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周奕菁 徐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A/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86例A/C患者,占同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A/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86例A/C患者,占同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261例)的32.95%,其中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45.20±14.56)岁。不同年龄段A/C患者所占比例:20岁-40岁(青年组)22例,41岁-60岁(中年组)25例,≥60岁(老年组)39例。入选的病理IgA肾病13例;微小病变8例;系膜增生性肾炎10例;局灶节段增生性肾炎5例;膜性肾病4例;新月体肾炎3例,紫癜性肾炎2例;狼疮性肾炎7例;糖尿病性肾病16例;动脉硬化性肾病15例;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病3例;以上病例行肾脏病理活检的54例,其中19例是在急性肾损伤之后活检,病理表现为合并间质肾炎的12例,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的7例。A/C前后Hb、Hct、Alb值,各组及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C前后BUN、Cr、GFR值有统计学差异;老年组的A/C后Scr值低于中年组P〈0.05,Hb和Hct值低于青年组P〈0.01。影响A/C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严重感染26例,应用肾损害药物25例,手术后9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例;低血压4例;恶性高血压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尿路梗阻7例,肾动脉狭窄2例;合并原发病活动13例;青年组A/C的主要原因是原发病的活动、恶性高血压、急性左心衰,与中年组比较P〈0.01,与老年组比较P〈0.05;中年组A/C的主要原因严重感染(与青年组比较P〈0.05)、肾毒性药物的使用、泌尿系梗阻;老年组A/C的主要原因严重感染(与其他两组比较P〈0.01)、肾毒性药物的使用(与其他两组比较P〈0.01)、泌尿系梗阻(较青年组P〈0.05)、手术后(较其他两组P〈0.01)。结论:重视A/C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争取在短期内最大程度的改善肾功能、摆脱透析,长期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奕菁 徐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性别、年龄配对再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及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各2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予以优化糖尿病治疗,治疗A...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性别、年龄配对再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及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各2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予以优化糖尿病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每日1次,口服;治疗B组加厄贝沙坦片7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C组加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每日1次,联合厄贝沙坦片75mg每日1次,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血糖(FPG)及餐后2h血浆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肾素(PRA)等。结果:治疗C组hs-CRP与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及治疗C组U-mAlb及PRA值分别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其前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及治疗C组U-β2MG值分别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其前后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C组在U-mAlb、U-β2MG及PRA值变化方面分别与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相比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1,25-二羟维生素D3及ARB可有效减轻或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联合用药加强抑制炎症反应及抑制RASS系统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1 25-二羟维生素D3 A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门诊与住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奕菁 徐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1001-1002,共2页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不但有高血糖,还有肾脏功能减低,更易发生尿路感染。为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门诊与住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情况,达到更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患...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不但有高血糖,还有肾脏功能减低,更易发生尿路感染。为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门诊与住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和药敏情况,达到更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目的,作者对近3年我院糖尿病肾病患者门诊与住院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患者 尿路感染 病原菌 药敏分析 住院 门诊 蛋白质代谢紊乱 免疫功能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血液透析多种血管通路13年临床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奕菁 徐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临时性血管通路 短时血液透析 临床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衰竭 紧急血液透析 长期存活 透析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与尿毒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月文 周奕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素 (PTH)与尿毒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7例尿毒症患者血全段PTH(iPTH)及心超和心功能 ,了解尿毒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特征及与PTH的关系 ,1a(OH)D3 对其的影响。结果 :82 .0 9%的尿毒症患者有左...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素 (PTH)与尿毒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 6 7例尿毒症患者血全段PTH(iPTH)及心超和心功能 ,了解尿毒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特征及与PTH的关系 ,1a(OH)D3 对其的影响。结果 :82 .0 9%的尿毒症患者有左心室肥厚 (LVH) ,偏心性肥厚 5 4 .5 5 % ,向心性肥厚 4 0 % ;单纯左室扩大 5 .4 5 %。心功能损害以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为主占 85 .0 7% ,且出现早。非透析组、血透组血iPTH与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呈正相关 ,与E/A呈负相关 ;血透 +1a(OH)D3 组上述关系不明显。服用 1a(OH)D3 半年后iPTH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且LVMI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心脏功能EF、FS、E/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PTH增高是影响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因素之一 ,1a(OH)D3 能纠正高PTH血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素 尿毒症 左心室结构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月文 周奕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分透析性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对照组),观察透析间期空腹血糖(Glu)、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肾病(DN)尿毒症透析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DN患者,分透析性低血压组和无低血压组(对照组),观察透析间期空腹血糖(Glu)、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钠(Na+)、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计算干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的变化。结果:低血压组首次血透时Scr、BUN明显高于对照组,C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透析间期体重/干体重)、超滤量、超滤率均较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透析期间Glu、HbAlc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Hb、Alb、Na+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cr、BUN、TG、T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透析性低血压与首次血透时肾功能、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高血糖、营养不良、贫血、血钠浓度等有关,应提倡个体化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无实体肿瘤的后肾腺瘤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宏 周奕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2期1113-1114,1142,共3页
关键词 后肾腺瘤 文献复习 实体肿瘤 罕见良性肿瘤 胚胎发育过程 残留组织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事件分析
8
作者 芮艳霞 石超 +1 位作者 周奕菁 徐宏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9期1580-1581,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特点,探讨其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血液透析死亡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透析龄分为〉2年组和〈2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年...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特点,探讨其死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血液透析死亡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透析龄分为〉2年组和〈2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死亡患者年龄偏大,平均(71.78±9.27)岁,原发病主为慢性肾炎(40%)和糖尿病肾病(40%),主死因仍为心脑血管事件(24%)和感染(24%),血红蛋白和营养状态与透析龄明显相关。结论血液透析死亡患者主死因为心脑血管意外和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对透析患者贫血的治疗和营养状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死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虚浊留”病机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向晶 胡平新 +3 位作者 廖建 范小平 冯波 周奕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占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40%左右[1]。其病理特征是高糖状态导致的肾小球肥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减少和肾纤维化,甚至伴有肾功能丧失[2]。目前西医可用药物或...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占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40%左右[1]。其病理特征是高糖状态导致的肾小球肥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减少和肾纤维化,甚至伴有肾功能丧失[2]。目前西医可用药物或腹膜透析治疗,然而临床现有药物多伴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针对DN尚无特效药[3];而DN患者机体处于微炎症状态,腹膜透析则可能会使过多毒素被吸收,反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丧失 肾小球滤过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治疗 病机探讨 微炎症状态 参芪地黄汤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