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东北地区观音桥段沉积与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业鑫 丁俊 +5 位作者 余谦 王剑 门玉澎 熊国庆 熊小辉 邓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7-1107,共11页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间观音桥段厚度不一、沉积特征各异,自西向东对庙坝渝参1井(YC1)、田坝剖面(TBP)、白鹿剖面(BLP)、九湖四方洞剖面(SFP)和巴东两河口(LHP)剖面的分析表明,观音桥段以发育浅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灰岩为主,局部...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间观音桥段厚度不一、沉积特征各异,自西向东对庙坝渝参1井(YC1)、田坝剖面(TBP)、白鹿剖面(BLP)、九湖四方洞剖面(SFP)和巴东两河口(LHP)剖面的分析表明,观音桥段以发育浅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灰岩为主,局部为含介壳泥灰岩层,且强烈风化后常呈褐黄色、土黄色。研究区内两河口剖面为灰黑色泥质灰岩,也发育介壳化石,四方洞剖面观音桥段表现为粉砂质含量的明显增多。仅田坝剖面和两河口剖面见赫南特贝化石印模。各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垂向演化特征相似,具有区域及全球对比性;在赫南特期观音桥段均表现出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以及峰值,可能受局部环境影响,其正漂幅度不尽相同;五峰组至观音桥段碳同位素呈震荡性升高,可出现短暂的小型峰值;观音桥段至龙马溪组,碳同位素呈现持续稳定的下跌,下跌速度取决于龙马溪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桥段 五峰组—龙马溪组 有机碳同位素 地层对比 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新方法——以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业鑫 赵安坤 +3 位作者 余谦 张娣 张茜 雷子慧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7-397,共11页
本文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为例,总结了页岩气有利区优选的储层参数、保存参数和压力系数等参数,量化了各关键参数平面分布,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参数权重,通过多参数加权叠加公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 本文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评价为例,总结了页岩气有利区优选的储层参数、保存参数和压力系数等参数,量化了各关键参数平面分布,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参数权重,通过多参数加权叠加公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利区=-0.317+0.75×埋深+0.285×TOC+0.148×R_(O)+0.093×孔隙度-0.128×渗透率+0.201×脆性矿物-0.199×压力系数,并开展了定量化优选评价页岩气有利区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各参数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埋深、TOC、脆性矿物和压力系数、R_(O)、孔隙度、渗透率,代表对含气性的影响作用依次减小。经过量化优选的有利区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内,包括威远-自贡一线、宜宾-泸州-涪陵一线和川东区域为主,盆外的昭通、金沙、道真和黔江区域为相对有利区。该预测评价结果与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实际基本相符,有利区表现形式较传统综合地质方法更清晰、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线性回归 有利区评价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上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褶皱带断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保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业鑫 丁俊 +5 位作者 余谦 王剑 熊国庆 门玉澎 熊小辉 邓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9-1180,共12页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为分散,δ^(13)C_(PDB)介于-2.9‰~3.9‰之间,属正常海相碳酸盐层的碳同位素值,坪坝断裂附近δ^(13)C_(PDB)呈明显亏损,具外来流体混合的特征。流体包裹体为含烃的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液相为H_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城口断裂附近最高,主要为311~336℃,频率峰值温度为328℃;往南叠瓦带流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83~269℃之间,峰值为230℃,断褶带峰值为213℃,滑脱褶皱带为170℃,整体表现为向盆内方向降低。盐度主要为4.43%~8.6%NaCl。研究表明,城口断裂作为大巴山构造带南北分界的主干断裂,古流体的形成温度和热演化程度最高,且从盆地向北至城口断裂,各构造带流体的热演化程度、成岩温度、古流体压力均逐渐升高,说明随着构造活动的增强,构造带中的流体更为活跃,持续时间更长,导致流体形成的深度和温度变化较大。构造带内的流体总体上形成于封闭体系,在主构造应力的驱动下,盆地深部含烃流体沿断裂向浅部运移,并与浅部地层流体发生混合,运移通道整体处于封闭状态;而构造带内的一些次级断裂,因其形成的时间以及向下延伸的深度不足以触及下古生界烃源岩层,因此其对流体封闭性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断裂流体 断层封闭性 南大巴山前陆冲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洱源县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业鑫 王剑 +5 位作者 邹光富 王鹏 任飞 董黎阳 李俊 宁括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15,共10页
滇西洱源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丽江拗陷盆地南侧。在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地层的宏观特征(颜色、原生沉积构造)、物质组分、岩石结构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 滇西洱源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丽江拗陷盆地南侧。在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地层的宏观特征(颜色、原生沉积构造)、物质组分、岩石结构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3类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河道充填、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及辨状河道、洪泛平原、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6个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垂向上表现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的退积型沉积特征,表明在早三叠世青天堡时期盐源-丽江盆地发生了大规模海侵,盆地水体加深,军马场地区经历了由陆相到海相的沉积演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退积型 青天堡组 下三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5
作者 周业鑫 汪雄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40-441,共2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裂及褶皱横穿矿区,并控制着成矿岩体的产出状态。而当前关于甲玛矿床构造控矿方面的文献见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构造特征 夕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滑覆体 成矿系统 矿区 推覆构造 西藏 冈底斯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巴山东段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熊国庆 王剑 +6 位作者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杨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3-864,共22页
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的钾质斑脱岩分布范围广,发育层位多,是研究该时期地层年代学、事件地层对比、生物大灭绝和冰期事件及源区构造背景分析的理想对象。本文对南大巴山东段鄂渝交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中的斑脱岩开展了... 奥陶系-志留系之交的钾质斑脱岩分布范围广,发育层位多,是研究该时期地层年代学、事件地层对比、生物大灭绝和冰期事件及源区构造背景分析的理想对象。本文对南大巴山东段鄂渝交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中的斑脱岩开展了锆石U-Pb测年,栗子坪剖面(LZP)黑色泥岩中钾质斑脱岩获得了447.9±2.9Ma年龄,燕子剖面(YZ)黑色硅质岩中钾质斑脱岩年龄为450.9±1.6Ma,间接地限定和约束了地层的沉积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燕子剖面斑脱岩SiO_2为53.61%~56.34%,而栗子坪剖面SiO_2为35.56%~43.81%,其低值可能与高铁含量和高烧失量有关;K_2O含量为5.61%~5.47%,且K_2O>Na_2O,属钾质斑脱岩。燕子剖面和栗子坪剖面钾质斑脱岩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前者ΣREE为46.48×10^(-6)~73.70×10^(-6),平均值63.08×10^(-6),后者ΣREE介于113.34×10^(-6)~356.98×10^(-6)之间,平均值164.08×10^(-6),LREE/HREE和La_N/Yb_N均显示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不太明显,轻稀土轻微富集的特点;两者均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Ba、U、Nb和Ti微量元素分异明显,前者微量元素明显亏损Nb、Ta和Ti(TNT异常)。原岩恢复结果表明LZP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过碱性粗面安山岩,YZ钾质斑脱岩为高钾碱性流纹岩,表明两者可能属不同期次或不同来源的岩浆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LZP样品主要落入板内花岗岩内;YZ样品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内。结合大巴山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笔者认为~450.9Ma钾质斑脱岩可能与古秦岭洋壳向北的俯冲有关,其火山凝灰质可能源自沿古秦岭洋盆北缘的火山弧喷发;~447.9Ma钾质斑脱岩与板内拉张有关,火山物质可能主要以板内火山喷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巴山东段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锆石U-PB测年 钾质斑脱岩 构造判别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黑色岩系岩相古地理及页岩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国庆 王剑 +6 位作者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杨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5-986,共22页
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发育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巴山组—鲁家坪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黑色岩系。沉积学研究表明,2套黑色岩系均发育于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之上,早期快速海侵,沉积环境以深水陆棚为主,晚期随着海平面... 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发育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巴山组—鲁家坪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黑色岩系。沉积学研究表明,2套黑色岩系均发育于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之上,早期快速海侵,沉积环境以深水陆棚为主,晚期随着海平面下降逐渐变为浅水陆棚沉积,局部发育滩礁沉积。早寒武世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研究区均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基底不平整,陆架边缘呈现多个小岛阻隔的古地理格局,但两者的形成机制却完全不同:早寒武世的构造格局沿袭了陡山沱期的地堑和地垒分布格局,地垒处表现为局部隆起或水下潜隆;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构造格局则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有关,是在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前陆隆起。这种受限的滞留海域有利于形成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2%~6%)、脆性矿物含量高(40%~65%)的富有机质页岩,虽然其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层系,但仍需加强构造保存条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地区 黑色岩系 古地理格局 前陆隆起 页岩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其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小辉 王剑 +6 位作者 熊国庆 汪正江 门玉澎 周小琳 周业鑫 杨潇 邓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48-1958,共11页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暗色泥页岩沉积厚度介于30.92~164.47m之间,其中在朝阳镇咸池剖面及田坝一带厚度最大,往研究区东西两侧具有减薄的趋势。全区总有机碳含量平均3.32%,中部(平均3.93%)和西部(平均3.59%)相对东部(平均2.77%)具...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暗色泥页岩沉积厚度介于30.92~164.47m之间,其中在朝阳镇咸池剖面及田坝一带厚度最大,往研究区东西两侧具有减薄的趋势。全区总有机碳含量平均3.32%,中部(平均3.93%)和西部(平均3.59%)相对东部(平均2.77%)具有更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以I型腐泥型为主,西部个别剖面及东部栗子坪一带夹少量Ⅱ_1—Ⅱ_2型干酪根,其成熟度普遍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呈现自北向南升高的趋势。石英、脆性矿物含量普遍较高(尤其是中西部区块),黏土矿物较低,更易产生储气裂缝及利于后期压裂。储层特征方面,中部地区泥页岩具有更高的孔隙度和较低的渗透率,同时比表面积也相对更高,以有机质孔隙为主。中部区块田坝—朝阳—文峰一带含气性最好,结合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分布、储层条件及构造保存条件分析,本区中部区块田坝—朝阳—文峰一带具有更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该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勘探方向 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缘龙马溪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和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茜 肖渊甫 +5 位作者 王晓飞 余谦 王剑 赵安坤 门玉澎 周业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93-1411,共19页
本文对川西南荥经地区龙马溪组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探讨了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物源区属性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砂质、钙质含量较高,指示其沉积水体较浅。稀土元素特征及及A—CN—K图解说... 本文对川西南荥经地区龙马溪组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探讨了龙马溪组沉积环境、物源区属性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泥岩砂质、钙质含量较高,指示其沉积水体较浅。稀土元素特征及及A—CN—K图解说明龙马溪组泥岩组成较少受成岩及交代作用影响,样品较完整地保存了物源和风化作用信息。K2O、Rb、Al2O3/TiO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母岩为偏酸性的长英质岩、花岗岩类,推测主要来自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ICV值大于1,CIA平均值为66,Th/U与地壳UCC值相近,Rb/Sr值明显低于PAAS,指示其物源为近源初次旋回的快速沉积产物,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干燥、寒冷环境。La/Yb、LREE/HREE及Sc/Cr等值均与被动大陆边缘值相近,结合Sc/Cr—La/Y等判别图解,说明研究区沉积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地球化学 物源 构造背景 四川盆地 荥经地区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西段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龙马溪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熊国庆 王剑 +6 位作者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杨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6-58,共13页
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地层中斑脱岩较发育。笔者对大巴山西段陕西紫阳麻柳和四川万源皮窝乡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剖面的斑脱岩进行采样,开展了高精度锆石U-Pb测年,首次在该地区获得了445.1±3.5Ma和4... 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地层中斑脱岩较发育。笔者对大巴山西段陕西紫阳麻柳和四川万源皮窝乡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剖面的斑脱岩进行采样,开展了高精度锆石U-Pb测年,首次在该地区获得了445.1±3.5Ma和446.1±7.2Ma的锆石U-Pb年龄,限定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沉积年龄,为扬子板块北缘大巴山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火山喷发事件、地层年代学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所获得的年龄数据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奥陶纪岩浆弧形成时间同步,略晚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奥陶系斑脱岩(449.0~465.8Ma),其火山活动可能与古秦岭洋壳向北的俯冲有关,火山凝灰质可能源自沿古秦岭洋盆北缘的火山弧喷发。中奥陶世晚期至早志留世早期,多幕次的高频火山喷发事件影响了当时海洋化学条件、碳循环波动、气候变冷和生物辐射脉动,造成了晚奥陶世末期的冰川启动和生物集群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西段 锆石U-PB年龄 奥陶系-志留系界线 火山喷发事件 生物集群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秀梅 王剑 +2 位作者 杨宇宁 周业鑫 牛丙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渝东北地区浅海陆棚相沉积的五峰组一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矿物含量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剖析了泥页岩的岩相学、矿物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 以渝东北地区浅海陆棚相沉积的五峰组一龙马溪组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薄片鉴定、矿物含量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剖析了泥页岩的岩相学、矿物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有炭质页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硅质岩、泥灰岩和斑脱岩6种岩相类型。黑色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为I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较高,TOC普遍大于2%,最大达7.56%,平均为3.09%;有机质成熟度比较高,Ro值为1.65%-2.33%,基本上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矿物成分以石英矿物和黏土矿物为主,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伊蒙间层。扫描电镜下观察,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孔、晶内孔、微裂缝以及有机质内微孔等。平均孔隙度为2.90%,平均渗透率为0.00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宜昌上升”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熊国庆 王剑 +5 位作者 李园园 余谦 门玉澎 周小琳 熊小辉 周业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3-550,共18页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巴山地区处于宜昌上升的"湘鄂西水下隆起"和西乡上升的米仓山地区之间,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沉积特征研究。对此,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出发,对该地区晚奥陶世临湘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沉积特征进行垂向上分析,并开展横向上对比。结合前人的古生物研究成果,笔者等认为该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存在两幕次的构造—沉积响应,时间上与宜昌上升同步,第一幕发生在凯迪早期临湘组沉积时期,波及范围广,为主幕,主要与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持续俯冲有关,为扬子北缘被动大陆边缘前陆隆起向陆地一侧迁移的结果;第二幕发生在赫兰特期观音桥段沉积时期,可能还包含了凯迪末期和鲁丹早期,为次幕,由赫兰特期冰川作用导致海平面下降所致,位置上大体上与第一幕重合。大巴山东段神农架地区的局部抬升事件是扬子东南缘广西运动远程效应和扬子北缘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成果认识对扬子北缘大巴山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构造—沉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 大巴山地区 宜昌上升 前陆隆起 构造-沉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区西南缘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笔石生物地层对比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娣 刘伟 +6 位作者 周业鑫 牟必鑫 周志 郝景宇 赵安坤 陆俊泽 余谦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3-425,共13页
利用扬子西南缘天全、汉源、甘洛、布拖、金阳、永善、绥江、大关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重点剖面露头点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对比纵横向黑色页岩的TOC含量、沉积厚... 利用扬子西南缘天全、汉源、甘洛、布拖、金阳、永善、绥江、大关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重点剖面露头点和钻井岩心资料,通过笔石生物地层划分,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对比纵横向黑色页岩的TOC含量、沉积厚度、优质页岩厚度等数据变化,探讨笔石带的分布与沉积环境、优质页岩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剖面和钻井中WF2—LM4笔石带优质页岩普遍发育。其中布拖、金阳靠近康滇古陆边缘的地区,LM5笔石带、LM6笔石带岩石地层明显增厚;永善—绥江云永地2井、新地2井、绥江B井等地区,笔石带分布和沉积环境相似,优质页岩沉积上界由LM4笔石带逐步上延至LM6笔石带。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在靠近康滇古陆一侧沉积时限为WF2—LM4及以下笔石带,远离古陆一侧沉积时限呈逐渐变长的趋势。天全大井坪、汉源轿顶山一带WF2—LM5笔石带优质页岩发育,轿顶山地区岩石地层厚度明显减薄,天全大井坪地区明显增厚,受特殊环境影响可能仍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研究成果对扬子西南缘页岩气沉积有利区优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南缘 奥陶纪末—志留纪初 笔石生物地层 页岩气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北奥陶—志留纪之交沉积地球化学及其环境演化——以城口地区燕麦剖面临湘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小辉 王剑 +5 位作者 熊国庆 汪正江 周小琳 邓奇 周业鑫 杨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通过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庆城口地区燕麦剖面临湘组自底部小瘤状灰岩向上沉积岩性依次为褐黄色泥灰岩、暗灰绿色泥岩,逐渐过渡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灰色硅质泥岩。水体深度呈现出由深变浅再变深的特征,向上总体水体还原性增强、... 通过沉积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重庆城口地区燕麦剖面临湘组自底部小瘤状灰岩向上沉积岩性依次为褐黄色泥灰岩、暗灰绿色泥岩,逐渐过渡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灰色硅质泥岩。水体深度呈现出由深变浅再变深的特征,向上总体水体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在临湘组中上部存在微弱的氧化性增强的特征,指示区域构造短暂抬升,水体变浅,为宜昌上升运动的早期响应。古生产力指标显示氧化条件较好的观音桥段以及临湘组下部(层5)具有更高的生物生产率,与冰期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导致上升洋流盛行以及水体氧化还原条件改善有关。燕麦剖面临湘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倾向于活动型大陆岛弧环境沉积,自下向上陆源组分含量逐渐降低,火山碎屑组分含量逐渐升高。剖面上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底部硅质泥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较为明显,可能受到深部热液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湘组 五峰组-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城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缘构造复杂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分析与量化评价——以黔北地区海相页岩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安坤 余谦 +5 位作者 周业鑫 雷子慧 闫剑飞 门玉澎 张茜 张娣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6-386,共11页
保存条件是我国南方构造复杂区页岩气地质评价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周缘断裂展布、地层产状、目的层埋深以及地层接触情况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评价构造复杂区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因素,建立保存条件参数体系,并通过模糊识别数... 保存条件是我国南方构造复杂区页岩气地质评价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周缘断裂展布、地层产状、目的层埋深以及地层接触情况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评价构造复杂区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因素,建立保存条件参数体系,并通过模糊识别数学方法对各项参数赋予权重并进行排序,确定保存条件主控因素的重要性。其中,断裂分布、埋藏深度、压力系数及地层产状是最重要控制因素,上覆泥岩厚度、目的层地层接触关系及底部古岩溶等也具有一定影响。最后,本文以黔北长顺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保存条件参数指标的平面分布图进行量化叠加,获得保存条件有利区域量化评价图。通过对比,认为该方法与常规方法评价保存条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在清晰直观性方面以及有利区内的量化可对比性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杂区 海相页岩 页岩气 保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黎阳 王剑 +2 位作者 尹福光 王鹏 周业鑫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中首次发现风暴沉积,其表现为砾屑灰岩、网纹状灰岩的频繁互层,见丰富的风暴沉积构造。通过对笔架山及倒流箐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薄层... 在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中首次发现风暴沉积,其表现为砾屑灰岩、网纹状灰岩的频繁互层,见丰富的风暴沉积构造。通过对笔架山及倒流箐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薄层网纹状灰岩,发育波状层理、鸟眼等构造,指示潮坪环境。潮坪风暴沉积在研究区的首次发现,对区内中三叠世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北衙组 潮坪 风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及成矿作用研究综述
17
作者 李伟 汪雄武 +4 位作者 雷传扬 兰双双 王磊 蒲东 周业鑫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89-490,共2页
流体以成矿溶液和搬运介质的形式参与各种成矿作用。在20世纪50—60年代,流体-岩石实验主要与成矿作用或地热体系研究有关,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反应过程中溶液化学变化、反应岩石的蚀变和新相的形成、岩石物理化学性和溶液化学的关系... 流体以成矿溶液和搬运介质的形式参与各种成矿作用。在20世纪50—60年代,流体-岩石实验主要与成矿作用或地热体系研究有关,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反应过程中溶液化学变化、反应岩石的蚀变和新相的形成、岩石物理化学性和溶液化学的关系等(曾贻善,2003)。1970年,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协会(IA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流体作用 矿床地球化学 水岩相互作用 溶液化学 成矿流体 岩石实验 反应过程 钠长石 岩石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古陆两侧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演化差异
18
作者 张茜 张海全 +5 位作者 王剑 门玉澎 余谦 周业鑫 曹竣锋 赵安坤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4-2158,共15页
【目的】深入研究康滇古陆东西两侧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泥岩沉积环境及沉积构造演化差异,旨在支撑区域页岩气勘探开发及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全面的地质调查及系统矿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对比研究了古陆东侧昭通地区及西侧盐... 【目的】深入研究康滇古陆东西两侧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泥岩沉积环境及沉积构造演化差异,旨在支撑区域页岩气勘探开发及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全面的地质调查及系统矿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综合对比研究了古陆东侧昭通地区及西侧盐源盆地五峰组一龙马溪组黑色泥岩沉积的物源属性、古海洋环境及古气候特征。【结果】东侧陆源碎屑指示参数Al_(2)O_(3)、TiO_(2)、Sc、Zr等元素均较西侧富集,而MoEF、UEF及V/Cr、U/Th等水体氧化还原性指标参数均较西侧低。两侧沉积环境差异明显,东侧属于局限海陆棚沉积,富有机质页岩以硅质钙质岩系为主,而西侧属于开阔海陆棚,富有机质页岩为硅质岩系。东侧距物源更近,源岩以长英质火成岩为主,化学风化作用更强,气候也更温暖,沉积水体较浅,以弱氧化—贫氧环境为主。西侧水体较深,以缺氧还原环境为主,构造运动较强,背景更复杂,有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环境属性,可能与西侧洋壳与扬子陆壳的碰撞相关。【结论】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是不同的沉积构造演化模式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比而言,古陆西侧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还原性水体有利的保存条件,而东侧则主要受控于弱氧化环境下生物繁盛造成的极高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滇古陆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