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大豆油硅胶吸附脱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管述哲 刘宣池 +4 位作者 张乐涛 马朝伟 史云晶 吾满江.艾力 刘玉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57,共3页
研究了硅胶、活性白土、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对改性大豆油的脱色效果。从硅胶用量、脱色时间以及脱色温度方面系统考察了硅胶对改性大豆油脱色的最佳条件;此外,还考察了脱色后改性大豆油的运动黏度、酸值、倾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 研究了硅胶、活性白土、活性炭作为脱色剂对改性大豆油的脱色效果。从硅胶用量、脱色时间以及脱色温度方面系统考察了硅胶对改性大豆油脱色的最佳条件;此外,还考察了脱色后改性大豆油的运动黏度、酸值、倾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硅胶脱色效果最好;在硅胶用量1.0%、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 h的条件下,以硅胶为脱色剂对改性大豆油进行吸附脱色,脱色率可达37.5%;脱色后改性大豆油运动黏度(40℃)由123.7 mm^2/s降至117.3 mm^2/s,运动黏度(100℃)由20.9 mm^2/s降至16.8 mm^2/s,倾点由34.3℃降至26.5℃,酸值(KOH)由9.9 mg/g降至9.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大豆油 脱色 硅胶 吸附 活性白土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烷基萘基础油的合成及润滑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汪廷贵 张乐涛 +1 位作者 蔡国星 吾满江.艾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6-99,共4页
以萘和1-辛烯为原料、甲烷磺酸为催化剂、2,6-二叔丁基苯酚为阻聚剂,经烷基化过程合成润滑油基础油。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萘与1-辛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烯烃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最优工艺条件下产物的主... 以萘和1-辛烯为原料、甲烷磺酸为催化剂、2,6-二叔丁基苯酚为阻聚剂,经烷基化过程合成润滑油基础油。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萘与1-辛烯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烯烃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最优工艺条件下产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电气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萘与1-辛烯的摩尔比为1.3、甲烷磺酸与1-辛烯的摩尔比为1.0、阻聚剂与1-辛烯的摩尔比为0.3%、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烯烃转化率可达95.2%,产物收率可达78.4%。萘与1-辛烯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的润滑油基础油可作为变压器油的基本组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辛烯 甲烷磺酸 烷基化基础油 变压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下油酸臭氧化催化氧化裂解合成壬二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自才 张亚刚 +2 位作者 吾满江.艾力 胡书明 高军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2,共3页
油酸、水、壬酸和醋酸的混合体系在0~15℃、强烈搅拌下,再通臭氧至反应完全。再通氧气并使体系逐渐升温至85—100℃,向体系加入Mn(Ac)2和CoCl2做催化剂或用微波加热催化,反应2.3h。使用近沸水萃取反应混合物,水相经冷冻、抽滤... 油酸、水、壬酸和醋酸的混合体系在0~15℃、强烈搅拌下,再通臭氧至反应完全。再通氧气并使体系逐渐升温至85—100℃,向体系加入Mn(Ac)2和CoCl2做催化剂或用微波加热催化,反应2.3h。使用近沸水萃取反应混合物,水相经冷冻、抽滤、重结晶等工艺后得到壬二酸,油相经减压蒸馏得到副产品壬酸。由于采用的溶剂体系优良和选用的催化剂得当,壬二酸的收率达到70%以上(以油酸计),纯度大于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臭氧化 壬二酸 壬酸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射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武俊杰 吾满江.艾力 +1 位作者 刘力 张亚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对亚油酸和共轭亚油酸,分别在空气气氛和氮气气氛下进行了一定剂量的60Coγ-辐射,每隔2d测定其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和放置时间对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值有较大影响,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好于亚油酸。并进一步探讨了不饱... 对亚油酸和共轭亚油酸,分别在空气气氛和氮气气氛下进行了一定剂量的60Coγ-辐射,每隔2d测定其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和放置时间对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值有较大影响,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好于亚油酸。并进一步探讨了不饱和脂肪酸在γ-辐射下过氧化值与反应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Γ-辐射 氧化反应 共轭亚油酸 过氧化值 ^60CO 氧化稳定性 氮气气氛 空气气氛 研究结果 放置时间 辐射剂量 内在联系 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多酯的合成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努尔买买提 吾满江.艾力 阿依夏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本文用棉籽油和蔗糖两步法成功地合成了蔗糖脂肪酸多酯,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讨论。对所得到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酯化度、碘值、酸值、皂化值等一系列测试。
关键词 棉籽油 蔗糖 合成 蔗糖多酯 分离纯化 脂肪替代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氧化油酸臭氧化物合成壬二酸的催化剂 被引量:5
6
作者 孙自才 吾满江.艾力 +1 位作者 徐同玉 张亚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油酸臭氧化法是合成壬二酸(包括臭氧氧化和氧气催化氧化)的2步反应。考察了在水、壬酸和醋酸的混合溶剂体系中,第2步反应所需要的催化剂。通过监测反应过程中活性氧浓度(Concentration of activeoxygen,CAO)的变化,得出了几种有效的氧化... 油酸臭氧化法是合成壬二酸(包括臭氧氧化和氧气催化氧化)的2步反应。考察了在水、壬酸和醋酸的混合溶剂体系中,第2步反应所需要的催化剂。通过监测反应过程中活性氧浓度(Concentration of activeoxygen,CAO)的变化,得出了几种有效的氧化-还原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V2O5>MnO2>MoO3>PbO2>醋酸钴>醋酸锰。通过考察各催化剂对壬二酸收率的影响,得出了它们选择性的顺序为MoO3>PbO2>MnO2>醋酸钴>醋酸锰>V2O5。当以MoO3或PbO2为催化剂时,壬二酸的收率可以稳定在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臭氧化 壬二酸 活性氧浓度(C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CO_2萃取拔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廷贵 涂晶 +1 位作者 吾满江.艾力 宋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研究了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用于拔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采用CO2作萃取剂,CO2流量控制在30L/h,萃取温度维持在室温25℃,萃取时间设定为3h,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亚临界CO2萃取一、二、三、四线拔头废油中萃取压力对再生油收率的影响,并... 研究了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用于拔头废油再生润滑油基础油,采用CO2作萃取剂,CO2流量控制在30L/h,萃取温度维持在室温25℃,萃取时间设定为3h,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亚临界CO2萃取一、二、三、四线拔头废油中萃取压力对再生油收率的影响,并对再生油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磷元素、主要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线拔头废油的萃取压力宜采用10MPa,二、三、四线拔头废油的萃取压力宜采用12MPa,再生油收率分别可达88.12%,74.96%,77.36%,73.19%。亚临界CO2萃取拔头废油所得再生油的主要理化性质基本符合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标准,且萃取后主要金属元素和磷元素含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CO2萃取 再生油 拔头废油 润滑油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包结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吾满江.艾力 陈文海 +1 位作者 陈炜 薛群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环糊精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与众多物质(客体分子)形成包结物,这种包结物在化学理论研究、化工工业、农业及医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因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用电导法、核磁技术、表面张力法等研究了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 环糊精由于其特殊结构可与众多物质(客体分子)形成包结物,这种包结物在化学理论研究、化工工业、农业及医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因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用电导法、核磁技术、表面张力法等研究了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但这些方法得出的结果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包结物 微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22)-二元酸单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刚 努尔买买提.阿不都克里木 +2 位作者 吾满江.艾力 刘远凤 陶敏芳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以棉籽油甲酯为原料,将非共轭的亚油酸甲酯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共轭亚油酸甲酯,同时与富马酸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C22-二元酸单甲酯,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了投料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富马酸加入量按... 以棉籽油甲酯为原料,将非共轭的亚油酸甲酯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共轭亚油酸甲酯,同时与富马酸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C22-二元酸单甲酯,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了投料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富马酸加入量按照n(富马酸)∶n(亚油酸甲酯)=1.1∶1投料,反应温度选择在200~210°C,催化剂碘的用量在0.3%(质量分数),反应控制在2h,转化率相对于亚油酸甲酯为98%。此工艺易于实现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2-二元酸单甲酯 C22-三元酸 棉籽油甲酯 富马酸 亚油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润滑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乐涛 蔡国星 +2 位作者 马莉 古丽米热.吐尔地 吾满江.艾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酸乙酯中聚合得到聚酯。该聚酯具有聚α烯烃和酯类合成油的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其氧化诱导期高于常见基础油(矿物油和合成酯),起始热分解... 以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乙酸乙酯中聚合得到聚酯。该聚酯具有聚α烯烃和酯类合成油的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和剪切稳定性,其氧化诱导期高于常见基础油(矿物油和合成酯),起始热分解温度为259℃;同时,聚酯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可以作为润滑基础油或添加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 聚酯 润滑基础油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射对亚油酸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武俊杰 吾满江.艾力 +1 位作者 刘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7-89,共3页
将亚油酸(LA)分别添加适量VE和共轭亚油酸(CLA),并进行一定剂量的60Coγ-辐射,每隔几天测定其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体系中,VE和CLA对辐射后的亚油酸均有较显著的抗氧化性,且CLA的抗氧化效果好于VE,并进一步探讨了VE和CLA对... 将亚油酸(LA)分别添加适量VE和共轭亚油酸(CLA),并进行一定剂量的60Coγ-辐射,每隔几天测定其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体系中,VE和CLA对辐射后的亚油酸均有较显著的抗氧化性,且CLA的抗氧化效果好于VE,并进一步探讨了VE和CLA对辐射亚油酸的抗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亚油酸 抗氧化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红花油水解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甘争艳 吾满江.艾力 +1 位作者 贾殿增 夏木西卡马尔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2-906,共5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的红花油水解反应,考察了水与油比、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添加CaC l2等因素的最适值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测试了水解率为9%及78%的2种水解产物中的脂肪酸与酯的碘值及酯中单甘酯含量,检验了脂肪酶...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的红花油水解反应,考察了水与油比、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添加CaC l2等因素的最适值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测试了水解率为9%及78%的2种水解产物中的脂肪酸与酯的碘值及酯中单甘酯含量,检验了脂肪酶在脂肪酸种类及甘油酯键位置上的专一性。结果表明,反应1 h时各因素的最适合值为m(水)∶m(油)=0.5∶1,m(酶)∶m(油)=5∶100,反应温度为35℃、pH=7.0、添加质量分数为0.2%CaC l2;而反应24 h时各因素的最适合值为m(水)∶m(油)=1∶1,m(酶)∶m(油)=1∶100,反应温度为26℃、pH=7.6、而且不加CaC l2。所用脂肪酶对脂肪酸的种类及甘油酯键的位置均无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红花油 无溶剂体系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化棉油甲酯中共轭亚油酸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远凤 努尔买买提 +2 位作者 吾满江.艾力 刘刚 陶敏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4-26,共3页
研究了棉油甲酯在碘的催化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的规律 ,运用气质联用仪和紫外光谱对异构化产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最佳的异构化条件下 ,异构化棉油甲酯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可达 31.2 % ,共轭转化率 5 6 % ;根据不同质量浓度样品的紫外... 研究了棉油甲酯在碘的催化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的规律 ,运用气质联用仪和紫外光谱对异构化产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最佳的异构化条件下 ,异构化棉油甲酯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可达 31.2 % ,共轭转化率 5 6 % ;根据不同质量浓度样品的紫外吸收曲线找出样品质量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并参照气质联用分析的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结果 ,得出紫外光谱法分析计算异构化产物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的经验公式为 :ω(CLA) =0 .0 0 80 1A/C ,吸光系数为 0 .0 0 80 1,适宜的质量浓度为 0 .0 2~ 0 .0 4g/L ,误差小于 5 %。实验证实紫外光谱法是分析测定棉油甲酯异构化产物中共轭亚油酸的一种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异构化 棉油甲酯 共轭亚油酸 定量分析 气质联用仪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油甲酯异构化反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远凤 努尔买买提 +2 位作者 吾满江.艾力 刘刚 陶敏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1-43,共3页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对棉油甲酯的异构化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 ,以碘为异构化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二茂铁 ,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异构化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180℃、反应时间 5h、催化剂用量为 0 .3% ,反应应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进行 ,亚油酸...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对棉油甲酯的异构化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 ,以碘为异构化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二茂铁 ,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异构化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180℃、反应时间 5h、催化剂用量为 0 .3% ,反应应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进行 ,亚油酸的转化率为 5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棉油甲酯 异构化 共轭亚油酸 反应规律 紫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性季戊四醇酯润滑油基础油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乐涛 蔡国星 +2 位作者 涂晶 夏木西卡玛尔.买买提 吾满江.艾力 《润滑油》 CAS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文章以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简称3,5-甲酯)、季戊四醇、单元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5种酚酯型抗氧性合成酯。合成过程分两步酯化反应:首先3,5-甲酯皂化水解得到的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与季戊四醇酯化,得... 文章以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简称3,5-甲酯)、季戊四醇、单元脂肪酸为原料,合成了5种酚酯型抗氧性合成酯。合成过程分两步酯化反应:首先3,5-甲酯皂化水解得到的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与季戊四醇酯化,得到具有抗氧化基团的多羟基化合物;然后,此多羟基化合物与单元脂肪酸酯化得到了具有抗氧化性的合成酯。通过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可以认为,此过程反应基本完全,所得产物与目标产物结构吻合。TG表明,此基础油具有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旋转氧弹法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同时,产品的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和倾点,可以说明此合成酯可以用来做良好的润滑油基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抗氧化剂 添加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国星 张乐涛 +2 位作者 马莉 古丽米热.吐尔地 吾满江.艾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庚酸和丙烯酸(A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两步直接酯化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并优化了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5℃、真空度为0.025MPa的条件下,反应6h,首...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庚酸和丙烯酸(A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采用两步直接酯化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并优化了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5℃、真空度为0.025MPa的条件下,反应6h,首先得到TMP-二庚酸酯;再按照TMP-二庚酸酯与丙烯酸摩尔比1∶1.25的比例,在温度为75℃,真空度为0.05MPa的条件下,反应8h,得到TMP-二庚酸-单丙烯酸酯。粗产物采用质量分数为2%~3%的碳酸钠和1%的活性白土吸附后,得到收率为93%~94%的产物,酸值(KOH)低于0.2mg/g、羟值(KOH)为0.85mg/g、碘值为60.6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甲基丙烷-二庚酸-单丙烯酸酯 无溶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胶物化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远凤 +1 位作者 吾满江.艾力 董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64,共3页
利用天然植物资源通过纯化分离得到了亚麻胶和沙枣胶。对3种植物胶阿拉伯胶、沙枣胶和亚麻胶的理化指标、增稠性、协同增稠性、乳化和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沙枣胶和亚麻胶可以取代商品阿拉伯胶。
关键词 沙枣胶 亚麻胶 阿拉伯树胶 杂多糖聚合物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n-Br液相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β-萘甲酸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红艳 刘洪忠 +1 位作者 高志贤 吾满江.艾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9-33,共5页
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操作方式、催化剂配比及用量、溶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添加水对Co-Mn-Br液相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β-萘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压操作方式优于分步恒压操作方式。甲基萘催化氧化体系存在明显的诱导期,... 在高压反应釜中考察了操作方式、催化剂配比及用量、溶剂用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添加水对Co-Mn-Br液相催化氧化β-甲基萘制β-萘甲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压操作方式优于分步恒压操作方式。甲基萘催化氧化体系存在明显的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催化剂组成和反应条件有关。催化剂中Co、Br的量多时氧化反应快,但Br的量增多导致产物颜色加深。水对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添加水量达到7%时严重阻止了氧化反应的进行。采用Co-Mn-Br原子比为1∶1∶2的催化剂和恒压操作方式,较适宜的工艺反应参数为催化剂用量1%,120℃,0.6MPa。在此条件下,β-萘甲酸收率达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甲基萘 催化氧化 β-萘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二氧化碳法合成磺酸盐清净剂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垒 吾满江.艾力 +1 位作者 蔡国星 张乐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2,共5页
为了提高磺酸盐清净剂传统合成工艺的稳定性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浪费,探索使用新工艺定量二氧化碳法合成烷基苯磺酸钙盐和烷基苯磺酸镁盐清净剂。结果表明:该工艺不适合用于合成烷基苯磺酸钙盐清净剂,但可用于合成烷基苯磺酸镁盐清净剂,在... 为了提高磺酸盐清净剂传统合成工艺的稳定性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浪费,探索使用新工艺定量二氧化碳法合成烷基苯磺酸钙盐和烷基苯磺酸镁盐清净剂。结果表明:该工艺不适合用于合成烷基苯磺酸钙盐清净剂,但可用于合成烷基苯磺酸镁盐清净剂,在烷基苯磺酸用量3.5g、二甲苯用量50mL、活性-60氧化镁用量2.5g、甲醇用量3mL、氨水用量1.5mL、二氧化碳压力3MPa、过碱化时间1h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碱值为283mgKOH/g的中碱值烷基苯磺酸镁盐清净剂产品;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不变,活性60氧化镁用量增加至3.5g时,可以获得碱值为339mgKOH/g的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镁产品。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磺酸镁清净剂产品含有无定形碳酸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清净剂 磺酸钙 磺酸镁 二氧化碳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乙酯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莉 吾满江.艾力 杨生荣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短链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共轭亚油酸乙酯进行了微乳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结构的醇做助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微乳液形成的类型,而不同的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只影... 以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AOT)为表面活性剂,短链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对共轭亚油酸乙酯进行了微乳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结构的醇做助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微乳液形成的类型,而不同的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只影响所形成微乳液的面积。比较了共轭亚油酸乙酯和共轭亚油酸乙酯微乳液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证明微乳液的抗氧化能力更好,向其中增溶进0.1%的VC和0.1%的VE将大大提升产品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乙酯 微乳液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