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勐佳 吴自银 +5 位作者 马胜中 尚继宏 梁裕杨 周洁琼 李守军 赵荻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8,共13页
基于4 530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 基于4 530km高分辨率单道地震数据和钻孔资料,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的方法,对台湾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进行了划分,自上而下共识别出R0、R1、R2、R3、R4等5个主要反射界面,分别对应海底、3ka BP前后高海平面、最大海泛面、海侵面和Ⅰ型层序界面,并以此划分出4个地层单元:晚全新世浅海-滨海沉积A,中全新世浅海沉积B,早全新世海侵沉积C,晚更新世陆相河流沉积D。在海平面变化的作用下,海峡地区先后发育低水位沉积D(低位体系域),海侵沉积C(海侵体系域)、高水位沉积B和A(高位体系域)。研究了台湾海峡的典型地震相,提出了关于台中浅滩(云彰隆起)处的楔状沉积体的新观点,认为该楔状体为全新世中期以来形成的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潮流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潮流沙脊,其物质主要来源于台湾。识别出了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古河道沉积,海平面变化和地势高低是其形成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 地震相 海平面 晚更新世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沙波特征线的最优方向剖面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洁琼 吴自银 +4 位作者 赵荻能 尚继宏 李守军 梁裕杨 周勐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7,共11页
海底沙波是发育在近海陆架上的一种常见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沙波特征与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沙波脊线与谷线是表征海底沙波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精确描述沙波运动的基本参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数字水深模... 海底沙波是发育在近海陆架上的一种常见海底地貌类型,海底沙波特征与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沙波脊线与谷线是表征海底沙波的最基本特征,也是精确描述沙波运动的基本参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数字水深模型的沙波特征线自动识别方法——最优方向剖面法,基于水深曲面归算得到最优剖面方向,再依据最优剖面方向求导并判定极值,自动提取沙波形态特征点,最终形成沙波脊线和谷线。以台湾浅滩复合型沙波为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基于不同分辨率的数字水深模型自动准确地提取海底沙波脊线与谷线,勿需设置阈值,地形自动化识别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方向剖面法 数字水深模型 八邻域 沙波 脊线 谷线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底沉积物稀土元素与影响因子关系的BP神经网络定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昊 许冬 +3 位作者 龙江平 周勐佳 唐博 金路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6,共9页
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受多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很难定量分析。北部湾沉积物稀土元素(∑REE)与物源、水动力、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百分比等关系定性分析显示,本区∑REE的物源主要由陆源岩石控制,弱水动力和细颗粒度都对应较高... 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受多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很难定量分析。北部湾沉积物稀土元素(∑REE)与物源、水动力、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百分比等关系定性分析显示,本区∑REE的物源主要由陆源岩石控制,弱水动力和细颗粒度都对应较高含量的∑REE。结合北部湾海底沉积物的位置、砾石含量、砂含量、粉砂含量、黏土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训练出来的BP神经网络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定量分析各影响因子与∑REE的关系,获得单个影响因子与∑REE的关系曲线。这些关系曲线揭示了北部湾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与各影响因子的联系,所获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自动判断并定量计算,有助于识别每一个因子对稀土元素含量影响的大小,是如何控制∑REE的分布,从而根据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去推断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地质演变,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散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影响因子 定量分析 BP神经网络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R11柱样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修淳 陈新玺 +3 位作者 周勐佳 徐美娜 张旭 邢健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南极大陆边缘沉积物记录着南极及周缘地区海洋沉积与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利用ICP—MS分析技术对取自南极罗斯海的R1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在R11柱样沉积物中,∑REE介于132.33~200.75μg/g之间,在纵向上呈现波... 南极大陆边缘沉积物记录着南极及周缘地区海洋沉积与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利用ICP—MS分析技术对取自南极罗斯海的R1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在R11柱样沉积物中,∑REE介于132.33~200.75μg/g之间,在纵向上呈现波动式变化,体现出了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REE含量变化与沉积物细粒组分(粉砂+黏土)和硅质生物碎屑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配分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均一和Eu明显负异常的右倾型,与上陆壳(UCC)和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配分模式较为接近,揭示R11柱样沉积物来源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相对稳定,物源区具有大陆性质。综合REE配分模式、富集因子和典型参数等特征分析表明,R11柱样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缘的维多利亚地、横断山脉和玛丽伯德地古老沉积岩石或地层提供的长英质碎屑,新生代火山岩物源贡献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样岩心 稀土元素 物源 南极罗斯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罗斯海柱样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被引量:1
5
作者 修淳 霍素霞 +3 位作者 周勐佳 张旭 邢健 徐美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0,共8页
南极周边海域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全球碳循环和海洋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取自南极罗斯海的RBA08C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碳和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RBA08C柱样中TOC含量在顶部0~... 南极周边海域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全球碳循环和海洋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取自南极罗斯海的RBA08C柱状样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碳和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RBA08C柱样中TOC含量在顶部0~12cm呈现随柱深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自12cm以深含量总体相对稳定;TN总体具有与TOC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含量变化呈现较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具有相同来源;沉积物TOC/TN比值和δ13 C值揭示RBA08C柱样有机质主要为海洋生源沉积,其含量变化应主要受控于上层水体生产力、沉积速率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RBA08C柱样的TOC埋藏率约为50%,与位于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边缘的IS-4站柱样相同,加之较为相近的TOC和TN含量及变化趋势,表明两者可能具有相近的沉积速率,其所在的海区是南极海域较重要的碳循环和碳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和氮 有机质来源 埋藏率 柱样沉积物 南极罗斯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