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被引量:689
1
作者 周宗奎 孙晓军 +1 位作者 刘亚 周东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9,共9页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社会经济地位 留守儿童 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 被引量:63
2
作者 周宗奎 孙晓军 +1 位作者 赵冬梅 Hsueh Yeh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83,共8页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喜好 友谊质量 社交自我知觉 孤独感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一项2年纵向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周宗奎 赵冬梅 +1 位作者 孙晓军 定险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3-750,共8页
用提名法和问卷法对小学3、4年级274名儿童进行两年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同伴交往4个特征水平上的变量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报告的同伴交往变量———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 用提名法和问卷法对小学3、4年级274名儿童进行两年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同伴交往4个特征水平上的变量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报告的同伴交往变量———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显著;而同伴评定的同伴交往变量———积极提名、消极提名、受同伴欺负、消极退缩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不显著;另外,前测的互选朋友数能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孤独感,前测的孤独感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互选朋友数。(2)在排除了早期其它变量的效应之后,积极提名分、消极提名分、受同伴欺负得分、消极退缩得分、互选朋友数在两年之间仍然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以及孤独感则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交往 孤独感 交叉滞后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给的时间为什么这么少?——权力对时间认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李庆庆 高明 +1 位作者 邓炎方 周宗奎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24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人们倾向于低估完成任务的预计时间,这种偏差的时间认知被称作“计划谬误”。权力是指个体能够以不对称的方式影响他人的能力或心理状态,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更倾向低估完成任务的预计时间;高估当前可用时间;表现出更低的时间折扣。权力... 人们倾向于低估完成任务的预计时间,这种偏差的时间认知被称作“计划谬误”。权力是指个体能够以不对称的方式影响他人的能力或心理状态,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更倾向低估完成任务的预计时间;高估当前可用时间;表现出更低的时间折扣。权力影响时间认知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注意、动机、控制感、时间自我和思维方式等。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对权力效应进行检验,探究个体目标取向和情景线索对权力效应的调节作用,以及权力现象的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谬误 权力 时间认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宗奎 刘丽中 +1 位作者 田媛 牛更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含的独立样本共计110项(N=4508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性乐观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宗奎 林崇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4-280,共7页
该研究采用访谈法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社交地位小学儿童对社会交往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发展特点。访谈涉及三类假设的社交情境: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结果表明:在三种情境中,小学嵍晕纸煌那榫衬芄惶岢鲎钣行Ф〉... 该研究采用访谈法考察了不同年级、不同社交地位小学儿童对社会交往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发展特点。访谈涉及三类假设的社交情境: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结果表明:在三种情境中,小学嵍晕纸煌那榫衬芄惶岢鲎钣行Ф〉钡牟呗浴!把杂锕低ā崩嗖呗允鞘籽〉牟呗裕疤峁├婧头謲享物品”也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维持交往的主要策略,不同年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社交问题 解决策略 儿童 社会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宗奎 张春妹 Yeh H sueh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9,共8页
采用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考察了502名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尊重观念,探讨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其友伴关系的联系。结果表明,双向尊重的儿童比单向尊重的儿童具有更多的友伴数和更好的友谊质量,但双向尊重的儿童不一定是受欢迎儿童;在不同社交... 采用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考察了502名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尊重观念,探讨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其友伴关系的联系。结果表明,双向尊重的儿童比单向尊重的儿童具有更多的友伴数和更好的友谊质量,但双向尊重的儿童不一定是受欢迎儿童;在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中,被拒绝儿童比其他类型的儿童在一般尊重观念和对朋友的尊重观念上更多地具有单向尊重观念(主要是自我取向尊重观念)。因此,同伴关系的不同侧面———友谊关系和群体社交地位与儿童尊重观念具有不同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观念 双向尊重 单向尊重 友伴关系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宗奎 刘庆奇 +1 位作者 杨秀娟 孙晓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友谊质量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都呈显著正相关,... 为探讨社交网站使用、线上积极反馈、友谊质量和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友谊质量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53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线上积极反馈与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两者都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对孤独感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两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孤独感: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能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降低孤独感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线上积极反馈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宗奎 李晓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B06期134-141,共8页
1问题提出 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包括:教师对于职业要求评价、自身工作能力评价、工作对象评价、职业前景预测、职业压力、职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它对于教师的从业行为有着显著的导向和预测作用。良好的职业生存状态可以激发教... 1问题提出 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包括:教师对于职业要求评价、自身工作能力评价、工作对象评价、职业前景预测、职业压力、职业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它对于教师的从业行为有着显著的导向和预测作用。良好的职业生存状态可以激发教师积极的从业行为.并提高职业活动的绩效。而不良职业生存状态可以显著预测消极工作表现和工作校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 农村中小学 状态 调查 能力评价 前景预测 从业行为 职业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系列著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宗奎 田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贯彻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贯彻实施,党和国家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和建设步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发展 发育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 被引量:77
11
作者 牛更枫 孙晓军 +2 位作者 周宗奎 孔繁昌 田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2-1291,共10页
为探讨社交网站(QQ空间)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和抑郁易感性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自尊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社交... 为探讨社交网站(QQ空间)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和抑郁易感性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自尊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社交网站使用年限后,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和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社交网站使用能通过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上行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深化了社交网站使用对个体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上行社会比较 自尊 抑郁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 被引量:129
12
作者 刘庆奇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范翠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4-1536,共13页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 为探讨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25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手机成瘾不仅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睡眠质量;(2)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都受到反刍的调节,相对于反刍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反刍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3)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直接作用以及情绪平衡的中介作用还都受到正念的调节,相对于正念水平低的个体,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弱。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手机成瘾是如何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的,以及手机成瘾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维护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成瘾 睡眠质量 情绪平衡 反刍 正念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49
13
作者 丁倩 唐云 +2 位作者 魏华 张永欣 周宗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1050,共10页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在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下,采用经济相对剥夺感问卷、非适应性认知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和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对1008名具有网络游戏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条件下,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2)相对剥夺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游戏成瘾;(3)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受到内隐人格观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持渐变观的大学生,持实体观的大学生的非适应性认知对其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非适应性认知 内隐人格观 网络游戏成瘾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82
14
作者 刘庆奇 牛更枫 +1 位作者 范翠英 周宗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71,共12页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理论和乐观的保护性作用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理论和乐观的保护性作用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1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自尊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自尊;(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自我概念清晰性,还能通过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3)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乐观的调节,相对于乐观水平高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乐观水平低的个体中更为显著;(4)此外,在乐观水平高的个体中,上行社会比较对自尊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自尊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但是上行社会比较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仍然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自尊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维护与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健康发展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上行社会比较 自尊 自我概念清晰性 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使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66
15
作者 陈武 李董平 +2 位作者 鲍振宙 闫昱文 周宗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23,共13页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 研究表明,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亲子依恋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少有研究涉及。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的基本框架下,本研究基于"社会发展模型/初级社会化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观",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同时考察家庭因素(亲子依恋)、同伴因素(越轨同伴交往)和个体因素(意志控制)对青少年PIU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758名初中生为被试(平均年龄13.53岁,SD=1.06),让其自我报告亲子依恋、越轨同伴交往、意志控制和PIU的情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亲子依恋对PIU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亲子依恋通过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IU。(3)该间接效应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相对于意志控制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意志控制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发展系统理论不同亚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亲子关系"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PIU。青少年PIU的预防干预不仅要重视家庭因素、同伴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网络使用 亲子依恋 越轨同伴交往 意志控制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 被引量:114
16
作者 王明忠 范翠英 +1 位作者 周宗奎 陈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 Scale)、抑郁体验问卷(DEQ)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1名高中生,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不安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以及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父母关系安全感量表(SIS Scale)、抑郁体验问卷(DEQ)和社交焦虑分量表调查481名高中生,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不安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以及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在其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与其内化问题(即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支持认知评估理论。(2)青少年在父母冲突情境中的情绪不安感在其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与其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也起完全中介作用,支持情绪安全感理论。(3)在整合认知评估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整合模型比单独以认知评估或情绪不安感为中介的模型均具有更佳拟合度;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通过其认知评估影响其情绪不安感,最终影响其社交焦虑和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认知评估 情绪不安感 社交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魏华 汪涛 +2 位作者 周宗奎 冯文婷 丁倩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9-1488,共10页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考察品牌名称语音特征中叠音的作用。本研究将从...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产生影响,但少有研究考察品牌名称语音特征中叠音的作用。本研究将从婴儿图式的角度,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4个实验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偏好的影响,并检验元音特征和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与非叠音品牌名称相比,叠音品牌名称会让消费者觉得该品牌更像婴儿,进而感觉该品牌更加温暖,但是能力更低。(2)叠音对于消费者温暖知觉的影响受到元音特征的调节。当品牌名称中含有前元音时,叠音对于温暖知觉的影响会削弱。(3)叠音对于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受到产品类型的调节。对于享乐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叠音品牌名称;对于实用型产品,消费者更偏好非叠音品牌名称。本文为品牌名称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丰富了婴儿图式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 婴儿图式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元音特征 产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学习中线索效应的元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谢和平 王福兴 +1 位作者 周宗奎 吴鹏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0-555,共16页
作为多媒体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指导性教学设计形式,线索能否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并促进学习效果,目前结论尚不一致。研究运用元分析技术,分别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的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结果变量,以线索区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作为注意引导的... 作为多媒体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指导性教学设计形式,线索能否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并促进学习效果,目前结论尚不一致。研究运用元分析技术,分别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的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结果变量,以线索区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作为注意引导的结果变量,探讨多媒体环境中的线索对学习效果和注意引导的影响,并通过调节效应检验考察线索效应的边界条件。采用严格标准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后,共获取43篇符合元分析的文献。在保持测验成绩和迁移测验成绩上,分别生成了44个(3910人)和41个(3906人)独立效应量;在对线索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上,分别生成了14个(938人)和11个(816人)独立效应量。结果发现,线索的加入显著提高了保持测验成绩(g=0.53)和迁移测验成绩(g=0.36),同时也增加了学习者对线索区的注视时间(g=0.50)和注视次数(g=0.70)。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在保持测验成绩上,静态学习材料、陈述性知识、理工科条件下的线索效应分别高于动态学习材料、程序性知识和文科;在迁移测验成绩上,时空线索、静态学习材料、陈述性知识条件下的线索效应分别高于物理线索、动态学习材料和程序性知识;而在眼动指标上,线索对注意的引导主要受线索类型的调节,物理线索条件下学习者对线索区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均高于时空线索。结论认为,线索的加入确实促进了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识记和理解效果,同时也引导了学习者的注意分配;但线索效应一定程度上受线索类型、学习材料动态性、知识类型、学科属性等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考察线索效应的其他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索效应 学习效果 注意引导 边界条件 多媒体学习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 被引量:57
19
作者 赵竞 孙晓军 +2 位作者 周宗奎 魏华 牛更枫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3-1501,共9页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人际信任 网络交往 人际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27
20
作者 罗青 周宗奎 +2 位作者 魏华 田媛 孔繁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1-1659,共9页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低羞怯水平,消极方面的影响会使羞怯个体网络成瘾。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羞怯与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考察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深入了解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互联网 网络社会交往 网络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