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Gbit/sWDM系统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伟勤 王清理 《中兴通讯技术》 2002年第U10期59-62,共4页
单信道传输速率40Gbit/s的波分复用系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其现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中的高速电信号处理,光信噪比,色散及色散斜率补偿,数据调制格式,偏振模色散补偿等,探讨了其实用化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传输 波分复用 传输容量 光信噪比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15井试油技术研究应用
2
作者 周伟勤 肖勇 +2 位作者 许清敏 朱凤阁 李健萍 《油气井测试》 2005年第6期44-46,55,共4页
PS15井是杜寨地区的一口重点深层气探井,该井采用大孔密、深穿透射孔技术,并附以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来解决近井筒地带泥浆污染问题,降低压裂施工的破裂压力。在储层改造技术 方面优选压裂方式、优化压裂设计、研制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 PS15井是杜寨地区的一口重点深层气探井,该井采用大孔密、深穿透射孔技术,并附以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来解决近井筒地带泥浆污染问题,降低压裂施工的破裂压力。在储层改造技术 方面优选压裂方式、优化压裂设计、研制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在储层内压出深穿透、高导流 的长缝,来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采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加快排液速度,减少液体对地层污 染时间。这些技术在PS15井成功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东濮凹陷深井试油压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压裂 压裂液 支撑剂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气井试油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申峰 周伟勤 +1 位作者 王琴 刘作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2期60-63,共4页
东濮凹陷深层气藏具有高温、高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的特点 ,使得试油压裂工艺难度加大。通过对过去深层气井试气压裂技术总结分析 ,并结合现有的先进理论及工艺技术 ,在深层气井的射孔技术上采用大孔密、深穿透、负压射孔方式 ,并附以... 东濮凹陷深层气藏具有高温、高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的特点 ,使得试油压裂工艺难度加大。通过对过去深层气井试气压裂技术总结分析 ,并结合现有的先进理论及工艺技术 ,在深层气井的射孔技术上采用大孔密、深穿透、负压射孔方式 ,并附以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来解除近井筒地带泥浆污梁问题 ,降低压裂施工的破裂压力。在储层改造技术方面优选压裂方式、优化压裂设计、研制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 ,在储层内压出深穿透、高导流的长缝 ,来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对于深层气井采用常规抽汲排液技术不能满足要求 ,采用连续油管液氮排液技术解决这一难题。这些技术在濮深 1 5井应用成功 ,进一步完善了东濮凹陷深层气井的试油压裂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气井 试油 压裂技术 研究 应用 射孔 排液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42块整体压裂改造方案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乔廷立 李健萍 +3 位作者 朱凤阁 周伟勤 肖勇 张家根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9,113,共5页
卫4 2块自1985年上报探明储量以来,一直因构造、储层分布复杂,产能较低而做为难动用储量区块,经过十几年的勘探实践,尤其通过1997年的滚动勘探,该块的构造特征和油水关系已较清楚,目前已实施开发方案。由该块过去试油成果认识到,若要提... 卫4 2块自1985年上报探明储量以来,一直因构造、储层分布复杂,产能较低而做为难动用储量区块,经过十几年的勘探实践,尤其通过1997年的滚动勘探,该块的构造特征和油水关系已较清楚,目前已实施开发方案。由该块过去试油成果认识到,若要提高该区油井产能,必须实施压裂改造,同时为配合该区块有条不紊地合理开发,必须对该区进行综合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整体压裂改造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42块 构造 压裂 方案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作业技术在苏丹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孔令飞 张冬梅 +1 位作者 张东霞 周伟勤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1期56-58,共3页
从设备和施工工艺过程两方面简述了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在苏丹修井市场采取的措施,并与国内修井设备与技术作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修井作业 工具 经验 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部寨气藏压裂增产技术
6
作者 刘长印 鲁书银 +1 位作者 孔令飞 周伟勤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2期27-28,共2页
针对户部寨气藏低渗、低应力、气水关系复杂、微裂缝发育等特点 ,研究出适合该区的压裂增产技术 ,包括降低压裂液粘度 ,减少压裂前置液用量并加粉砂 ,强制闭合 ,优选井层和制定区块整体压裂方案等技术 ,使压裂增产幅度明显加大 ,有效期... 针对户部寨气藏低渗、低应力、气水关系复杂、微裂缝发育等特点 ,研究出适合该区的压裂增产技术 ,包括降低压裂液粘度 ,减少压裂前置液用量并加粉砂 ,强制闭合 ,优选井层和制定区块整体压裂方案等技术 ,使压裂增产幅度明显加大 ,有效期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压裂 新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PLS技术及其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建国 佟剑桥 周伟勤 《中兴通讯技术》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文章介绍了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主要技术特点,对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可能应用做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GMPLS技术 下一代网络 通用多协方标签交换 发展趋势 NGN 信令 流量工程 虚拟专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55光纤DWDM系统的DCF色散补偿方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谢幸初 陈雪 +1 位作者 周伟勤 施社平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8,共4页
研究了NRZ-DPSK和NRZ-DQPSKG.655光纤40Gb/sDWDM通信系统中预补偿和逐段补偿两种色散补偿方案。通过仿真对比了这两种方案的色散性能和非线性性能,得出预补偿方案优于逐段补偿方案。在未来50GHz通道间隔40Gb/sDWDM系统中,采用预补偿能... 研究了NRZ-DPSK和NRZ-DQPSKG.655光纤40Gb/sDWDM通信系统中预补偿和逐段补偿两种色散补偿方案。通过仿真对比了这两种方案的色散性能和非线性性能,得出预补偿方案优于逐段补偿方案。在未来50GHz通道间隔40Gb/sDWDM系统中,采用预补偿能获得更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G.655 DCF色散补偿 NRZ-DPSK NRZ—DQP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DM系统中光纤的非线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国忠 施社平 +4 位作者 古渊 赵迺智 周伟勤 罗来荣 武成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66-68,共3页
本文分析了DWDM系统中XPM和FWM效应随信道间距变化的关系 ,并提出了大容量长距离DWDM系统仿真的解决方案 .严格的数值计算表明 ,在信道间距为 5 0GHz的DWDM系统中 ,当信道数大于 9(SMF)和 1 5(NZDSF)时中心信道的Q值基本不再随信道数增... 本文分析了DWDM系统中XPM和FWM效应随信道间距变化的关系 ,并提出了大容量长距离DWDM系统仿真的解决方案 .严格的数值计算表明 ,在信道间距为 5 0GHz的DWDM系统中 ,当信道数大于 9(SMF)和 1 5(NZDSF)时中心信道的Q值基本不再随信道数增加而变化 .这一结果对于大容量长距离DWDM系统的实验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相位调制 四波混频 密集波分复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超临界二氧化碳前置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
10
作者 钟朋峻 刘超 +3 位作者 魏呈祥 周伟勤 田守嶒 吴金桥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延安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前期采用常规酸压改造,酸蚀范围有限,改造后单井产量低,需开展酸压工艺优化。选取马家沟组五段储层露头,采用酸蚀裂缝导流仪及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开展了超临界CO_(2)(SC-CO_(2))前置酸蚀、常规酸蚀及导流能... 延安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前期采用常规酸压改造,酸蚀范围有限,改造后单井产量低,需开展酸压工艺优化。选取马家沟组五段储层露头,采用酸蚀裂缝导流仪及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开展了超临界CO_(2)(SC-CO_(2))前置酸蚀、常规酸蚀及导流能力实验,研究SC-CO_(2)前置和不同SC-CO_(2)闷井时间对酸蚀形态及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酸蚀,SC-CO_(2)前置酸蚀开启了天然裂缝,增强了酸液进入微裂缝和扩散的能力,提高了酸蚀效果。SC-CO_(2)闷井12 h、24 h后的酸蚀形态以沟槽状为主,总体刻蚀程度和类型未发生较大改变;闷井48 h后酸蚀形态以桥墩状刻蚀为主;闷井72 h后酸蚀形态以均匀刻蚀为主。常规酸蚀和SC-CO_(2)前置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在闭合压力小于30 MPa时相差不大,超过30 MPa后导流能力出现明显的差距。SC-CO_(2)前置酸蚀的裂缝导流能力在整个闭合压力范围内都保持较高,始终高于常规酸蚀的裂缝导流能力。在低闭合压力下闷井时间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呈正比,高闭合压力下过长的闷井时间会抑制裂缝导流能力,推荐闷井时间48 h。研究结果可为碳酸盐岩储层复合酸化压裂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超临界二氧化碳 前置酸蚀 导流能力 酸蚀裂缝 C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P的钻头优选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廷峰 周启成 +2 位作者 赵春艳 周伟勤 冯小琴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47,共5页
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岩石可钻性差、硬度高等导致的机械钻速低问题越发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优选钻头类型的方法。首先,根据测井解释与地统计学原理,获得岩石抗钻参数纵向与横向的分布规律... 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岩石可钻性差、硬度高等导致的机械钻速低问题越发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优选钻头类型的方法。首先,根据测井解释与地统计学原理,获得岩石抗钻参数纵向与横向的分布规律;然后,对现场钻头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确定钻头使用状况的表征参数,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的降阶原理对多维表征参数进行处理,获得综合表征参数;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岩石抗钻参数、地层层位和钻头类型与综合表征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钻头类型优选。以焦石坝地区的现场资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性强,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抗钻参数 主成分分析 神经网络 钻头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型理论和神经网络的页岩气可钻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启成 赵廷峰 +2 位作者 周伟勤 赵春艳 刘易思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I0001,共4页
随着页岩气的大力开发,页岩气钻井过程中的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以及钻头磨损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预测地层岩石可钻性和建立地层岩石可钻性剖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分形理论对分形维数进行推导与分析,确定出上返岩屑的... 随着页岩气的大力开发,页岩气钻井过程中的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以及钻头磨损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预测地层岩石可钻性和建立地层岩石可钻性剖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分形理论对分形维数进行推导与分析,确定出上返岩屑的分形维数与岩屑质量和岩屑尺寸之间的联系。并以岩屑分形维数和测井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可钻性极值作为输出参数,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涪陵页岩气区块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现场实用性,对实际生产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岩屑 岩石可钻性 分形维数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酸压工艺技术室内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彦林 张锋三 +5 位作者 王建平 杨洪 刘春燕 周伟勤 段玉秀 张红强 《非常规油气》 2014年第3期52-58,共7页
延长下古生界白云岩气层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经长期岩溶风化形成的白云岩储层,目前多采用稠化酸闭合酸压工艺技术进行开发,酸压效果整体上不理想。动静态酸岩反应实验发现,主力层段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多级酸压工艺、转向酸酸压工艺... 延长下古生界白云岩气层是奥陶系马家沟组经长期岩溶风化形成的白云岩储层,目前多采用稠化酸闭合酸压工艺技术进行开发,酸压效果整体上不理想。动静态酸岩反应实验发现,主力层段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多级酸压工艺、转向酸酸压工艺或多氢酸酸压工艺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白云岩储层动静态酸岩反应室内实验研究。根据白云岩储层的动静态酸岩反应情况及岩心表面酸溶蚀形态宏观与微观特征及其与物性、注入排量和注入压力的关系,发现储层中良好的酸蚀形态多分布于裂缝、溶洞周围,具有很强的非均匀性,稠化酸酸液优于普通酸液。在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适用性较强的稠化酸二次增黏工艺、变黏酸压工艺,低黏酸缝网酸压工艺技术等多种新型酸压工艺技术措施,对本区域的白云岩储层整体酸压开发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岩反应 电镜扫描 酸蚀速率 低黏酸压 缝网体积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