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T及其复配剂对青铜合金的缓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毕江元 宋述鹏 +2 位作者 丁兴 柯德庆 周和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178,共6页
青铜文物是国之瑰宝,其组织成分主要是青铜合金,本工作以青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合金表面的缓蚀效率及机理进行实验探索,为青铜文物保护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实验支持。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测试研究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 青铜文物是国之瑰宝,其组织成分主要是青铜合金,本工作以青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合金表面的缓蚀效率及机理进行实验探索,为青铜文物保护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实验支持。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测试研究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复配尿素和三聚氰胺作为青铜合金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失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MT浓度的增大,试样在三组实验腐蚀溶液中缓蚀效率均上升,其中1%AMT复配尿素组在Na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为最大。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入电解液中AMT浓度的增加,1%AMT复配尿素组的腐蚀电位比1%AMT组上升了0.08 V,缓蚀效率为89.8%。采用SEM和XPS对试样表面含Cu的AMT缓蚀膜进行了分析,并对缓蚀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铜离子与AMT反应生成Cu(I)-AMT络合物,吸附在青铜表面起到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合金 缓蚀效率 尿素 三聚氰胺 缓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变形304L不锈钢在高温碱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2
作者 史建波 陈永康 +2 位作者 朱周杰 林奕锦 周和荣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45-52,共8页
为探究弯曲变形不锈钢复合管在锅炉碱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对材料组织、结构及腐蚀产物形貌、组成等分析,研究了304L不锈钢在300℃含硫碱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弯曲变形对304L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弯曲变形不锈钢复合管在锅炉碱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性能变化规律,通过对材料组织、结构及腐蚀产物形貌、组成等分析,研究了304L不锈钢在300℃含硫碱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弯曲变形对304L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在碱盐环境中试验48 h后表面腐蚀较轻微,腐蚀不均匀,腐蚀产物主要为Fe_(2)O_(3)、FeCr_(2)O_(4)和FeOOH,主要为元素铁和铬优先发生腐蚀;弯曲变形304L不锈钢腐蚀速率较大,腐蚀产物较厚,主要是弯曲变形使304L不锈钢小晶粒变形明显,位错和孪晶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L不锈钢 碱性介质 弯曲变形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在模拟SO2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和荣 李晓刚 +1 位作者 董超芳 肖葵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9-45,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EDX)、增重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研究铝合金1060、铝合金2A12和7A04分别在表面沉积与未沉积70μg/cm2氯化钠条件下在含50×10-6SO2(50ppm)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规律,并测试三种材料力学... 采用扫描电镜(SEM/EDX)、增重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研究铝合金1060、铝合金2A12和7A04分别在表面沉积与未沉积70μg/cm2氯化钠条件下在含50×10-6SO2(50ppm)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规律,并测试三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铝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不断增多,腐蚀增重符合指数衰减规律Δm/A=B+Dexp(-t/k),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表面腐蚀产物形貌呈团状或圆团状,并不断向外扩展延伸,呈现不均匀的凹凸形貌;铝合金在50ppm SO2污染大气环境中腐蚀产物少,腐蚀增重较少,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和硫酸铝;而表面沉积70μg/cm2NaC l的铝合金在模拟50ppm SO2污染大气环境中腐蚀产物明显增多,腐蚀增重大,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大,二氧化硫和氯化钠的协同作用明显促进铝合金的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铝的硫酸盐和铝的氯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SO2污染 增重法 大气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及其氧化膜大气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4
作者 周和荣 李晓刚 董超芳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综述了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膜的大气腐蚀行为和特点。重点阐述了铝合金及阳极氧化膜大气腐蚀过程,大气腐蚀形态即点蚀、晶间腐蚀和剥蚀的特点,我国大气腐蚀规律,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并展望了铝合金大气腐蚀的研究... 综述了铝合金及其阳极氧化膜的大气腐蚀行为和特点。重点阐述了铝合金及阳极氧化膜大气腐蚀过程,大气腐蚀形态即点蚀、晶间腐蚀和剥蚀的特点,我国大气腐蚀规律,大气腐蚀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并展望了铝合金大气腐蚀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腐蚀 腐蚀规律 加速试验 电化学测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2铝合金在模拟溶液中的周浸腐蚀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和荣 李晓刚 +1 位作者 董超芳 肖葵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1-6,43,共7页
采用干湿周浸实验、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A12铝合金在0.6 mol/L NaCl和0.6 mol/LNaCl+0.02 mol/L NaHSO3两种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红外光谱(FTIR)观察分析腐蚀产物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测试... 采用干湿周浸实验、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A12铝合金在0.6 mol/L NaCl和0.6 mol/LNaCl+0.02 mol/L NaHSO3两种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红外光谱(FTIR)观察分析腐蚀产物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增加,力学性能下降,阻抗模值逐渐减小;腐蚀产物形貌以团状和块状为主,在0.6mol/L 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铝的氯化物和氧化铝,在0.6 mol/L NaCl+0.02 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铝的硫酸盐水合物和铝的氯化物;由于NaCl和NaHSO3共同作用,2A12合金在0.6mol/L NaCl+0.02 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高,阻抗模值相对较小,腐蚀速率较高,腐蚀后失重大,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腐蚀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干湿周浸 大气腐蚀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方法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和荣 杜楠 +2 位作者 李真楷 刘松竹 王纯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9-31,共3页
 为了解决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存在的着变色和掉色问题,研究了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的工艺方法,观察了电解着黑色膜层的形貌,分析了膜层表面的成分,并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电极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反应行为。结...  为了解决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存在的着变色和掉色问题,研究了LY12铝合金电解着黑色的工艺方法,观察了电解着黑色膜层的形貌,分析了膜层表面的成分,并用线性电位扫描法和循环伏安法探讨了电极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的电化学反应行为。结果表明,LY12铝合金在NiSO4-SnSO4盐溶液中电解着色能得到黑色膜层,元素镍和锡沉积于氧化膜孔内,其沉积反应过程为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着黑色 LY12铝合金 阳极氧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铝合金在江津自然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和荣 马坚 +3 位作者 陆启凯 冯皓 董超芳 李晓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3期10-14,29,共6页
通过在我国江津典型工业污染大气环境进行大气暴晒实验,测定了1060纯铝、2A12铝合金和7A04铝合金在该地区的腐蚀速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3种铝合金腐蚀表面形... 通过在我国江津典型工业污染大气环境进行大气暴晒实验,测定了1060纯铝、2A12铝合金和7A04铝合金在该地区的腐蚀速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观察分析3种铝合金腐蚀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腐蚀产物结构。结果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铝及其合金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数值增加,腐蚀失重与时间的关系呈幂函数规律(C=A tn);腐蚀产物形貌呈块状或粒状,呈现不均匀的凹凸形貌;腐蚀产物主要为Al(OH)3和Al2(SO4)3.14H2O;耐蚀性能由强至弱依次为1060>2A12>7A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江津 大气腐蚀 失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铝在0.6mol/LNaCl溶液中腐蚀行为的SECM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和荣 马坚 +3 位作者 李晓刚 董超芳 陆启凯 冯皓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2,共5页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系统研究了1060纯铝在0.6mol/LNaC 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060纯铝表面不同区域活性溶解程度不同,且试样表面的氧化电流峰...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系统研究了1060纯铝在0.6mol/LNaC 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腐蚀产物的微观形貌,采用能谱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060纯铝表面不同区域活性溶解程度不同,且试样表面的氧化电流峰分布呈条带状;腐蚀溶解主要发生在FeA lx相周围;试样表面的腐蚀产物数量较少、分布不均匀,腐蚀点主要呈圆环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60纯铝 活性溶解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氧化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烷基酰胺固化聚酯粉末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和荣 姚望 +1 位作者 宋述鹏 吴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5,共6页
采用CASS实验、浸泡实验、交流阻抗和扫描开尔文研究羟烷基酰胺固化聚酯粉末涂层缺陷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机制。结果表明:羟烷基酰胺固化聚酯粉末涂层经240hCASS实验后划痕边沿有少量起泡,最大单边腐蚀宽度小于0.5mm,表面附着力为0... 采用CASS实验、浸泡实验、交流阻抗和扫描开尔文研究羟烷基酰胺固化聚酯粉末涂层缺陷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机制。结果表明:羟烷基酰胺固化聚酯粉末涂层经240hCASS实验后划痕边沿有少量起泡,最大单边腐蚀宽度小于0.5mm,表面附着力为0级;EIS图谱显示涂层下铝合金在0.6mol/L 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扫描开尔文图谱显示聚酯粉末涂层下金属的腐蚀沿划痕处不断向涂层两侧扩散,其阳极和阴极交替变化,导致涂层下腐蚀面积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烷基酰胺 粉末涂层 CASS实验 交流阻抗 扫描开尔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1 nm紫外光对梓木表面性能和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和荣 王珂 +2 位作者 吴涛 赵阳 方北松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92,共9页
紫外光辐射会引起木质文物出现表面变色、皱缩、开裂、翘曲等损伤,严重影响木质文物的保存、观赏和研究价值。梓木为木质文物常用的基材和修复材料,为了研究室内环境中紫外光辐照对梓木表面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我国大别山梓木为对象... 紫外光辐射会引起木质文物出现表面变色、皱缩、开裂、翘曲等损伤,严重影响木质文物的保存、观赏和研究价值。梓木为木质文物常用的基材和修复材料,为了研究室内环境中紫外光辐照对梓木表面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我国大别山梓木为对象,采用UVA-351紫外光模拟加速试验,研究了梓木材料在试验过程中的含水率、质量损失率、表面色差、形貌、结晶度,以及表面官能团、碳和氧含量变化,并分析其老化失效机制。结果表明:梓木经351 nm紫外光辐照30 d后其含水率由初始态的9.0%下降为5.9%后基本保持稳定;质量损失率增加,质量损失率曲线符合幂指函数规律w=4.0t 0.14;表面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暗黄棕色,并出现皱缩现象,梓木劣化特征明显。梓木表面木质素的芳环特征峰经紫外辐照5 d后降解消失,木质素骨架吸收峰强度降低;XPS分析结果显示梓木表面的O1s含量升高,C1s含量下降,其氧碳比(O/C)增加,表面氧化程度增加。木质素降解是梓木劣化的主要原因,纤维素晶格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对含量增大。研究内容可对梓木文物修复和存放、现存文物劣化维护以及服役寿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木 351 nm紫外光 老化(劣化) 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衍射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捷企业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和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68,144,共6页
敏捷企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先进企业模式。本文对敏捷企业概念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敏捷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敏捷性等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敏捷企业理论研究的特点,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敏捷企业 虚拟企业 敏捷虚拟企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Ni掺杂石墨烯表面吸附C2H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述鹏 贾娜娜 +2 位作者 龚铁夫 周和荣 吴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0-716,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本文对本征石墨烯以及掺杂Fe,Co,Ni石墨烯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并计算了C2H4在本征石墨烯以及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过程,讨论了体系的吸附能、稳定性、DOS及掺杂对键长的影响...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本文对本征石墨烯以及掺杂Fe,Co,Ni石墨烯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优化计算,并计算了C2H4在本征石墨烯以及掺杂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过程,讨论了体系的吸附能、稳定性、DOS及掺杂对键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2H4在本征石墨烯B位的吸附和掺杂石墨烯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在本征石墨烯T和H位的吸附为物理吸附;掺杂后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增大,与本征石墨烯相比,掺杂使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积分显著提高,表明掺杂石墨烯的电导性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对C2H4的气敏度..C2H4在Fe、Co、Ni分别掺石墨烯的最佳吸附位为T位、H位和B位;掺杂Fe,Ni后体系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且掺杂Ni时体系的吸附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掺杂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结构、技术能力与自主创新方式——基于中国科技型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光磊 廖建桥 周和荣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不同组织结构形态导致企业的技术能力对自主创新方式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既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技术能力对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将组织结构、技术能力、自主创新方式整合...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不同组织结构形态导致企业的技术能力对自主创新方式产生差异性的影响.既有文献主要集中于技术能力对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将组织结构、技术能力、自主创新方式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以我国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结构对企业技术能力与自主创新方式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我国科技型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如何有效调整自主创新方式提供了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结构 技术能力 创新来源 创新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捷企业协同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海婴 周和荣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在分析敏捷企业协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敏捷企业的协同动因、协同方式及其实现形式、协同的潜在冲突或成本,构建了敏捷企业4区6因素7基础协同模型,揭示了敏捷企业的协同运行机理。
关键词 敏捷企业 协同模型 竞争模型 服务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对乙二醛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涛 周和荣 +3 位作者 王珂 魏彦飞 方北松 赵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5,共7页
乙二醛聚合物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饱水木漆器文物脱水加固保护材料。文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研究了在波长351 nm的紫外光辐照后乙二醛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乙二醛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多... 乙二醛聚合物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饱水木漆器文物脱水加固保护材料。文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研究了在波长351 nm的紫外光辐照后乙二醛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乙二醛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多为含氧五元环和六元环,其分子结构存在晶粒尺寸较小的微晶单元。乙二醛聚合物吸收紫外光后,其含氧环结构中的C—O—C键被破坏,结晶度逐渐降低且玻璃化转变现象逐渐消失。经紫外光辐照试验后,试样失水质量降低;表面逐渐产生凸起、破裂,且光泽度逐渐降低;其颜色先向橙黄色转变,随后变为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聚合物 紫外光老化 玻璃化转变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镁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万天 宋述鹏 +4 位作者 王今朝 周和荣 毛雨旭 熊少聪 李梦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近年来,镁合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可降解吸收等特点,被誉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材料”。然而,由于腐蚀速率过快和存在局部腐蚀的缺点,目前的生物镁合金仍达不到临床... 近年来,镁合金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可降解吸收等特点,被誉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材料”。然而,由于腐蚀速率过快和存在局部腐蚀的缺点,目前的生物镁合金仍达不到临床应用的要求。本文从高纯化、合金化、热处理工艺、表面改性等方面综述了最近几年生物镁合金在提高腐蚀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添加无毒性合金元素,适当的表面涂覆,先进的制备技术及热处理工艺方面,对如何研制出腐蚀性能更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可降解 生物相容性 合金化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ConAgm(n+m=13)表面吸附C2H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娜娜 宋述鹏 +2 位作者 张远卓 周和荣 王今朝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2-598,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本文对Co_nAg_m(n+m=13)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后,研究了C_2H_4分子在这类团簇的表面吸附行为,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稳定性、DOS以及吸附前后键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_2H_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本文对Co_nAg_m(n+m=13)团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后,研究了C_2H_4分子在这类团簇的表面吸附行为,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稳定性、DOS以及吸附前后键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_2H_4在团簇top位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而在face位和bridge位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后,C_2H_4@Ag13的稳定性高于C_2H_4@Co13,且在face位吸附时C_2H_4@Co2Ag11的结构最为稳定.随着Co原子数的增加,团簇中原子间成键能力减弱,而d电子轨道则呈现出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导致其向能量相对高处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团簇 表面吸附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盐雾腐蚀环境中B340LA钢板的腐蚀周期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鹏洋 周和荣 +2 位作者 但佳永 吴磊 吕良兴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2,67,共6页
为了探究B304LA钢在大气沿海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在中性盐雾腐蚀环境中对B340LA钢板进行0~50d的连续喷雾腐蚀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未除去表面腐蚀产物的截面进行观察分析,观察表面锈层分层情况;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探针(EPMA... 为了探究B304LA钢在大气沿海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在中性盐雾腐蚀环境中对B340LA钢板进行0~50d的连续喷雾腐蚀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未除去表面腐蚀产物的截面进行观察分析,观察表面锈层分层情况;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结构及锈层内合金元素的分布;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锈层进行了交流阻抗谱曲线测定。结果表明:B340LA钢板在中性盐雾条件下随着腐蚀天数的增加腐蚀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然后继续增大的趋势,交流阻抗容抗弧半径不断减小,腐蚀产物主要由β-FeOOH、α-FeOOH、γ-FeOOH、Fe3O4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340LA钢板 中性盐雾 锈层分析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Fe_(2)B晶体结构、力学性能及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铁夫 宋述鹏 +2 位作者 刘俊男 周和荣 吴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本文系统地研究了Fe_(8-x)Mn_(x)B_(4)(x=0,0.25,0.5,1,2,3,4,5,6,7,8)的晶体结构、机械性能和电子结构.计算得到Fe_(2)B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相符,所有Fe_(8-x)Mn_(x)B_(4)相都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本文系统地研究了Fe_(8-x)Mn_(x)B_(4)(x=0,0.25,0.5,1,2,3,4,5,6,7,8)的晶体结构、机械性能和电子结构.计算得到Fe_(2)B的晶格常数与实验值相符,所有Fe_(8-x)Mn_(x)B_(4)相都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随着Mn掺杂浓度逐渐增大,Fe_(8-x)Mn_(x)B_(4)的各向异性先减弱后增强,Fe_(7.75)Mn_(0.2)5B_(4)的各向异性最弱.当Mn掺杂浓度较低时,Fe_(8-x)Mn_(x)B_(4)的硬度略微降低,韧性增强.除了Fe_(7)Mn_(1)B_(4)、Fe_(6)Mn_(2)B_(4)、Fe_(5)Mn_(3)B_(4)、Fe_(4)Mn_(4)B_(4)之外,其余的Fe_(8-x)Mn_(x)B_(4)相的韧性均比Fe_(2)B好.由电子结构可以发现,Fe_(8-x)Mn_(x)B_(4)的力学性能主要由Fe-B键或Mn-B键决定.Mn掺杂到Fe_(2)B中会使得B-B共价键增强,Fe_(2)B的本征脆性得到改善,同时Fe_(2)B的磁性不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Fe_(2)B 晶体结构 机械性能 磁性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W_(x)Mo_(1-x)S_(2)合金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俊男 宋述鹏 +2 位作者 胡冬冬 周和荣 吴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040-14044,14051,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W_(x)Mo_(1-x)S_(2)(x=0,0.25,0.5,0.75,1)单层合金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合金的带隙都为直接带隙,随着W含量增加可由1.802 eV增加至1.940 eV,但并不是...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对W_(x)Mo_(1-x)S_(2)(x=0,0.25,0.5,0.75,1)单层合金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合金的带隙都为直接带隙,随着W含量增加可由1.802 eV增加至1.940 eV,但并不是线性增加。电荷差分密度图计算结果显示,随着W含量的增加,Mo原子失电子数逐渐增加,W原子得电子数逐渐增加。合金的光学性质可随着W含量的变化调谐。随着W含量的增加,W_(x)Mo_(1-x)S_(2)合金的静态介电常数逐渐减小,虚部吸收阈值逐渐增大,吸收边向高能区移动。与本征Mo_(16)S_(32)相比W_(x)Mo_(1-x)S_(2)合金在紫外光区域(6~8.5 eV)表现出更强的紫外吸收能力,而W_(12)Mo_(4)S_(32)和W_(16)S_(32)合金在可见光区域(~3 eV)有着更高的吸收系数,这在理论上表明此类单层合金在可见光及近紫外光区域可应用于光电信号的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W_(x)Mo_(1-x)S_(2)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