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早寒武世沉积岩容矿型重晶石矿的成矿作用与研究展望
1
作者 袁彭 徐林刚 +3 位作者 闫浩 付雪瑞 孙凯 周天霁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5-1026,共22页
华南早寒武世沉积岩容矿型重晶石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在空间上分布于扬子地台北缘的秦岭-大巴山成矿带和东南缘的江南成矿带。本文在简述现代海洋钡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基础上,总结了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的地质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条成矿... 华南早寒武世沉积岩容矿型重晶石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在空间上分布于扬子地台北缘的秦岭-大巴山成矿带和东南缘的江南成矿带。本文在简述现代海洋钡的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基础上,总结了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的地质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两条成矿带在含矿建造、矿石组构、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认为两条成矿带的重晶石矿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并沉积于相似的古海洋环境中。寒武纪早期扬子地台周缘海水中较高的生产力,导致了Ba的富集,进而为重晶石的大规模矿化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盆地中缺氧的海水限制了重晶石的沉积,SO_(4)^(2-)来源和浓度是制约华南重晶石沉积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成岩作用不仅导致了Ba的迁移、富集和再结晶,也可能是秦岭-大巴山成矿带重晶石和毒重石的矿化分带重要控制因素;相对重晶石矿,毒重石矿中有机质降解程度高,CO_(3)^(2-)可能来自于甲烷厌氧的氧化作用。但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在物质来源、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热液喷流和冷泉活动对重晶石和毒重石矿形成的贡献、海洋生产力的水平、SO2-4的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等。针对华南早寒武世重晶石矿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可通过秦岭-大巴山成矿带和江南成矿带的精细对比研究工作,利用微区原位Sr-S-O-C同位素以及显微矿物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约束Ba的物质来源,精细刻画重晶石的沉积-成岩过程。结合Ba同位素,可进一步探讨Ba的富集机制与早寒武世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矿 毒重石矿 早寒武世 成矿规律 古海洋环境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