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级尺度下重庆市碳收支时空分异及碳综合补偿分区
1
作者 陈芳焱 周启刚 +2 位作者 夏玉松 张晓媛 姚转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5,278,共11页
[目的]探究县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确不同分区碳补偿策略,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准的县域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区域,依托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 [目的]探究县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确不同分区碳补偿策略,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准的县域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区域,依托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收支核算体系和基尼系数分析碳收支时空动态及平衡关系特征,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三维魔方法建立碳综合补偿分区方案。[结果](1)2000—2020年,碳收支上升,分布格局稳定。碳排放增长2.67×107 t,呈“单核(主城九区)辐射”分布格局,碳吸收仅增长3.2×106 t,呈“两翼高,中心城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碳排放差异相对平衡,碳排放基尼系数均值为0.35,低于0.4警戒线。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0.76~3.06)、碳生态承载系数(0.01~14.71)范围差距大,供需错配严重。(3)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将重庆市分为20个支付区、16个平衡区和2个获补区。结合管理类型分区,最终分为6大类,2个支付区—低碳减排区、3个支付区—低碳优化区、15个支付区—低碳控制区、4个平衡区—低碳优化区、12个平衡区—低碳控制区、2个获补区—低碳控制区。[结论]重庆市碳收支时空分异显著,碳供需错配严重,碳综合补偿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区差异。在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下,科学制定差异化碳综合补偿策略,推进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促进区域间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 碳综合补偿分区 管理类型分区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三江并流区土地利用/覆被现状格局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启刚 周万村 +2 位作者 张宝雷 黄志勤 江晓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6-158,162,共4页
通过对2000TM影像进行解译,采用GIS技术,将DEM生成坡度与坡向图,对三江源并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分布现状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草地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林地,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只占很少比例;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3400... 通过对2000TM影像进行解译,采用GIS技术,将DEM生成坡度与坡向图,对三江源并流区土地利用/覆被分布现状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草地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林地,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只占很少比例;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3400m的平地;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4200m、大于25°的阴坡,草地主要在海拔3800~4500m范围内均匀分布;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4200m的平地;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m以上、大于25°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三江源并流区 LUCC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启刚 张晓媛 +2 位作者 杨霏 郑莉 曹倩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7-192,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风险。采用三峡库区重庆段2010年TM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采用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风险。采用三峡库区重庆段2010年TM遥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采用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以中度风险和较低风险为主,生态风险由东北到西南逐渐减轻。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重庆主城九区及长寿的生态环境影响力有限;而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较低的土地利用风险压力将导致区域生态风险状态与响应值偏高。因此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应重点予以关注,强化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评价 PSR模型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启刚 陈丹 陈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9-193,共5页
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研究土地利用重心,能揭示人类利用或改造土地在空间上的轨迹,有助于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对25a来各类土地利用垂直重心、坡度重心、平面空间重心及其迁移速率进行了系... 土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研究土地利用重心,能揭示人类利用或改造土地在空间上的轨迹,有助于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对25a来各类土地利用垂直重心、坡度重心、平面空间重心及其迁移速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全面阐述了土地利用重心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25a间各地类重心分布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各地类垂直重心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不同地类的坡度重心范围有明显的差异,各地类平面重心分布和迁移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地类重心空间迁移方向和速度差异明显,水域总体相对较稳定,其重心迁移方向与速度都不大;建设用地与耕地各重心迁移趋势较为明显;草地、林地、未利用地重心迁移波动性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重心迁移 都市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启刚 陈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制约性更加凸显。以地形特征明显的重庆都市区为例,以DEM数据和TM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提取2010年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坡度数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在不同高...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制约性更加凸显。以地形特征明显的重庆都市区为例,以DEM数据和TM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提取2010年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坡度数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在不同高程等级、坡度等级以及地形位等级中的分布指数,分析重庆都市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在地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等级下分布指数的分异特征明显;在各地形因子等级区域中,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差异突出;随着城市用地扩张,各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高程为500~1 200m的平地、400~600m的低缓坡以及500m以下的高缓坡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竞争趋势,是人地关系协调的重点区域;伴随城市扩展,建设用地侵占耕地和陡坡耕地大量存在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分异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重庆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成都市郊区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启刚 张叶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3-818,共6页
将遥感影像经过纠正和增强后,采用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成都市郊区的景观类型分布信息;通过选择分析指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郊区生态环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总体景观格局由少数景观类型... 将遥感影像经过纠正和增强后,采用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成都市郊区的景观类型分布信息;通过选择分析指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郊区生态环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总体景观格局由少数景观类型占主导地位。成都市郊区各区县间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双流县和温江区保持了良好的景观多样性,而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景观相对比较单一;郫县和温江区景观由少数类型占主导地位比其他区县突出;在景观分布形式上,双流县和新都区景观成片分布现象也比其他区县严重;各区县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也不相同,其中双流县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而青白江区和龙泉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指数 成都市郊区 自动分类 目视判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经类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特色培养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启刚 陈丹 +3 位作者 马泽忠 张晓嫒 陈倩 王福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6016-16018,共3页
以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特色培养方案、培养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具有财经特色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特色培养模式,以期为具有其他特色背景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财经类高校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本科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启刚 张晓媛 +3 位作者 陈倩 陈丹 王福海 杨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311-1313,共3页
以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知识-能力-素质"阶梯型培养模式内涵,构建了适用于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结构,并对该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且提出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以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知识-能力-素质"阶梯型培养模式内涵,构建了适用于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结构,并对该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且提出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专业培养模式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知识-能力-素质 阶梯型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启刚 陈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6,共9页
在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以及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直接导致土地水蚀荒漠化的形成与加剧,土地作为人类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又将直接受到水蚀荒漠化的影响。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综... 在人类对物质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土地利用的不合理以及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直接导致土地水蚀荒漠化的形成与加剧,土地作为人类的核心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又将直接受到水蚀荒漠化的影响。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综合运用图谱分析、地形梯度分析以及幅度分析方法,分析了2003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三峡蓄水工程期间水蚀荒漠化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水蚀荒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目前为止,库区蓄水对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库区周围水蚀荒漠化时空演变特征相对显著;2003—201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程度水蚀荒漠化的空间组成结构、数量变化、平面重心分布以及基于地形特征下的图谱变化类型分布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8a期间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蚀荒漠化现象改善趋势不明显,水蚀荒漠化在轻度水蚀荒漠化区域以及高程为500~1200m,坡度为15。~25。的区域呈现出最不稳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地形因子与水蚀荒漠化现象存在密切关系。研究可为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开发整理的区域选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蚀荒漠化 图谱分析 地形梯度 RS和GIS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模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201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启刚 彭春花 +2 位作者 刘栩位 向宇峰 周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0-318,共9页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判断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综合诊断全面蓄水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遥感影像数据...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判断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综合诊断全面蓄水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3个方面构建VOR模型,定量评价消落带10年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VOR模型可适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2)10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保持良好状态,其中改善型健康特征总面积占比最大,为44.47%,消落带健康状况呈现逐年稳定并改善趋势;(3)空间分布上,健康水平数量结构呈“凸”形分布态势,库腹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好于库首和库尾;(4)库首消落带生态系统活力值偏低,低值面积占库首消落带面积比超过60%,需要重视。综上,通过评价消落带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VOR模型 遥感 三峡库区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解释的重庆市重要生态空间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启刚 李剑 +2 位作者 孟浩斌 张晓媛 庞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2-300,共9页
为了解重庆市重要生态空间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从自然生态、人为影响和景观格局方面分别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模型、图斑破碎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8年相应指标状况,并... 为了解重庆市重要生态空间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从自然生态、人为影响和景观格局方面分别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模型、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模型、图斑破碎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和2018年相应指标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生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计算和打分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重要生态空间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城区和渝西各区县NDVI波动变化幅度较大,渝东北地区NDVI变化以城口县、巫溪县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渝东南各区县NDVI在小幅波动中稳定提高。(2)研究区NDBI呈“降—升—降”的趋势,2018年数值较2002年降低了52.67%,说明区域受人类的影响越来越低,但巫山县、云阳县和奉节县等区县建筑指数仍维持较高水平。(3)研究区图斑个数最多和最少的区县分别是渝北区和渝中区,图斑总面积最大和最少的分别是巫溪县和渝中区。全市各区县的图斑破碎度主要分布在0~4,其中梁平区图斑破碎度最大,为9.44,渝中区破碎度最小,仅0.02。(4)研究区生境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口县、巫山县等6个区县的生境质量始终位于生境质量Ⅰ级,而渝北区、大足区、梁平区、合川区4个区县的生境质量始终位于Ⅳ级,剩余区县则在各质量等级中反复上升或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释 重要生态空间 生境质量评价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12
作者 周启刚 陈倩 +3 位作者 陈丹 马泽忠 张晓媛 王福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335-2336,2339,共3页
从优化目标、优化原则、优化方案以及优化实施效果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基于统筹城乡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统筹城乡 培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2010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福海 周启刚 +2 位作者 杨霏 杨鹏五 王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1-225,231,共6页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一个区域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能揭示人类利用土地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有助于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反映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为土地利...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一个区域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能揭示人类利用土地的广度、深度和合理程度,有助于全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理,反映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三峡库区2010年TM影像数据,获得三库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采用计量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三峡库区各区县在土地类型多样化、组合类型形式和区位指数各有差异。从库区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来看,兴山县用地类型最单一,主要以林地为主;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渝中区土地利用程度最高;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来看,长寿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最低。文章旨在为制定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RS GIS 计量地理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山地都市区1985-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地形特征分异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陈丹 周启刚 +1 位作者 何昌华 刘琳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0-215,220,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低强度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向高强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的制约性越显突出。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利用TM数据和DEM数据,综合研究分析1985—2010年间重庆都市区的各类用地在高程、坡度以...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低强度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向高强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受地形因子的制约性越显突出。以重庆山地都市区为例,利用TM数据和DEM数据,综合研究分析1985—2010年间重庆都市区的各类用地在高程、坡度以及地形位不同地形因子中的分布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区各用地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等级下分异性特征显著,各地形因子等级中土地利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特征明显。近25a来,重庆都市区高强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500m高程以下的平地和400m高程以下的低缓坡,结构相对稳定;在500~1 200m的平地、400~600m的低缓坡以及500m以下的高缓坡区域内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竞争态势明显,人地矛盾突出,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核心区域;重庆都市区内的陡坡、500m以上的高缓坡以及600m以上的低缓坡内的草地、林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应作为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的重点监测对象。文章旨在为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特征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重庆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I的典型西南山区耕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石柱县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丹 周启刚 +1 位作者 何昌华 刘琳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以重庆市石柱县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中的平均邻近指数(MPI),定性分析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运用空间两数拟合方法、可达距离函数、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研究居民点、公路、农村道路以及水域... 以重庆市石柱县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中的平均邻近指数(MPI),定性分析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运用空间两数拟合方法、可达距离函数、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研究居民点、公路、农村道路以及水域对耕地的影响机理,分析耕地基于地形梯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石柱县耕地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聚集式分布;居民点、公路、农村道路和水域对拂地的空间分布都起着不同程度的吸引作用,居民点对耕地分布的影响最大;各因素对耕地的影响程度和机理不同,居民点、农村道路和水域对耕地的影响属于小范同高程度式,公路对耕地存在大范围低程度的影响;地形因子对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限制作用,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100~1200m高程和0~25°坡度的区域内,且更倾向于分布在低高程和低坡度区域。文章旨在为西南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的选址提供参考和依据,并以期能为其他地区进行耕地开发和整理的选址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整理 平均邻近指数(MPI) 空间函数拟合 地形位指数 典型西南山区 重庆石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国洪磊 周启刚 +1 位作者 焦欢 李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317,359,共5页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土地利用的重要发展趋势。以三峡库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五期的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各期土地利用现...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土地利用的重要发展趋势。以三峡库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五期的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各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析三峡库区各期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对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2010—2013年三峡库区总体上呈现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的趋势;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表现出差异性,建设用地和水域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大,草地、耕地和林地动态度较小;研究期内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增大的趋势。研究方法和结果有助于了解三峡库区近13a来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从而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动态度 土地利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宝雷 周万村 +1 位作者 周启刚 冯朝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6,共5页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近50年的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该文以TM、SPOT、MSS影像和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为基础,通过一种新的自动提取方法获取了2002年三峡库区的各类型林地资源现状分布,并通过人工修改达到了精度要求.通过人工解译找动态图斑的...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近50年的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该文以TM、SPOT、MSS影像和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为基础,通过一种新的自动提取方法获取了2002年三峡库区的各类型林地资源现状分布,并通过人工修改达到了精度要求.通过人工解译找动态图斑的方法获取了近50年三峡库区其他各期(2000、1995、1986、1973和1953年)的林地资源分布图,并对近50年三峡库区各种林地的变化过程作了分析.以全国191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插值获取三峡库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并对三峡库区林地变化的气候响应做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各种林地在近50年经历了剧烈减少—缓慢减少—较大减少—不断恢复的发展过程.三峡库区的年均气温对林地变化的响应不明显,而年降水量与林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但是年降水量的变化相对于林地面积的变化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和某个时段上的反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获取 图像分割 林地变化 气候响应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典型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与整治规划分区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焦欢 周启刚 +2 位作者 李辉 国洪磊 马培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4-209,共6页
农村居民点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居民点适宜程度的高低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农村居民点变化数据、DEM数据以及相关规划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对... 农村居民点作为我国城乡二元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居民点适宜程度的高低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农村居民点变化数据、DEM数据以及相关规划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建立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体系对石柱县居民点适宜进行评价,再结合评价结果和相关规划进行石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石柱县农村居民点适宜程度总体较好,不同空间分布上适宜度差异性明显,在经济发展状况好地势平坦区域适宜度较高;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势起伏大的区域亟需重点整治,经济发展较为平缓的区域主要以内部改造为主,而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需依据其各自的环境因素通过城镇化改造和重点区域重点整治的方式共同作用;西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该研究对实现典型山地丘陵区的农村居民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 整治规划 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的重庆都市区地表热环境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倩 周启刚 金亚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89,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结构相应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选取重庆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TM1988,2000和2011年三期夏季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R...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结构相应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尤为突出。文章选取重庆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TM1988,2000和2011年三期夏季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RS和GIS,采用单窗口算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对城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热中心以及城市建设用地重心迁移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地表热环境与城市扩张及下垫面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1年,研究区地表温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性,区域温度整体有所上升,热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热中心与建设用地重心两者地迁移具有高度一致性;热环境效应强度与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大致呈正相关,与植被或水域的分布情况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城市地表热环境效应、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单窗口算法 建设用地扩张 下垫面 重庆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典型山地城市建设用地蔓延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志强 代富强 +1 位作者 周启刚 陈红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3-197,共5页
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自改革开放的近30a内,区域建设用地的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其建设用地蔓延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十分必要。通过构建拓扑关系指数区分建设用地蔓延类型,分析了1978—2007年不同研究时段、不同区域的建设用... 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重庆市自改革开放的近30a内,区域建设用地的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对其建设用地蔓延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十分必要。通过构建拓扑关系指数区分建设用地蔓延类型,分析了1978—2007年不同研究时段、不同区域的建设用地在平面和立面的蔓延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用地从5 885.69hm2增加到29347.47hm2;跳跃型发展是建设用地主要的蔓延类型;建设用地的蔓延使得区域建设用地的重心在竖向方向上由1978年的250.40m升高到2007年的284.61m。近30a来重庆城区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建设用地的重心不断抬升,可能会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因此需从规划的角度对城市扩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建设用地蔓延 时空特征 空间拓扑 重庆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