性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采茶机切割器理论剪切力的计算方法.)就茶树... 茶树新梢的力学参数是合理设计采茶机的基础数据,本文测定了新梢各部位的几何尺寸和剪断力,初步探明了茶树品种、新梢节位、茎梗粗细以及气候条件与新梢剪切力学特性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采茶机切割器理论剪切力的计算方法.)就茶树品种而言,红茶(乌龙茶)品种之间剪断力无明显差异,而绿茶品种之间差异较大。但切片观察表明,各品种之间茎梗剪断力的大小与各部分组织的截面积不存在简单的相关性。至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天气晴好,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新梢剪断力的日变化规律十分明显,即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最大值出现在傍晚。但如果是阴雨天气,那么剪断力的这种变化规律就被打破。考虑到不同气候条件下,新梢含水率的变化特点,气候条件对新梢剪断力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新梢内水分变化来实现的。3.2与弯曲力学特性的比较为了研究选择性采茶的机理,作者曾对新梢的弯曲力学特性进行了测试 ̄[5].比较新梢的剪切力学特性和弯曲力学特性,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首先是影响剪断力和弯断力的主要因素基本相同,这些因素包括新梢节位、茎梗粗细、茶树品种和气候条件。其次是新梢节位和茎梗截面积对弯断力和剪断力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第三,新梢的弯断力与剪断力在数值上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梢 力学特性 剪切强度 采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多酚类文献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永兴 周巨根 杨昌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3-708,共6页
从全国七千多种期刊中搜集到茶多酚类的专题文献960篇.统计结果表明:13年来这类文献数量呈台阶式上升趋势,年平均递增率15%;共有第一署名作者544人,署名机构585个;有333种期刊载有茶多酚类文献,以医学、农业、食品、化工化学类期刊为主... 从全国七千多种期刊中搜集到茶多酚类的专题文献960篇.统计结果表明:13年来这类文献数量呈台阶式上升趋势,年平均递增率15%;共有第一署名作者544人,署名机构585个;有333种期刊载有茶多酚类文献,以医学、农业、食品、化工化学类期刊为主;文献的主要专业结构为:医卫类478篇,食品饲料类159篇,农业类122篇.文章还对茶多酚类文献的发展规律,作者、机构及载文期刊的构成和分布规律,文献所涉及专业及其主题等进行了统计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茶多酚 文献计量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寒绿茶良种—浙农113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祖生 赵学仁 +3 位作者 王爱蓉 周巨根 梁月荣 胡月龄 《茶叶》 1989年第1期12-15,共4页
前言为了适应茶叶商品生产的发展,对茶树良种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福鼎大白茶是闻名全国的绿茶良种,到目前为止,该品种的推广面积之大,在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中是首屈一指的。同时,据大多数茶区反映,福鼎大白茶无论在产量。
关键词 茶叶 绿茶 浙农113 良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学科技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永兴 周巨根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9-693,共5页
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库等最新技术,搜集到与茶有关的文献资料2万多篇,并开发出一个包含涉茶专利文献、报纸中的涉茶文章、期刊中的茶学文献等的茶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对期刊中茶学文献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到,最近十多年共发表... 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库等最新技术,搜集到与茶有关的文献资料2万多篇,并开发出一个包含涉茶专利文献、报纸中的涉茶文章、期刊中的茶学文献等的茶学文献检索数据库。利用该数据库对期刊中茶学文献进行的统计分析得到,最近十多年共发表中文茶学文献21206篇,分布于2073种出版物中,参与创作的作者(指第一作者)有9132名,他们分属于6697个机构。文章还对中国茶学文献在数量、作者、作者所属机构、载文期刊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茶学文献 搜集 整理 分析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绿茶兼制良种—“浙农121”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祖生 赵学仁 +4 位作者 王爱蓉 梁月荣 周巨根 胡月龄 奚彪 《茶叶》 1991年第2期6-10,共5页
“浙农121”是以福云杂交后代为原始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良种。试验表明:该品种单产高、品质好、抗寒性强、适制性广,综合性状优于福鼎大白茶,适宜于我国中、小叶种红、绿茶产区推广。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良种 浙农121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知天下苍生命 且尽卢仝七碗茶——唐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评释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望成 周巨根 《茶叶》 2004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唐诗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 诗歌赏析 七碗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孜孜不倦结硕果,痴心不改谱篇章--贺恩师刘祖生教授90华诞
18
作者 梁月荣 黄华涛 +4 位作者 周巨根 史玉荣 奚彪 夏桂荣 赵东 《茶叶》 2020年第3期127-131,共5页
2020年农历七月十一日是刘祖生教授90华诞和学茶事茶70周年,本文介绍了刘祖生教授70年来在茶学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的成绩和贡献。
关键词 茶树 茶学 科研 茶树育种 学科 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闽台茶产业之互动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慧珍 周巨根 +4 位作者 吴小玉 陈志福 林艺珊 阮逸明 蔡荣章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93-598,共6页
从闽台两地茶叶生产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茶类结构以及茶产业的互动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闽台两地的茶业发展过程,显示了两地在文化、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情况。阐述了海峡两岸茶人同宗同祖的深厚渊源与共生共荣... 从闽台两地茶叶生产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茶类结构以及茶产业的互动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闽台两地的茶业发展过程,显示了两地在文化、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情况。阐述了海峡两岸茶人同宗同祖的深厚渊源与共生共荣、同创辉煌的茶人情怀,携手展望茶产业的光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 茶产业 互动发展 同创辉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艺鉴赏
20
作者 朱永兴 周巨根 《中国茶叶加工》 2009年第1期48-48,F0003,共2页
饮茶不但是我们获取珍贵营养和保健养生的重要途径,它也给我们以愉快的生理享受;更进一步,饮茶也可以成为高级的艺术享受。如果说我们到茶馆是为了品茶,那么当我们观看茶艺表演时,则是在品艺术、品美丽。茶艺表演可以满足人们的审... 饮茶不但是我们获取珍贵营养和保健养生的重要途径,它也给我们以愉快的生理享受;更进一步,饮茶也可以成为高级的艺术享受。如果说我们到茶馆是为了品茶,那么当我们观看茶艺表演时,则是在品艺术、品美丽。茶艺表演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可以使我们从感官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得到愉悦。茶艺是饮茶的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艺 鉴赏 茶艺表演 保健养生 审美需求 饮茶 艺术 品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