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因重组知识蒸馏策略的对抗攻击方法
1
作者 刘明林 周传金 +2 位作者 王润泽 王超 曹仰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8,共9页
针对传统集成攻击方法存在因计算资源(包括训练数据和训练时间)需求高而在应用中受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重组的低计算复杂度集成攻击方法,通过生成更多样的集成模型来增强现有对抗攻击的迁移性。首先,将基因重组思想引入知识... 针对传统集成攻击方法存在因计算资源(包括训练数据和训练时间)需求高而在应用中受限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重组的低计算复杂度集成攻击方法,通过生成更多样的集成模型来增强现有对抗攻击的迁移性。首先,将基因重组思想引入知识蒸馏领域,在此过程中,学生模型被视为独立个体,其参数被看作该个体的基因,每一轮的蒸馏学习视为基因的一次进化;其次,通过在进化过程中随机交换学生模型的参数,实现了人为的基因重组,从而获得更优的后代基因,通过设置不同的蒸馏温度,能够获得多个多样化的学生模型;再次,将这些多样化的学生模型与源教师模型进行集成;最后,使用集成模型生成迁移性更强的对抗样本。在ImageNet验证集子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算法,所提方法显著提高了对抗样本的迁移性。以ResNet152作为源模型并采用PGD攻击为例,所提方法在11种黑盒模型上的迁移攻击成功率表现最优,比基线PGD方法平均提高了34.52百分点,比PGI方法平均提高了5.30百分点,比DGM方法平均提高了2.12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攻击 对抗样本 迁移性 基因重组 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黑翅叶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传金 冯维卓 徐学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1-22,共2页
黑翅叶蜂是荞麦的重要食叶害虫,在江苏响水以蛹在浅土中作土室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每年发生5代,荞麦4叶前和开花前受幼虫为害对产量损失最大是防治重点,常规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对幼虫均有杀伤力。
关键词 黑翅叶蜂 形态 防治 荞麦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周传金 徐学芹 《中国甜菜》 1993年第1期24-27,共4页
甜菜夜蛾在苏北每年发生5代。幼虫4龄、5龄后进入暴食期,一生食甜菜叶约45cm^2左右。幼虫历期约11.5天。暴发原因与气候、天敌、药剂有关.防治指标初拟百株留种甜菜有虫170~180头为宜。幼虫抗药性较强,防治适期在卵孵前或初孵期。防治... 甜菜夜蛾在苏北每年发生5代。幼虫4龄、5龄后进入暴食期,一生食甜菜叶约45cm^2左右。幼虫历期约11.5天。暴发原因与气候、天敌、药剂有关.防治指标初拟百株留种甜菜有虫170~180头为宜。幼虫抗药性较强,防治适期在卵孵前或初孵期。防治药剂以杀虫双、抑太保、多来宝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沿海甜菜筒喙象初步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传金 《中国甜菜》 1989年第3期29-32,共4页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苏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主要危害露地越冬采种甜菜.以第一代危害最重,成虫取食刮菜叶片.幼虫蛀食二年生甜菜花茎和叶柄。作者对甜菜筒喙象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指出了...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苏北沿海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主要危害露地越冬采种甜菜.以第一代危害最重,成虫取食刮菜叶片.幼虫蛀食二年生甜菜花茎和叶柄。作者对甜菜筒喙象的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作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指出了当气温高、湿度低、田邻杂草多情况下该虫发生量大、危害重.对该虫除搞好农业防治外,药剂防治应采用内吸作用强的,如久效磷等农药,但更理想的防治办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筒喙象 形态 生活史 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筒喙象分布型与防治指标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传金 《中国甜菜》 1991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甜菜筒喙象卵和幼虫的田间分布型与防治指标。通过田间顺行逐株查卵,经概率分布分析看出,在百株有卵(虫)6~21粒(头)时为聚集分布。人工接卵模拟筒喙象为害采种甜菜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虫口密度呈幂函数相关(r=... 本文首次报道了甜菜筒喙象卵和幼虫的田间分布型与防治指标。通过田间顺行逐株查卵,经概率分布分析看出,在百株有卵(虫)6~21粒(头)时为聚集分布。人工接卵模拟筒喙象为害采种甜菜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虫口密度呈幂函数相关(r=0.9913)。根据预测模型,在亩产种子100kg、单价2.2元/kg、防治费用2.85元/亩时,初拟防治指标为亩有卵420~640粒或亩有成虫20~28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甜菜筒喙象 分布型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上花生蚀叶野螟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标准的初探
6
作者 周传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29,共2页
我场种植薄荷已近20年历史,过去薄荷上的食叶害虫主要是银纹夜蛾。近年来发现花生蚀叶野螟(Lamprorsema diemenalis池为害薄荷。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为害,1985-1986年我们对其形态物征、生物学特件、防治标准做了初步探讨。现整理如下。 ... 我场种植薄荷已近20年历史,过去薄荷上的食叶害虫主要是银纹夜蛾。近年来发现花生蚀叶野螟(Lamprorsema diemenalis池为害薄荷。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为害,1985-1986年我们对其形态物征、生物学特件、防治标准做了初步探讨。现整理如下。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 7-8毫米,翅长12-14毫米,前翅有2条黑褐横带,两带之间有7块不规则的黄色斑纹,后翅前有1条黑色宽横带,内侧有1条黄色横线。 卵 长圆形,中间隆起,周围扁平。长0.9毫米,宽0.5毫米,卵面有网纹。 幼虫成长幼虫体长10毫米,体黄绿色,有3条纵线,即背线和两条气门上线。前胸背板黄色,有12个毛片,分成3排,前6个中2后4。中后胸均有4个毛片,外面两个成弧状。腹部各节背面均有6个毛片,前4后2排成两排,前排中间2个和后排2个组成梯形,且前排2个毛片较后排2个大。幼虫趾钓为2序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花生蚀叶野螟 生活习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