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及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军 褚春 +3 位作者 伍卫 周先令 全智华 刘厂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HF模型,取左室舒张末压≥15mmHg的存活大鼠入HF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术后32周两组大鼠以颈总动脉...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所致心力衰竭(HF)大鼠心室肌电生理失稳态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大鼠HF模型,取左室舒张末压≥15mmHg的存活大鼠入HF组,另设假结扎对照组。术后32周两组大鼠以颈总动脉插管法和心脏B超测定心功能,并检测电生理指标,以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x43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室肌缝隙连接分布的变化。结果 HF大鼠出现明显电生理失稳态和心功能不全,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增高而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同时大鼠心室肌中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明显下调(0.929±0.095 vs 1.250±0.083,P<0.05)并出现空间重构。结论压力超负荷所致HF大鼠心室肌存在明显缝隙连接重构,这可能是导致HF时心肌电生理重构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肌细胞 心脏 缝隙接合部 连接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2
作者 杨军 褚春 +3 位作者 伍卫 周先令 全智华 刘厂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治疗组(治疗组,10只)、心力衰竭对照组(对照组,11只)和另选10只...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重构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21只大鼠随机分为心力衰竭治疗组(治疗组,10只)、心力衰竭对照组(对照组,11只)和另选1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术后16周测定3组大鼠心率、QRS时间、QT间期、校正QT间期、心室有效不应期以及心功能。采用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并以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血压、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对照组大鼠校正QT间期、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心室肌细胞Ito密度明显减少;治疗组大鼠心室肌细胞Ito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电生理失稳态变化,可能与其增加心室肌细胞膜It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肌细胞 心脏 电生理学 膜片钳术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庞萍 周先令 +1 位作者 谢谨锋 孙升云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2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s)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s,HIF-PHIs)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ESAs)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9月15日。纳入比较HIF-PHIs和ESAs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随机对照试验。从中提取血红蛋白、铁代谢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等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研究,包括1512名肾性贫血的透析患者。HIF-PHIs组和ESAs组在改善血红蛋白[MD=-0.15,95%CI(-0.35,0.05),P=0.14]、铁蛋白[MD=14.61,95%CI(-3.80,33.02),P=0.12]、铁调素[MD=-16.46,95%CI(-37.77,4.85),P=0.13]方面无统计学差异。HIF-PHIs组在改善转铁蛋白[MD=0.27,95%CI(0.08,0.46),P=0.02]、血清铁[MD=3.29,95%CI(1.22,5.37),P<0.01]、转铁蛋白饱和度[MD=4.15,95%CI(3.88,4.42),P<0.01]和总铁结合力[MD=7.59,95%CI(3.68,11.50),P<0.01]方面的疗效较ESAs组更优。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1.31,95%CI(0.99,1.74),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IF-PHIs组恶心发生率[OR=1.85,95%CI(1.05,3.27),P=0.03]较高。结论初步证实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在改善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不亚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透析 肾性贫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