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00例不同年龄组患者骨密度Z值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高登发 朱燕明 +2 位作者 官剑武 周世擎 徐正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336,352,共5页
目的探讨≤50岁男性与绝经前女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患者的患病率、骨量变化特点与主要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布,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Discovery-W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100例受试者行腰椎与髋关节骨密度检查,并... 目的探讨≤50岁男性与绝经前女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患者的患病率、骨量变化特点与主要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布,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Discovery-W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100例受试者行腰椎与髋关节骨密度检查,并根据年龄把患者分成A、B、C、D四组,对骨密度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②采用WHO亚洲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Z>-2.0为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Z≤-2.0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结果2100例受试者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患者1683例(80.14%,1683/2100),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受试者417例(19.86%,417/2100)、其中男性214例(24.24%,214/883)、女性203例(16.68%,203/1217),两者患病率对比P<0.05。②≤50岁男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者,营养不良性疾病61例、肾脏功能性病变43例、风湿性疾病33例、糖尿病33例、手术后22例、骨质疏松复查72例等;绝经前女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者,营养不良性疾病62例、手术后47例、肾脏功能性病变31例、甲状腺疾病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3例,骨质疏松复查65例等。结论50岁男性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患病率比绝经前女性高,不同性别腰椎与髋关节骨密度水平不同,主要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布不同,应根据其特点对患者进行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范围 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 Z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DXA检查体位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正扬 杨镇 +2 位作者 周世擎 熊雨蔚 胡春洪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旨在探讨髋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检查体位对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Wi型DXA,对292例≥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志愿者,分别进行两次不同摆位的左侧髋... 目的旨在探讨髋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XA)检查体位对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Wi型DXA,对292例≥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志愿者,分别进行两次不同摆位的左侧髋部DXA扫描:(1)内旋位:股骨干连同双脚一起内旋15~25°;(2)自然位:股骨干连同双脚不内旋或自然摆放。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亚洲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对两次扫描分析后得到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总面积和质量、Ward's区的DXA结果数据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内旋位即股骨干连同双脚一起内旋15~25°的髋部DXA扫描,得到不含有小转子结构的图像;而自然位即股骨干连同双脚不内旋或自然摆放的髋部DXA扫描,得到含有小转子结构的图像。自然位DXA扫描的转子骨密度、总骨矿盐含量、总骨密度均高于内旋位测定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旋位和自然位体位下转子T值(-1.23±0.68 vs.-0.45±0.74)和Z值(-0.63±0.82 vs.0.16±0.94)、总T值(-1.12±0.77 vs.-0.74±0.73)和总Z值(-0.48±0.89 vs.-0.05±0.9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不同体位DXA检查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XA自然位的WHO分类评分高于内旋位(2.65±0.49)分vs.(1.74±0.45)分],相应的骨折风险低于内旋位(1.35±0.49)分vs.(2.26±0.45)分]。结论内旋位是标准的检查方法,自然位DXA检查可能会“高估”骨密度,“低估”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