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份糜子种质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1
作者 郭成 洪流 +5 位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张磊 张小杰 董孔军 杨天育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46,共7页
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 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对黑穗病均表现免疫(IM)的材料仅有1份,为‘HANACKE MANA’,占比3.1%;其余31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为96.9%。播种时间越早,越容易发生糜子黑穗病。当接种菌土含菌量达0.1%及以上时,糜子种质均能充分发病。该研究结果对规范糜子抗黑穗病鉴定方法,品种合理布局以及为抗病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黑穗病 抗性 发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份鲜食玉米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1 位作者 张小杰 郭成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5,共5页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无高抗材料;4份材料表现抗病,分别是三禾甜加糯6号、金辉588、金辉895和黑甜糯520,占8.5%;1份材料盛彩甜3号表现中抗,占2.1%;14份材料表现感病,占29.8%;28份材料表现高感,占59.6%。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2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57.4%;6份材料表现抗病,占12.8%;6份材料表现中抗,占12.8%;5份材料表现感病,占10.6%;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6.4%。鲜食玉米新品种中抗丝黑穗病品种比较匮乏,抗瘤黑粉病品种比较丰富,但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严重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份青稞品种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2 位作者 李景功 马建国 郭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52-153,158,共3页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 [目的]明确不同青稞品种抗大麦黄矮病毒的差异。[方法]于2018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对25份青稞品种进行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引起的青稞黄矮病的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在供试25个品种中未监测到免疫(IM)和高抗(HR)材料;仅1份材料康青7号表现抗(R);云枝黑青稞、北青8号、甘青4号、藏青320、昆仑1号、长青裸大麦、黄青2号、藏青148、牡丹青稞、甘青3号、青海黄、北青6号、北青7号、昆仑15号和甘青2号15份材料表现中抗(R);甘青1号、新民元棱、双胚青稞、黄青1号、柴青6号、肚里黄、康青3号和冬青8号8份材料表现感(S);1份品种喜马拉雅6号表现高感(HS),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60.0%、32.0%和4.0%。将25份青稞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最长距离0.65作为最佳分割点,将试验品种分为1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8个感病品种和1个高感品种,与抗性类型完全吻合。[结论]获得的这些有效抗病品种,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大麦黄矮病毒 抗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8份玉米种质资源普通锈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1 位作者 张小杰 郭成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明确288份玉米农家种和自交系对普通锈病的抗性差异,于201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园艺场通过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288份种质资源中,未发现高抗(HR)材料;表现抗病(R)的材料有33份,占11.46%;表现中... 为明确288份玉米农家种和自交系对普通锈病的抗性差异,于201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园艺场通过田间自然感病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的288份种质资源中,未发现高抗(HR)材料;表现抗病(R)的材料有33份,占11.46%;表现中抗(MR)的材料有95份,占32.99%;其余116份和44份表现感(S)和高感(HS),各占供鉴材料的40.28%和15.28%。对普通锈病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农家种有34份,占供试农家种的44.73%;表现中抗及以上的自交系有94份,占供试自交系的44.34%。该鉴定结果可为抗锈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普通锈病 抗性鉴定 农家种 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份燕麦种质抗坚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天旺 徐生军 +2 位作者 王春明 郭成 赵桂琴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33-35,共3页
为明确不同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抗病性差异,2015—2016年对38份燕麦种质进行了人工接种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8份燕麦种质中,17份材料对坚黑穗病表现为免疫,9份表现高抗,6... 为明确不同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抗病性差异,2015—2016年对38份燕麦种质进行了人工接种坚黑穗病菌(Ustilago segetum var avenae)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8份燕麦种质中,17份材料对坚黑穗病表现为免疫,9份表现高抗,6份表现抗,6份表现中感,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4.7%、23.7%、15.8%和15.8%。通过鉴定获得的有效抗坚黑穗病种质,可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种质 坚黑穗病菌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西县甘草褐斑病的发生动态及防效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天旺 李建军 +2 位作者 张新瑞 马永强 李继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14-16,共3页
在陇西县首阳镇进行了甘草褐斑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上旬株发病率达100%,同时病害进入快速蔓延期;8月中旬病斑逐渐连片并开始大量脱落,病情指数快速增加,至9月上旬大部分田地50%植... 在陇西县首阳镇进行了甘草褐斑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甘草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生,至8月上旬株发病率达100%,同时病害进入快速蔓延期;8月中旬病斑逐渐连片并开始大量脱落,病情指数快速增加,至9月上旬大部分田地50%植株叶片全部脱落。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甘草褐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 d,以20%丙环唑微乳剂2 000倍液和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防效较好,分别为65.82%、64.41%;第2次施药后14 d,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和20%丙环唑微乳油2 000倍液防效较好,分别为90.73%和8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褐斑病 发病动态 病情指数 防效 陇西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新瑞 李继平 +3 位作者 李建军 周天旺 惠娜娜 王志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142,152,共7页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幼虫的取食为害,是造成黄芪麻口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经中科院动物所专家鉴定该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芪移栽前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kg/hm2土壤处理,用15%阿维·毒乳油30kg/hm2灌根,防治效果良好,一次灌根的防治效果达87.51%,挽回92.14%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麻口病 根腐病 线虫 黄芪根瘤象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马铃薯粉痂病菌的简易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惠娜娜 李继平 +4 位作者 王立 马永强 李建军 周天旺 李青青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X期80-82,共3页
通过番茄幼苗诱饵法检测马铃薯重茬土壤和蚕豆田土壤中的马铃薯粉痂病菌繁殖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茬口的土壤中含有粉痂病菌繁殖体,其土壤培育的番茄苗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根系肿大、有瘤状物,镜检为马铃薯粉痂病菌休眠孢子囊;一年茬、... 通过番茄幼苗诱饵法检测马铃薯重茬土壤和蚕豆田土壤中的马铃薯粉痂病菌繁殖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茬口的土壤中含有粉痂病菌繁殖体,其土壤培育的番茄苗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根系肿大、有瘤状物,镜检为马铃薯粉痂病菌休眠孢子囊;一年茬、两年茬、三年茬土壤培育的番茄粉痂病病株率分别为82.35%、100.00%、100.00%,而蚕豆茬土壤培育的番茄苗生长正常,镜检未发现粉痂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番茄 马铃薯粉痂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月兰叶斑病病原甘蓝链格孢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春明 元维伟 +3 位作者 张小杰 周天旺 郭成 金社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7,共10页
2017年10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发现二月兰的一种叶部病害,感病叶片初生黑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状病斑,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6.2%和87.6%。为了明确该病害的致病菌,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 2017年10月在河北省黄骅市发现二月兰的一种叶部病害,感病叶片初生黑褐色、形状不规则的小病斑,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明显同心轮纹状病斑,平均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为96.2%和87.6%。为了明确该病害的致病菌,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选取代表性菌株GS1-1、HH2-1和HH3-1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均能引起二月兰叶斑病。并对这3个菌株进行rDNA-ITS和EF-1α(tef)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GS1-1、HH2-1和HH3-1的ITS序列均与甘蓝链格孢(MN173824、MN173825、MN173823、MF462311)相似性达99%以上,其中与甘蓝链格孢(MF462311)相似性达100%;GS1-1、HH2-1和HH3-1的EF-1α基因序列与甘蓝链格孢(JX213350、KF889266、KT895946、KC584642、LC480212和KT89594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且和以上各自对应的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选取菌株GS1-1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营养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营养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蛋白胨,最适产孢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最适菌丝生长温度为25℃(在5~35℃均可生长),最佳产孢温度为28℃;12 h光暗交替条件促进菌丝营养生长和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兰 叶斑病 甘蓝链格孢 内转录间隔区(ITS) EF-1α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份高粱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成 王春明 +3 位作者 周天旺 张小杰 葛玉彬 张国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2-285,319,共5页
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抗丝黑穗病类型和差异,本研究于2019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榆中县对28份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吉杂122’和‘瑞杂8号’2份材料表现免疫,占比7.14%;‘龙杂5号’‘吉杂227’和‘新粱N6VA’等... 为明确不同高粱品种抗丝黑穗病类型和差异,本研究于2019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榆中县对28份高粱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吉杂122’和‘瑞杂8号’2份材料表现免疫,占比7.14%;‘龙杂5号’‘吉杂227’和‘新粱N6VA’等3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比10.71%;‘晋杂22号’‘吉杂127’‘吉杂124’‘吉杂137’和‘新粱SN2’等5份材料表现抗病,占比17.86%;‘晋糯3号’‘吉杂140’和‘吉杂138’等3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比10.71%;9份材料表现感病,6份材料表现高感,占比分别为32.14%和21.43%。不同播种时期和接菌量研究结果表明,前者与平均病株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后者与平均病株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丝黑穗病 抗性 发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立 惠娜娜 +5 位作者 李建军 马永强 周天旺 李继平 朱小琼 国立耘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70-74,共5页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和R11的频率在80%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份西北春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春明 郭成 周天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7-222,共6页
为明确72份西北春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5年-2017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供试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军育179’‘创玉102’‘金园007’‘中博510’和‘九圣禾680’共5份表现高抗,占供试品种的6.94%;‘先玉1... 为明确72份西北春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5年-2017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供试品种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军育179’‘创玉102’‘金园007’‘中博510’和‘九圣禾680’共5份表现高抗,占供试品种的6.94%;‘先玉1321’‘承试288’‘兴玉018’‘金育350’‘五谷558’‘Km15’‘JXQ126’‘M420’‘HN887’‘登海720’等30份品种表现抗病,占供试品种的41.67%;‘MC703’‘YF3240’‘武科609’‘宇翔188’‘军育189’‘金科玉3306’‘经禾168’‘GXY1204’‘豪威168’‘真金323’等共16份品种表现中抗,占供试品种的22.22%;其余18份和3份分别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供试品种的25.00%和4.17%。以DPS 2016.1.1数据处理系统对其中32份品种的病株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其抗病性,结果表明,以欧式距离1.0作为最佳聚类距离分割点,将供试品种划分为5类,但其聚类效果与依据玉米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划分的抗性类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抗性 鉴定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彩色地膜防除番茄、玉米田杂草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炳炎 陈海贵 周天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41,共2页
作者应用5种彩色地膜覆盖番茄、玉米田防除杂草结果表明,以黑色地膜除草效果最好,银灰色次之,红、黄、绿3色较差。据观测,黑色和银灰色地膜起到了普通透明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尽管地温比普通透明地膜偏低,怛土壤湿度较大,杂草少,为增... 作者应用5种彩色地膜覆盖番茄、玉米田防除杂草结果表明,以黑色地膜除草效果最好,银灰色次之,红、黄、绿3色较差。据观测,黑色和银灰色地膜起到了普通透明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尽管地温比普通透明地膜偏低,怛土壤湿度较大,杂草少,为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大田示范667亩,除草效果达91.1%-100%,亩增产52-84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地膜 杂草 防除 番茄 玉米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代森锌防治番茄早疫病和叶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炳炎 陈海贵 +1 位作者 罗小勇 周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1-32,共2页
番茄早疫病和番茄叶霉病两种叶斑类病害在甘肃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特别是在塑料大棚内危害更重,据1989~1990年在兰州调查,早疫病病叶率为40%~80%,严重者可达95%~100%;叶霉病叶率30%~70%,重者达85%以上。由于这两种病害危害,... 番茄早疫病和番茄叶霉病两种叶斑类病害在甘肃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特别是在塑料大棚内危害更重,据1989~1990年在兰州调查,早疫病病叶率为40%~80%,严重者可达95%~100%;叶霉病叶率30%~70%,重者达85%以上。由于这两种病害危害,致使叶片提早于枯,产量降低,造成巨大损失。 1990年我们采用了全国农药网提供的复方代森锌进行了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早疫病 叶霉病 防治 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建军 李继平 +3 位作者 周天旺 惠娜娜 王立 张新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64-66,共3页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药材病虫害课题组为了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病虫害防治 技术规程 黄芪 中药材产业 国家科技部 特色产业 生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力脱防治小麦根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炳炎 陈海贵 +1 位作者 周天旺 罗小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9-32,共4页
从11种杀菌剂中筛选出了对防治小麦根病效果显著的杀菌剂敌力脱,试验结果表明,用25%敌力脱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适宜,其控制白穗及保产效果显著;拌种效果优于茎叶喷雾,且方法简便、省工、省时,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 从11种杀菌剂中筛选出了对防治小麦根病效果显著的杀菌剂敌力脱,试验结果表明,用25%敌力脱乳油按种重0.1%~0.2%拌种比较适宜,其控制白穗及保产效果显著;拌种效果优于茎叶喷雾,且方法简便、省工、省时,在上述用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大田防治示范用25%敌力脱乳油按种重0.2%拌种,控制白穗效果达90.7%以上,亩平均增产79.63公斤,保产效果达32.35%,经济效益显著,为小麦根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炳炎 陈海贵 +1 位作者 周天旺 罗小勇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5-36,共2页
甘肃省玉米播种面积400多万亩,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常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特别是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造成玉米缺苗断垄,致使玉米减产。据调查,兰州郊区平均每平方米有地下害虫10.61头,危害严重时单株玉... 甘肃省玉米播种面积400多万亩,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常遭受多种病虫的危害,特别是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造成玉米缺苗断垄,致使玉米减产。据调查,兰州郊区平均每平方米有地下害虫10.61头,危害严重时单株玉米仅细胸金针虫多达6~7头,初步测算全省每年损失玉米约0.5亿公斤左右。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危害,1991年进行了玉米种衣剂(甲基1065与呋喃丹等混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衣剂 拌种 防治 地下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惠娜娜 李继平 +4 位作者 李青青 王立 李建军 马永强 周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甲霜灵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甘肃9市(州)玉米主要病虫害调查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成 周天旺 王春明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8-21,共4页
为及时掌握甘肃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种类变化,于2017年7—9月对甘肃省9个市(州)2个县(区)的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茎腐病在甘肃省各生态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普通锈病、穗腐病、瘤黑粉病、鞘腐病普遍... 为及时掌握甘肃省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和种类变化,于2017年7—9月对甘肃省9个市(州)2个县(区)的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茎腐病在甘肃省各生态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普通锈病、穗腐病、瘤黑粉病、鞘腐病普遍轻度发生,大斑病因气候条件变化为害有所减缓。玉米蚜和叶螨呈加重趋势,玉米螟中度发生,棉铃虫局部严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发生情况 调查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永强 李继平 +3 位作者 王立 李建军 惠娜娜 周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丁香菌酯悬浮剂及1.6%噻霉酮水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0 g/L氟硅唑...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丁香菌酯悬浮剂及1.6%噻霉酮水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15 11μg/mL、0.031 83μg/mL、0.090 88μg/mL,而常用药剂20%丁香菌酯悬浮剂和1.6%噻霉酮水剂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EC50分别为17.351 52μg/mL和1.991 6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