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熟苹果新品种“华硕”在烟台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先学 宋来庆 +5 位作者 赵玲玲 刘美英 唐岩 孙燕霞 李元军 姜中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华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自主培育的优良早熟苹果品种,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将该品种引进烟台,在烟台及周边地区进行试栽试验。经多年引种观察,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58.8g;果面着鲜红色... "华硕"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自主培育的优良早熟苹果品种,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将该品种引进烟台,在烟台及周边地区进行试栽试验。经多年引种观察,该品种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58.8g;果面着鲜红色,外观漂亮;果肉细腻多汁,风味酸甜适度,有香味;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果肉硬度9.8kg·cm-2,品质上等;在烟台地区8月上中旬成熟,成熟期介于美国八号和嘎拉之间,耐贮性优于美国八号和嘎拉,适于在烟台及其周边地区推广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华硕 早熟品种 烟台地区 引种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离子浓度对黄瓜幼苗叶片抗冷性的影响
2
作者 周先学 李涛 王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探明Mn2+在植物抗冷性中的作用,试验以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Mn2+浓度对黄瓜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Mn2+浓度可显著增强黄瓜幼苗抗冷性,以Mn2+标准浓度的10倍处理效果最显著。
关键词 抗冷性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螺虫乙酯、丁醚脲及代谢物残留 被引量:21
3
作者 兰丰 姚杰 +5 位作者 周先学 刘传德 李晓亮 鹿泽启 姜蔚 王志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果蔬中螺虫乙酯、丁醚脲及其6种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烯醇-糖苷、螺虫乙酯-单羟基、螺虫乙酯-酮-羟基、丁醚脲-脲和丁醚脲-甲酰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 建立了QuEChERS前处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果蔬中螺虫乙酯、丁醚脲及其6种代谢物(螺虫乙酯-烯醇、螺虫乙酯-烯醇-糖苷、螺虫乙酯-单羟基、螺虫乙酯-酮-羟基、丁醚脲-脲和丁醚脲-甲酰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破壁机匀浆,V(乙腈):V(甲酸)=10:1混合溶液涡旋提取,定制的QuEChERS净化管净化,岛津Shim-pack XRODS色谱柱分离(75 mm×2.0 mm,1.6μ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丁醚脲-脲和丁醚脲-甲酰胺在0.001~0.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他6种化合物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验证了梨、葡萄、西瓜、芥蓝、芹菜和韭菜6种基质下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0.001~0.5 mg/kg添加水平下,8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8%~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4%~15%之间,定量限为0.001~0.005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果蔬中上述8种化合物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果蔬 螺虫乙酯 丁醚脲 代谢产物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18
4
作者 兰丰 刘传德 +5 位作者 周先学 王志新 鹿泽启 姚杰 柳璇 姜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6-714,共9页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在枣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水平以及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加盐酸后,用乙腈匀浆提取,Florisil柱净化,HPLC—VWD检测,外...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者在枣中的消解动态、最终残留水平以及膳食摄入风险。样品加盐酸后,用乙腈匀浆提取,Florisil柱净化,HPLC—VWD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对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不同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在0.1~5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6%~1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9.6%之间;两种农药在枣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1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5~2.5d和12.4~18.4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枣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3.83和〈0.1~3.07mg/kg。对2~6、7—14、18—30和60~70岁4类人群进行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施药后7d,枣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对2~6岁的幼儿存在不可接受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其他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二氰蒽醌在施药后7、14和21d,吡唑醚菌酯在14和21d对4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枣树炭疽病,用药量为2.67∥kg,施药间隔期7d,最大施药次数3次,采收间隔期14d,收获期的枣对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吡唑醚菌酯 残留 风险评估 安全间隔期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美国进口水果中15种高风险农药及助剂残留 被引量:15
5
作者 兰丰 李晓亮 +8 位作者 段小娜 姜蔚 臧宏伟 刘传德 周先学 鹿泽启 王志新 华则科 王添翼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2,共8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测定美国进口水果中15种高风险农药及助剂(乙酰甲胺磷、灭多威、噻虫嗪、噻菌、啶虫脒、西玛津、嘧霉胺、咯菌腈、啶酰菌胺、甲氧虫酰肼、腈菌唑、环酰菌胺、四氟醚唑、增效醚...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测定美国进口水果中15种高风险农药及助剂(乙酰甲胺磷、灭多威、噻虫嗪、噻菌、啶虫脒、西玛津、嘧霉胺、咯菌腈、啶酰菌胺、甲氧虫酰肼、腈菌唑、环酰菌胺、四氟醚唑、增效醚、毒死蜱)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破壁机匀浆,乙腈涡旋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岛津Shim-pack XRODS色谱柱分离(75 mm×2.0 mm,1.6μm)。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在0.001~0.5 mg/L范围内,15种农药及助剂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以梨、葡萄和苹果3种基质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15种农药及助剂的平均回收率在80%~11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5%~16%之间,定量限为0.005~0.01 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同时测定水果中上述15种农药及助剂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进口水果 高风险农药 助剂 最大残留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法检测喹啉铜在苹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杰 刘传德 +5 位作者 周先学 鹿泽启 王志新 柳璇 段小娜 徐维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探明喹啉铜在苹果中的安全性,制定喹啉铜在苹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研究了山东烟台、河北石家庄和安徽宿州3个试验点喹啉铜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过程中,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竞争配体,将喹啉铜转化为8... 为探明喹啉铜在苹果中的安全性,制定喹啉铜在苹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研究了山东烟台、河北石家庄和安徽宿州3个试验点喹啉铜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过程中,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竞争配体,将喹啉铜转化为8-羟基喹啉,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FTD)检测。结果表明:在0.060 5、1.0和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喹啉铜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0%~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3%,在苹果中的定量限为0.060 5 mg/kg;喹啉铜在苹果中的消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4.4~7.4 d,其在苹果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参照我国制定的苹果中喹啉铜限量标准2.0 mg/kg(临时限量),按照本试验剂量和次数施用喹啉铜21 d后,所采收的苹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 喹啉铜 8-羟基喹啉 苹果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产区苹果农药残留水平及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33
7
作者 兰丰 刘传德 +5 位作者 周先学 王志新 鹿泽启 姚杰 柳璇 姜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595-2602,共8页
目的评估目前山东主要苹果产区的农药残留水平,为农药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山东苹果主产区的110个苹果样品运用现有的标准方法进行102种农药残留分析检测,利用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 D)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 目的评估目前山东主要苹果产区的农药残留水平,为农药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山东苹果主产区的110个苹果样品运用现有的标准方法进行102种农药残留分析检测,利用急性参考剂量(acute reference dose,ARf D)和国家估计短期摄入量(international estimated short-term intake,IESTI)公式评估苹果农药累积急性风险。结果山东省苹果共检出26种农药残留,多残留(2种农残及以上)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8%,所有样品检出农药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检出苹果上禁用农药灭多威和未登记农药噻嗪酮、螺螨酯、杀铃脲;有机磷类、菊酯类、三唑类和烟碱类农药在山东苹果中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 D值)分别为37.7%、7.37%、0.28%和1.53%。结论山东省苹果农药残留种类较多,残留水平不高,有机磷类、菊酯类、三唑类和烟碱类农药累计急性摄入风险较小,但需重点关注苹果上禁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农药 残留水平 累积急性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胺在梨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8
8
作者 兰丰 柳璇 +5 位作者 李晓亮 周先学 刘传德 王志新 鹿泽启 姜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818,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梨中噻虫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0%噻虫胺悬浮剂在梨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NH,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2...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梨中噻虫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0%噻虫胺悬浮剂在梨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匀浆提取,NH,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PLC-PDA)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5~2.5mg/kg添加水平下,噻虫胺在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103%,相对标准偏差为2.0%~3.3%;噻虫胺在梨中的定量限为005mg/kg。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噻虫胺在梨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12.0~16.4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按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06和0.09g/L,施药2~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后采样,梨中噻虫胺的残留量为<0.05~0.13mg/kg,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4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胺 残留 消解动态 最大残留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6
9
作者 兰丰 周先学 +5 位作者 李晓亮 王志新 段小娜 鹿泽启 姜蔚 刘传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 mg/kg添加水平下,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2%~98%,相对标准偏差为2.0%~9.7%;2种农药在苹果中的定量限均为0.1 mg/kg。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0~6.5 d和13.5~23.6 d。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水施药有效成分质量浓度为0.43和0.64 g/L,分别施药3~4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苹果中二氰蒽醌残留量为〈0.1~0.80 mg/kg,吡唑醚菌酯残留量为〈0.10~0.34 mg/kg,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苹果中二氰蒽醌和吡唑醚菌酯最大残留限量值5.0 mg/kg和0.5 mg/kg。建议采用16%唑醚·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在苹果上的最大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质量浓度0.43 g/L,施药间隔期7 d,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氰蒽醌 吡唑醚菌酯 苹果 残留 消解 安全间隔期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柳璇 姚杰 +7 位作者 段小娜 王志新 李晓亮 兰丰 姜蔚 周先学 王春晓 刘传德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1-526,共6页
为了评估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消解规律及半衰期,通过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推荐甲基硫菌灵在猕猴... 为了评估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消解规律及半衰期,通过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推荐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并对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甲基硫菌灵的回收率为85%~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1%;多菌灵的回收率为86%~101%,RSD为2.1%~5.2%;两者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1~10.5 d,属易消解农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猕猴桃上按照推荐剂量及1.5倍推荐剂量(875和1166.7 mg/kg)分别施药3次和4次,推荐采收间隔期为21 d,膳食风险商为78.7%,推荐MRL值为5 mg/kg,该结果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依据GB 2763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0.5 mg/kg,代谢物多菌灵存在较大的超标风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甲基硫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并重新评估多菌灵在猕猴桃上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硫菌灵 多菌灵 猕猴桃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主产区苹果和梨中农药残留风险因子排序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兰丰 王志新 +6 位作者 鹿泽启 姚杰 姜蔚 柳璇 王春晓 周先学 刘传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1-186,共6页
风险排序是风险评估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对风险因子进行排序从而确定管控优先顺序的重要手段。2014-2015年连续两年对山东省主产区苹果、梨进行102种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序系统对苹果和梨中检出的农药残留进... 风险排序是风险评估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对风险因子进行排序从而确定管控优先顺序的重要手段。2014-2015年连续两年对山东省主产区苹果、梨进行102种农药残留风险监测。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序系统对苹果和梨中检出的农药残留进行风险得分计算和排序。结果显示:苹果中检出27种农药,风险得分较高的有三唑磷、毒死蜱、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吡虫啉、戊唑醇、唑螨酯7种农药;梨中检出37种农药,风险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有氧乐果、克百威、水胺硫磷、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唑螨酯、灭多威、氟硅唑8种农药。建议对上述风险得分较高的农药予以优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在3种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杰 柳璇 +5 位作者 刘传德 周先学 鹿泽启 王志新 李晓亮 姜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1-775,共5页
为探明阿维菌素在十字花科蔬菜芥蓝、叶芥菜和芜菁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3种蔬菜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C_(18)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阿... 为探明阿维菌素在十字花科蔬菜芥蓝、叶芥菜和芜菁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3种蔬菜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C_(18)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阿维菌素在山东烟台、河北保定、浙江绍兴、贵州贵阳、黑龙江哈尔滨和安徽宿州6个试验点的芥蓝、叶芥菜、芜菁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芥蓝、叶芥菜和芜菁中的消解速率很快,半衰期分别为0.3~0.6、2.2~3.1和0.8~1.0 d,其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属易消解型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十字花科蔬菜 芥蓝 叶芥菜 芜菁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行为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杰 兰丰 +8 位作者 柳璇 周国虎 王志新 王雪景 段小娜 王春晓 刘传德 周先学 鹿泽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26-331,335,共7页
为探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及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 为探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及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终残留。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0.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戊唑醇在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0%~99%、94%~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8%~5.3%、5.3%~9.2%;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植株和块茎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8%~104%、89%~9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0%~8.7%、3.0%~8.0%;样品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定量限(LOQ)均为0.005 mg/kg。监测了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山东烟台、天津武清、四川成都、重庆九龙坡、湖南长沙、安徽宿州、陕西榆林、贵州贵阳、宁夏银川和黑龙江绥化10个试验点的马铃薯中的残留行为。发现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半衰期分别为6.4~6.5 d和5.0~7.2 d,属易消解型农药。采用32%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用量182.4 g/hm^(2))施药3次,距末次施药14 d,戊唑醇在马铃薯中的最大残留量不大于0.018 mg/kg,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0.02 mg/kg),吡唑醚菌酯在马铃薯块茎中的最大残留量<0.005 mg/kg,低于中国规定的MRL(0.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戊唑醇 吡唑醚菌酯 马铃薯植株 马铃薯块茎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杰 刘传德 +6 位作者 兰丰 柳璇 鹿泽启 王志新 周先学 王晓娟 任晓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3-908,共6页
为探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猕猴桃中己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 为探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猕猴桃中己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己唑醇在山东烟台、山西运城、陕西咸阳、湖北武汉、安徽宿州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其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3.9~17.8 d。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己唑醇在各类食物中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1.6902μg/(kg bw·d),风险商(RQ)值为0.338,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较低。30%己唑醇悬浮剂按有效成分75 mg/kg施药3次,于末次施药后21 d收获的猕猴桃食用风险较低,推荐30%己唑醇悬浮剂在猕猴桃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2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 猕猴桃 残留 消解动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残留动态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杰 刘传德 +7 位作者 柳璇 兰丰 周先学 鹿泽启 王志新 李晓亮 邵月华 韩圣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为了探明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对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茚虫威在山东泰安、河北邢台、浙江杭州、... 为了探明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对茚虫威在金银花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茚虫威在山东泰安、河北邢台、浙江杭州、湖南邵阳、广东湛江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金银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茚虫威残留量在金银花中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为1.5~2.2 d,属易消解型农药。参照中国制定的茶叶中茚虫威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 mg/kg,15%茚虫威悬浮剂按推荐使用剂量90 g/hm^2,施药1次,施药后7 d,所采收的金银花中的茚虫威残留量低于5 mg/kg。研究结果可为茚虫威在金银花上的合理使用及其最大残留限量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虫威 金银花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1
16
作者 鹿泽启 刘传德 +5 位作者 周先学 王志新 姚杰 兰丰 柳璇 姜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0,共3页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为了评价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安全性,指导其在甘蓝上规范使用,2014年在山东烟台、江苏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苯氧威在甘蓝、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苯氧威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1.6~1.9d和1.9~2.3d;苯氧威有效成分剂量为90g·hm^(-2),分别分2次和3次喷施,最后一次施药后3、7、14、21d的甘蓝和土壤中均未检出苯氧威(<0.02mg·kg^(-1)),因此建议苯氧威在甘蓝上施用的安全间隔期为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威 甘蓝 消解动态 半衰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治理对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传德 王强 +2 位作者 于波 徐维华 周先学 《农技服务》 2008年第7期118-119,共2页
系统阐述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为有效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的GC测定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传德 周先学 +3 位作者 王志新 鹿泽启 姚杰 于建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51-2352,共2页
[目的]研究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的GC测定方法,以准确检测分析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状况。[方法]从10.0 g苹果样品和10.0 g土壤样品中提取与净化戊唑醇。气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P-5,30.0 m×0.32 mm×0.25μm;检测温度:... [目的]研究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的GC测定方法,以准确检测分析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状况。[方法]从10.0 g苹果样品和10.0 g土壤样品中提取与净化戊唑醇。气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P-5,30.0 m×0.32 mm×0.25μm;检测温度:柱温250℃,检测器325℃,进样口250℃;进样量:1 L;载气:氮气(≥99.99%),流速为1.0 ml/min;燃烧气:氢气3.0 ml/min,空气60.0 ml/min;戊唑醇保留时间:10 min左右。[结果]戊唑醇在0.05-5.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91.8%-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11.8%;苹果中添加回收率为84.3%-9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3.3%。[结论]建立了戊唑醇在土壤及苹果中残留量的GC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可应用于土壤及苹果中戊唑醇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戊唑醇 土壤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糯质玉米杂交种烟紫糯3号的选育
19
作者 于维忠 周先学 孙亮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选育 紫色 优质鲜食玉米 内在品质 外观颜色 果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