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Φ200高超声速风洞调试和流场校测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勇为 易仕和 程忠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1,共5页
介绍了新近建成的马赫数为2.5-7.0的Φ200mm高超声速风洞(Φ200 Hypersonic Wind Tunnel,HWT-200)调试情况及空风洞流场校测结果。调试校测结果表明,风洞的总温、总压、运行时间等参数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顺利实现了宽马赫数范围下的... 介绍了新近建成的马赫数为2.5-7.0的Φ200mm高超声速风洞(Φ200 Hypersonic Wind Tunnel,HWT-200)调试情况及空风洞流场校测结果。调试校测结果表明,风洞的总温、总压、运行时间等参数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顺利实现了宽马赫数范围下的超声速/高超声速运行;本风洞有较大的实验段流场均匀区,各流场的马赫数均方根偏差全部达到GJB(1179-91)的合格指标,一部分达到了先进指标。风洞运行时间不少于20s,是一座参数范围较宽、运行成本较低、维护方便、可用于空气动力学教学试验和基础性科学研究的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风洞 风洞调试 流场校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高超声速静风洞的气动设计和结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勇为 易仕和 +2 位作者 陈植 陆小革 葛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7,43,共5页
论述了发展高超声速静风洞设备与技术的重要性,对静风洞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根据国内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针对开展静风洞的实验技术及边界层稳定性问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一座M6高超声速静风洞(M6HQWT)的气动和结构设计... 论述了发展高超声速静风洞设备与技术的重要性,对静风洞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根据国内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针对开展静风洞的实验技术及边界层稳定性问题研究的背景,提出一座M6高超声速静风洞(M6HQWT)的气动和结构设计,重点讨论了阀门管路、稳定段和喷管抽吸装置的设计特点。M6HQWT的设计马赫数为6.0,喷管出口直径120mm,总压l一5MPa,总温约500K,运行时间20~30s。M6HQWT是国内第一座高超声速静风洞,具备实验教学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静风洞 层流喷管 边界层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湍流度磁悬浮风洞的气动和结构设计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勇为 常熹钰 易仕和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共6页
对磁悬浮风洞的历史、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和介绍 ,提出了建造 30 0mm× 30 0mm磁悬浮低速风洞 (简称MSWT 30 0 )的设计思想 ,给出了MSWT 30 0主要部件 ,包括离心式鼓风机、过渡段、大角度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实验段。MSWT 30
关键词 磁悬浮风洞 磁悬挂天平 离心式鼓风机 MSWT-300型 设计 实验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静风洞的气动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勇为 常熹钰 +1 位作者 易仕和 张艳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6,共6页
论述国际上关于超声速静风洞发展的基本过程、发展水平和我国发展这一风洞实验设备与技术的必要性 ,对静风洞的基本概念、层流喷管的设计方法等有关环节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与讨论。根据国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 ,针对开展静风洞的实验... 论述国际上关于超声速静风洞发展的基本过程、发展水平和我国发展这一风洞实验设备与技术的必要性 ,对静风洞的基本概念、层流喷管的设计方法等有关环节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与讨论。根据国外发展静风洞的经验和成果 ,针对开展静风洞的实验技术及边界层稳定性问题研究的背景 ,提出一座静风洞 (SQWT - 1 2 0 )的气动设计 ,SQWT - 1 2 0的设计马赫数为4.0 ,喷管出口直径 1 2 0mm ,Re/m =0 .46~ 1 .78×1 0 7,运行时间 6~6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静风洞 气动设计 层流喷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静风洞设计和流场校侧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勇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92,共5页
论述了静风洞概念并设计和建立了一座小型静风洞SQWT-120.SQWT-120的设计马赫数为4.0,喷管出口直径为120mm,Re=0.46~1.78×107,运行时间为6~60s.测量结果表明,喷管出口马赫数为3.8,在x从160~438mm一段轴向距离内,ΔM/≯±1.... 论述了静风洞概念并设计和建立了一座小型静风洞SQWT-120.SQWT-120的设计马赫数为4.0,喷管出口直径为120mm,Re=0.46~1.78×107,运行时间为6~60s.测量结果表明,喷管出口马赫数为3.8,在x从160~438mm一段轴向距离内,ΔM/≯±1.2%.在P0=0.4MPa,喷管出口6cm处,静压脉动值不超出0.1%,风洞工作时间15s,具备静风洞试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 静风洞 设计 校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当前教材建设工作的几点看法
6
作者 周勇为 郑雪松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4年第3期92-93,共2页
当前,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高校教材建设的现状,提出做好高校教材建设工作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高校 教材建设 教学质量 领导责任 理论研究 教材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森林灭火技术原理的试验探索 被引量:4
7
作者 常熹钰 周勇为 张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8-172,共5页
Using shock tube and coherent experimental technique, the sweeping process of shock wave in ground, forest belt and flame field is photographed, the sudden extinguish time of flame and the overpressure of shock wave w... Using shock tube and coherent experimental technique, the sweeping process of shock wave in ground, forest belt and flame field is photographed, the sudden extinguish time of flame and the overpressure of shock wave was measured.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it was obvious for shock wave extinguishing forest fire, the high dynamic pressure induced by shock wave may be the immediate cause of extinguishing flame. Moreover the over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ise of air causing by shock wave would make the combustible pyrolysis gas of forest tree mix with atmosphere then ignite and burn out, which probably is an important effect in restraining forest f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 森林火灾 防火技术 森林灭火技术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喷出过程和在林带中的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常熹钰 易仕和 +3 位作者 罗俊荣 周勇为 文定元 邓湘雯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3-378,共6页
运用激波管技术研究了激波从管口喷出和在林带中传播这两个基本问题。给出了三方面的结果 :揭示了激波从管口喷出时的复杂流场 ,显示了主激波弯曲和衰减 ,二次激波的形成和合拢 ,涡环的长大和发展 ,以及涡环前缘出现正激波等基本物理现... 运用激波管技术研究了激波从管口喷出和在林带中传播这两个基本问题。给出了三方面的结果 :揭示了激波从管口喷出时的复杂流场 ,显示了主激波弯曲和衰减 ,二次激波的形成和合拢 ,涡环的长大和发展 ,以及涡环前缘出现正激波等基本物理现象 ;显示了激波在林带中的传播过程 ,取得了激波遇林地的反射 ,马赫杆形成 ,激波与林冠的相遇 ,林冠对涡环的阻滞效应等纹影照片 ;沿激波在林地的传播方向测量了地面压力 ,证实林带有明显的消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模拟 激波传播 激波喷出过程 林火 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灭火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君 周勇为 常熹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7-20,共4页
讨论了激波灭火技术的基本原理, 给出可行的研究路线。采用新型的计算效率较高的ENO差分格式, 从非定常EULER方程出发, 对近地爆炸波产生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后认为控制爆炸波后风场是关键。
关键词 森林灭火 计算流体力学 差分格式 激波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礼花弹技术内含与分析
10
作者 常熹钰 周勇为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本文提出了新一代礼花弹(AS-01)的技术构想,并对其技术环节和方案进行 了初步的分析,指出AS-01的开发和形成产品系列在近期是可能的。新一代 产品采用优化的内弹道设计,良好的气动外形与稳定性品质,高空引爆主动控 制等多项技术,从而具... 本文提出了新一代礼花弹(AS-01)的技术构想,并对其技术环节和方案进行 了初步的分析,指出AS-01的开发和形成产品系列在近期是可能的。新一代 产品采用优化的内弹道设计,良好的气动外形与稳定性品质,高空引爆主动控 制等多项技术,从而具有高空定位、定向能力和优秀的表演才能。作者认为: AS-01的开发和定型将为烟花行业带来许多变革,在设计、工艺、市场和长远 规划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并为这个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花弹 技术 内弹道设计 气动外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tantaneous and time-averaged flow structures around a blunt double-cone with or without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visualized via 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杨柱 易仕和 +2 位作者 何霖 田立丰 周勇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68-373,共6页
In a Mach 3.8 wind tunnel, both instantaneous and time-averaged flow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cales around a blunt double-cone with or without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were visualized via 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 In a Mach 3.8 wind tunnel, both instantaneous and time-averaged flow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cales around a blunt double-cone with or without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were visualized via nano-tracer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NPLS), which has a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Three experimental cases with different injection mass flux rates were carried out. Many typical flow structures were clearly shown, such as shock waves, expansion fans, shear layers, mixing layers, and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s. The analysis of two NPLS images with an interval of 5 us revealed the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structures. With matched pressures, the laminar length of the mixing layer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ase with a larger mass flux rate, but the full covered region was shorter. Structures like K-H (Kelvin-Helmholtz) vortices were clearly seen in both flows. Without injection, the flow was similar to the supersonic flow over a backward- facing step,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relatively simpler, and there was a longer laminar region. Large scale structures such as hairpin vortices were visualized.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in part with the schlieren images captured by other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nt cone supersonic flow structure flow visualization supersonic film coo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