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煤工作面地质异常体震波CT探测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官群 刘盛东 +2 位作者 郭立全 张平松 曹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0,共4页
通过对采煤工作面震波层析成像(CT)探删结果对比,总结规律和应用效果,为震波CT探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解释方法,从而提高震波CT探测地质异常体的准确性及其在矿井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震波 采煤工作面 地质异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地电阻率法探测煤矿地质异常体 被引量:41
2
作者 吴荣新 刘盛东 周官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3-34,38,共3页
介绍了高分辨地电阻率法运用于地下全空间探测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例探测表明,该技术可以运用于煤矿地质异常探测,丰富了矿井直流电法勘探的方法。
关键词 高分辨地电阻率法 单极-偶极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电法探测技术在卧龙湖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唐立华 潘翔 +1 位作者 周官群 曹煜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9-131,共3页
介绍应用并行电法采集系统,在卧龙湖矿井103工作面进行底板探测。通过网络并行电法数据体的三维电阻率反演,得到矿井工作面底板下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在该工作面布置钻孔,在底板灰岩层位中电阻率为70Ω.m以下区域,出水量最大达到... 介绍应用并行电法采集系统,在卧龙湖矿井103工作面进行底板探测。通过网络并行电法数据体的三维电阻率反演,得到矿井工作面底板下三维空间的电阻率分布特征。在该工作面布置钻孔,在底板灰岩层位中电阻率为70Ω.m以下区域,出水量最大达到60 m3/h。该技术取得了煤矿工作面底板完整三维电场参数与电阻率数据体,客观反映了该工作面内底板的水害空间位置,为该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了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电法 电阻率 三维电阻率反演 矿井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三角锥”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正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官群 王亚飞 +6 位作者 陈兴海 岳明鑫 翟福勤 杨晓冬 吴小平 曹煜 崔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15-3023,共9页
为提高煤矿井下巷道超前探测水害和构造异常的准确性,利用超前探水的3个钻孔,并将这3个钻孔设计为互成28°的“三角锥”型,利用“三角锥”型观测系统的孔中三维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突水灾害工作。在均质全空间和层状模型条件下设... 为提高煤矿井下巷道超前探测水害和构造异常的准确性,利用超前探水的3个钻孔,并将这3个钻孔设计为互成28°的“三角锥”型,利用“三角锥”型观测系统的孔中三维直流电法进行超前探测突水灾害工作。在均质全空间和层状模型条件下设计体状低阻异常和板状低阻异常正演模型,并与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对低阻异常响应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可见:①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观测系统在均质模型下,对体状低阻异常和板状低阻异常的响应基本相当;但在层状模型中“三角锥”型观测系统对体状异常的响应比传统超前探测系统大几十倍;而“三角锥”型观测系统对板状异常的响应是体状异常响应的数倍;②“三角锥”型观测系统对异常的响应比传统超前探观测系统更强,且对低阻模型产生的响应是传统超前探观测系统的数十倍甚至百倍,更有利于异常信号的获取;③由于电极布置在孔中,“三角锥”型观测系统极大地减小了巷道内各种人文因素对信号的干扰,规避了传统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存在的问题,是超前探测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对均质模型下的简单地质异常体通过弧线交汇法可进行定位,而复杂模型的空间精确定位还有待电阻率三维反演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直流电法 超前探测 “三角锥”型观测系统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渗墙渗漏隐患快速无损普查与定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兴海 刘盛东 +2 位作者 吴小平 周官群 胡雄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164,共6页
为快速、有效地确定防渗墙墙体深度、连续性及对可能存在的裂缝、空洞等缺陷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需寻找更为快速通用的检测方法。提出先采用电阻率对比法进行快速普查,发现墙体可能存在的缺陷横向位置,再在疑似异常位置利用电阻率CT法或... 为快速、有效地确定防渗墙墙体深度、连续性及对可能存在的裂缝、空洞等缺陷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需寻找更为快速通用的检测方法。提出先采用电阻率对比法进行快速普查,发现墙体可能存在的缺陷横向位置,再在疑似异常位置利用电阻率CT法或孔中自然电位法进行异常位置的精确定位。电阻率CT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阻率CT法对防渗墙的缺陷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同时该组合方法受库水位及地面探测条件等限制因素影响较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为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墙 快速无损检测 定位技术 电阻率CT法 自然电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高密度视电阻率法的防渗墙底界判定 被引量:5
6
作者 雷卫佳 涂序龙 +4 位作者 胡雄武 周官群 吴小平 陈兴海 董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9-213,共5页
防渗墙广泛应用于堤坝防渗处理,为确保其抗渗能力,需对墙体底界进行检测。为提高对防渗墙底界的判定能力,提出了动态高密度视电阻率测试方法。构建了防渗墙物理模型,并在模型两侧分别布置了高密度电法测试系统和钻孔,通过测试钻孔注入... 防渗墙广泛应用于堤坝防渗处理,为确保其抗渗能力,需对墙体底界进行检测。为提高对防渗墙底界的判定能力,提出了动态高密度视电阻率测试方法。构建了防渗墙物理模型,并在模型两侧分别布置了高密度电法测试系统和钻孔,通过测试钻孔注入盐水前后的动态电性参数,发现视电阻率及其变化率对受注水影响的地质体敏感,初步确定注水后的地质体视电阻率变化率约为15%时可作为模型底界判定的依据。工程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墙底界 高密度电法 视电阻率 防渗墙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系气含气层段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晓伟 张津铭 +4 位作者 朱炎铭 周官群 陈陆望 王颖晋 屈晓荣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1-151,共11页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和室内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厘定了煤系气储层空间叠置特征,定量表征了煤系气储层多尺度储集空间,判识... 为揭示煤系气共生成藏特征及其地质控制效应,以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太原组-山西组煤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和室内试验测试、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手段,厘定了煤系气储层空间叠置特征,定量表征了煤系气储层多尺度储集空间,判识了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空间发育规律,明确了煤系气共生成藏类型及其地质控制效应。结果表明,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岩性多样、旋回性叠置煤系,具备了煤系气共生成藏基础及合探共采条件,目标煤系从“无机储层”至“混合储层”到“有机储层”,有机质丰度逐渐增高,形成一个不存在自然界限的连续岩性序列。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垂向上呈间隔式分布,共生气藏组合类型包括煤系页岩气主导型共生气藏、煤层气主导型共生气藏和多元型煤系气共生气藏。煤系气共生含气层段地质控制效应显著,煤层发育程度决定了共生含气层段的形成基础;埋藏条件造就了优势气藏类型的差异性,煤层固气能力更强,更易形成独立煤层气藏,而煤系页岩气和煤系气砂岩气成藏条件相对更为苛刻,对地质基础与时空配置条件要求极高;储层物性特征限制了煤系页岩气和煤系砂岩气的成藏潜力。研究成果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煤系气共生成藏机理研究,系统完善煤系气共探合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含气层段 共生气藏组合类型 地质控制效应 时空配置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