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极子分解匹配追踪算法在薄层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东勇 文晓涛 +1 位作者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9-1183,6,共5页
匹配追踪算法在地震谱分解、时频分析及薄层反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双极子分解理论建立过完备奇、偶原子库,再通过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信号进行稀疏分解,以实现薄层反射位置及反射强度的反演。模型试算及对实际数据的运算结果... 匹配追踪算法在地震谱分解、时频分析及薄层反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双极子分解理论建立过完备奇、偶原子库,再通过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信号进行稀疏分解,以实现薄层反射位置及反射强度的反演。模型试算及对实际数据的运算结果都表明:与传统匹配追踪算法相比,双极子分解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信号有更高的分解精度,且具有较好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MP)算法 双极子分解 奇、偶脉冲对 薄层反演 过完备奇偶原子库 稀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双液注浆分段止水加固法在厚的富水层竖井施工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东勇 南琛 钱小江 《矿产勘查》 2003年第5期35-36,共2页
介绍C -S双液注浆分段止水加固法在厚的富水层煤矿竖井施工中的工程实例 。
关键词 C-S双液注浆分段止水加固 厚富水层 竖井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拱隧道施工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卓越 王梦恕 周东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以梁—万高速公路金竹林连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了连拱隧道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隧道埋深、裂隙发育情况、围岩松动圈大小以及施工工序等。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场的改变对连拱隧道结构防... 以梁—万高速公路金竹林连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了连拱隧道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隧道埋深、裂隙发育情况、围岩松动圈大小以及施工工序等。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场的改变对连拱隧道结构防排水的影响显著。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连拱隧道结构渗漏水技术难题,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提出了注浆固结V形区地层,能有效的改善地下水渗流场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模拟计算 渗漏水 结构防排水 渗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敛量测对隧道施工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全立 周东勇 《隧道建设》 1998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文在大桥水库引水隧洞(QD/CⅢ—2标段)施工以来的收敛量测基础上,结合地质及施工状况,论述了收敛量测工作对隧道施工技术的指导性意义;并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收敛量测从测点布设到变形分析及其反馈对施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库 引水隧洞 收敛量测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排管棚法在富水松散地层中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丁锐 周东勇 朱常春 《隧道建设》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密排管棚法在大桥水库引水隧洞施工支洞富水松散冰碛土地层中的施工尝试,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施工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 密排管棚法 富水松散地层 隧道 工程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敛量测对隧道施工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全立 周东勇 《建井技术》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在大桥水库引水隧洞(DQ/CⅢ-2标段)施工中的收敛量测基础上,结合地质及施工情况,论述了收敛量测对隧道施工的指导意义,探讨了收敛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变形分析及反馈施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收敛量测 隧道施工 变形分析 隧道 水工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铁路超浅埋软土通道暗挖施工技术
7
作者 王连池 高军 +2 位作者 周东勇 付仲润 曹可强 《隧道建设》 2003年第3期43-45,48,共4页
论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和困难环境条件下,成功修建超浅埋软土通道的暗挖施工技术及所采取的综合加固措施,希 望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 超浅埋暗挖法 铁路吊轨 长管棚 小导管注浆 横抬梁 模筑混凝土 软土通道 地下通道 施工技术 综合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昆仑山隧道渗漏水成因及治理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东勇 雒庆林 展洋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是高原多年冻土隧道,隧道建成后出现渗漏水病害,给隧道安全和运营带来危害。直观分析了隧道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并就其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隧道 渗漏水病害 成因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片破拆对盾构隧道衬砌受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东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3-88,共6页
为了解联络通道施工期间管片衬砌结构易裂损破坏的形成原因,基于3环错缝拼装数值模型,就管片破拆对盾构隧道衬砌整环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联络通道开孔将导致盾构隧道衬砌整环极限承载能力和整环屈服承载力分别下降2... 为了解联络通道施工期间管片衬砌结构易裂损破坏的形成原因,基于3环错缝拼装数值模型,就管片破拆对盾构隧道衬砌整环承载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联络通道开孔将导致盾构隧道衬砌整环极限承载能力和整环屈服承载力分别下降23.7%、25%,整环竖向和水平方向承载割线刚度分别下降21%、33%;2)管片开孔两侧的管片接头和开孔环拱顶等位置,管片接头以及开孔环上方管片中部和未开孔一侧拱腰处管片等是关键截面,最易开裂和破坏;3)管片开孔后,在同样大小外荷载作用下,关键截面位置管片的弯矩被大幅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足尺试验 极限承载力 管片开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六复线DⅡK814+580~+750段控制爆破技术
10
作者 周东勇 《隧道建设》 2000年第B05期16-19,共4页
株六复线J标段DⅡK814+580~+750路基边坡高30m,距既有线2~5m,且为二级台阶直立开挖,地形特殊、地质条件复杂,是株六复线重点、难点工程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安全防护,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已初步成功地解决了此难题... 株六复线J标段DⅡK814+580~+750路基边坡高30m,距既有线2~5m,且为二级台阶直立开挖,地形特殊、地质条件复杂,是株六复线重点、难点工程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安全防护,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已初步成功地解决了此难题,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高边坡 安全防护 控制爆破技术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栅拱墙式”支护在隧洞施工中的应用问题
11
作者 周东勇 沈晓伟 张文强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0年第2期84-85,共2页
某水电引水隧洞工程施工中采用“格栅拱墙式”初期支护体系 ,颇具争议。主要介绍该支护方法的施工背景 ,施工工艺 ,并通过两施工实例浅析其技术经济负效应 ,进而提出施工建议 ,以求改观施工局面 。
关键词 格栅拱墙式支护 负效应 隧洞 施工工艺 引水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整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17
12
作者 罗杰 温泉 周东勇 《隧道建设》 2005年第4期44-46,共3页
介绍和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种类和成因,探讨了隧道病害的治理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高速公路 隧道 病害整治 施工技术 衬砌结构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竹林隧道渗漏水治理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玉华 周东勇 +1 位作者 黄新社 沈晓伟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1,70,共2页
关键词 金竹林隧道 渗漏水病害 治理技术 注浆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中体育教学的模式创新分析
14
作者 周东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第8期93-93,共1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选项广泛,学校师资有限,容易出现课堂冲撞的现象。研究表明,在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当中,很多两项目的课程要在一个课堂中完成,结果导致不仅学生的上课课时不足,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选项广泛,学校师资有限,容易出现课堂冲撞的现象。研究表明,在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当中,很多两项目的课程要在一个课堂中完成,结果导致不仅学生的上课课时不足,对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教学本身的难度也增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同一个班级要准备两套教学方案。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都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学生经常性不上体育课的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学校秩序混乱,学生不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现状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探析
15
作者 周东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第10期81-81,共1页
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是重视体育教学中的认知学习与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最终让体育学习的认知、技能形成规律,情感体验与人际交往特点实现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优化教学的过程。与此同时,根据学校的实践教学... 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是重视体育教学中的认知学习与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最终让体育学习的认知、技能形成规律,情感体验与人际交往特点实现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优化教学的过程。与此同时,根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合理借鉴国外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最终改善中国体育教学中的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意识 教育改革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