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振”的达成:加速社会语境下新闻媒体的延拓与坚守
1
作者 王晓培 周小普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共6页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与社会加速变迁的背景下,新闻业如何在数字社会中重塑自身价值成为重要议题。新闻业的角色重构可以通过价值延拓与专业坚守的双重路径实现:一方面,以叙事创新与开放生态为基础,构建能够激发公众内在兴趣与自我效能的...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与社会加速变迁的背景下,新闻业如何在数字社会中重塑自身价值成为重要议题。新闻业的角色重构可以通过价值延拓与专业坚守的双重路径实现:一方面,以叙事创新与开放生态为基础,构建能够激发公众内在兴趣与自我效能的共振空间;另一方面,则需在注意力经济和算法主导的媒介环境中坚守公共价值,维护反思与对话的场域,从而为重建个体与自我、他人及世界的意义联结开辟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共振 异化 数字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节目收视率价值再辨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小普 孙媛 刘柏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共6页
虽然目前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确实存在着一家独大、无法可依、节目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为受众负责的第三方监管、节目市场竞争无序等众多问题,但是并不能将电视市场乱象背后的根源简单归结为对收视率的追求。相反,电视节目收视率对... 虽然目前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确实存在着一家独大、无法可依、节目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为受众负责的第三方监管、节目市场竞争无序等众多问题,但是并不能将电视市场乱象背后的根源简单归结为对收视率的追求。相反,电视节目收视率对于民意表达、保证受众权益、培育节目品牌、促进电视台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在参考欧美国家现有收视率调查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在媒体相关法律不能一步到位的现阶段,通过变革观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独立第三方监管、强化道德教育等手段,更好地发挥收视率数据正面效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视率 政府监管 电视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联播》样本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小普 徐福健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7,共5页
本文通过对《新闻联播》的样本分析 ,研究了《联播》中新闻的状况和特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新闻联播》 样本 国际新闻 国内时政新闻 国内新闻 电视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盘式”的弱化与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台话语空间的再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小普 胡岑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5,共6页
自2008年起,以央广中国之声和央视新闻频道为代表的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台完成了新闻播出模式的轮盘式改革。作为一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播出方式,轮盘模式曾经对我国广电新闻台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面对当下的话语环境,经历了将近十... 自2008年起,以央广中国之声和央视新闻频道为代表的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台完成了新闻播出模式的轮盘式改革。作为一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播出方式,轮盘模式曾经对我国广电新闻台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但面对当下的话语环境,经历了将近十年实践的轮盘模式逐渐显露出疲态,致使我国广电新闻在不断变迁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处于争夺话语空间的不利地位。因而,适当弱化格式固化的轮盘播出模式,寻回新闻节目的特色和卖点,增强内容的可选择性,是当下广电新闻台应当考虑的一种"以退为进"的话语空间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 轮盘模式 话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播的网上发展及制约因素
5
作者 周小普 刘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4,共6页
广播作为现代四大传媒中惟一的非视觉媒体,具有自身鲜明的媒体特征,而广播媒体结合、回应网络,又极大地推动了自身的发展。本文就中国广播的网上发展及其制约因素予以关注与分析。
关键词 广播 网络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异化与行动者网络:农民自媒体视觉生产的文化主体性 被引量:82
6
作者 刘楠 周小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11,共7页
在农村互联网普及和农村网民增长背景下,农民自媒体UGC用户成为主动的视觉生产者,他们在技术赋权下拓展话语权的同时,也在自我主体表达、新"身体叙事"、商业逻辑"异化"之间博弈和调适。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发现通过... 在农村互联网普及和农村网民增长背景下,农民自媒体UGC用户成为主动的视觉生产者,他们在技术赋权下拓展话语权的同时,也在自我主体表达、新"身体叙事"、商业逻辑"异化"之间博弈和调适。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发现通过"转译",政府、媒体、市场、民间等多元行动主体的实践可以交相辉映、协商对话。农民自媒体生产可以和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建设有机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合理有序的三农舆论场域。发挥农民的文化主体性,挖掘乡村内生力,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播新生态建构,真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网民 视觉生产 自我 异化 行动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脱贫语境下视觉文化传播的多元主体和参与式行动 被引量:20
7
作者 刘楠 周小普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8,共7页
在社会协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格局中,主流媒体、商业机构、农民自媒体等多元主体,发挥互联网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优势,开拓了参与式扶贫行动的多种模式。在"仪式召唤""赋权赋能""地方再造"的行动机制下,... 在社会协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格局中,主流媒体、商业机构、农民自媒体等多元主体,发挥互联网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优势,开拓了参与式扶贫行动的多种模式。在"仪式召唤""赋权赋能""地方再造"的行动机制下,多元主体有竞争博弈,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打造扶贫脱贫的价值共同体,形成公共领域的协商对话。要促进农民主体建构与话语空间拓展,同时也要警惕媒体仪式表演和资本逻辑侵袭,从而构建合理有序的扶贫脱贫舆论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脱贫 视觉文化传播 多元主体 参与式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时代扶贫传播:基于乡村价值的行动者网络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楠 周小普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3-68,共6页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是重要前提。在社会协同扶贫格局中,发挥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主流媒体、商业媒体和农民自媒体形成扶贫传播的多元行动主体,既有竞争博弈,也有协调合作的需求。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展开分析,在&qu...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是重要前提。在社会协同扶贫格局中,发挥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主流媒体、商业媒体和农民自媒体形成扶贫传播的多元行动主体,既有竞争博弈,也有协调合作的需求。结合行动者网络理论展开分析,在"仪式召唤"下,扶贫传播行动者通过"转译"机制的问题化、利益赋予、征召、动员等步骤,从参与行动,到赋能主体,构建"全民扶贫"的行动之网。乡村有自身的发展逻辑,扶贫传播要对乡村价值进行再发现,挖掘人的主体性,重视乡土文化重建和再组织化力量,凝聚共同体力量,促进行动者之间的协商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 扶贫传播 行动者网络 乡村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农”主体话语生产与实践建构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楠 周小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5-221,共7页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主体"话语的阐述,体现出了意识形态层面的战略转型。话语具有社会建构性,以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农民主体话语的历史变迁反映出时代价值趋向。从社会、经济、文化不同话语维度来看,如今的"三农"...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民主体"话语的阐述,体现出了意识形态层面的战略转型。话语具有社会建构性,以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农民主体话语的历史变迁反映出时代价值趋向。从社会、经济、文化不同话语维度来看,如今的"三农"主体话语更强调内生性治理、挖掘主体资源,以及文化自觉自信的培育。具体到主体性的实践建构路径,可以学习创新案例,利用新媒体时代的赋权功能,拓展主体表达的话语空间,提升农民话语权,加强农民能力建设。此外,要加强农民内生组织性,发挥多元行动主体的嵌入力量,从而激发农民主体性活力,重塑乡村本体价值,真正助力乡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 话语实践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贫语境下多元传播网络的互动、赋能与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楠 周小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146,共7页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是重点。在互联网时代融媒背景下,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媒介主体建构起新型扶贫传播网络,探索了政策扶贫、行动扶贫、智能扶贫多模式,拓展了仪式召唤互动、赋权赋能等新功能。通过资源...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是重点。在互联网时代融媒背景下,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等多元媒介主体建构起新型扶贫传播网络,探索了政策扶贫、行动扶贫、智能扶贫多模式,拓展了仪式召唤互动、赋权赋能等新功能。通过资源共享、链接合作等方式,政策框架、媒体议题、市场利益、农民需求相互融合,有助于公共领域的协商对话,建构精神、文化和组织化的价值共同体,弥合阶层隔阂,让扶贫传播发挥最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 多元传播网络 仪式召唤 赋能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与符号的关系:游戏传播的另一个研究视角——以《王者荣耀》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静 周小普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4,共4页
关于游戏的文化与传播研究,目前学界仍普遍局限于符号及叙事的范畴。本文以"编码解码"理论为基础,同时将游戏视为一种规则媒介,指出游戏中的符号本身就是规则的凝结,规则与符号之间的互动是游戏独特的意义生产空间。将游戏规... 关于游戏的文化与传播研究,目前学界仍普遍局限于符号及叙事的范畴。本文以"编码解码"理论为基础,同时将游戏视为一种规则媒介,指出游戏中的符号本身就是规则的凝结,规则与符号之间的互动是游戏独特的意义生产空间。将游戏规则纳入到文化研究的范畴之内,并获得以下发现:一是游戏规则不降维度,规则限制的是玩家主体而非符号;二是游戏规则分布呈逆向结构,越宏观层面的游戏规则越存在更改转圜的空间,而越微观的规则越不容修改;三是游戏规则与符号系统之间存在维度拉扯:符号修饰、缓解规则的直接作用,而规则通过玩家将符号带入现实生活;四是游戏作为媒介,具有一种独特的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游戏规则 规则窄化 编码解码 维度拉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