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胱抑素C、微炎症状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娲 邹宏昌 +5 位作者 杨丽萍 涂卫平 徐承云 徐高四 章春泉 房向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微炎症状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100例(MHD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两组CIMT,根据CIMT将无斑块...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微炎症状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100例(MHD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两组CIMT,根据CIMT将无斑块形成的7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A组:CIMT≤0.60 mm;B组:0.79 mm>CIMT>0.61 mm;C组:CIMT≥0.80 mm。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结果 MHD组血清CysC、hs-CRP、SAA水平及C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MHD患者A组血清CysC、hs-CRP、SAA水平较B组及C组明显下降(P均<0.05),B组上述因子水平较C组明显降低(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组血清CysC水平与血清hs-CRP、SAA水平及CIMT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1、0.477、0.849,P均<0.05),CIMT与血清hs-CRP及SA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519,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IMT与血清CysC、hs-CRP呈正相关(β分别为0.637、0.279,P均<0.05)。结论 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发生率可能与血清CysC升高及微炎症状态有关。血清CysC可能是MHD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胱抑素C C反应蛋白质 淀粉样蛋白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娲 晏慧兰 +4 位作者 薛勤 程东生 陈玉强 范瑛 汪年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直接胆红素(D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确诊为2型DN患者100例和门诊检...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间接胆红素(IB)、直接胆红素(D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确诊为2型DN患者100例和门诊检查健康者(正常对照组)28例,将患者按GFR分为CKD3期组、CKD4期组及CKD5期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B、IB、DB的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根据CIMT值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及非斑块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TB、IB、DB的水平。结果:DKD患者血清TB、IB、DB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随着GFR的下降,三组患者血清TB、IB呈显著减少(P〈0.05),但DB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TB、IB较非斑块组显著下降,CIMT明显升高(均P〈0.05),DB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DKD患者GFR与CIMT呈负相关(r=-0.506,P〈0.001),与血清TB、IB、DB呈显著正相关(r=0.542,r=0.487,r=0.333,P〈0.05);CIMT与TB、IB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513,r=-0.494,均P〈0.001),与DB无相关性(r=-0.205,P=0.148);非斑块组CIMT与TB、IB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503,r=-0.534,P〈0.05);斑块组CIMT与TB、IB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477,r=-0.518,P〈0.05)。结论:DKD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测定,尤其是血清TB与IB的水平高低可预测CA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对防治D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早期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代谢指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骨质量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娲 薛勤 +3 位作者 盛晓华 许涛 程东生 汪年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6期499-502,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指标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质量好坏的评价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首次住院的CKD患者95例,将患者按GFR分为CKD3期组、CKD4期组及CKD5期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钙...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指标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骨质量好坏的评价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首次住院的CKD患者95例,将患者按GFR分为CKD3期组、CKD4期组及CKD5期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钙(ca2+)、磷(P3-)、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13胶原特殊序列(B—CTX)、25-羟维生素D[25-(OH)VD]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CKD三组患者随着GFR的逐渐下降,血ca2+、25(OH)D呈下降趋势,血P”、PTH、N—MID、B—CTX则呈逐渐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ALP组间差异总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GFR分别与血P3-(r=-0.494)、N—MID(r=-0.577)、B—CTX(r=-0.518)呈负相关(P<0.001),与25(OH)D(r=0.289,P=0.008)呈正相关;血P3-与N—MID(r=0.5)、B—CTX(r=0.497)、PTH(r=0.528)分别呈正相关(P<0.001),与25(OH)D呈负相关(r=-0.276,P=0.012);PTH、N—MID、B—CTX三者互为正相关,PTH与N—MID(r=0.532)、PTH与B—CTX(r=0.551)、N—MID与β-CTX(r=0.641)分别呈正相关(P<0.001)。结论:CKD患者血清Ca2+、P3-、PTH、AKP、N—MID、B—CTX、25(OH)D相互作用影响骨质量。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评估CKD患者骨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骨质量 骨钙素N端中分子 β胶原特殊序列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