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祖禹与《资治通鉴》
1
作者 周原孙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3期104-106,共3页
《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354卷,囊括上起战国,下迄五代的1362年的历史。《通鉴》包罗宏富,卷帙浩繁。它是由司马光主编,刘(分攵)、刘恕、范祖禹等协助,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的。... 《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354卷,囊括上起战国,下迄五代的1362年的历史。《通鉴》包罗宏富,卷帙浩繁。它是由司马光主编,刘(分攵)、刘恕、范祖禹等协助,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的。作为司马光的助手之一,范祖禹在编写《通鉴》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过去讲《通鉴》时,往往只谈司马而少谈范与刘,这是有违历史真实的。对此,本文试评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祖禹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历史真实 编年体 熙宁 史料记载 通史 史学家 治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蜀的枢密使
2
作者 贾大泉 周原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枢密使出现于唐末,到宋代已成为与宰相地位相当的专掌全国军政的最高官员。为了探讨枢密使及其官署——枢密院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必要对前后蜀枢密使制度作一番考察。由于封建史家认为五代是“干戈贼乱之世,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 枢密使出现于唐末,到宋代已成为与宰相地位相当的专掌全国军政的最高官员。为了探讨枢密使及其官署——枢密院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必要对前后蜀枢密使制度作一番考察。由于封建史家认为五代是“干戈贼乱之世,礼崩乐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的时代,“其事无法而不合于理者多矣,皆不足道也”,加上封建史家往往以中原王朝为正统,对周边十国的历史极不重视,对其典章制度的纂述尤为疏阔。因此,我们只能依据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密使 枢密院 前后蜀 翰林学士承旨 前蜀 中原王朝 典章制度 孟知祥 演变过程 三纲五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纸币理论评述
3
作者 周原孙 《西南金融》 1994年第S1期55-58,共4页
宋代纸币理论评述周原孙自北宋初年四川地区诞生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之后,到了南宋,纸币已成为主要流通手段,当时,流通于东南地区的称为东南会子,这是南宋的主要纸币。此外,还有四川钱引、两淮会子、湖北会子、银会子... 宋代纸币理论评述周原孙自北宋初年四川地区诞生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之后,到了南宋,纸币已成为主要流通手段,当时,流通于东南地区的称为东南会子,这是南宋的主要纸币。此外,还有四川钱引、两淮会子、湖北会子、银会子等。宋代纸币产生与发展,对当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子 理论评述 北宋初 钱引 袁甫 铁钱 《宋史》 盐钞 周原 兼并之家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