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炎症在高度近视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郝壮(综述)
周健(审校)
-
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
基金
空军军医大学临床研究项目(2021LC2219)。
-
文摘
高度近视(HM)是全世界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视觉健康问题,其复杂的发病机制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炎症在这一领域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从眼内局部炎性细胞因子和系统炎症2个方面,以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炎症指标变化为依据,对炎症与HM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了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在HM发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即炎症可通过引起视网膜细胞凋亡、巩膜组织重塑、晶状体体积变化等参与HM的发生和发展。同时,HM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炎症参数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提示系统性炎症也可能影响HM的病理过程。深入研究炎症在HM中的作用,可能为发现预测HM的生物标志物及干预靶点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炎症
白细胞介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
Keywords
High myopia
Pathological myopia
Inflammation
Interleuk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1
-
分类号
R778.11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晶状体后圆锥的研究进展
- 2
-
-
作者
芦泠汕(综述)
郑超
周健(审校)
-
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0,共8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SF-067)
空军军医大学临床研究项目(2021LC2219)。
-
文摘
晶状体后圆锥(PLC)是一类以晶状体后囊膜呈球状或圆锥状膨出的先天性晶状体形态异常疾病。大多数为单侧、散发病例,双侧发病者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迄今发现的基因突变多集中在EPHA2基因。目前,PL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PLC的临床表现,研究者提出了相关发病机制假说,即PLC的形成与晶状体后囊膜薄弱、晶状体上皮细胞过度生长、永存玻璃体原始动脉牵引及色素组织牵引有关。与PLC有关的动物模型可大致分为伴有后囊膜膨出的白内障模型和伴有后囊膜破裂的白内障模型。PLC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白瞳症、眼位不正、畏光以及视力下降等,术前可以通过裂隙灯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Pentacam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晶状体后囊膜的异常形态改变,及术中的特征性表现如"鱼尾"征和"水母"征明确诊断。PLC合并晶状体混浊时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膜撕开/切开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植入人工晶状体或戴镜矫正无晶状体眼状态,术后的弱视训练对提高视功能至关重要。
-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综述
晶状体后圆锥
遗传学特点
-
Keywords
Congenital cataract
Review
Posterior lenticonus
Genetic characteristic
-
分类号
R776.1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高压氧治疗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宋毅果(综述)
周健(审校)
-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0-954,96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067229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金资助(编号:NCET2006)~~
-
文摘
高压氧治疗在临床上已被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伴有视觉症状的动脉气体栓塞和减压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眼及眼周的气性坏疽、鼻眼脑型毛霉菌病、眼周坏死性筋膜炎、有视觉症状的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放射性视神经病变、放射线或者丝裂霉素C所致的巩膜坏死等。本文就高压氧治疗对眼部疾病治疗的原理、适应证和有效性进行综述。
-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眼病
适应证
-
Keywords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ophthalmopathy
indication
-
分类号
R77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荧光成像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管添(综述)
周健(审校)
-
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
-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6-75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205920046,8200111117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RD2020-11,RS2020-05)。
-
文摘
在过去的20余年中,胸外科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胸腔镜技术和机器人手术技术日趋成熟。然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术中结节定位、肿瘤边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乳糜胸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等。通常情况下,术者只有通过直视及触诊应对以上问题。术中荧光成像(intraoperative fluorescence imaging,IFI)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具有改善胸外科手术的潜力。本文就荧光成像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乳糜胸
荧光成像技术
肿瘤边缘
临床应用进展
机器人手术
胸腔镜技术
-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