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乳腺炎源粪肠球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乔亚蕊 苗宇航 +1 位作者 黄倩 周学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25-2339,共15页
旨在了解奶牛乳腺炎源粪肠球菌的耐药特征和毒力情况,本研究对107株患乳腺炎源粪肠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检测;选取粪肠球菌F2为代表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一步用感染复数(MOI)为100... 旨在了解奶牛乳腺炎源粪肠球菌的耐药特征和毒力情况,本研究对107株患乳腺炎源粪肠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检测;选取粪肠球菌F2为代表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一步用感染复数(MOI)为1000的肠球菌JH2-2和粪肠球菌F2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检测F2菌株对BMECs的黏附、入侵能力和菌株对BMECs增殖和损伤的影响;最后建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通过幼虫生存率和病理组织切片两个方面验证该菌株对幼虫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乳腺炎源粪肠球菌对林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100%~90%;分离菌株中有95株粪肠球菌检测出携带耐药基因,84株粪肠球菌检测出携带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率最高的是ermB(91.6%),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最高的是esp(78.6%)。对F2菌株全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林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23类抗生素耐药,存在3个携带耐药基因的接合转移元件(ICE)和efaA、gelE、ace、AS等91个相关毒力因子。F2菌株具有较强的环境耐受性,在高温、酸性和碱性环境下存活率较高,具有运动能力和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OD570 nm值>2 ODc),细菌侵染BMECs 6 h后,F2菌株对BMECs的黏附、入侵能力极显著(P<0.001)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F2菌株对BMECs的毒性增加,细胞损伤严重、死亡数量增加;F2感染大蜡螟幼虫1 d后,幼虫死亡率为100%,幼虫体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体腔破坏严重。本研究显示,乳腺炎源粪肠球菌耐药性严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可引起BMECs的损伤;该试验结果为后续研究乳源粪肠球菌耐药性和致病性的传播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奶牛乳腺炎 生物学特性 全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林霉素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学章 邓旭明 +1 位作者 阎继业 程远国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92-93,共2页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林霉素HPL C,用反相 C18柱分离克林霉素 ,用乙酰苯胺做内标 ,在 UV2 0 5mm条件下 ,用乙腈 -磷酸盐缓冲液 -四氢呋喃 ( V∶ V∶ V=2 9∶ 70∶ 1 )作流动相测定克林霉素含量。结果表明 :标准曲线范围在 0 .0 5...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林霉素HPL C,用反相 C18柱分离克林霉素 ,用乙酰苯胺做内标 ,在 UV2 0 5mm条件下 ,用乙腈 -磷酸盐缓冲液 -四氢呋喃 ( V∶ V∶ V=2 9∶ 70∶ 1 )作流动相测定克林霉素含量。结果表明 :标准曲线范围在 0 .0 5~ 40 mg/m L 回归方程为 Y=0 .6547X-0 .0 0 3 4( R2 =0 .99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含量 兽药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克林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菌株的药敏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学章 贾芳 宋振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了解40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苦豆子总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目的筛选出能够逆转耐药菌株的中药。方法:以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 目的:了解40株动物源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苦豆子总碱对产β-内酰胺酶动物源性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目的筛选出能够逆转耐药菌株的中药。方法:以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筛选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耐药菌株。以琼脂稀释培养法、试管稀释法、活菌计数法检测苦豆子总碱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40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有16株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苦豆子总碱在体外对抗生素敏感株、产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总碱 药敏分析 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抗原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学章 高丰 赵文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68-72,共5页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动物水泡性疾病。VSV有两个主要抗原群是核酸蛋白和G蛋白抗原。G蛋白因为能产生中和性抗体被认为是在发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已经证实VSV 的New Jersey 株中产生独立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 动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引起动物水泡性疾病。VSV有两个主要抗原群是核酸蛋白和G蛋白抗原。G蛋白因为能产生中和性抗体被认为是在发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起主要作用。已经证实VSV 的New Jersey 株中产生独立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定蔟分布在G 蛋白的193~289氨基酸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 抗原性 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鸡绿脓杆菌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学章 田东林 邓旭明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通过对某种鸡场雏鸡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分离培养并鉴定为绿脓杆菌感染。用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药物治疗和卵黄抗体治疗为临床治疗和防治该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雏鸡 绿脓杆菌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泡性口炎病毒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学章 高丰 +1 位作者 李元刚 王玉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成功构建了pIRES-G1500基因的重组核酸疫苗质粒,用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测定注射质粒的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相关参数的变化,评价核酸疫苗在体内表达效果。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 免疫原性 pIRES-G150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7
作者 周学章 高丰 陈志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纯化浓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当免疫抗体效价达到融合要求时,在融合前3d尾静脉加强注射免疫原,取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脏与SP2/0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融合、筛选、克隆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VSV单克隆抗体的... 纯化浓缩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当免疫抗体效价达到融合要求时,在融合前3d尾静脉加强注射免疫原,取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脏与SP2/0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融合、筛选、克隆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V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alb/c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株,收集腹水初步纯化,获5株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分属IgG2a和IgM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白色念珠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何芳 卢金霞 +1 位作者 冯峰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56-3362,共7页
试验旨在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诊断和治疗真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有效依据。采集宁夏周边地区各奶牛场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乳房炎奶样,对奶样中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选择性培养... 试验旨在了解宁夏地区奶牛真菌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诊断和治疗真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有效依据。采集宁夏周边地区各奶牛场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乳房炎奶样,对奶样中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从乳房炎奶样中获得真菌,进一步应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出样品中的真菌为白色念珠菌。通过溶血性、磷脂酶活性及产膜等方面的研究,证实其具有不同毒力,分离菌株对试验动物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采用药敏纸片法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结果表明,宁夏地区真菌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致病菌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43%,分离株具有较强的毒力,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对抗真菌药物和中药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乳房炎 致病性 溶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菌毒素降解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乔霞 杜军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霉菌毒素的广泛存在对动物及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霉菌毒素降解剂可降解霉菌毒素,减少其对动物和人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对霉菌毒素降解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主要对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毒素降解剂的分类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 霉菌毒素的广泛存在对动物及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霉菌毒素降解剂可降解霉菌毒素,减少其对动物和人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对霉菌毒素降解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主要对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毒素降解剂的分类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霉菌毒素研究者提供较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降解剂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新城疫病毒增殖作用及免疫干扰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东涛 宋振威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74-2482,共9页
试验旨在观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和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之间的增殖干扰现象,分析在免疫过程中两种疫苗存在的免疫干扰,为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试验旨在观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和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之间的增殖干扰现象,分析在免疫过程中两种疫苗存在的免疫干扰,为确定疫苗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0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不同浓度的IBV、NDV以及不同浓度混合的IBV和NDV,收集尿囊液测定其血凝效价(HA);用不同浓度的IBV、NDV以及不同浓度混合的IBV和NDV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及SPF雏鸡,收集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及抑制效价。结果表明,同胚培养时,无论先接种IBV后接种NDV还是先接种NDV后接种IBV或IBV和NDV同时接种,IBV对NDV均有干扰作用,而NDV对IBV没有干扰作用;接种IBV和NDV的小鼠,其产生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均低于单独免疫组,免疫的次序及免疫间隔时间对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均有影响,IBV对NDV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大的干扰作用。不同针混合免疫方式能提高IBV和NDV的抗体效价;接种IBV和NDV的雏鸡,免疫次序及免疫相隔时间对IBV和NDV的抗体效价均有影响,IBV对NDV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大的干扰作用;雏鸡和小鼠免疫血清HI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次序及免疫间隔时间对IBV和NDV抗体的产生均有影响,但对NDV抗体的产生影响更明显,随着免疫间隔时间的增加,IBV和NDV的抗体水平呈增加趋势,雏鸡比小鼠更能敏感地反映出IBV对NDV的免疫干扰作用。混合注射时IBV和NDV的抗体水平均降低,IBV对NDV的免疫效果有干扰作用。因此,在同胚培养、小鼠及雏鸡的免疫中,IBV对NDV有干扰作用,而NDV对IBV无干扰作用。混合接种时IBV和NDV抗体效价均下降,IBV对NDV的免疫效果有干扰作用。免疫次序及免疫间隔时间对IBV和NDV抗体的产生均有影响,但随着免疫间隔的增加,IBV和NDV的抗体水平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新城疫病毒 干扰作用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钠完全抗原制备及其抗体水平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军 贾芳 +1 位作者 张玉彦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利用戊二醛法偶联青霉素钠(Penicillin,PEN)与BSA和OVA,制备完全抗原PEN-BSA和PEN-OVA。经紫外扫描及SDS-PAGE电泳鉴定完全抗原PEN-BSA和PEN-OVA偶联成功,并进行动物免疫制备抗血清,建立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效价,经测定抗原PEN-BSA... 利用戊二醛法偶联青霉素钠(Penicillin,PEN)与BSA和OVA,制备完全抗原PEN-BSA和PEN-OVA。经紫外扫描及SDS-PAGE电泳鉴定完全抗原PEN-BSA和PEN-OVA偶联成功,并进行动物免疫制备抗血清,建立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效价,经测定抗原PEN-BSA和PEN-OVA均达到理想的免疫效价,为进一步制备青霉素钠单克隆抗体及其青霉素钠药物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钠 完全抗原 BSA O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维他复合液体维生素对鸡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金霞 王金慧 +3 位作者 周倩宇 朱秀春 张玉彦 周学章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7,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维生素对鸡机体免疫能力、生长指标、新城疫抗体、血液生化指标、体尺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鸡20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0只,分别为A组(即42d全给药组)、B组(即隔天给药组)、C组(即前21d给药组)、D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维生素对鸡机体免疫能力、生长指标、新城疫抗体、血液生化指标、体尺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鸡200只称重后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0只,分别为A组(即42d全给药组)、B组(即隔天给药组)、C组(即前21d给药组)、D组(即后21d给药组)和对照E组(即42d全饮水组),试验周期为42d,E组自由饮水,A、B、C和D组在饮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结果表明,B组、C组和D组鸡较A组、E组鸡的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以B组效果较为明显,说明合理饲喂晶维他复合液体维生素可显著提高鸡的理化特性,但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会影响机体发育,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液体维生素 免疫器官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胆滴眼液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旭明 阎继业 +1 位作者 周学章 李乾学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3-6,共4页
采取常规药理实验方法研究了熊胆滴眼液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 :熊胆滴眼液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每毫升眼药水含 2 .8× 10 3 个细菌时 ,作用 30 min有抑菌作用 ;每毫升眼药水含 2 .8× 10 2 个... 采取常规药理实验方法研究了熊胆滴眼液的药理作用。结果显示 :熊胆滴眼液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每毫升眼药水含 2 .8× 10 3 个细菌时 ,作用 30 min有抑菌作用 ;每毫升眼药水含 2 .8× 10 2 个细菌时 ,在 5 min内能杀死绿脓杆菌 ;每毫升眼药水含2 .8× 10 2 个细菌时 ,作用 30 min有抑菌作用 ,作用 2 h能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熊胆滴眼液稀释1∶ 2 0以下时对 3型腺病毒感染 He L a细胞及疱疹病毒感染 L92 9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即有抗病毒作用 ,其对疱疹病毒作用更明显。对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熊胆滴眼液滴眼后 ,眼球结膜血流速度有所加快 ,血管管径有所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作用 熊胆滴眼液 抗菌 抗病毒 消炎 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克林霉素(clindamycin)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峰 周学章 +1 位作者 郭艳清 完善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82-86,共5页
克林霉素属于洁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该药在人医临床应用广泛,兽医临床应用较少。本文对克林霉素的药理特征、制剂类型、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全面评估克林霉素,以便为在兽医临床上合... 克林霉素属于洁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该药在人医临床应用广泛,兽医临床应用较少。本文对克林霉素的药理特征、制剂类型、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全面评估克林霉素,以便为在兽医临床上合理应用该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林霉素 最小抑菌浓度 药动学 抗生素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制剂 用量 临床应用 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胆滴眼液对兔角膜烧伤和角膜翳的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旭明 李乾学 +1 位作者 阎继业 周学章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为研究熊胆滴眼液对角膜烧伤和角膜翳的治疗效果 ,采用“电热角膜瘢痕复制器”制作家兔角膜烧伤与斑模型 ,以生理盐水、去熊胆滴眼液、氯霉素眼药水和狄奥宁眼药水作对照 ,用熊胆滴眼液进行治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熊胆滴眼液对家兔角... 为研究熊胆滴眼液对角膜烧伤和角膜翳的治疗效果 ,采用“电热角膜瘢痕复制器”制作家兔角膜烧伤与斑模型 ,以生理盐水、去熊胆滴眼液、氯霉素眼药水和狄奥宁眼药水作对照 ,用熊胆滴眼液进行治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熊胆滴眼液对家兔角膜烧伤及并发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优于去熊胆滴眼液和氯霉素眼药水 (P<0 .0 5 ) ;对角膜翳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优于去熊胆滴眼液和狄奥宁眼药水 (P<0 .0 1)。扫描电镜观察了熊胆滴眼液对角膜翳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 :治疗 2月后 ,角膜上皮细胞呈现更新速率较快的结构像 ,治疗 5月后 ,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皱襞及微绒毛排列规则、细密 ,与正常角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一致。表明复方熊胆滴眼液具有使角膜翳处的角膜上皮恢复正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滴眼液 角膜烧伤 角膜翳 疗效 人工复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中绿原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丕莲 周学章 白明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8-164,共7页
目的:考察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方法:质量浓度10 ng/mL TGF-β1诱导CFs建立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用不同... 目的:考察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纤维化的干预效果。方法:质量浓度10 ng/mL TGF-β1诱导CFs建立心肌纤维化细胞模型,用不同质量浓度绿原酸处理纤维化细胞,细胞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绿原酸对CFs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纤维化标志蛋白胶原蛋白(collagen,Col)I、Col Ⅲ和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Twist1、Acta2、Snail2及纤维化蛋白S100A4等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CCK-8检测表明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能抑制细胞异常增殖;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能下调纤维化标志蛋白Col I、Col Ⅲ和α-SMA的表达;qPCR检测表明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能高度显著下调纤维化转录调控因子Acta2、Twist1、Snail1、Snail2、Smad4及纤维化蛋白S100A4的mRNA表达(P<0.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能高度显著下调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01)。结论:在本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枸杞中分离得到的绿原酸抑制TGF-β1诱导的CFs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TGF-βl/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绿原酸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抑制TGF-β1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治华 牛丕莲 +3 位作者 许惺博 张自萍 周学章 白明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44-150,共7页
目的:探究宁夏枸杞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的心脏纤维化细胞模型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用质量浓度10 ng/mL TGF-β1作用于CFs,建立心... 目的:探究宁夏枸杞多糖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的心脏纤维化细胞模型干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用质量浓度10 ng/mL TGF-β1作用于CFs,建立心脏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宁夏枸杞多糖进行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Snail、Twist和S100A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加入TGF-β1后,CFs细胞的形态由梭形变得狭长,细胞数目显著增多;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升高;Snail、Twist和S100A4的mRNA表达水平高度显著升高(P<0.001);给予宁夏枸杞多糖处理,可高度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CFs增殖(P<0.001),减少CFs细胞中α-SMA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高度显著下调Snail、Twist和S100A4的mRNA表达(P<0.001)。结论:枸杞多糖对TGF-β1诱导的CFs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心肌纤维化 心肌成纤维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结核分枝杆菌rpoB和katG基因突变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莉 纳玮 +1 位作者 周学章 王玉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结核分枝杆菌rpoB和katG基因突变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将临床分离的30株牛源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ge amplified biologically assay,PhaB)检测其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结核分枝杆菌rpoB和katG基因突变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将临床分离的30株牛源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ge amplified biologically assay,PhaB)检测其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直接测序法(PCR-DS)扩增rpoB和katG基因并测序,分析rpoB和katG基因突变及其耐药相关性。15株表型耐药菌株中4株单耐RFP,PCR产物直接测序后发现3株在rpoB基因531位点发生突变,突变率为75.00%(3/4);9株单耐INH菌株中7株发生突变,6株katG基因315位点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5.71%(6/7),1株发现463位点密码子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4.29%(1/7);2株耐RFP的同时也对INH耐药,测序发现2株均在rpoB基因的531位点和katG基因的315位点发生突变。所有菌株均未发现rpoB和katG基因的缺失。rpoB基因531位点和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是RFP和INH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检测牛源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性的同时可以初步筛选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利福平 异烟肼 RPOB基因 KATG基因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越 张玉彦 +1 位作者 李学强 周学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22-2832,共11页
本试验研究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利用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 本试验研究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利用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检测Caspases-3的活性进一步说明用药组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对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经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6c、10c、11c可诱导HeLa、SMMC-7721、SGC-790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吡啶酰胺衍生物 HeLa细胞 SMMC-7721细胞 SGC-790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克柔念珠菌14-3-3蛋白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20
作者 蔡明玉 张海龙 +3 位作者 海珍珍 乔亚蕊 杜军 周学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9-1689,共11页
旨在研究重组克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14-3-3蛋白(rCK14-3-3)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为系统研究克柔念珠菌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构建克柔念珠菌BMH 1基因重组质粒并转... 旨在研究重组克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14-3-3蛋白(rCK14-3-3)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性反应的分子机制,为系统研究克柔念珠菌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构建克柔念珠菌BMH 1基因重组质粒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诱导表达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CCK-8法筛选rCK14-3-3蛋白对MAC-T的最适作用浓度和时间;Western blot检测rCK14-3-3蛋白对MAC-T的Toll样受体、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主要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ELISA检测rCK14-3-3蛋白对MAC-T中相关炎性因子IL-1β、IFN-γ、IL-18、TNF-α、IL-6、IL-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ET-21a-BMH1重组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纯化后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rCK14-3-3蛋白,纯度达90%以上,浓度为0.2 mg·mL^(-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采用50μg·mL^(-1)的rCK14-3-3作用MAC-T,TLR2、TLR4、MyD88在1、3 h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6 h时,TLR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TLR2、MyD88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JNK在1 h时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3、6 h时极显著降低(P<0.01);p-ERK在1、3、6 h时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p-p38在1 h时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3、6 h时极显著升高(P<0.01);p-IκB-α、p-p65在1、3、6 h时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IL-1β、IFN-γ、IL-18、TNF-α在作用1、3、6 h后均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上调趋势(P<0.05,P<0.01);IL-6在作用1、3 h后极显著上升(P<0.01),6 h后显著降低(P<0.05);IL-12在作用1 h后极显著上升(P<0.01),3、6 h后极显著降低(P<0.01)。本研究成功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CK14-3-3蛋白,该蛋白可通过TLR2/4-MAPK/NF-κB信号通路诱导MAC-T发生炎性反应,rCK14-3-3蛋白可作为引起MAC-T炎症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柔念珠菌 14-3-3蛋白 原核表达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