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导向下布里斯班城市更新多元模式探析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雅文 周剑云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可持续城市更新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模式。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模式为研究对象,回顾与分析布里斯班自合并成大政府后的城市转型历程。认为布里斯班在规划中具有目标可持续、制度可持... 可持续城市更新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模式。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模式为研究对象,回顾与分析布里斯班自合并成大政府后的城市转型历程。认为布里斯班在规划中具有目标可持续、制度可持续、主体可持续的优势特点,并剖析出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以安全富有韧性、物质空间优化、社会公平正义、经济综合发展和社会福祉提升为目标导向的5种更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可持续社区 多元模式 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冲积区农业景观特征评估及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姚韵娇 周剑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农业景观是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客观呈现,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评估农业景观特征可为农业景观管理及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方法】应用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对珠江三角洲... 【目的】农业景观是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生产活动的客观呈现,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评估农业景观特征可为农业景观管理及保护提供重要基础。【方法】应用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对珠江三角洲冲积区农业景观进行景观特征分类,选择地理演变分区、土地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作为特征叠加要素。【结果】通过GIS分析和人工辅助修正,划分出6类一级、14类二级农业景观特征类型,并绘制出区域尺度的农业景观特征地图;同时对特征类型进行了属性归纳和类型学分类,总结出3类农业景观:基塘农业景观、田园农业景观、花卉苗木农业景观,并进行典型样本(5 km×5 km)图解与特征描述。【结论】明确了堤围及堤围所划分的水系结构和土地边界是该地区农业景观的关键特征,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景观,分别提出保护、更新、维持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景观 景观特征评估 农业景观类型 农业景观管理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天的建设&明天的遗产
3
作者 王富海 张松 +5 位作者 王军 周剑云 李百浩 金磊 张宇星 刘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57,共5页
最近40余年的城市规划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间形成的重要成就也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说古代城市的规画选址、建造形制和其背后的技术、文化、制度一直是城乡历史... 最近40余年的城市规划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间形成的重要成就也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说古代城市的规画选址、建造形制和其背后的技术、文化、制度一直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研究的重点,那么中国历史上速度最快、技术最高、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又产生了哪些遗产价值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 文化保护传承 遗产价值 建造形制 规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纽约区划则例》立法目的及其实施路线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剑云 黎淑翎 +2 位作者 戚冬瑾 庞晓媚 陈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3,共12页
《1961纽约区划则例》的总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共健康、安全和福祉"。区划是立法目的的载体,是立法目的的分解、深化与空间化,区划也是实现立法目的的手段。早期区划的目的是"排除那些不受欢迎的土地类型,从而对现状加以保... 《1961纽约区划则例》的总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共健康、安全和福祉"。区划是立法目的的载体,是立法目的的分解、深化与空间化,区划也是实现立法目的的手段。早期区划的目的是"排除那些不受欢迎的土地类型,从而对现状加以保护",这就使得排他性成为区划的基本原则。《1961纽约区划则例》的"一张图"分区体系是综合分区的一种类型,这种基于用途的分区体系和指标化的体位规则更符合城市管理的规律与需求,并且在复杂的大都市管理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效果,显示出较广泛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本文简要地回溯美国及纽约的区划历史,系统分析1916和1961两个区划则例文本,探索区划管制的基本逻辑与核心技术工具,试图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法治化管理提供案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区划 实施 则例 纽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规划语言学层面再认识城市用地分类体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41,共8页
加顿伯格的规划语言学是将"规划"术语的理解还原为语言中的言语,并且"规划"一词作为言语符号具有莫里斯阐述的三种功能:指代、评价和规定。规划的核心仍然是格迪斯的"调查-分析-规划"行为秩序,规划行为... 加顿伯格的规划语言学是将"规划"术语的理解还原为语言中的言语,并且"规划"一词作为言语符号具有莫里斯阐述的三种功能:指代、评价和规定。规划的核心仍然是格迪斯的"调查-分析-规划"行为秩序,规划行为与语言行为的功能一致。第一,规划行为作为"调查"实质是实现语言的指代功能,规划调查工作是客观现象或主观意愿的符号化;第二,规划作为"分析"实质是实现语言的评价功能,规划分析工作及其目的是对调查资料进行鉴定与判断;第三,规划作为"规划"的实质是实现语言的命令和规范功能,批准之后的"规划"就具体规定了土地用途及空间形态,就成为开发行为准则与开发控制的依据。因此,规划语言学成为关于规划的基础理论。城市用地作为规划的对象、意愿的载体、公共参与的平台以及管治的工具,在规划过程中具有多面属性。其中,土地用途分类是认识和描述城市客观现象的专业工具,也是综合表达城市居民主观意愿的专业语言。但是,"用途分类"作为规划管理的工具,与城市发展特征及规划的目的悖谬,应以"用途分组"作为规划管治工具。"用途分类"是遵循土地使用的差异化原则,"用途分组"是遵循土地使用的相容性原则,"用途分组"是基于规划管理目标对"用途分类"重新组合。针对我国城市用地分类规范及实践问题,本文建议构建具有统一分类规则的、多维开放的用途分类体系,以及建立明确的、刚性的、包容性的用途分组体系。用途分类适用于城市规划调查和研究,用途分组适用于法定规划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分类 用途分类 用途分组 划语言学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制化与制定的逻辑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5,共6页
回顾控规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从法的实质与城市发展四个"I"的特征重新认识法定规划的作用。美国区划制定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规划法制化的基本依据。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处于法定规划体系中,其法制化的矛盾既源自法定规划体系的关系... 回顾控规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从法的实质与城市发展四个"I"的特征重新认识法定规划的作用。美国区划制定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规划法制化的基本依据。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处于法定规划体系中,其法制化的矛盾既源自法定规划体系的关系,又源于规划自身制定的过程。文章认为,回归法的本质与城市发展的实质,结合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探索我国法定规划体系是当前迫切的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制化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的困境及改革建议 被引量:29
7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9,共5页
从城市用地分类的特征与实质入手,分析了我国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出现的矛盾和困境。通过研究英国和香港的成熟经验,提出我国城市规划土地与建筑用途管理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用地分类 用途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中的相邻关系与规划管理部门的角色——答陈建萍、颜强关于“阳光权”法律属性的疑问 被引量:9
8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2,共5页
从城乡规划实践的角度,指出"阳光权"是相邻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新区建设的相邻关系是由法定城乡规划所确定的,建成环境的相邻关系则是事实存在。相邻关系可通过土地权属改变、建筑功能转变等途径发生变化,由此"... 从城乡规划实践的角度,指出"阳光权"是相邻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全部。新区建设的相邻关系是由法定城乡规划所确定的,建成环境的相邻关系则是事实存在。相邻关系可通过土地权属改变、建筑功能转变等途径发生变化,由此"阳光权"也可以通过交易而发生转变。城市开发过程中,政府的责任是确保相邻关系的调整不能损害公共利益,依法定规划设定的相邻关系不涉及对物权的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关系 阳光权 城乡规划 规划管理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阳光权”案件反思政府与法院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66,共5页
透过对“阳光权”案件的分析,剖析了“阳光权”矛盾的实质,进而探讨在规划实践中政府、法院与社会组织结构中的普遍问题。这种研究对探讨城市规划的本质、政府的角色以及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调整与完善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阳光权 政府 法院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与开发权及开发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4-80,共7页
认为开发权与开发活动是市场经济下城乡规划体系的几个核心概念之一。分析并厘清了开发权和开发活动的概念,提出以法律形式明确开发权所属,清晰界定开发活动,制定开发活动的规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的基础。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开发权 开发活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物权法》出台看《城市规划法》的修订及迫切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55,共9页
《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成果,同时也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向《城市规划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宪法》的高度分析《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规划法》与《宪法》的关系,... 《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成果,同时也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向《城市规划法》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宪法》的高度分析《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城市规划法》与《宪法》的关系,强调城市规划的社会主义性质;提出应在物权关于不动产的权利中区分出开发权并落实开发权国有,建立基于公共利益的以开发控制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 开发权 开发控制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纽约占用执照规则框架建构我国建筑使用管理制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剑云 黎淑翎 +1 位作者 戚冬瑾 庞晓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6,共16页
由于建筑使用冲突而引发的邻里纠纷和社会矛盾暴露出城市公共管理的制度性缺陷,也为实施城市规划发展目标带来现实的挑战。从20世纪初纽约建筑法规确定"占用执照"以来,纽约的蓬勃发展和长期持续繁荣反映出以"占用执照&qu... 由于建筑使用冲突而引发的邻里纠纷和社会矛盾暴露出城市公共管理的制度性缺陷,也为实施城市规划发展目标带来现实的挑战。从20世纪初纽约建筑法规确定"占用执照"以来,纽约的蓬勃发展和长期持续繁荣反映出以"占用执照"为特征的建筑使用管理制度是值得借鉴的管治方式。本文举例分析了纽约现行"占用执照"的内容与规则框架;深入讨论了"用途与权力"、"用地分类与用途分组"、"土地用途管理与建筑用途管理"等三组核心概念;剖析了我国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揭示作为管治体系末端的建筑使用管理制度缺失的现象。在参照台湾和澳门建筑使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论文建议结合我国现行规划管理框架,以纽约建筑占用执照为制度建设的远景目标,以澳门建筑使用准照为制度建设的基础和起点,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使用法规与管理制度,并提出了设立"使用准照"的规则框架和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途管治 规划管理 公共管理 区划 纽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的话语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剑云 鲍梓婷 戚冬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4,共9页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跨界的流行语,作为政治话语其实质是一组行动的代码,直接使用政治符号的学术研究是误将"代码"视为概念,给出的含义、解释和定义将互相矛盾与缺乏逻辑。语言是集体行动的基础,政治、学术和社会群...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跨界的流行语,作为政治话语其实质是一组行动的代码,直接使用政治符号的学术研究是误将"代码"视为概念,给出的含义、解释和定义将互相矛盾与缺乏逻辑。语言是集体行动的基础,政治、学术和社会群体之间言语的有效沟通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前提。本文采用规划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的三种言语模式,反思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边界,阐述了规划过程的政治与学术互相交织的特征,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政治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规划语言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权法》的权益保护与《城乡规划法》的权益调整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物权法》着重明确和保护土地和建(构)筑物等不动产物权人的权利;《城乡规划法》则是明确空间资源分配与开发利用的原则,强调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调整各方面权益的公共权利。《物权法》的权益保护与《城乡规划法》的权益调整看似一对矛盾... 《物权法》着重明确和保护土地和建(构)筑物等不动产物权人的权利;《城乡规划法》则是明确空间资源分配与开发利用的原则,强调以公共利益为前提调整各方面权益的公共权利。《物权法》的权益保护与《城乡规划法》的权益调整看似一对矛盾,实则在共同的公共利益原则下统一。从权益角度认识新区规划与旧区改造在规划实质上的差异,有助于在规划实践中正确把握《物权法》与《城乡规划法》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城乡规划法 权益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穆天子山庄规划变更”案反思城市规划变更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剑云 戚冬瑾 《规划师》 2007年第3期70-72,共3页
佛山市的穆天子山庄规划几遭变更,小区原有的绿地上建起了新的住宅楼。反思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规划变更问题,利益成为矛盾的焦点。清晰界定开发商、业主和规划局不同角色所拥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制度设计平衡各方关... 佛山市的穆天子山庄规划几遭变更,小区原有的绿地上建起了新的住宅楼。反思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规划变更问题,利益成为矛盾的焦点。清晰界定开发商、业主和规划局不同角色所拥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制度设计平衡各方关系,可有效避免规划的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变更 规划管理 物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步行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剑云 《风景园林》 2012年第6期153-154,共2页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是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分区思想,即通过空间分离的方式将不同的活动隔离开来,实现差异事物在城市空间的共存与发展。空间分离是解决互相冲突事物的有效方式,但是分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离的目的是共存。在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是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分区思想,即通过空间分离的方式将不同的活动隔离开来,实现差异事物在城市空间的共存与发展。空间分离是解决互相冲突事物的有效方式,但是分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离的目的是共存。在城市规划的实践过程中,简单化的功能分区思想将人的整体性活动区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个功能部分,用交通将其联系起来;也因此将步行归类为交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规划 功能分区 城市空间 分离 活动区 简单化 共存 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与现代建筑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剑云 《新建筑》 2009年第6期20-25,共6页
建筑本体的建构性问题属于科学的范畴,而建筑的目的性属于哲学的范畴,建造能力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曾经是建筑学的主要问题;而当代建筑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则是近乎无限的建造能力如何与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如何用... 建筑本体的建构性问题属于科学的范畴,而建筑的目的性属于哲学的范畴,建造能力不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曾经是建筑学的主要问题;而当代建筑科学发展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则是近乎无限的建造能力如何与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如何用建筑来调整人类在自然界存在的方式。古典建筑是人类社会宇宙观的表达,而现代建筑的价值呈现出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一尊重所谓科学,以物的管理代替人的管理;其二,倡导所谓人民、社会和生活等反主流价值,这类建筑成为商业化的工具和标志。穆科特的住宅建筑呈现出人在自然中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这或许暗示了当代建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哲学 现象学 建筑学 建筑现象学 认识论 意识 建筑 现代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不是一种风格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剑云 《世界建筑》 1997年第4期68-72,共5页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解构主义的研究是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建筑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构成解构主义的研究对象,但解构主义的建筑研究也严格地把自己限定在这个领域,其直接对象则是建筑作为文化表意...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解构主义的研究是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建筑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构成解构主义的研究对象,但解构主义的建筑研究也严格地把自己限定在这个领域,其直接对象则是建筑作为文化表意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即形式/意义关系。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消灭形而上学的存在,但是对存在的否定不能通过“非”或“反”的手段来实现。“非存在”或“反存在”意味着“存在过”,依然还是存在,因而解构的方法是“消解”。“消解”的步骤第一是颠倒,第二是“分延”。通过介入新概念(新事物)来混淆对立面的差异,没有差异便没有对立,从而消解“结构”。建筑解构的方法是在建筑符号学领域里的“能指的游戏”或“形式的游戏”,游戏本身只有规则而没有方法或风格,正如围棋有围棋者的风格一样,解构只有解构者的风格。“游戏”为建筑表意开辟了新的途径,这是一条充满诱惑、危险和坎坷的道路,“游戏”并不保证有正确的结果,这需要“游戏者”审时度势地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形式游戏 建筑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市怡华广场城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剑云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8,共2页
探讨了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修补”城市,创造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使公众利益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保护。
关键词 中山市 怡华广场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城市设计的成果形式及实施途径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剑云 纪晓玉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5期20-28,共9页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设计的规划管理地位及实施管理的要求,这对城市设计的编制及其成果形式提出严峻的挑战。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与城市设计指南。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工作的目标是凝聚共识与表...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设计的规划管理地位及实施管理的要求,这对城市设计的编制及其成果形式提出严峻的挑战。总体城市设计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与城市设计指南。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工作的目标是凝聚共识与表达空间愿景,使用者是公众和政府其他部门的非专业人员,设计方案使用简明的生活语言和图像媒介来实现跨部门的沟通和公共参与;城市设计指南的使用者是规划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及规划设计单位的建筑师、规划师等技术人员,使用规范性的框架和专业术语来表达和传递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与要求,目的是有效增进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强化城市空间品质的管理。城市设计指南是城市设计方案经过技术转化的专业表达方式,既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标准,又是开发项目的管理依据,还是规划过渡到管理的核心环节。本文研究分析美国城市设计指南的框架和形式,以汕尾市品清湖地区总体城市设计指南编制实践为案例,探索总体城市设计直接用于规划管理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城市设计实施途径 总体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总体城市设计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