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员凤英 陈璨 +1 位作者 陈海君 潘楚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CCU护理经验,以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CCU所进行抢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22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l...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CCU护理经验,以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CCU所进行抢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22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l7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77%。结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呼吸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淑英 田芳 +2 位作者 汤昌连 叶常英 员凤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8期63-64,共2页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 67例因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67例患者顺利完成PCI。结论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监测术中心电、血流动力学...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 (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 67例因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67例患者顺利完成PCI。结论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监测术中心电、血流动力学及患者的症状变化 ;术后注意维护心功能 ,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蔡秀华 员凤英 +1 位作者 陈贤娣 苏绮文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052-2053,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2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PCI术前或术中均应用了IABP,应用Datascope System 98或Datascope System 100型反搏仪,采用34~40ml型球囊,26例患者均进行经皮冠...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PCI术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2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PCI术前或术中均应用了IABP,应用Datascope System 98或Datascope System 100型反搏仪,采用34~40ml型球囊,26例患者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和支架术。结果 26例患者在IABP的辅助下顺利完成PCI手术。结论 IABP的有效实施与护理质量有着较强的相关性,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是确保IABP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绮雯 蔡秀华 +1 位作者 陈贤娣 员凤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37-39,共3页
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iy angiography,CAG)已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 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金光临 刘幼文 +4 位作者 员凤英 刘强 曾繁芳 左辉华 师姗姗 《罕少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98例首次AMI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直径狭窄程度≥50%)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目的研究无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98例首次AMI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直径狭窄程度≥50%)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直径狭窄程度<50%),比较分析二组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结果39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1例,占心肌梗死患者的7.79%(31/398)。二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的AMI患者在少于40岁的比例(71.0%对46.5%p<0.005)、吸烟(71.0%对56.5%p<0.005)和有诱发因素(67.7%对25.9%p<0.005)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比例较高(70.1%对45.2%,P<0.05),而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较低(20.1%对40.3%,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AMI患者心功能较好,在年轻人及吸烟者相对多见,常伴有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