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职官奏请取问制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囿杉 柏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5,共8页
明代职官奏请取问制度,是将职官犯罪情况奏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问罪。除了《大明律》"职官有犯"与"军官有犯"所规定的奏请取问之外,在各种典章制度中也有相关的规定。皇帝对奏请问罪的职官采取取问、不取问及便... 明代职官奏请取问制度,是将职官犯罪情况奏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是否问罪。除了《大明律》"职官有犯"与"军官有犯"所规定的奏请取问之外,在各种典章制度中也有相关的规定。皇帝对奏请问罪的职官采取取问、不取问及便宜处置,既有制度上的依据,也有人为的因素,更有政治的需要,存在许多变数。职官奏请取问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既反映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之君权至高无上的特点,也反映出官僚政治的特征,其中蕴涵的政治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职官 奏请取问 劾奏 问拟 《大明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传上座部佛教对元明清傣族习惯法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于语和 周囿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3期45-51,共7页
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属于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通说认为,其传入傣族社会的时期大约在公元6-8世纪;随后,对傣族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一方面,傣族被佛教化;另一方面,佛教被傣族化。而傣族习惯法... 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属于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通说认为,其传入傣族社会的时期大约在公元6-8世纪;随后,对傣族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一方面,傣族被佛教化;另一方面,佛教被傣族化。而傣族习惯法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良好反映,自然会出现习惯法佛教化的现象。那么,出现此现象的成因究竟有哪些;在习惯法中又有哪些内容体现了对僧俗之间各种法律关系的调整;以贝叶为承载媒介的佛教经典传递的价值对习惯法的立法理念、刑罚适用的严厉程度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南传大藏经 芒莱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职官有犯之诉讼
3
作者 柏桦 周囿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1,共6页
职官有犯,即职官有犯罪的行为。明代针对职官有犯的诉讼有明确法律规定,事涉官吏自己的事情,不允许官吏本人诉讼;民人对职官有犯的诉讼可以避开本管官,但必须是受害者,只能够诉讼该官不法行为,却不能够告己事。由于职官有犯的诉讼限制,... 职官有犯,即职官有犯罪的行为。明代针对职官有犯的诉讼有明确法律规定,事涉官吏自己的事情,不允许官吏本人诉讼;民人对职官有犯的诉讼可以避开本管官,但必须是受害者,只能够诉讼该官不法行为,却不能够告己事。由于职官有犯的诉讼限制,不但使对职官的诉讼变得困难,因受理规定的缺失,还增加了诉讼风险。为了实施对官吏的有效监督,明王朝曾经出台一些补救措施,却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职官有犯的诉讼渠道不畅通,除了制度的原因,也受到君主专制与官僚政治的影响,最终使社会认可职官有犯的诉讼之难。即便如此,明代在职官有犯诉讼方面的努力,还是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职官有犯 约会词讼 越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