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2
1
作者 吕美生 孔正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9,共6页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 程朱理学继承孔孟道统,专讲义理性命之学。它将人际伦理提升到宇宙本体论的哲学高度来重整人际伦常秩序,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程朱理学既有以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性道德)把自然道德化的"真善相悖"的一面,也有以绝对道德主义(宗教性道德)把自然审美化的"美善相乐"的一面。程朱理学完全可与康德的德道哲学相媲美,它构筑了可与天地比肩的人类伟大尊严,追求哲学敬畏人生、宗教超越人生、艺术赞美人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它最富有思辨性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性理 情本体 宗教性道德 道心 人心 理一分殊 朱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司空图“思与境偕”的美学韵味 被引量:5
2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6-51,32,共7页
当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愈来愈深切地感到:古代诗歌美学理论的研究,要想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领域,必须首先要重视主体自身思维方式的革命。这就是要大胆地从以往那种单一的封闭式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具有双向反馈、网络立体... 当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愈来愈深切地感到:古代诗歌美学理论的研究,要想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领域,必须首先要重视主体自身思维方式的革命。这就是要大胆地从以往那种单一的封闭式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具有双向反馈、网络立体而又动态随机的思维方式,这就断断少不了采用新兴的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在我看来,以往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古代诗歌美学的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一种社会起源论的研究方法,即简单套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模式,来进行政治的思想的判断。如推崇自居易的《与元九书》为唯物主义、现实主义诗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心理时空 诗歌美学 意象 心理时间 客观时间 爱情诗 李商隐 司空图 别林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文以载道”新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呂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以载道”这一口号,首先是宋儒周敦颐提出的。韩愈的门人李汉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柳宗元也说:“文者以明道”。我们认为“文以载道”可以作为韩愈一生文学创作成就的一个理论概括和实践说明。但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它和宋代理学家... “文以载道”这一口号,首先是宋儒周敦颐提出的。韩愈的门人李汉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柳宗元也说:“文者以明道”。我们认为“文以载道”可以作为韩愈一生文学创作成就的一个理论概括和实践说明。但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它和宋代理学家的“文以载道”,严格区别开来。宋儒认为“文以载道”只是着重在“道”,主张“文”是可以不学而自成的,谁若重文,那就会导致“玩物丧志”,甚至“作文害道”。而在韩愈看来,“文以载道”只是着重在“文”,是“约六经之旨以成文”,他主要只是希望用“道”来充实和提高“文”的思想内容。宋儒批评韩愈是“古人好道而及文,韩退之学文而及道”,是一种“倒学”。但我们认为:这恰恰证明韩愈作为一个“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的文学家的当行本色。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载道 思想内容 儒家之道 道统 封建社会 现实要求 社会矛盾 圣人之道 唐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文化探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67-72,52,共7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层结构,可简括为: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展开,曾经替封建士大夫筑成一座座“炼狱”,从中锤锻和塑造出他们的双重人格。这既表现为儒家入世与出世,即“兼济”与“独善”之间的矛盾,所谓“内圣...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层结构,可简括为: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展开,曾经替封建士大夫筑成一座座“炼狱”,从中锤锻和塑造出他们的双重人格。这既表现为儒家入世与出世,即“兼济”与“独善”之间的矛盾,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也表现为群体道德与个体价值,即“明礼义”和“知人心”之间的撞击,所谓“外儒内庄”之道。“一显一隐,灌溉着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是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同构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模式 个体价值 中国历史 中华民族 儒家入世 人生境界 伦理观念 封建社会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鹿原》的性文化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
《白鹿原》的性文化意蕴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吕美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着中华文化的批判和文化价值系统的重构之双重任务。面对着中西文化交汇和古今文化位变的“合力”所造成的心理震荡和精神困扰这些严·2... 《白鹿原》的性文化意蕴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吕美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着中华文化的批判和文化价值系统的重构之双重任务。面对着中西文化交汇和古今文化位变的“合力”所造成的心理震荡和精神困扰这些严·27·峻的历史符咒,我们从性文化意义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性文化 文化模式 鹿子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本能冲动 白鹿精魂 伦理道德 封建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6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62-67,共6页
梅尧臣(1002——106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以诗闻名于世。他一生“少达而多穷”(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其家居生活甚至穷困到“妻饿儿啼无一钱”(《日自青龙呈谢希直》)的地步。但存诗二千八百多首。他的一... 梅尧臣(1002——106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以诗闻名于世。他一生“少达而多穷”(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其家居生活甚至穷困到“妻饿儿啼无一钱”(《日自青龙呈谢希直》)的地步。但存诗二千八百多首。他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也是清贫穷困的一生。他的后辈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均对他交口称颂。王安石说:“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哀挽诗》)从中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历史贡献 诗歌理论 王安石 欧阳修 诗歌创作 司马光 陶渊明 诗论 胡应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尧臣“平淡”诗论再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吕美生 《学术界》 1987年第5期55-59,共5页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诗人,也是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平淡”诗论的首倡者和实践者,影响深远。但过去我们对他研究不够,特别是对其“平淡”诗论的认识,曾经产生误解。笔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进行再探讨,再评价,...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诗人,也是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平淡”诗论的首倡者和实践者,影响深远。但过去我们对他研究不够,特别是对其“平淡”诗论的认识,曾经产生误解。笔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结合其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进行再探讨,再评价,以求教于海内外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尧臣 中国诗论 时代背景 中国诗歌理论 影响深远 欧阳修 生平经历 再探 再评价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氏父子和建安文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82-87,共6页
一建安时代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建安,是东汉末献帝的年号。它起自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建安元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成为北中国的真正统治者。建安二十五年,六... 一建安时代是我国中古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建安,是东汉末献帝的年号。它起自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建安元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汉政权名存实亡,曹操成为北中国的真正统治者。建安二十五年,六十六岁的曹操卒于洛阳,曹丕随即废掉汉献帝年号,改新王朝称魏。但文学史上所称的“建安时代”,并不严限于这二十四年。它实际上是指汉末魏初约半个世纪的动乱岁月。建安文学,是以“二祖陈王”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为中心,以“建安七子”及其他重要作家为辅翼而形成的邺下文人集团,所共同创造出来的。沈约在《谢灵运传论》中有一段说明:“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二祖陈王,咸蓄盛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北中国 东汉末 建安文学 曹丕 年号 深远影响 统治者 洛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α-萘乙酸对水稻杂交制种的增效作用
9
作者 朱永友 吕美生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制种 1%α-萘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沧浪诗话》的理论渊源和价值取向
10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71-74,共4页
关键词 沧浪诗话 理论渊源 “神韵”说 “诗教” 离形得似 “性灵”说 价值取向 《沧浪诗话》 “诗言志” 《随园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美感的性审美文化意蕴──对现代主义服饰文化思潮的反思
11
作者 吕美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6期60-64,共5页
红色美感的性审美文化意蕴──对现代主义服饰文化思潮的反思吕美生当代审美文化已经愈来愈走向大众化的日常生活,乃至人体自身之中。它具体展现着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生存利益和生活方式,展现着人对自身历史的当代性要求。于是“美学成... 红色美感的性审美文化意蕴──对现代主义服饰文化思潮的反思吕美生当代审美文化已经愈来愈走向大众化的日常生活,乃至人体自身之中。它具体展现着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生存利益和生活方式,展现着人对自身历史的当代性要求。于是“美学成为生活的唯一证明”。(丹尼尔·贝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意蕴 现代主义 文化思潮 性审美 服饰文化 女性崇拜 “集体无意识” 价值取向 男人和女人 “双性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夔“合肥情事”词两首新探
12
作者 吕美生 《江淮论坛》 1986年第4期100-103,99,共5页
姜夔青年时代在合肥,曾眷恋过一位不仅姿色妹丽,而且能弹奏弦乐的少女。“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醉吟商小品》),表明这个少女曾以善弹琵琶的妙手,拨弄过姜夔爱慕的心弦,使他为之倾倒与之共鸣。以后,在离别的岁月里。
关键词 姜夔 青年时代 琵琶 弦乐 爱情 艺术意蕴 审美心理 苏东坡 词话 艺术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作家的“孩子”
13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89-95,共7页
前言高尔基曾经在他和他的孩子合影上,题着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高尔基和他的作品。”这使我们想到:作品——作家的“孩子”。这句深蕴哲理的题辞,耐人寻味地表达了高尔基洞察艺术规律的真知灼见。一些天才的作家,通过自己心灵的哺育... 前言高尔基曾经在他和他的孩子合影上,题着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高尔基和他的作品。”这使我们想到:作品——作家的“孩子”。这句深蕴哲理的题辞,耐人寻味地表达了高尔基洞察艺术规律的真知灼见。一些天才的作家,通过自己心灵的哺育,再创造了许多类似自己“孩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活在我们每个人形象体验的审美世界之中。莎士比亚曾被人们尊称为人世间的第二造物主,高尔基也称赞列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人物形象 高尔基 艺术作品 艺术想象 艺术构思 文艺创作 屠格涅夫 艺术典型 艺术传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建安文学讨论会在安徽毫县召开
14
作者 吕美生 邢铁华 《江淮论坛》 1983年第3期67-67,共1页
五月四日至九日,来自全国各地几十名专家、学者、研究工作者,聚集一堂,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 关于建安文学的现实意义。不少同志认为,建安文学所表现的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经历十年动乱后的今天,有着“以古鉴今”的教... 五月四日至九日,来自全国各地几十名专家、学者、研究工作者,聚集一堂,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一) 关于建安文学的现实意义。不少同志认为,建安文学所表现的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于经历十年动乱后的今天,有着“以古鉴今”的教育作用;有人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曹氏父子 现实意义 教育作用 问题展开 安徽 责任感 使命感 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桐城派 被引量:3
15
作者 方铭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1期63-80,共18页
(一)有清一代文坛的散文正统,自然要首推桐城派了。它煊赫盛传几乎有两百年之久,在清代文学发展史上确实起了巨大的影响,共“文运”可以说是与清皇朝的“国运”相终始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世称桐城三祖,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艺观点,一... (一)有清一代文坛的散文正统,自然要首推桐城派了。它煊赫盛传几乎有两百年之久,在清代文学发展史上确实起了巨大的影响,共“文运”可以说是与清皇朝的“国运”相终始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世称桐城三祖,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艺观点,一脉相承,有着一贯的主张和目标。诚如方东树所说的“无不若出于一师之所传”而“如鼎足之不可废一”(注一)。他们共同标榜孔、孟、程、朱的“道统”和韩、柳、欧、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义法 方苞 中国封建社会 古文运动 文学流派 中国文学史 清代前期 桐城文派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批判繼承文学理論遺产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侃如 呂美生 《文史哲》 1964年第3期25-29,共5页
近几年来,我国文学理論遺产的批判繼承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并获得了相当的成績,当然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題。要更好地在这領域內插上毛澤东思想紅旗,还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周揚同志說得好:“批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馬克思主义、学习遺... 近几年来,我国文学理論遺产的批判繼承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并获得了相当的成績,当然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題。要更好地在这領域內插上毛澤东思想紅旗,还有待于大家共同努力。周揚同志說得好:“批判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馬克思主义、学习遺产的过程;学习、批判、再学习、再批判,只有經过这样反复的过程,才能对于批判地繼承遺产做到恰如其分。”我們本着一面学习,一面批判的精神,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請大家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界 克思主义 历史主义 分析批判 学理 文心雕龙 唯物主义 教导 再学习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创作的题材要多样化
17
作者 呂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3期66-69,共4页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艺创作的题材要多样化,以革命现代题材为主,特別要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三大革命运动,也要重视历史题材和其他题材”。这个指示非常重要,是我们批判“四人帮”鼓吹的“题材决定”论的...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艺创作的题材要多样化,以革命现代题材为主,特別要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三大革命运动,也要重视历史题材和其他题材”。这个指示非常重要,是我们批判“四人帮”鼓吹的“题材决定”论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文艺创作的指路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题材 历史题材 重大题材 四人帮 作家 鲁迅 现实生活 文艺创作 资产阶级自由化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魯迅有关自然科学的論述
18
作者 吕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始终是一个杰出的启蒙者。鲁迅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述,是我们应当很好继承的一份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一) 鲁迅所经历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①正迅猛...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在自然科学方面也始终是一个杰出的启蒙者。鲁迅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述,是我们应当很好继承的一份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一) 鲁迅所经历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①正迅猛地涤荡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有力地冲击着古老中国的封建堤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 唯物主义自然观 科学文化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革命民主主义 唯物史观 天演论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評“空白論”
19
作者 呂美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3期89-93,共5页
1967年在一次集会上,白骨精江青居心叵测地问道:“从1871年到列宁留下多少作品?文化大革命前留下多少作品?”狗头军师张春桥,立即阿谀逢迎地答道:“从《国际歌》到革命样板戏,这中间一百多年是个空白”。“四人帮”炮制的这个“空白论”... 1967年在一次集会上,白骨精江青居心叵测地问道:“从1871年到列宁留下多少作品?文化大革命前留下多少作品?”狗头军师张春桥,立即阿谀逢迎地答道:“从《国际歌》到革命样板戏,这中间一百多年是个空白”。“四人帮”炮制的这个“空白论”,不仅是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全盘否定,而且是对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恶毒诬蔑和直接背叛。剖析这个“空白论”,对于我们认清这帮祸国殃民的害人虫,利用文艺为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服务的反动本质;对于我们恢复和发扬无产阶级文艺的革命传统;对于我们坚持马列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都是十分必要和颇有教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盘否定 十月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革命 文艺运动 空白论 革命样板戏 毛泽东思想 政治 文化大革命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